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瑶厦中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97759 上传时间:2019-08-21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遂川县瑶厦中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遂川县瑶厦中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遂川县瑶厦中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遂川县瑶厦中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遂川县瑶厦中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遂川县瑶厦中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川县瑶厦中学.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遂 川 县 瑶 厦 中 学,2014年中考考点变化 中国古代史19个考点,比去年增加2个考点。 (1)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27个考点,比去年减少2个考点。 中国现代史18个考点,比去年减少4个考点。 (数量与要求有很大变化)(10、8、7),1.新增了两个考点 分别是“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和“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2.部分考点部分内容与要求有所增补或修订 (1)关于“三代更替

2、”。之前,只要求学生知道分封制的内容,修订后,要求通过分封制的内容来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2)关于“春秋战国”。之前,只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修订后,进而要求知道春秋战争时期的社会变化; (3)关于“三国鼎立”。之前,只需了解三国鼎立的具体史实即可,修订后,要求知道赤壁之战,以此说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4)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前,只需了解人口南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修订后,要求学习这个时期的历史先要弄清楚“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形成的过程; (5)关于“隋朝”。之前,只需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和大运河的开凿,修

3、订后,要求明确隋朝的统一,以此说明隋朝是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其统一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奠定了基础; ( 6)关于“唐朝”。之前,只需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修订后,在此基础上进而需要了解唐朝兴盛的原因; (7)关于“两宋”,之前。只需知道“宋、辽、西夏、金”的并立,修订后,增加了“岳飞抗金、南宋偏安”等学习要求。,(8)关于“明清时期”。之前要求通过“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修订后,明确指出要通过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在台湾建制、平定新疆叛乱后在新疆设立机构、在西藏建立删封制及派驻藏大臣”

4、等史实,“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关于“抗美援朝”。修订前,重点要求了解英雄人物事迹,并体会抗美援朝精神。修订后,重点要求理解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10)关于“土地改革”。之前只需“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以此“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修订后修改为“了解土地改革”,这意味着在学习本考点时,不仅要了解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还应该了解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P99历史小常识),(11)关于“一五计划”。之间,只需知道“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修订后指出应“了解一五计划”,这就包括一五计划出台的背景、主要任务、主要成就及意见等。 3.部

5、分考点进行了重新整合 4.删除的考点及删除考点中的部分内容 删去的内容包括: “詹天佑、侯德榜科技成就” “魏源、严复的思想” “西藏和平解放” “1954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863计划,(12)关于“古代罗马”。之前,只需知道“布匿战争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修订后,要求“知道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及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抓住古罗马历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来讲述其历史概貌。 3.部分考点进行了重新整合 (1)关于“世界三大宗教”,修订之前是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考点提出考查要求,修订后,“三大宗教”分散在“古印度”“罗马教廷的地位”及“阿拉

6、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三个点提出考查的要求。 (2)关于“拜占庭帝国”,不单独作为一个考点提出来,但在讲述罗马的扩张及分裂时,必然要提到东罗马帝国。因此,拜占庭帝国的考查要求应仅限于知道它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来、知道它大致的地理位置、知道它存在了一千多年即可。,(3)关于“亚历山大东征”,修订后将这一内容与古代雅典的知识体系整合到一块,这样就不再把“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单独作为一个学习主题来考查。 (4)不再把“工业革命”单独作为一个学习主题指出考查要求,将原工业革命的三个考点合并成:“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并将它归入“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

7、与扩大”这一学习主题中。 4.删除的考点及删除考点中的部分内容 删去的内容包括: ”“马可波罗来华” “希波战争” “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 “巴黎公社” “启蒙思想” “爱因斯坦” “攻克柏林战役” “科索沃战争”。,如何解读内容标准要求,每个内容标准要求都由一个句子来表示,句子大概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部分一般规定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后面的部分规定学习目标。 前面半句话中的行为动词,如“知道”“简述”“了解”“概述”“讲述”“列举”等,都是对学生在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上所要达到的程度的要求和规定,后半句话则是对学习目标的规定。(要求) 内容标准对学习难易的不同层次作了具体规定。,中国古代史内容的

