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24151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 Malmquist 指数的战略转变的识别陈淑贤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 战略变化(strategic change)往往被研究者和管理者当作帮助组织在“超竞争环境” 中获得持续生存的根本动力。作为短期内的战略变化,组织的战略偏移经常会发生。但是, 如何识别其偏移,缺少全面而有效的分析方法。文章研究了基于当期样本企业和序列样本企 业构造的不同生产前沿面下,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技术进步系数的分解项及其变化特征, 提出在此基础上企业的战略偏移识别方法,将企业的战略偏移理论上归结为 25 种类型。并 利用 44 家开关业企业的数据对 2003-2005 年开关业

2、企业战略偏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战 略偏移并不乐观的结论。关键词:战略变化;战略偏移;识别;Malmquist 指标1. 前言合适的战略是一个组织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过程,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否察觉到战略变化的征兆,正确的捕捉战略变化的合适时期,并对外界环境做出合适的反 应是战略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Gerry Johnson and Kevan(1993)根据战略变化过程中在速度和范围上的不同,把战略 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组织内部的战略变化分为渐进阶段(在这段时间内,战略的变化保 持相对的连续性)、波动阶段(在此阶段,战略虽然也发生变化但没有明确的方向)、质变 阶段(战略在此期

3、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普通的战略变化类型是演进的或者渐进的,即 组织内部相对小规模的战略的不断演进。而在战略变化的不同阶段都有战略偏移的危险. Joshson and LD Howe2 (2003)认为战略偏移是指企业将不再能够识别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做 出正确的反应。即组织与日益变化的环境失去了匹配性,以至于不能够响应其变化。此种情 况的结果便是,组织将会采取一些激进的方法,导致组织的混乱。 对于战略偏移发生的背 景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David Miles3(2007)研究发现战略偏移的发生是因为企业的合作 伙伴(Partner)们经常有他们自己的战略视角,而这些视角是独立于管理执行的,所

4、有他们 实行他们自己的计划导致了战略偏移的发生。Scott D. Anthony(2005)指出,战略偏移的发 生是因为组织原始的目标不再明确和相关,并且,组织内部成员对组织整体的使命感变化或 者消亡。而对于战略偏移的前兆因素也有一些研究。有学者研究指出,虽然没有明确的条件 能够导致战略偏移的发生,但是战略偏移的发生会有以下的一些征兆:一个具有和谐组织文 化和内部范式的组织内部,如果很久以来没有什么难以忍受的质疑或者用“我们试过,但是 没有效果”等来抵制新的思想;组织内部的主导力量阻碍变化,他们往往在该组织内部待了 数年;对外界环境关注很少的组织,特别是市场环境的关注很少,这样的组织将会面临很

5、大 的战略偏移的风险;组织相对业绩的逐步恶化也是战略偏移的标志。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组织朝着该模式发展。受到经验的影响,战略 发生一些渐进式的改变是自然的。当环境变化使管理者面临变革的压力时,受到组织范式及 “我们做事的方式”的影响,管理者试图寻找他们所熟悉的东西,尽可能地减少所面临的模糊 性和不确定性;但是这样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环境不一定与渐进式变化同步。如果这种 渐进式战略变化滞后于环境的变化,组织将适应不了环境,届时需要更加彻底的或质变式的 变化。从以上对战略偏移的研究中发现,虽然目前为止对战略偏移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不难- 6 -kk发现,战略偏移研究的是短期内企业的

6、战略变化。与既定的战略作比较,偏移可以朝着既定战略的方向偏移,此种偏移通常我们称之为正向的偏移;也有可能朝着既定战略相反的方向 偏移,称之为负向的偏移。此由于是短期内的战略的小幅度的变动,一般而言很难察觉。正 向偏移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朝着负方向的偏移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LD Howe4(2003) 认为战略偏移给企业或者组织带来的后果便是组织行为与环境的严重脱节,与环境的脱节必 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因此无论何种偏移,都必须依赖于对战略变化的识别.但是,识别 偏移,目前而言,很少见到有效的识别方法。幸运的是,YAO CHEN5(2004)在基于M指 标的分解基础上,提出一种识别方法。但是,

