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中国南方电网载波通信技术规范2010-06-15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发布 目 次前 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64.1电力线载波概述64.2电力线载波通道构成64.2.1 相地耦合64.2.2 相相耦合74.3电力线载波系统要求74.3.1载波频率分配74.3.2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衰减84.3.3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允许衰减114.3.4传输质量指标124.3.5干扰与串音134.4电力线载波机技术要求154.4.1电力线载波机分类154.4.2对设备设计、制造的一般要求154.4.3模拟电力线载波机技术要求164.4.4
2、保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194.4.5数字电力线载波机技术要求214.5线路阻波器、结合设备及高频差接网络技术要求254.5.1工作环境254.5.2线路阻波器技术要求254.5.3结合设备技术要求274.5.4高频差接网络技术要求294.6耦合电容器技术要求304.6.1工作环境304.6.2基本要求304.6.3结构要求304.6.4电气性能技术要求314.7高频电缆技术要求314.7.1环境条件324.7.2规格型号324.7.3结构要求324.7.4电气性能技术要求324.7.5物理特性334.7.6用于继电保护载波通道时的要求33前 言为保障南方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推进南方电网电力
3、线载波通信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选型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结合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发展及南方电网实际情况,规定了南方电网电力载波通信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需遵循的技术指标及功能特性,以规范和指导南方电网所属各单位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归口并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俊权、陈新南、洪丹轲、陈登墀、陈健、刘瑞怡、袁汉云、李再歧、田勇、姜海、金海、周欣、菊海峰、许筑军、欧阳晓林
4、扬安华。本规范自2010年7月1日起试行。33中国南方电网载波通信技术规范1 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电力线载波通信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1.2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电力线载波通信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430 单边带电力线载波系统设计导则GB/T 7255单边带电力线载波机DL/T 112
5、4数字电力线载波机GB/T 7330交流电力系统阻波器GB/T 7329电力线载波结合设备GB/T4705-92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GB/T14864-93实芯聚乙烯绝缘射频电缆GB/T 1762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GB/T16927高电压试验技术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11604-89高压电器设备无线电干扰测试方法GB/T 15542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DL/T 795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DL 548-19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载波机相关术语和定义3.1.1 载波频率范围 carrier-frequency range
6、供电力线载波系统使用的全部频带。GB/T 7255-1998,定义2.2.13.1.2 基本载波频带 basic carrier-frequency band在载波频率范围内划分的基本单元,即分配给一条电力线载波发送或接收通路的频带。GB/T 7255-1998,定义2.2.23.1.3 标称载波频带 nominal carrier-frequency band一个具体的电力线载波机的发送或接收工作频带。GB/T 7255-1998,定义2.2.33.1.4 音频有效传输频带 effective voice transmission frequency band一个具体的4kHz音频带宽中的可
7、用音频频带。不同的制造厂可能有些差异,一般为0.3kHz3.4kHz。3.1.5 载波侧标称阻抗 nominal impedance on line side载波机高频输入输出电路技术特性要求的阻抗。3.1.6 用户侧标称阻抗 nominal impedance on user side用户输入输出电路技术特性要求的阻抗。3.1.7 标称载波输出功率 nominal carrier-frequency output power在满足乱真发射要求及载波输出端终接阻值等于标称阻抗值的电阻负载情况下,载波机输出的峰值包络功率(PEP)的设计值。GB/T 7255-1998,定义2.4.13.1.8
8、平均载波输出功率 mean carrierfrequency output power在与最低调制频率的周期相比足够长的时间内载波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在这段时间里,载波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设计值。GB/T 7255-1998,定义2.4.23.1.9 误码率 bit error rate在一给定的时间内,接收到的错误比特数与接收到的总比特数的比值。DL/T 1124-2009, 术语和定义3.63.1.10 自动增益控制 auto gain control(AGC) 当载波通道的衰耗变化时,电力载波机收信支路的可变增益放大电路能够根据衰耗变化的情况自动进行增益调整,使其输出信号的电平控制在一定的
9、范围内。3.1.11 信噪比 signal noise ratio是指载波机接收支路接收信号的有用电平与噪声电平的差值。3.1.12 标称传输时间(T0) nominal transmission time标称传输时间是从一端载波机的远方保护接口的命令输入端信号状态改变时刻起,到另一端载波机的远方保护接口的命令输出端信号状态相应改变时刻止所经历的时间。在不考虑高频通道部分的传输时间,也就是系统在背靠背试验时测得的传输时间称作标称传输时间。标称传输时间是在无噪声的传输条件下测得的。3.1.13 实际传输时间(Tac) actual transmission time系统接上有噪声的高频通道后实际
10、测得的传输时间称作实际传输时间。实际传输时间总是大于标称传输时间。3.1.14 展宽时间 prolongation time接收端收信命令脉冲宽度与发信端发信命令脉冲宽度的差值。3.2 阻波器相关术语和定义3.2.1 主线圈 main coil承载高压输电线工频电流的电感线圈。GB/T 7330-2008,定义3.2 3.2.2 额定电感 rated inductance主线圈在100kHz的真实电感。GB/T 7330-2008,定义3.2.43.2.3 固有电容 self-capacitance与真实电感一起使主线圈在自谐振频率点谐振的电容。GB/T 7330-2008,定义3.2.53.