8、目标 古代史内容比其他阶段的内容要艰深一些,尤其是这部分内容放在初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起来难度可能就更大一些。所以,与其他部分相比,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在学习能力目标的规定中,就要适当偏低。(现已提高要求,应重视) 用了“了解”“列举”“知道”等行为动词,表明是“识记层次”的要求,属于最低的识记层次。(下降) 用了“说明”这个行为动词,是“理解层次” 的要求。(比例上升) 用了“评价”,这就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了。,中国古代史的19个考点 考点5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考点7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考点15

9、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点7和考点15的“认识” “说明”是“理解层次” 的要求。考点5 的“探讨” 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了。 其他的考点都属于最低的识记层次 (古代史修订的八个考点有七个上升为理解层次,共计为9个,要加深理解,增加题目训练难度,并适当链接近现代史2分),考点3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2013江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P32历史小常识)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考点11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和大运河的开通 (2013江西)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

10、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P3)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考点14 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013江西)“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P51)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考题解读,2012山东泰安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2012常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11、 -(理解)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2012泰州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新标解读,中国近代史内容的具体目标,中国近代史内容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学习要求: 一是识记层次的学习要求。 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均为识记层次要求。 对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知道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其主要内容并能够通

12、过学生的行为动作表示出来。 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内容大约占内容总量的70左右。,考点20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只要了解两点即可英法联军于1860年烧毁了我国最为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只要看他是否能够表现出他已真正了解了火烧圆明园和沙俄强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历史史实即可。,至于与这两条史实相关的内容,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背景、具体经过和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

13、其具体条款等,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威逼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具体细节性的史实等,历史教科书进行了叙述描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授,但这并不属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范围。2011注释咸丰十年) ( 2006江西)1.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图片)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34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009江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考点6

14、6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009江西)有些历史瞬间已经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与右下这张旧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图片) A万隆会议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D申奥成功,考题解读,二是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 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和概念所体现出的内在意义做出简单的归纳和演绎性的推断。 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内容大约占内容总量的20左右。,对学生而言,就是要求知道“百日维新” 中颁布了哪些主要变法措施,通过这

15、些变法措施来认识戊戌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具有哪些重要影响。 (2013江西)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找关联) C .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考点25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考题解读,考点35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考点要求知道西安事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强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国内局势,来说明西安事变的和平

16、解决对走向全民族抗战的作用和意义。 (2012山东泰安)“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扬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投靠日本 D逼蒋抗日(析背景) (2012南京)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 B民主科学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理解层次并非是要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相关的历史内容和知识,而是重点让学生将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以此来理解和体会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而苦苦探索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的

17、能力和科学素养。,三是运用层次的学习内容。 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运用层次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等完成作业,而是学生获得理智能力发展与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三者合一的学习目标。 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内容控制在内容总量的10以内。,考点40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学生要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背景,认识中国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持久抗战及国际

18、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日作战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可以运用横向对比的方法,分析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在军事、政治、经济、民众动员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异同; 也可以运用纵向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来深切体会抗日战争作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意义,体会出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意义;,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8941895,19371945,清政府,国共两党,中国战败,中国胜利,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军事经济落后;官员贪生怕死,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比较分析,(2013江西)13(1

19、0分)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伙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1分) )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国打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1分),考题解读,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2)据材

20、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变化:中国由弱(无能)变强(强大),国际地位有了提高(1分) 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分)(一般为反义次) (多少、大小、强-弱、 上升下降、 增加减少、 合作分裂、紧张缓和、敌对正常、对抗合作),注意用词,还可以针对日本历史 教科书问题,首相安倍晋 三参拜靖国神社结合日本 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损失展开讨论,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时政热点) (2011常德)

21、24.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问题探究,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的运用层次要求,突出的是体现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孕育一种问题意识,让学生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带动整个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

22、的培养目标。 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考点60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因为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全新思路和重大突破,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探讨中国现代史重大问题的切入点。“探讨”既是方法也是过程,内容标准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亲身实践和具体地感受历史,把中国现代史知识与认知能力、运用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2013江西)13.(9分)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精髓。阅读下

