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333593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6卷第3期 2 0 1 4 年 6 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Agriculture Forestry Education) DOI 号: 10 13320/j cnki jauhe20140080 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 康维波, 宋明爽, 孙守相 ( 山东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社会亟需大批懂技术、 会管理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只 有把复合型、 实务型人才培养作为目标点,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关键点, 把学

2、生能力培 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塑造的结合点, 把学生就业作为专业 建设的落脚点, 才能使城市管理专业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关键词: 城市管理专业; 办学质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927( 2014) 03- 0033- 04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管理 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共同关注点 。“城 市管理” 由原来的本科专业目录之外进入专业目 录之内, 充分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上的 与时俱进。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在全面总结行 政管理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本校学科 齐全、 师

3、资力量雄厚的优势, 全方位挖掘办学资 源, 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科学整合办学力 量, 及时进行城市管理专业申报, 成功通过教育主 管部门审批并顺利招生, 使山东农业大学成为省 内较早开办城市管理本科专业的 3 所高校之一, 也为农业类高校挖掘办学资源、 开设新上专业进 行了有益的探索。经过运行, 山东农业大学城市 管理专业在探索中前进, 在发展中提升。笔者结 合山东农业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办学实践, 就如何 办好这一新兴专业进行探讨, 以期在紧扣人才培 养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拓宽人才培养路径,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关注人才培养实用性, 特别是 就业出路的现实性, 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

4、学质量 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 培养复合型、 实务型专业人 才是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点 城市管理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这 是专业办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的一座“指向 标” 。纵观高校本科专业, 不难发现, 城市管理专 业与其他专业不同, 它既有“城市” 空间概念上的 限定性, 又有城市元素的广泛性, 因而就决定了城 市管理专业复杂性的特点, 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目 标复合型之要求。 现实生活中, 把 “城市管理” 与“城管” 简单地 划等号的不乏其人; 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 看成 是 “城市管理专业” 的全部内涵的也大有人在。 其实, 上述偏见本身就足以证明, 加强城市管理专 业的宣传及

5、人才的培养是何等得重要。毋庸讳 言, 现实生活中某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违反 管理规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的确严重扭曲了社 会层面对“城市管理” 的看法; 当然也不可否认, 人们对城市管理专业认识上的模糊, 同样是引发 误解的重要原因。因此, 大力宣传城市管理专业, 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城市管理的专业内涵, 是当前 收稿日期: 2013- 12- 17 基金项目: 山东农业大学立项课题 : “城市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型模式研究” 前期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康维波( 1963- ) ,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城市管理专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化、 政府管 理创新等。 河北农

6、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14 年 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而破除专 业发展过程中认识上的偏见和障碍, 是当前业界 人士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与过去不同, 现代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 理系统。纵观现实, 不少城市管理者缺乏管理城 市的综合管理知识, 甚至还没有系统地掌握现代 城市的观念、 理论及方法。因此, 与城市规划、 城 市地下空间工程等本科专业相比, 城市管理专业 必须彰显其 “管理” 的功能, 因为一旦忽视了这一 点, 实际工作中很难谈得上高效率; 而缺乏城市管 理理论的城市技术人员, 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般 的城市工作者; 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 城市发展也 不可能快速而

7、健康。显然, 只有密切追踪城市发 展轨迹, 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方案与城市管 理体制、 机制变迁的同步跟进, 才能实现人才培养 的 “科学化” 。因此, 必须认真研究城市管理政 策、 城市公共经济发展、 城市公共服务需求、 城市 管理客体等方面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目标、 体系构建、 培养措施、 运行机制、 落实措施、 人才塑 造等方面的影响和要求, 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实现专业 “教学模块” 框架下的科学灵动, 并对学 生的专业适应性进行及时跟踪, 深入研究课程内 容, 使校内课堂教学紧扣城市管理实际, 才能积极 推动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 “现代化” 。 城市管理需要技术, 不懂技术

8、的城市管理者, 难免会成为外行, 进行管理时也不可能得心应手, 即使发号施令也极可能变成“瞎指挥” , 从而导致 其权威性的丧失; 城市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技术理 应是 “城市管理” 理论指导下的“技术” 。因此, 城 市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设置, 必须体现综合化、 科 学化。要根据社会需求, 科学论证, 结合实际, 制 定并采用 “管理 + 技术” 的人才培养思路, 既要 有政府职能的充分体现, 也要有城市特定区域内 相关行业内容的科学展示。要根据社会需求, 科 学设置毕业生出口, 努力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化, 满 足城市发展对高端及基层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实现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与

9、 城市发展变迁“同步制” , 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 科学进行学科定位, 突破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 框架, 以复合型、 应用型( 实务型) 管理人才为培 养目标, 引导学生带着目标来学、 揣着良策管理。 教学运行也要注重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行如 何与城市发展要求“同步” 跟进。只有实施立体 办学, 使教学观念更新与培养计划落实同时推进, 才能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的突破。 二、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城市管 理专业发展的关键点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城市管理专业的基 础, 也是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只 有抓住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个专业建设的“关键 点” , 才能确保城市管理专业教学充满生机和活