11、2.4 自谐振频率 self-resonant frequency主线圈的真实电感与固有电容一起产生的谐振频率。 GB/T 7330-2008,定义3.2.63.2.5 主线圈的电阻 resistance of main coil主线圈在直流状态下的电阻。GB/T 7330-2008,定义3.2.73.2.6 额定工频 rated power frequency阻波器所连接的高压电力系统的工频fpN。GB/T 7330-2008,定义3.2.93.2.7 调谐装置 tuning device与主线圈并联,由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组成的部件。这些元件由阻波器的载频性能要求确定,不一定同时具备。G
12、B/T 7330-2008,定义3.33.2.8 载波频率特性 carrier-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电力系统的元件如变压器、母线、线路等相当于在阻波器以外接在线路和大地之间的一个阻抗。该阻抗与阻波器的阻抗相串联,形成载波通道的分路。该分路所引起的信号功率的损耗取决于两部分阻抗的向量和。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两阻抗中的电抗分量可能会相互抵消,从而使得总分路阻抗降低到不合要求的数值。为了消除这种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消除由电力系统开关操作引起的分流损耗的变化,阻波器的阻抗应含有电阻分量。阻波器的性能可以只按其电阻分量评价。GB/T 7330-2008,定义3.53.2.9 阻
13、塞阻抗 blocking impedance在规定的载波频带内整台阻波器的复阻抗Zb。GB/T 7330-2008,定义3.5.13.2.10 阻塞电阻 blocking resistance阻塞阻抗的电阻分量Rb。GB/T 7330-2008,定义3.5.23.2.11 中心频率 centre frequency阻塞频带边界频率的几何平均值fc。GB/T 7330-2008,定义3.5.73.2.12 额定持续电流 continuous rated current在规定工频下连续流过主线圈而不会使温升超过限值的最大电流的有效值IN。GB/T 7330-2008,定义3.63.2.13 额定短
14、时电流 rated short-time current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主线圈而不会引起热损坏或机械损坏的短路电流稳态分量有效值Ikn,短时电流第一个半波的非对称峰值Ikm应取为稳态分量IkN有效值的2.25倍。GB/T 7330-2008,定义3.73.2.14 紧急过载电流 emergency overload current在一定时间内主线圈能够承受而不引起永久性损坏且不至于显著缩短使用寿命的电流。GB/T 7330-2008,定义3.83.3 结合设备相关术语和定义3.3.1 结合设备 coupling device与耦合电容器一起在电力线和高频电缆之间传输载波信号的设备。结合设备包括
15、以下基本元件:a) 接地刀闸:将结合设备的初级端子直接有效地接地,以适应维修和其他需要,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b) 避雷器:限制来自电力线的暂态过电压。c) 排流线圈:将来自耦合电容器的工频电流接地。d) 调谐元件(包括匹配变量器):与耦合电容器一起组成高通、带通滤波器或其他网络,以提高载波信号的传输效率。e) 平衡变量器:在以两台相地结合设备构成相相耦合情况下,将两台相地结合设备的次级端子转换为一台相相结合设备的次级端子。GB/T 7329-2008,定义3.13.3.2 耦合方式 methods of coupling结合设备经过耦合电容器与电力线的一相或多相导线耦合。相地耦合、相相耦合是最
16、普遍的耦合方式。GB/T 7330-2008,定义3.23.3.3 相地耦合 phase-to-earth coupling结合设备经过耦合电容器在电力线一个相的导线和地之间实现的耦合。GB/T 7330-2008,定义3.33.3.4 相相耦合 phase-to-phase coupling结合设备经过耦合电容器在电力线的一相导线与另一相导线之间实现的耦合。这两条相线可以属于电力线路的同一回路也可以不属于同一回路。GB/T 7330-2008,定义3.43.3.5 接地端子 eacth terminal结合设备连接公共接地网的端子。GB/T 7330-2008,定义3.53.3.6 线路侧标