7、其中蕴涵的“技术退步”的假设不尽合理,另外 其结论不够全面。文章提出当期样本企业和序列样本企业构造的不同生产前沿面下,Malmquist 生产率指 数的技术进步系数的分解项及其变化特征,提出在此基础上企业的战略偏移识别方法,将企 业的战略偏移理论上归结为 25 种类型。并利用 44 家开关业企业的数据对 2003-2005 年开关 业企业战略偏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其战略偏移并不乐观的结论,并给出了一定程度的管 理学解释。如下的文章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 Malmquist 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部分在 此基础上描述了动态效率的战略偏移分析技术,并在第四部分中,利用开关业的数据对前面 所提出的

8、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给出了文章的结论。2. 基于 DEA 的 Malmquist 方法介绍企业的动态效率测量,通常用 Malmquist 生产率指标(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来 测量。所谓 Malmquist 生产率指标,是企业生产活动按不同时期(技术)测量的效率变化的 几何平均。设有 K 个 DMU 的投入与产出是(xk,yk)(k=1,K),每个 DMU 有 m 个投入,xk Rm ,有 q 个产出,向量 yk可能集是: Rq 。 以上标 1,2 表示时期 1 和时期 2,( x , y)t , t = 1,2 。则生产KK k k k k( X

9、 ,Y )t =( x, y) x k =1 xt , 0 y k =1yt , L e uU , 0(1)00其中是 e 是单位行向量,每个分量为 1,而 是密度向量,而 L,U 是密度和的上下限。(l, u)=(0,)(1,1)(1,)(0,1)分别表示 CRS,VRS、IRS、DRS。生产可能的前沿 面,分 别称 之为技术 1 、技术 2 。记 DMU 的 ( x , y )t1 在技术 t2 的效率 值是 : t200( x , y )t1 )t1 = 1, 2 且t2 = 1, 2 。那么,按照 Malmquist 效率的基本定义,有: 1 ( x , y)2 2 ( x , y1/

10、 2)2 MI = 0 0 0 0 (2) 1 ( x , y)1 2 ( x , y )1 0000上式右边第一项是按技术 1 测算的效率变化,而第二项是按技术 2 测算的效率变化。它可以 分解为如下两项式子的乘积: 2 ( x , y )2C = 0 0 (3) 1 ( x , y )100 1 ( x , y)1 1 ( x , y1/ 2)2 F = 0 0 0 0 (4) 2 ( x , y)1 2 ( x , y )2 0000C 可以被解读为企业在不同时期生产时各自的效率之比,即反映了它的效率变化,F 可以被 解读为生产前沿面变化引起的效率变化,反映了前沿面变化,即技术进步。如下

11、图所示:产出(xo,yo)2技术 2技术 1BDEFAEC(xo,yo)1P投入图 1 前沿面移动示意图C = ACBDAPBEF = ACAE BFBDAPAPBEBE由于规模效率可以由 CRS 下的效率除以 VRS 效率得到,即(5)(6)t1t2t1t2t1t2c ( x0 , y 0 )= ( x0 , y0 ) ) / v ( x0 , yo ) )所以 MI 可以分解为规模效率的 Malmquist 指标与 VRS 下的 MI 之乘积(Ray And Delsi,1997)6。 1 ( x , y)2 2 ( x , y1/ 2)2 MI = MI 0 0 0 0 (7)CV 1

12、( x , y)1 2 ( x , y )1 0000因此,在管理解释上,可以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改变的结果。 在实证上,上述效率可以由 DEA 计算得到(Anderson and Petersen,1993)7。3. 基于动态效率的战略偏移分析技术研究企业的动态效率的变化,并根据它们的变化,将会带来颇为有意义的战略偏移的信 息。而由企业战略偏移的分析,进而可以从总体上研究产业的不同战略偏移的总体结论。(1)技术进步系数与战略偏转移 已经指出,运用效率的动态变化,可以判断企业的规模效率改变、纯效率改变、技术进步、投入配置效率改变、产出配置效率改变等造成的总体效率的改变。这些动

13、态效率的精细研究,可以应用于企业和产业的战略变化的分析。YAO CHEN 和 ALI(2004)应用 DEA 分析方法和 Malmquist 生产率指标,对于国际500 强的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的战略变化给出了实证。他们研究了不同时期的企业的前沿面, 企业相对于前沿面的位置,由此判断了企业的战略偏移。但是,他们在对前沿面的构造上, 认为是由当期的企业的生产观察值构成的,因此,可能出现技术退步的情况。据此,他们给出了企业战略偏移的 4 种可能情形(实际上,应当是 9 种情形,但作者未发现。)。投入 2前沿面 1IA1t+1A1tA2t+1A3t+1A2tIIA3tIIIIVA4tA4t+1前沿面 2

