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本规程是根据起草组成员对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开展了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示范生产实践,经过科学的总结、梳理和提炼制定。本规程由江西省农红壤研究所起草。 二、制订标准的必要性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油菜是中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国内油料供给长期处于短缺状态,自给率持续不足60%。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多熟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种植制度,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多熟制种植制度是该区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江
2、西是中国双季稻的优势产区,也是典型的三熟制油菜生产区,双季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0%,是我国双季稻种植比例最高的省份,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传统的三熟制“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生产模式存在生产季节偏紧、劳动力缺乏、秋冬干旱以及低温影响油菜冬发等障碍因素,导致江西冬闲田面积大,冬种覆盖率仅20%左右。此外,双季稻改单季稻、移栽稻(油)改直播稻(油)的趋势加剧,进一步加剧了油稻稻三熟制季节矛盾。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生产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高产、高效、增收的优化种植模式。从生产的实际效果和对光温资源的利用来讲,中稻-再生稻是一种利用头季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
3、萌发成穗,通过合理的管理,实现一种两收的种植制度。与传统中稻和双季稻相比,中稻-再生稻具有产投比高、米质优等优点。中稻蓄留再生稻在进一步实现水稻增产的同时,由于再生季生育时期短,可以宽松时间接茬油菜种植,有效的解决茬口矛盾,从而可能实现稻油双丰收。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双季稻种植的新模式。发展油菜-中稻-再生稻种植对于缓解双季稻种植区劳动力压力以及稳定“双改单”地区水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受劳动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等影响,江西省中稻-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稳粮增油及养护耕地, 农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和引导农户在水稻再生季后种植油菜。但因品种搭配不合理、茬口安排不当
4、和劳动成本较高,油菜产量和种植效益较低。因此,本标准拟从选择合适茬口的水稻和油菜优良品种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温光资源,配套集成中稻-再生稻和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实现油菜-中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粮油双丰收,促进农民增收。本技术规程若能立项审定发布,对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在全省乃至南方双季稻区及“双改单”种植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实际生产价值。三、标准的制定过程1、在有关项目的支持下针对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内容和参数的试验研究工作。2、在有关项目的支撑下进行了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应用。3、本规程完成过程:江西省红壤研究所组织
5、人员,根据试验研究结果与示范生产实践情况,于2018年7月份完成初稿和项目建议书,并提交至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2018年9月通过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立项答辩并获得立项(见2018年10月15日关于征求2018年第六批拟立项地方标准项目意见的函);后通过反复修改,于2018年11月20日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向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四、标准制订的原则1、根据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大米国家品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和油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等有关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或农业部标准、准则。2、充分考虑我省油菜和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做到生产可行性,技术先进性,指标准确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