17、称阻抗 nominal line side impedance相地耦合方式时,耦合电容器高电压端子和地之间的标称阻抗值;或相相耦合方式时,两个耦合电容器高电压端子之间的标称阻抗值。GB/T 7330-2008,定义3.103.3.7 电缆侧标称阻抗 norminal epuipment side impedance结合设备电缆侧的标称阻抗值。GB/T 7330-2008,定义3.113.3.8 工作衰减 composite loss结合设备和耦合电容器组成的四端网络的工作衰减。测试时,模拟耦合电容器的测试电容器具有规定的耦合电容器的电容量并假定无损耗,耦合电容器低电压端子的杂散电容及杂散电导用
18、模拟网络代替,四端网络分别终接以线路侧、电缆侧标称阻抗值的无感电阻。GB/T 7330-2008,定义3.123.3.9 回波损耗 return loss结合设备和耦合电容器组成的四端网络的回波损耗。测试时,模拟耦合电容器的测试电容具有规定的耦合电容器的电容量并假定无损耗,耦合电容器低电压端子的杂散电容及杂散电导用模拟网络代替,四端网络的两端分别终接以线路侧、电缆侧标称阻抗值的无感电阻。GB/T 7330-2008,定义3.133.3.10 工作频带 available bandwidth工作衰减不大于规定值,回波损耗不小于规定值的载波频带。GB/T 7330-2008,定义3.143.3.1
19、1 标称峰值包络功率 nominal peak envelope power满足失真和交调要求的结合设备峰值包络功率的设计值。GB/T 7330-2008,定义3.15注:峰值包络功率是调制包络线最高峰值处载波一周期内的平均功率值。4 技术要求4.1 电力线载波概述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电力部门特有的一种通信方式,适用于电力系统各发电厂、变电站和开关站传送电力系统调度电话、远动及电力线线路保护等信号。在电力线上开设的电力线载波通道之间有较大的相互干扰。应采用合理安排电力线载波通道频率和安装阻波器的方法解决。电力线载波传输频率范围,最低频率由结合设备的传输性能确定,最高频率由传输衰减确定,并考虑无线电
20、信号干扰等因素。我国规定为40500kHz。4.2 电力线载波通道构成电力载波通道主要由电力线载波机、线路阻波器、结合设备、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及高频电缆组成。载波设备与电力线之间的耦合方式,主要有相地耦合和相相耦合两种。4.2.1 相地耦合 这种耦合方式是将载波设备接在一根相导线和地之间,在每个耦合点只需装一个耦合电容器和一个阻波器,使用设备较少,但其衰减比相相耦合大。在耦合相发生接地故障时,衰减还会增加很多。这种耦合方式主要用于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图1 相地耦合载波通道构成示意图4.2.2 相相耦合 这种耦合方式是将载波设备接在两根相导线之间,以两个相地结合设备进
21、行相相耦合,而将他们的匹配变量器的次级正确连接起来。 这种耦合方式优点突出。衰减低;线路故障,特别是单相接地故障时,衰减变化小,可靠性高;发送的干扰和接收的干扰较小等。这种耦合方式主要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图2 相相耦合载波通道构成示意图4.3 电力线载波系统要求4.3.1 载波频率分配 电力线载波系统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为了经济合理地利用频率资源,应对各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发收频率作周密细致的安排。4.3.1.1 基本载波频带 目前,南方电网电力线载波系统采用4kHz为基本载波频带,通常用1B表示4kHz。 电话和非电话信号复用或专用的电力线载波机有效传输频带分配的典型值如下表