14、前沿面 12图 2 技术进步示意图投入 1将“技术退步”的假设搁置一边,本文将得到更为精细的结论。在大多数行业中,技术退步的说法,似乎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技术没明显的进步尚可理解,但技术退步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前沿面的构造中,应当包括前期的、本期的企业的生产观察值,如此得到的前沿面 就一定包络了前期的前沿面。当然,当期的企业的表现,确实也存在着 CHEN(2004)文里 的“技术退步”的现象(当然,这不是真正的技术退步,因为技术总是进步的。),这也是应当 注意利用的信息,如图 2。图 2 是设定一种产出、两种投入的情况。前沿面反映的是单位产 出可以通过此曲线上所代表的投入要素组合得到。当然,这

15、些投入组合是最小的组合,如果 保证产量不变,不可能再减少投入分量的值了。从这个简图可以看出,“前沿面 1”、“前沿 面 2”分别是双轨线、实线表示的。“前沿面 1”是由第 1 期观察到的企业构建的;“前沿面 2” 是是由第 2 期观察到的企业构建的。第 1 期的前沿面与第 2 期的前沿面是相交的。区域 I、 II 所示的前沿面,前沿面 2 居于靠近原点处,表明技术是进步的,因为投入要素是减少了。 区域 III、IV 所示的前沿面,前沿面 1 居于靠近原点方,表明技术是退步的,因为投入要素 反而是增加了。这种情况,可能在一些诸如矿业行业中出现,即当此行业处于后期,资源的 挖掘日益困难,成本日益增

16、加之时。由于现实中,大多数行业,其技术不可能是退步,实际上即使是矿业,也是不可能存在技术退步,只是当实证模型中的投入要素是预先固定下来的, 而未考虑的一些因素没能包括其中,而恰恰是这些因素使得模型中的投入要素相对增加。因此,实际的第 2 期前沿面是“前沿面 12”,即由部分单实线、虚线、部分双轨线组成 的包络线。即由前沿面 1、前沿面 2,再包络一次而得的包络线。由于此前沿面包含了前期 的生产信息,所以为了与前沿面 2 区别,可以称之为“序列前沿面”。注意到单实线、虚线、部分车轨组成的“小三角”地区,即三条前沿面相交而得的三角区,可以有许多的解释。这是表明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的变化,也即行业战略

17、进程的渐进式变化。 从“小三角”左向右看,此处的观察到的表现是技术进步的,但很快变为技术退步了。这表明 这是一个渐进区域,在整个行业中,有一些企业的生产表现,体现为这样一个过程,似乎是 迈向“技术退步”了或者“技术退步”了的事实。为了进一步解释,将此整个生产可能性区域(包络线的外延方)区分为四类,即由原点 向前沿面相交点边接的射线(虚线)区隔开来,即有区域 I、II、III、IV 等四类(实际上还 有第 V 类,即技术没有变化的情形,此时两种前沿面是重合的。但为了简洁,这一类不参 与讨论。)。请注意,称之四类区域,而不是四块区域,是由于如图的“小三角”不一定只有一块,而可能是许多块,也可以是不

18、相联接的;在更多维投入向量的情况下,情形更为复杂。当然,它们的同类区域仍然表现为有相同的技术进步的特征。tt设有四个企业 DMU,时期 t,投入组合分别为 A1t,A2t,A3 ,A4 等。对于下一个时期t+1t+1t+1的点,记为 A1t+1,A2,A3,A4等。注意,这些点仅表示相对位置,并不表示具体的企业。比如,一个企业第 1 期的表现可能是 A1t,而第 2 期的表现可能是 A3t+1。所以,企业 的战略偏移可以是有 16 种可能性。MALMALQUIST 生产率指标中,技术进步系数是 1 ( x , y)1 1 ( x , y1/ 2)2 FS = 0 0 0 0 (10)t 2 (

