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4257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计划】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作计划】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计划】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计划】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1 特征码 SJKIRtrIJVHxWBxQbGPb 为提升茶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茶叶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茶叶是农业居首位的主导产业,在我县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已占全县 42%涉茶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就业机 会、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发展的绿 色产业,弘扬传统文化 、社会的民族产业。全县茶叶面积 11.65 万亩,总产量 5700 吨、 产值 4.916 亿元。为省十大茶叶产业强县。 “十一五” ,在县委县下,我县茶叶产业了长足发展。 名优茶规模优势凸现。到茶产量 4350 吨,产值 4

2、.83 亿元,分 别占全县茶叶产量、产值的 76.1%和 98.3%,占全省茶产量产值 的 20%和 21%。茶叶机械、茶叶包装、保鲜剂等产业迅速发展, 产业链总产值已超 10 亿元。规模效应。 力。蝉联了届省十大名茶,了著名品牌、全国十佳区域公用品 牌、省著名商标等荣誉。今年“”又以 20.38 亿元的身价,挤 身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并全国个发布价格指数的绿茶品种, 地了茶业力。 第 2 页 茶叶四化(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 。全县拥有无性 系良种茶园 70900 亩,无性系良种率达 61%。标准化技术推广, 新建标准化名茶加工厂 84 家(省示范茶厂 3 家) ,1 家企业获

3、iso9000 和 haccp 质量体系认证,23 家企业获 qs 认证。茶树修 剪、大宗茶采摘机械化,80%名优茶机械加工。29 家企业省级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基地认证,面积达 8 万多亩。 茶叶市场开拓。全国最大的龙井茶集散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 9066 吨和 12.69 亿元。在全国 20 多个省市开设直销窗口 450 多家,建设了 200 多家专卖店(柜) 。近年来,我县连续多年在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大佛龙井专场推介活动,地拓展了 市场。 科技支撑能力。县与全球最大茶叶零售商天福集团、全国供销 合作总社茶叶院等强强联合,在销售网络、质量提升、人才培 训等合作,为茶业的持续

4、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 间,我县共实施茶叶科研与推广项目 6 项,制订技术规程 2 个, 举办培训班 200 多期,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5 项,被全国供销总 社授予“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 。 当然茶业发展还许多问题,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是瓶颈问题 急需解决和。 茶园防灾能力弱。缺少先进的防灾设施与的技术措施,春季的 雪灾冻害已名优茶生产的最大因素,是 1 月严重雪灾冻害和 3 月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的天气,损失严重,教训。 第 3 页 采茶劳力短缺。近年来我县茶叶“采工荒”愈演愈烈,用工高 峰时采摘劳力缺口已达 5 万,名优绿茶采摘成本已连续多年以 每年 20的速度递增,茶叶失采比重逐

5、年上升,茶区春季茶叶 失采比重已达 15%。 茶叶质量控制难。茶叶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户均茶园面积 以 13 亩不等,种茶大户、茶场较少,规模较小,带来农残控 制难度大,茶叶质量标准很难,质量安全很难。 品牌效益不高。我县了一系列名牌创建工作,大佛龙井也了众 多荣誉,但区域性公用品牌和提升难度大,我县茶叶价格远低 于西湖龙井、大红袍等名茶的状况还,在销售中大多数茶叶仍 以散茶批发为主,价格、市场仍受制于人。品牌效应有待提升。 二、发展前景分析 1、茶叶消费量逐年。据 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分析, 近内世界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 2.9%左右,绿茶饮用价植高于 其它茶类,绿茶消费量也将更

6、大增长。从国内市场看,绿茶消 费增长率将 5%,北方新兴绿茶市场将,茶叶成分的开发与应用, 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养殖等行业的绿茶需求也将增长。而 我县的大佛龙井有市场力的名优绿茶品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年消费增长率在 6.4%。 2、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到,全国茶园面积了 63%,了 2799 万亩,每年以 10 个县的面积;茶叶产量了 93%,135 万吨,每 第 4 页 年以 13 个新昌县的产量。名优茶产量了 242%,了 53 万吨,每 年以 7.3 个县的产量。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渐显现,不同茶区、 不同茶类、同茶类不同品牌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我县茶叶 销售带来巨大。 3、产业潜