22、所示。 表 1 单向通路内有效传输频带典型值 基本载波频带用途有效传输频带4kHz电话信号专用电话信号 3003400Hz非电话信号专用非电话信号 3003400Hz或以上电话和非电话信号复用电话信号 3002400Hz非电话信号 26403400Hz或以上电话信号3002000Hz非电话信号 21603400Hz或以上注:在交替复用方式中,非电话信号的频率也可以位于电话信号频带内。 4.3.1.2 频率分配的原则为了经济合理地利用电力线载波频率资源,一般遵循以下原则:a) 对于双工工作的载波机,本机发收信频带间隔一般为37B。当载波机设有高频差接网络时,本机发收信频带可以紧邻,即无间隔。b)
23、 相邻通道载波机的频带间隔应考虑发信发信,发信收信,收信收信三种情况。c) 选用安排每一通道的实际工作频率应遵守:- 优先安排远方保护和重要用户的载波通道频率; - 先长通道,后短通道; - 先高压通道,后低压通道; - 对可能覆冰的线路,选择较低频率。 d) 对于接在同一耦合装置(结合设备、线路阻波器等)上的载波设备,应选择其频率都在耦合装置的工作频带以内。e) 同一厂站内,不论同一电压等级还是不同电压等级,均不应重复使用频率,特别是发信频率与收信频率不能相同。在同一电压等级电网中,通常需相隔两段电力线且有阻波器阻塞时,才允许重复使用频率。 4.3.2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衰减电力线载波通道的总
24、衰减,包括线路衰减、耦合损失、桥路损失三部分,总衰减为这三者的和。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可采用下式计算通道总衰减: 式中 Atot电力线载波通道总衰减,dB; A线路衰减,dB; N1通道中高频桥路数; N2通道中中间载波机与无阻波器分支线数之和; N3通道两端并联载波机与有阻波器分支线数之和; Acab高频电缆的衰减,等于电缆每千米衰减值(dB/km)与其长度(km)的乘积(dB)(如电缆不长,此衰减可忽略不计); 终端衰减,取为5.7dB,其中发送终端衰减为3.5dB,接收端因结合设备使信号和噪声同时衰减,不影响信噪比,所以不计结合设备的衰减1.3dB。 4.3.2.1 线路衰减线路衰减计算式
25、为: 式中 A线路衰减,dB; a1最低损失模式的衰减系数,dB/km; l线路长度,km; Ac模式转换损失,即全部模式的总输入功率电平与最低衰减模式以外的其他模式的输入功率电平的差值,dB;见图3; Aadd由于耦合电路、换位等不连续性引起的附加损失,dB。各种排列的线路采用最佳耦合方式时,附加损失Aadd的近似值如下: a) 单回路,垂直或三角形排列:Aadd3dB,相地及相相耦合。 b) 双回路,垂直或三角形排列:Aadd=210dB,相地及相相耦合;Aadd1dB,双回路差接耦合(图3)。 c) 单回路,水平排列:Aadd=0dB,相地耦合;Aadd=06dB,相相耦合。图 3 最佳
26、耦合方式及模式转换损失Ac 通过对大量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最低损失模式衰减系数1的近似式为: 式中 f频率,kHz; dc相导线的直径,mm; n分裂导线束的分导体数。 4.3.2.2 耦合损失 耦合损失包括耦合装置和高频电缆的损失、分流损失和附加损失三部分。 a) 耦合装置和高频电缆的损失 由结合设备及其所接的耦合电容器组成的四端网络的综合损失(工作衰减),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应不大于2dB。这部分损失包括耦合电容器介质损失,一般小于1.3dB。 在40kHz至500kHz范围内,高频电缆的衰减一般为15dB/km。 b)分流损失 阻波器的分流损失不应超过2.6dB。 c)附加损失 几台电力
27、线载波机的发送接收部分并联接往共同的耦合装置时,每台载波机因并联分流会增加损失0.51dB。设计时,应给附加损失留有裕度。 4.3.2.3 桥路损失 电力线载波信号需通过中间站继续传送时,常用的方法是装设高频桥路。高频桥路由两端带通滤波器式的耦合装置组成,其间用高频电缆连接,并按一般方式装设阻波器。这种桥路的通带等于耦合装置的通带,其附加衰减包括结合设备、高频电缆引起的损失。在直通桥路情况下,损失的典型值为48dB;桥路上并联本地载波机时,为59dB。 4.3.3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允许衰减4.3.3.1 电力线载波系统的噪声 电力线载波系统的噪声由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一般有两种: a)由跨过绝