19、 x , y)1 2 ( x , y )2 0000 1 ( x , y )1 1 ( x , y1/ 2)2 FS = 0 0 0 0 (11)s 12 ( x , y)1 12 ( x , y )2 0000FS 的足标 t 表示按当期观察企业构成的前沿面,而足标 s 是表示序列前沿面;上标 12 是表 示前后两期构成序列前沿面,与足标 s 含义相同。现将系数的分解如下:表 1 技术变化的各种类型 0 0 00 0 0 情 形移动 1 ( x , y )2 2 ( x , y )2 1 ( x , y )2 12 ( x , y )23-4 1 ( x , y )1 2 ( x , y )

20、1 1 ( x , y )1 12 ( x , y )16-7FS3*6FS4*7(1)(2)(3)(4)(5)(6)(7)(8)(9)1At At +11111=11=112At At +1121111=113At At +113111=?14At At +1141=111=?5At At +12111=11116At At +1221111117At At +12311118At At +1241=11111=1!00 0 0 00 0 0 ts0010At At +132111111At At +13311112At At +1341=11113At At +14111=1=1114At

21、 At +142111=1115At At +14311=1116At At +1441=11=11注:图 2 中,还有一个没有标出来的区域,即前、后期的前沿面重合的情形。如果包括这种区域,则技术变化的情形不再是 44 种,而是 55 种了。为了简洁,不将这种特殊的重合情形列入。可见,总结所有上述点,在不同类别的区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设任何一点 A(xo,yo), 记: 1 ( x , y )a = 0 0 00 2 ( x , y ) 1 ( x , y )b = 0 0 00 12 ( x , y )则有以几种情形:b=a1. 这种情形表明,后期生产前沿面优于前期的生产前沿面,而且后期

22、的前沿面 与序列前沿面是一致的。A 处于图中区域 I。ba1. 这种情形表明,后期生产前沿面优于前期的生产前沿面,但后期的前沿面与 序列前沿面是不一致的。序列前沿面包络了前沿面 2,而且此时前沿面 2 将与有向前沿面 1 相交且劣于前沿面 1 的趋势.此时仍然表现为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程度是下降的。A 处 于图中区域 II。b1a. 这种情形表明,后期生产前沿面劣于前期的生产前沿面,后期的前沿面与序 列前沿面不一致的。它比前期的前沿面还要远离序列前沿面.此时表现为技术退步,而且退 步的程度不是很大。A 处于图中区域 III。1=ba. 这种情形表明,后期生产前沿面劣于前期的生产前沿面,而且前

23、期的前沿面 与序列前沿面是一致的。此时表现为完全的技术退步。A 处于图中区域 IV。b=a=1.这种情形表明,后期生产前沿面与前期的生产前沿面是重合的,因而此时任何 一个生产组合,按后期、前期的前沿面计算的效率都是一样的。为保证图示的简洁性,这个 区域没有在图中标出。由于序列前沿面表示技术总是进步的,所以 b 总是大于等于 1,这是合乎逻辑的。当期 前沿面是没有“技术总是进步的”的假设,所以 a 有时表现是大于 1,有时是小于等于 1。无 论如何,b 总是大于等于 a,这是表明序列技术前沿面总是包络了当期和前期的前沿面的。(3)战略偏移的判断回到表 1,可以发现有 16 类不同的战略偏移(理论

24、上有 25 种),即如表 1 中所示的 16 类情形。在这些不同情形中,它们的技术进步指标表现各有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各类不同 的指标值,判断企业的战略偏移。即分别计算前后期的技术效率及其它们的比值,然后研判它们的战略偏移方向。如:II: 这是正面的战略偏移。前沿面向减少投入或增加产出的方向移动。这是最佳的移 动。此时,FSt(根据当期观察企业构造的前沿面计算)和 FSs(根据序列观察企业构造的企 业构造的前沿面计算)的值是相同的。它们的值均大于 1。这表明这是技术进步的。III:这也是正面的战略偏移。FSt 和 FSs 的值也均为大于 1,表明是朝向技术进步的方 向移动的。但是,FSt 和

25、FSs 的值不相同,前者小于后者,它们之间的差距,表明技术进步 的步伐是减速了,企业从最好的区域进入了次好的区域,这就是渐进式的变动。这个阶段, 从总体上表现出来是令人乐观的,却同时潜伏着可能变差的趋势。这是最容易被除忽视的, 而且是最不容易察觉的。IIII:这是从正面技术进步向技术退步的战略偏移。FSt 和 FSs 的值,前者是否大于 1 并不一定,而后者显得仍然大于 1。如果前者小于 1,表明“技术退步”了,当然这是从表面 上看的,而技术并不可能是退步的。所以,此时应当十分小心。即使 FSt 和 FSs 的值都大于1,也并不表明是技术进步,只是从总体平均来讲,技术进步系数是大于 1 的,这