10、力。 一方面, 应通过引进高起点的城市管理师资 人才, 及时充实壮大教学队伍;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 术氛围, 全面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积极引导教 师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学搭建教学与研究的 平台, 全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 要采取 切实有效措施, 不断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培养, 加大 专业教师社会实践力度, 深入城市管理各个环节 细致调研, 增强教学的真实性, 做到师资选派高质 量、 高标准。再就是要充分挖掘校内相关院系的 教师资源, 把最优秀的院外师资吸引到城市管理 专业的教学中来, 使校内丰厚的教学资源得到最 大程度的利用, 通过召开院外授课教师座谈会, 就 专业建设问题进行广泛深

11、入探讨, 及时征求收集 意见, 集思广益来办专业, 通过不断优化专业教学 师资队伍, 使师资配备高标准化, 确保课堂教学质 量不断提升。 采用 “校内、 校外” 专家 “双导师制” 也是推动 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围绕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 可充分运用社会资源, 聘请具有丰富城市管 理经验的政府官员、 管理专家及校友授课或开讲 座, 并坚持做到“制度化、 常态化” 。通过与政府 及社会各层面的广泛联系, 为城市管理专业正常 的业务探讨铺路搭桥, 将当下最先进的城市管理 经验及时传播到课堂中来, 以推动专业教学及城 市管理学科的科学发展。譬如, 新生入学教育可 聘请城市管理各部门领导上讲台,

12、增强专业教育 的引导性和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 可聘请城市管理 规划部门、 建设部门、 行政执法部门及交通、 园林、 环保等部门的一线管理者进课堂, 也可聘请城市 管理专家做古文物、 古文化保护专场报告, 还可以 聘请城市管理学界的专家搞讲座, 以多种方 式将最前沿的城市管理理念传播给学生。总之, 要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 搭建起校内教学与 校外教学的桥梁, 实现教学主体的“多元化” , 推 43 第 3 期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思考 动城市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要以社会 需求为导向, 以人才出路为着眼点, 科学施教, 围 绕人才培养目标, 就聘请层次、 频率、 比例等问题 进行有

13、益探讨, 实现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与 “双导师制” 模式的良性互动, 形成专业教师教 学与校外专家教学的良性联动。 三、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城市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 : “如果不坚强 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 不可能的。 ” 1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 升, 当然离不开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学 生成长过程中的“课上教学” 与“课下管理” 分离 的现实, 往往会使学生“课上的翅膀” 与“课下的 翅膀” 失去平衡, 导致其综合能力不尽人意。城 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只有不断开拓人才培养的 新途径, 抓住学生“教学引导” 和“课下管理

14、” 这 “两翼” , 才能有效促进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 的良性推动, 使学生们“隐形的翅膀” 变得坚实而 强劲, 从而推动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走 上正轨。为此, 要做好以下 3 方面工作。 ( 一) 实现专业教师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 联动 专业教师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联动, 将教学 活动与学生课外活动巧妙对接, 围绕专业人才培 养目标, 形成“开放式” 学习模式, 使课堂教学与 课下锻炼同步推进, 以强化城市管理人才培养的 针对性, 减少课下活动的盲目性, 拓展和延伸学生 的成长空间。山东农业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在学生 课外活动方面, 一改往常学生培养课上课下“教、 管” 分离的做法, 对于学

15、生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始终坚持专业教师与学院团委联合组织、 共同指 导。如: 组织学生调研泰安市住房博览会等, 实现 了教师课堂授课与课后学生管理的“一体化” 联 动, 形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 二) 实现专业教学活动与学生课外学术活 动联动 专业教学活动与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联动, 使 学术活动做到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相得益彰。 山东农业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在加强专业课教师课 堂教学的同时, 下大气力精心组织课外学术活动, 举办专题 “城市发展局长论坛” , 专门聘请城市管 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做兼职教授, 聘请城市规划局 领导做专场报告; 再就是引导学生举办城市管理 专业学生 “学术大讲堂”

16、 、 举办各种类型的城市管 理方案设计大赛、 开展城市管理主题演讲比赛等, 以此提高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含金量” 。目前, 山东农业大学城市管理专业的“我的学术我做 主” 学术大讲堂办得风生水起, 诸多现实生活中 城市管理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深圳暴雨引 发的城市管网安全问题、 浙江余杭决策兴建垃圾 场引发群体事件等问题, 都会在专业教学之后, 再 一次在学生“学术大讲堂” 中引发更深层次的 共鸣。 ( 三) 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城市管理实际 联动 专业教学内容与城市管理实际联动, 切实增 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把认识实习、 业务实习、 毕业实习延展到课下, 充分利用周末或休息日, 积 极

17、开展城市社区服务、 组织城市管理社团行, 深入 城市各个角落调研, 组织专业学生到城市公共管 理单位参观、 考察、 实践。譬如, 山东农业大学城 市管理专业组织该专业学生参观当地城市规划展 览馆已经成为常态; 参观当地城市管理数字化指 挥中心也成“必选动作” 。总之, 想尽各种办法, 强化学生参与城市管理的“真实性” , 利用各种有 效渠道, 推动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 提升。 四、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 是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塑造的结合点 2013 年 12 月,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 出 : “要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培养一批专家型的 城市管理干部, 用科学态度、 先进理念、