28、缘子及导线表面不规则放电(电晕)引起的、连续不断类似白噪声的噪声,称为电晕噪声。b)由隔离开关及断路器操作,短路故障电弧、雷电放电等引起的,高幅度短而尖的突发脉冲群,称为脉冲噪声。 在电力线载波系统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电晕噪声的影响。 电晕放电取决于导线表面的电位梯度。线路电压等级不同,设计参数不同,导线表面电位梯度也不同。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在4kHz带宽内的方均根噪声功率电平取值范围如表2 所示。 表2 各种电压等级线路4kHz带宽内噪声电平范围 线路电压等级kV噪声电平范围dBm线路电压等级kV噪声电平范围dBm35110220-45-40-30-30-22330500-26-20-15-
29、104.3.3.2 通道允许最大衰减考虑到通道储备电平以后,通道实际允许的最大衰减为: Amax= Pa- Pmin-Pst式中 Amax通道允许最大衰减,dB; Pa电话信号发信电平,dBm; Pmin电话信号最低收信电平,dBm; Pst通道储备电平,dB,参见表3。4.3.4 传输质量指标4.3.4.1 单边带电力线载波通道a)信噪比允许值 1) 电话 对于传输电话信号的电力线载波通道,即使在不良天气条件下,也应保证在音频端以噪声计测得的信噪比不低于26dB。2) 远动信号 远动或数据信号信噪比不低于 16dB(FSK 调制方式),能满足传输要求。3) 远方保护 继电保护和全自动装置的高
30、频接收机,在正常条件下接收机入口的功率电平不得低于下列数值:110、220、330kV线路为1516dBm(重冰区和严重污染区可取为19dBm);500kV线路为1718dBm。(注:凡复用有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信号的电力线载波通道其传输质量指标均应遵守本条要求。)4.3.4.2 数字电力线载波通道a)信噪比允许值当数字载波机总传输速率为19.2 kbit/s,两端保持同步,比特差错率不大于1106时,信噪比应高于24 dB。b)传输速率及比特差错率数字载波机数据接口通信模式为异步或同步。数据接口类型符合ITU-T V.24 或ITU-T V.28 建议书。数据接口传输速率一般为300
31、bit/s、600 bit/s、1.2 kbit/s、2.4 kbit/s、4.8 kbit/s、9.6 kbit/s等。数据接口在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时的比特差错率应不大于1106。4.3.4.3 最低收信电平满足电力线载波通道最低信噪比要求的接收电平称为最低收信电平。该电平值高于电力线载波机本身的收信灵敏度,由下式计算: Pmin= Pn(a)+ S/Nmin(a)- 10lg(f /4)式中 Pmin电话通路的最低收信电平,dBm; Pn(a)电话通路带宽内的噪声电平,dBm,参照表2取值; S/Nmin(a)允许最低信噪比,电话通道取为26dB。 f实际使用带宽。4.3.4.4 通道储备电
32、平通道储备电平按下表3取值。 表3 通道储备电平Pst通道性质通道储备电平Pst(dB)一般通道4重要通道69保护专用通道(收发信机)12结冰或严重污染地区的通道9134.3.5 干扰与串音通过电力线间的传导及各种可能的电磁耦合及静电耦合途径,在电力线载波通道间将会发生干扰与串音。4.3.5.1 跨越衰减 电力线载波通道间干扰影响的大小以跨越衰减表示。跨越衰减为干扰信号由干扰通道到被干扰通道接收端之间的衰减。根据两条通道发送、接收端在线路上相对位置的不同,跨越衰减可分为近端跨越衰减与远端跨越衰减两种。 如干扰通道的发送端与被干扰通道的接收端在同一厂站,干扰电流与干扰通道信号电流的传输方向相反,