7、力可挖掘。可适度茶园面积,并老茶园改种换植。我 县山地资源,荒山荒坡待开发面积大,当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和 土地流转机制,可新发展 2 万多亩标准化良种茶园。对 3 万多 亩中低产老茶园改种换植来无性系良种茶园 本文章共 2 页,当 前在第 1 页 1 2 下一页 本文章共 2 页,当前在第 2 页 上一页 1 2 的比例。可挖 掘加工的潜力。一提升加工质量来茶叶增值。 ,我县名优茶的平 均价格还较低,仅为每公斤 110 元,推行规范化、规模化加工, 茶叶单价可 20%。另一可茶叶深度开发来附加值。如达利发的 茶叶香枕、佛缘工艺品厂的茶叶工艺品已开发。而茶食品、茶 化工等深加工开发潜力更大 。可挖

8、掘品牌的潜力。虽有的品牌基础,但距一线品牌还有的 差距。当前销售正处在由产品经营向品牌营销转 转变的新时期,品牌营销可提升茶产业的利润,拓展市场,和 第 5 页 提升消费群体。 三、思想和总体 思想: 以打造“”品牌为主线,以市场建设、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为, 优化龙井茶、高山云雾茶、名优白茶优势区域布局,实施“六 个一”提升工程,打造全国龙井茶生产、加工、贸易、文化中 心和茶产品集散中心。 总体: 到 20XX 年,全县茶园总面积 14 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 9.8 万 亩,无性系良种比率达 70%;茶叶产量 7000 吨,茶叶产值 8 亿 元,名优茶 6000 吨;名优茶产值 7.9 亿元;茶

9、机、保鲜、包装、 精深加工等茶叶产业发展,茶叶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总产值达 20 亿元。 四、优势区域布局 我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建设一条示范带和三大优势产 区。茶树优势品种为龙井 43、安吉白茶、鸠坑种、浙农 113 和 迎霜等。茶叶优势产品为大佛龙井、云雾茶等名优茶。 1、城西北茶叶销、加、旅示范观光带。区域包括、 、个镇(乡) 街道。主要内容包含五星级市场创建和 4a 级景区建设,加工展 示中心建设,示范茶厂建设,出口茶厂、出口茶叶加工项目建 设,观光茶园建设。 2、中部名优早茶产区 第 6 页 本区位于县境中部,包括 4 个镇(乡) 、街道。本区地势低平, 光热条件为全县最优,可产

10、茶季节早的优势,发展龙井 43 等早 生优质良种,开发早茶生产。本区邻近城关,交通便利,可全 县最具的三大茶场:,发展现代示范茶业。 3、西南部精品茶产区 本区位于县境西南部,包括 4 个乡镇。本区土地类型多样,以 高丘台地为主,昼夜温差大,劳动力资源,茶农加工技术高, 可发展安吉白茶、鸠坑种等中迟生良种,发展白茶龙井、精品 龙井茶生产。 4、东部山区多茶类名茶产区 本区地处我县东部,包括 5 个乡镇。本区地势高,降水丰沛, 热量,生产季节偏迟,茶叶生产多以大户承包为主,可种植产 量高、抗冻性强的优质茶树良种,以中生种为主。发展龙井茶、 云雾茶等多茶类名茶生产。 五、主要建设任务 “十二五”期

11、间,茶叶以“低碳茶业”为理念,从基地、加工、 产品、市场、品牌及主体提升入手,产业转型,茶叶产业持续 健康发展。 1、建设现代茶叶示范基地。建设 10 个现代茶叶示范园区,三 个省级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园区,三个省级茶叶精品示范园区。 园区内茶园喷滴灌、防霜冻设施杀虫灯等病虫害物理防治设施 的安装配套。茶园向路沟渠、防护林、机械化等基础设施与生 第 7 页 态保护技术措施等标准化配套发展。茶产业防灾减灾、优质高 效的保障能力。 新扩建无性系良种茶园 2 万亩,改造 3 万亩低产低效茶园,茶 树品种选择从“早生”向优质转变,发展优质、高抗的无性系 良种,茶树早、中、晚生品种的搭配。 2、打造品牌。争

12、创驰名商标,商标的国际注册。在全县以“大 佛”商标为龙头,企业商标为基础的“大佛龙井”品牌体系, 培育若干个有力的企业品牌,摸索“母子品牌”双商标运作的 经验,推广“大佛” 、 “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好一年 一度的大佛龙井品牌文化节和城市的品牌推介活动。 加大国内外市场推广,的茶文化资源,制作一张的光盘,编印 一本推广手册,力。行业自律,有序在国内外的推广,礼盒销 售的比例,品牌的增值效应,从原料输出向品牌销售转变。 3、创建示范茶厂。示范性茶厂创建活动,新建 10 家示范茶厂; 要求厂房面积 500 平方米,具备 1 万公斤的名茶加工能力,生 产设施先进,设备配置,管理规范科学,带动