18、专业知识 建设和管理城市。 ” 2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管理问 题也会层出不穷。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需要着力 抓好学生城市管理理论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城市管理综合能力 的复合型、 应用型高级人才; 才能科学满足城市管 理的需求。 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固然离 不开校内培养, 更离不开校外实践锻炼。因此, 要 突破学期与假期分离的做法, 改变学生“上学有 人管、 放假即放任” 的局面。要将教学措施落实 5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14 年 全面化, 引导学生“揣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课题度 假期” ; 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形成

19、能力首位, 实现学生本科求学期间个人学习 时间的最大利用: 一是利用平时在校学习期间的 各个小假期, 适时安排相关的城市管理见习, 加大 实践性课程训练。如, 山东农业大学城市管理专 业曾组织开展“城管与文明携手、 和谐与泰安相 伴” 志愿者活动, 成功参与岱庙现场执法活动, 加 深对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理解, 强化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校外实习基地, 着力强化 各种落实措施, 引导学生带着理论进城市、 运用理 论解难题。二是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假期社 会实践活动, 利用寒暑假, 积极深入城市党政机 关、 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城市社区, 认真 开展城市管理专业研究工作。在

20、山东农业大学, 城市管理专业每一届学生的第一个假期, 都会特 意安排学生深入家乡所在城市的管理部门, 了解 城市机构的管理属性, 明确其履行的城市管理职 能, 把握整体人员编制情况, 弄清单位进人录用方 式及考试要求等等, 通过上述活动, 加深学生对城 市管理部门的印象, 提前寻找投身城市管理的渠 道, 同时也及早敦促学生带着问题学专业, 瞄准就 业学管理, 以就业目标推动学生学习。三是设置 大学生研究训练( Students esearch Training) 计划 ( 简称 ST 计划) , 将平时学习与假期安排统筹规 划, 通过与课程论文( 或规划设计) 结合、 大学生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21、等方式, 深入探讨城市管理问 题。为此, 山东农业大学城市管理专业鼓励学生 提前参与到校内甚至外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当中 来, 提前锻炼自己, 提升科研水平, 为考研及工作 做准备。通过各种途径, 深入研究城市发展动态, 寻找学生能力提升的最佳渠道。总之, 通过学期 和假期的 “两期互补” , 有效挖掘和利用学生成长 过程中的时间成本, 推动大学生研究型学习, 确保 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五、 抓好学生就业是城市管理专 业建设的落脚点 城市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城市管理 知识, 科学的城市管理技能, 深厚的管理学、 经济 学、 社会学及城市建设规划等理论, 具备城市管理 综合能力的复

22、合型、 应用型高级人才; 因此, 突出 专业办学特色是关键, 而积极探索学生培养的 “出口” , 则是专业开办成功的重要标志, 也是城 市管理专业建设的落脚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专业办学的一架天 平, 妥善解决学生社会立足问题的确是专业办学 的根本。开办城市管理专业的最终目的, 是向城 市管理岗位提供合格专业人才。因此, 科学搭建 毕业生的就业阶梯, 需要将高层人才输送与基层 人才培养进行立体设计, 进而推动城市管理专业 学生毕业与就业的科学接轨。为此, 必须实现城 市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锻炼与就业落实的超前“对 接” , 早筹划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体系, 瞄准学 生就业目标, 强化管理技能

23、培训。要实现专业实 践体系构建与学生就业体系的联动, 确保专业实 习对口, 增强就业的目的性。山东农业大学城市 管理专业在现有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 不断拓 展与城市管理单位和部门( 如: 环保局、 市政部 门、 园林部门、 环卫部门) 的联系, 在专业内容与 就业出口的结合上做探索, 突破校内教学的“虚 拟性” , 实现城市管理的真实体验。实践证明, 只 有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性” 这一基点上, 利用并创造各种机会引领学生深入城市发展改 革、 规划建设、 国土资源、 水利水务、 道路交通、 市 容市政、 园林绿化、 执法管理等党政机关、 城市公 用事业单位、 城市社区等部门, 才能彻底

24、改变 “学、 用两张皮” 现象, 通过实践锻炼, 提升学生城 市管理能力, 丰富管理经验, 并通过信息搜集, 为 大学生就业提前牵线搭桥, 实现学生“教场” 与 “职场” 的超前对接。总之, 要科学探索城市管理 专业实践体系与城市管理人才需求的“双对接” , 推动学生能力培养与人才就业落实的同步开展。 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只要高 校能够紧密结合自身特点, 准确定位, 科学发展, 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 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不 断总结经验, 着力推行落实措施, 城市管理专业办 学质量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安国, 祈福良 高校教学概论 M 上海: 上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 1991 2习近平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N 北京: 光明日报, 2013- 12- 01 ( 编辑: 王 佳) 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