23、列材料,回答问题。 (P46小字) 材料三 深圳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连续创造几个“全国第一”,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深圳特区最早“出租土地”;最早“预售商品房”;第一个推出工程“招标投标”方案;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材料市场”,还有人们早已陌生或知之甚少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等 (3)深圳创造“全国第一”靠的是什么精神?(1分)据所学知识,说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分) 精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意思相近即可)。(1) 地位: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1) 作用: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技术,

24、推进改革,带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江西省20062013年 中 考 考 点和 分 值 统 计,八年中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考点19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八年5次) 考点26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年5次) 考点58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八年4次) 考点65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八年4次) (标志性历史事件)(1次/5年),次多分少,次多分少,八年中考试分值较大的

25、考点,考点32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07年8分) 考点33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06年8分) 考点28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09年7分) 考点48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1年5分) 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2.2分/个),分多次少,(2007江西) (8分)江西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图说江西】 (1)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

26、分)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巩固和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考点对照,(2)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数字江西】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材料一:江西兴国,是“中国烈士第一县”。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烈士就有12038名。相当于每一公里的长征路上,都有一名兴国儿女化作的生命路标。当时仅有23万人的兴国,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 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1965年间,共授将军衔1604个,全国平均每3个县有2位将军,但将军

27、的籍贯分布鞋并不均匀。赣州市将军132位,井冈山下的吉安、永新、泰和三县就达104。将军最多的省份江西有325位,占全国总数的1/5。兴国县的将军数,占全省总数的1/6,被誉为共和国将军县。 (3)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2分) 只要符合题意,思想积极,即可酌情给分,(2006江西)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诗史,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四渡赤水出奇兵 (1)材料1中的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分) A. B. C. D. (2)根据材料1,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

28、面的困难?(4分)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2分)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2分,考点对照,材料2:(江西)于都县抓住“长征出发地”这一宝贵的红色财富,把“长征”品牌作为一种优势资源保护开发,让“长征”品牌力促经济发展。他们用“长征”品牌作为一种优势资源保护开发,让“长征”品牌力促经济发展。他们用“长征”品牌来规划城市,规划建设了长征广场、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等一系列以“长征”冠名的基础设施;建立起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发掘历史,推出“红色餐饮系列”、“红军笠”、“草鞋等特色旅游产品,旅游”蛋糕“越做越大。 (3)据材料2,说说于都县打出“长征”品牌有何意义?(2分) 弘扬长征精神,进行爱

29、国主义教育;保护开发红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2分),长征精神,分多次少,(2009江西)13.(9分)探究与实践。 【收集整理 积累知识】 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么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名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 (2)据材料,说说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1分)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2分) 青年学生;(1分)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分),【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 在纪念五四运动9

30、0周年大会上,李长春说:“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3)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2分) 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根据材料概括,意思相近即可。2分),五四精神,(2011江西)14(9分)时间冲刷出历史的真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庄严的宣告】 材料三“诸位代表先生们

31、,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 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l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你怎样理解材料三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不变的信念】 (3)回顾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说明。(3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人民群

32、众的生活得到巨大改善。(2分),八年中考试出现频率较低的考点 考点29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考点31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考点35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考点39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考点41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低频考点,八年中考试出现频率较低的考点 考点45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考点5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增加P99) 考点53 知道

33、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0周年)(删除) 考点62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考点24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八年中考试出现频率较低的考点 考点27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30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90周年) 考点37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考点46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江西史实) 考点47了

34、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整110周年)(删除) 考点64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低频考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10周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南昌起义80周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周年大事”是重点,高分高频考点 是怎样产生的,(1)常识性的历史知识 2006年考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007年考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 2009年考了局部抗战的开始”。 (2)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标

35、志性历史事件 2006年考了红军长征、 2007年考了南昌起义, 200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0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3)有突出成就、影响力大的历史人物 2007年考了孙中山、2009年考了林则徐、邓世昌 、2010年考了王进喜,(4)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 实业救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一国两制 (5)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关键内容 比如:我们在阐述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时,必然会提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些就是构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这条线索的基本要素