33、两者之间的衰减为近端跨越衰减,如图4a所示。 如干扰通道的接收端与被干扰通道的接收端在同一厂站,干扰电流与干扰通道信号电流的传输方向相同,两者之间的衰减为远端跨越衰减,如图4b所示。图4 近端跨越衰减和远端跨越衰减 跨越衰减的数值,主要取决于有关载波通道、线路及电气设备的结构和高频特性。跨越衰减参考值,如表4所示,当有实测数据时,应采用实测值。 表4 跨越衰减参考值 dB电力线情况跨越方式跨 越 衰 减无阻波器一只阻波器两只阻波器近端远端近端远端近端远端同一电力线或同杆架设的双回线不同相176176176同母线不同电力线同名相0017132617异名相17626133522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
34、同名相223039异名相3039434.3.5.2 通道间的串音相邻通道间的相互干扰会在各自的音频输出端产生串音。两条载波通道如使用不同工作频率,其间的串音大多为不可懂串音,只在解调后音频频谱重合时才会出现可懂串音。两条载波通道如重复使用频率,其间的串音大多为可懂串音,只在解调后音频频谱互为倒置时才会出现不可懂串音。可懂串音及不可懂串音均应被抑制在允许范围内。在同一载波通信网内,统一选取调制信号的上边带或下边带,又不重复使用频率,就可避免可懂串音的出现。 相邻通道间串音的要求:在电力线载波机的音频输出端,可懂串音电平应低于-60dBmop,不可懂串音电平应低于-47dBmop。已装压缩扩展器电
35、力线载波机,电话输出端的可懂串音电平,应低于-50-55dBmop。 远方保护专用机对来自其他相邻载波通道的干扰电平,其信号干扰比应1720dB的范围内。4.4 电力线载波机技术要求4.4.1 电力线载波机分类 目前,南方电网应用的电力线载波机主要分为模拟电力线载波机和数字电力线载波机。模拟电力线载波机是在基本载波频带内通过采用单边带幅度调制或频分复用等模拟的信号调制方式实现语音和数据传输的电力线载波机。数字电力线载波机是采用数字通信技术,在电力线上以数字信号传送信息的电力线载波机。GB/T 1124-2009,定义3.14.4.2 对设备设计、制造的一般要求4.4.2.1 每单元设备应采用先
36、进的集成电路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必须可方便地替换。4.4.2.2 每单元设备应配置适用的可内测试电平、电压或电流的简易测试接口或测试点。4.4.2.3 每单元设备应配置外部可视可闻告警显示装置。4.4.2.4 每单元设备机柜应设有可连接外接地装置的连接端子。4.4.2.5 设备应能耐受8级地震,不装设备的空间应提供装饰性盖板。4.4.2.6 设备机柜的要求a)设备机柜应有前后门,利于设备通风散热,机柜(屏)内部设备挂点要求为标准19英寸机架结构。b)设备对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工作温度应在0+45范围内;储存温度应在-20+55范围内;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0% (+25时),载波机正常工作时不应承
37、受任何形式的水雾;大气压力应在86105kPa范围内;机柜应考虑空气导流方式,以满足所承载通信设备的通风散热要求。c)机柜应有不少于一个优良导体材料的总接地点,用于与外界地网可靠连接;机柜内19英寸机架必须采用优良导体材料,不得有油漆等绝缘材料覆盖层,且与机柜的总接地点连接良好;机柜前、后门必须有不小于6mm2的铜质地线与机柜总接地点可靠连接。d)机柜及机柜前后门表体颜色应符合RAL7035色或RAL7032色。e)机柜前后门应开启灵活,开启角度不小于110,间隙不大于2mm;机柜底部应留有对称的四个直径812mm的安装固定用螺钉孔,机柜底部应有水平调节装置,机柜顶、底部两侧应留有总尺寸不小于
38、80mm200mm的对称长方形万用电缆进出口,即根据安装需要简易拆除进出口材料就可以获得不同尺寸大小的电缆进出口(电缆进出口应有防止电缆磨损措施,如塑料胶圈等);机柜两侧应考虑可扩充的线缆走线槽位以及固定卡位;机柜整体结构外形应平整,所有焊接处应均匀、牢固、无变形等,所有紧固处应有防松动装置;机柜机械强度应符合国家优质产品质量要求以及所承载通信设备对机柜机械强度的要求。f)机柜表面涂层颜色应均匀一致,无炫目反光,表面整洁美观,无起泡、裂纹等缺陷。g)机柜应能防尘,防潮,防止虫或小动物进入,能承受所规定的高温和低温。4.4.3 模拟电力线载波机技术要求4.4.3.1 工作条件装在机柜内的载波机,
