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48934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0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就业形势与人力资源开发.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就业形势 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很多人依靠工作而生存,它还是人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以及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 ILO全球就业议程,一、就业形势、特点、现状和主要问题 二、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就业形势、特点、现状和主要问题,1.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 青年就业难持续加大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重 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大,就业形势、特点、现状和主要问题,2.结构性矛盾更加复杂 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就业形势、特点、现状和主要问题,3.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影响加大 经济增速减缓将减弱就业拉动能力 结构调整对就业带

2、来新挑战 外需持续疲软直接影响农民工就业 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对就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的趋势,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就业面临的挑战,就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中共17大) 1.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就业渠道畅通,劳动者自主择业、自由流动、自主创业的环境良好 3.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失业率和失业周期控制在社会能承受范围 4.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就业稳定性提高,就业的目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共18大) 就业转型:数量扩张质量提高 欧盟就业质量标准: 对劳动者:就业安全与规范;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工作生活平衡度;工作稳定性及社会保障;协调谈判机制;技能培训;员工关

3、系与工作动机。 对国家: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劳动生产率、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吻合程度,中国就业促进会 5要素: 就业环境、就业结构与就业机会 劳动报酬与就业公平 就业能力与教育公平 就业稳定与社会保障 劳动关系与职业安全,六、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就业网(),一、就业情况 (一)城镇就业,资料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资料来源:中国就业网(),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3),二、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人员总量及城乡分布情况 (一)

4、城镇就业,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国家统计局网(),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国家统计局网(),资料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年鉴(2013),国家统计局(),三、就业人员产业分布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四、城镇就业人员就业经济类型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五、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国家统计局(),国际劳工组织评价,中国积极就业政策囊括了世界各国积极就业政策的三个要素:一是治理失业不单靠失业救济,更要致力于再就业,并

5、把治理失业的防线提前;二是扩大就业既要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更要注重开发劳动者技能;三是在促进就业的各种形态中,鼓励支持劳动者创业更具有积极能动作用。 中国积极就业政策是现代就业理念,是世界各国经验与中国实际最好的结合。其目标与体面劳动相一致。同时,实施政策的成效说明中国政府具有很好的执行力,特别是建立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这一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人力资源开发 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两大支柱,学历文凭制度 (教育部门为主导),普通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学科分类和学科体系,学历文凭考试,学历文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人社部门为主导),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6、,职业资格证书,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把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更加体现就业而需求导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基本分类 技术技能型 知识技能型 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成长若干规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必要前提 企业行业发挥主体作用 社会化评价体系是重要保证 岗位成才是必由之路 社会环境是重要条件 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 遵循梯次结构规律,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经济社会需求体系 劳动力市场体系 个体决策和行为体系 高技能人才开发系统 政策法制体系 社会观念和文化系统,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

7、系不完善 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 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主要问题,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上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主要问题,“瓶颈”,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阻碍产业升级,主要环节,技能培养 考核评价 岗位使用 竞赛选拔,技术交流 表彰激励 合理流动 社会保障,主要环节,完善两个工作体系,健全六项工作机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岗位使用,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以企

8、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 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 各类社会团体的作用,技能培养,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行业 做好本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 提出本行业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标准 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技能培养,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企业 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 依法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培训 推行企业培

9、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修制度 依托车间班组,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 式,促进岗位成才 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培训和研发攻关活动,技能培养,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 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营管 理者业绩考核内容之一,定期向职业代表大会报告,技能培养,非公有制企业 积极支持、推动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研究制定发展规划 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 指导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技能培养,政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建

10、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 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培养,技能培养,学校,调整教育结构 深化教学改革,对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校,中央财政在实训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 提供实习场地 选派实习指导教师 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技能培养,企业,结合实际需求,实行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

11、生实习基地,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培养,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 校和培训机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城市,可多方筹集资金 根据本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 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面向社 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以工作业绩为重点 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高技能人才 评价体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完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 反对和防止考评中的不正之风 允许破格或

12、越级参加考评,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高技能人才 多元评价机制,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 院校职业资格认证 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依托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逐步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开发与后备高技能人才评价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标准,选择部分职业院校进行预备技师考核试点,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岗位使用,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应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及实体等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必要条件,技师聘任制,关键岗位,技能带头人,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在进行重大生产决策、组织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时,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职业技能竞赛,竞赛选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发现和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对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