36、。 2008年考了【走进历史,整理史实】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列举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举二例)(2分) (前后联系,举一反三),线索解读,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之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之后也是清朝统治,为什么1840年之前就属于中国古代史,而之后就属于中国近代史呢?,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

37、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3、近代史中国人民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分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5、中国近代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 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 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可以概括为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为了打开中国的 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 市场,为实现征服、 侵略

38、、稀霸的 梦想,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国,英法联军,日本,八国联军,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虎门抗英,李秀成率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邓世昌黄海 大战,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中国战败,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开始沦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避免类似的 悲剧再次重演。,对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认识 (1)从原因来看,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

39、败,也是原因之一。 (2)从目的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五口通商) 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开设工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严禁人民反抗) 至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同中求异,(3)从发动者来看,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 (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

40、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战争又大大超过了前者,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以前历次战争。至于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从结果和影响看,除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次:,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新思潮萌芽(林则徐、

41、魏源)、洋务运动。,拓展延伸,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新时期我国应对科技革命的正确对策:,近代化,近代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西方学习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过程。,经济 政治 思想,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中国近代化探索历

42、程,经济,政治,思想,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器物 (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制度,新文化运动,“民主” “科学”,文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变法图强,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化,西方近代化,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拓展延伸,1.探究中西方 近代化的异同,器物,制度,文化,器物,制度,文化,拓展延伸,2.找出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1.戊戌变法 (思想启蒙) 2.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4.文艺复兴运动 5.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共产党党史 一、召开重要会议 1921.7 中共“一大” 共产党的成立 开天辟地193

43、5.1 遵义会议 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1945春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转折新起点 1982.9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战略部署 1992年 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比较异同,二、军队建设 1927.8.1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 秋收起义毛泽东组织工农革命军 1928.4 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七七事变后 西北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军五支主力: 西北

44、、晋冀鲁豫(中原)、 华东、东北、华北 新中国成立初 组建新兵种:海军和空军 1966年7月 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即“第二炮兵”,军队名称,三、参加的重要革命战争及结果 参加北伐战争 。 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反“围剿”:前四次取胜,第五次失利。 红军战略转移:胜利到达陕北。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组织百团大战:战绩显赫。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胜利。 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探索中的失误、 原因、 纠正 领导工运失败-单纯依靠工人-与国民党合作

45、 大革命的失败-右倾错误-武装反抗、八七会议 进攻大城市的失败-忽视国情-转入农村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遵义会议 (大跃进、 -(左倾错误误忽视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等) - 调整、改革 文化大革命革 - - (民主法制不健全、 -对阶级斗争形式估计错误 )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等,对革命道路建设道路的探索 1921年1927年,学习俄国,发动工人,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大城市。 1927年1949年,以发动农民为主,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49年1978年,采用苏联的模式进行建设。 1978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

46、争 日本:局部侵略(九一八事变1931、9、18),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1937、7、7),失败(1945、8、15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1937.7.7),抗战获胜(1945.8.15),西安事变1936.12.1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战的准备:西安事变,时间:1936、12、1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周恩来,结果:和平解决,意义:标志十年内战的结束,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战的过程,开始:卢沟桥事变1937、7、7,重要战役: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 百团大战(1940、8),抗战的结束,时间:1945、8、15,意

47、义:第一次取得了100多年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知识延伸,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8941895,19371945,清政府,国共两党,中国战败,中国胜利,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军事经济落后;官员贪生怕死,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关系的历程,1924年,1927年,1937年,1945年,1946年,1949年,1979年,国民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三年内战,长期分裂,缓 和,合 作,合 作,分 裂,分 裂,黄 埔 军 校,四一二政变,七 七 事 变,日 本 投 降,内 战 开 始,解 放 南 京,停止炮击金门,20世纪20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国共关系,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史实说明。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 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宏观 启示: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微观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把全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前嫌,深明大义,堪称与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