13、能力强。断续抓 好 100 家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区域布局。茶叶加工环境, 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力争“十二五”期 末,60%分散农户向名茶厂加工。优化培育名茶厂加基地加农户 生产加工模式,强化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工、 收青加工,让分散的农户集合成联合的生产主体。 规范提升加工技术,在精品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基础 第 8 页 上,推广名优茶的机械化加工。办好一年一届的茶王赛,着力 营造重质量、学技术的。 4、茶叶新产品开产。名茶多茶类生产,名优茶产品从注重外形 向注重内质转变,着重望海云雾等优质茶的生产,名优茶的大 众化生产与消费。鼓励企业茶食品、茶保健品、

14、茶工艺品等茶 叶精深加工产品的研产,夏秋茶资源的开发,综合经济效益。 5、国际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建成设施、功能齐全的现 代区域中心市场,创建五星级市场和 4a 级旅游景区。配套的展 览展示功能,茶叶检测功能,电子商务功能,文化休闲功能。 价格指数信息发布制度。努力打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和首家茶 叶拍卖交易中心。以专卖店(柜)为的专卖、连销、网络服务、 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构筑现代营销网络。在全国地市级城市 建设 1000 家专卖店(柜) 。启动品牌形象店和品牌茶楼建设, 启动境外专卖店建设。 6、培育 311 新型茶业生产主体。 规范茶叶合作组织建设。培育 30 家茶叶规范化合作组织,茶

15、叶 示范园区 覆盖面达 100%,乡镇 50%。体制机制创新,茶叶产业组织转型 第 9 页 升级。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扶持和搭建平台等举措,培育年销售额 5000 万元的市级龙头企业 10 家,1 家茶叶企业上市。 素质培训。茶农的创业培训,经营户的职业资格培训,茶工人 的岗位技术培训,培育 1000 名现代化家庭茶场主,1000 名现 代职业茶商,1000 名职业加工技师,产销紧密的茶叶产业新主 体。 六、保障措施 1、 ,统筹谋划。茶叶是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带动力强、各 界关注的民生产业。 ,统筹谋划,一、二、三产的同步发展,茶 产业、茶经济、茶文化的联动。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全

16、 社会来茶产业的建设。要茶业强县的组织、和保障作用,优势, 全力打造茶业强县。 2、加大政策扶持。政策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新一轮 茶叶产业政策今年出台并了每年 600 万元的专项资金。要财政 资金“四量拔千斤”的作用,用足用好茶业政策, 、省、市各级 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为茶业发展服务,现代茶业发展方向。 3、茶产业的科技支撑力。是全国茶叶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 要级专业院(所、校、馆、会)集聚浙江之优势,与在浙国字 号茶机构国内外其它茶机构的联合与合作,科技创新示范县协 作机制,科技创新,科技转化与应用,以创新赢得新的发展空 间。 第 10 页 二要茶叶科技投入。科技资金要保障茶产业的

17、科技创新,加大 新品种、新产品、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进程,鼓励茶 叶企业与茶叶科研院所在茶产品研发、精深加工领域研发,拓 展。多种途径,条件吸引各茶叶专家为茶业服务。三要健全责 任农技推广队伍,责任农技人员的充实与,责任农技人员的知 识更新,岗位责职,责任、绩效考核制度,专家团队的作用, 把脉产业问题,研判发展趋势,产业发展。 4、质量监管,健全质量保障机制。茶园建设、生态保护、培育 管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等标准的、宣贯和工作,推行标准 化生产。生产投入品监管,推行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行与 包括生产档案、专业监管与产品追溯等制度在内的全程质量监 控制度,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企

18、业 qs 认证,企业 haccp、gap、iso90001 等质量监控与管理认证,与产品抽检、 例行检测、结果公开等制度。出口商检、技术监督、工商管理、 农业执法等的合作,加大查处打击。措施,与茶叶质量监管长 效机制,茶叶质量安全。 5、强化服务保障。各要各司其职,为打造茶业强县服务。农业 局要茶产业的规划,产业化项目的管理、 ,茶叶技术的推广与服 务。财政局要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工商局要茶证明 商标的使用管理工作,为争创全国驰名商标服务。质监局茶叶 质量的监控,对策,性强、反应迅速的茶叶质量监控机制,健 全茶叶检测体系。宣传要新闻媒体资源,捕捉亮点、热点,新 第 11 页 闻的传播、轰动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