39、应能达到本规范的要求。高温:在每月温度达到+55时间累计不超过24h情况下,载波机应能不损坏地工作,允许性能暂时性降低。低温:工作温度的下限为0。相对湿度:不大于80% (+25时),载波机正常工作时不应承受任何形式的水雾。4.4.3.2 工作电源电源技术要求采用表5数值:表5 电源技术要求交流电源交流电压220V电压允许偏差+10-15频率50Hz频率允许偏差5谐波含量10直流电源直流电压-48V(正极接地)+20-15110V/220V +10-15纹波,峰峰值 5应满足双路电源输入供电要求,且配电单元两路直流之间有可靠的隔离方式,在通信机房放置的载波机应具备双直流-48V(或直流-48V
40、和交流220V)供电方式,在保护小室应具备双路直流110V或220V供电方式。4.4.3.3 载波频率范围载波频率范围为40kHz500kHz。4.4.3.4 载波频率稳定度载波频率稳定度为210-6。4.4.3.5 载波频率精确度载波频率精确度为510-5。4.4.3.6 标称载波频带标称载波频带为每个传输方向4kHz4.4.3.7 传输方式传输方式采用载频抑制、单边带调制方式。4.4.3.8 传输信号容量在载波频带范围内可同时传输一路话音和一路600Bd远动信号(特殊要求时:1200Bd)。4.4.3.9 有效话音带宽有效话音带宽为300-2000Hz。4.4.3.10 频率间隔载波频率间
41、隔:本机收发大于等于0B;邻机发发大于等于3B;邻机发收大于等于1B;邻机收收大于等于0B。(B=4kHz)4.4.3.11 标称阻抗及回波损耗高频输入输出端75(不平衡式) ;音频输入输出端阻抗600(平衡式)。在标称载波发送频带内,回波衰耗应不小于10dB,音频带内的回波衰耗不应小于14dB。4.4.3.12 群时延失真群时延失真应小于3ms(极限值)。4.4.3.13 谐波衰减谐波衰减应大于等于80dB。4.4.3.14 无用边带衰减无用边带衰减应大于等于80dB。4.4.3.15 交叉调制衰减交叉调制衰减应大于等于60dB。4.4.3.16 自动增益控制载波接收电平在调节范围内变化40
42、dB时,电话及信号的音频输出电平的变化均应小于0.5dB。自动增益控制的时延特性应与远方保护要求相配合。4.4.3.17 音频电平可调范围音频电平可调范围为:发信音频二线-17dBm至+4dBm,收信音频二线-17dBm至+1dBm;发信音频四线-20dBm至+4dBm,收信音频四线-20dBm至+5dBm。 4.4.3.18 压缩扩张器每个单元载波设备均应配置压缩扩张器,并可根据载波通道的信噪比实况投入运行或退出运行。压缩/扩张比为2。4.4.3.19 误码率远动通道的误码率应小于1105 。4.4.3.20 标称载波功率电平载波机的标称载波输出功率及电平主要有:5W/37dBm、10W/4
43、0dBm、20W/43dBm、40W/46 dBm、80 W/49dBm。4.4.3.21 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大于80000小时。4.4.3.22 告警要求设备应具有总告警、电源告警、发送告警、接收告警等告警接点,每个告警输出信号应提供1至3副无压转换触点。4.4.3.23 远方监控管理功能 载波机应具有远方监控管理功能。a) 应能监测并修改载波终端设备所设置的电源电压量、信号电平量和各种开关量,并能通过RS-232/RS-422等串行口或以太网络送至中心站。b) 应具有登陆只读模式、设置通道数量、类型及参数、设置系统参数、故障诊断、存储及打印运行日志,查看工作事件记录
44、通信状况等功能。4.4.3.24 耐压及电磁兼容性耐压及电磁兼容性要求见表6及表7。表6 耐压技术要求表标 准电 源载波输入输出端音频端子告警及信令接点面板测量点电话音频信号远方保护IEC 834-1交流电源GB/T 145982000V(rms)直流电源U60V60V,300VGB/T14598500V(rms)2000V(rms)输入输出端子对地隔离2000V(rms)500V(rms)500V (rms)500V(rms)500v(rms)绝缘电阻GB/T 14598,500V10M10M10M10M10M10M表7 电磁兼容性技术要求表标 准电 源载波输入输出端音频端子告警及信令接点面板测量点电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