26、是由于从 完全正面技术进步的区域偏移而来的缘故。IIV:这是一个极端情况,从完全正面技术进步向完全“技术退步”的偏移。FSt 和 FSs的值,前者是否大于 1 仍然是不确定的。同样地,即使大于 1,也并不表明技术进步,而只 是从总体来讲是进步的。下面不再一一研究这些偏移,但是,研究以下两种情形是必要的:IIIII:这种情形,FSt 不一定大于 1。要判断是否属于这种还情形,只应根据后前后两 期的 a,b 的大小来决定。它是从技术进步向技术退步的转移。当然这个转移并不太严重, 也有可能是战略波动而已。但是,这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了。IIIII:这种情形,与上述情形正好相反,是从负面的技术前沿面向正

27、面的技术前沿面 转移,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现象。FSt 不一定小于 1,要判断是否属于这种还情形,只应根据 后前后两期的 a,b 的大小来决定。它是从技术进步向技术进步的转移。这个转移也不太明 显,也是有可能是战略波动而已。理论上有“战略波动”期,上述两种情形正是这样的表现, 但是很难观察。如果数据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且有足够多的时期的数据,可以得出战略波动 的结论。必须注意,技术进步及其战略偏移的判断,并不表明企业的总体效率是进步的。正如前 面公式表明,Malmquist 生产率指标是技术效率变化比与技术进步系数的积,所以,如果技 术效率变化没有跟上技术进步,那么,总体表现也是差强人意的。4. 开

28、关业的实例分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采用 44 家全国范围内的 2003-2005 年的开关业的数据,对上面提 出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概述。根据生产率指数的分解及其变化特征,找出开关业战略偏移的 状况。 以下仅以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的面向投入的效率计算 Malmquist 增长率指标,并做 适当的分解,以判断开关业的技术进步。附表 1 是当期前沿面下的 Malmquist 增长率指标及 其分解。研究发现,在 44 家企业中,生产率指标大于 1 的有 21 家,技术效率增加的有 24 家, 技术进步系数大于 1 的是 10 家。因此,从总体上看,不到一半的企业,总体效率有改善; 技术效率改善的较多,技术

29、进步的只有 10 家,32 家是技术退步的(如此多的技术退步是不 可能的。所以应当补充使用附表 2 的结果)。这是很令人深思的:效率改善是不够的,技术- 7 -进步更是不够的。如果以序列前沿面的计算效率,则结果如附表 2:44 家企业中,有 22 家企业的企业生产率指标是大于 1 的,即生产率是提高的;有 20 家企业的技术效率是否改进的;20 家企业的技术进步系数是大于 1 的,即技术是进步的, 其余企业的技术是停滞不前的。附表 2 还显示了企业生产要素和产出组合的位置,详细的分析见表 2:表 2 2004-2005 年的技术进步方向原区 域新区 域当期前沿面序列前沿面此类企业数MICFSM

30、ICFS1.2544371.1823451.0609741.248481.1711421.0660361V1.03384411.0338441.03384411.03384410.8953560.8586771.0427160.8960920.8501111.05408860.9306460.9245411.0066030.8788150.8173171.07524420.6780850.6637781.0215530.7355990.6629121.10964810.9826341.0018010.9808670.9818260.9756451.00633521.1952441.438720

31、.8307691.2411381.2290231.00985721.0398961.023571.015951.0447281.0135241.03078810.8282610.8398230.9862320.8289760.8253711.00436811.0633261.1207960.9487241.0764191.076419124V0.8823260.87581.0074510.8760060.86331.0147191V0.8404830.8538740.9843180.8025240.7784871.0308762表 3 2003-2004 年的技术进步方向原区 域新区 域当期前

32、沿面序列前沿面此类企业数MICFSMICFS0.9409760.6352271.4813210.9409760.6352271.4813211V1.157891.0574931.094941.157891.0574931.0949431.0153660.9127311.1124481.0500320.9127311.15042820.921840.8350621.1039180.9195310.7696071.19480641.3781831.2908611.0676471.296911.0252941.26491621.0473881.3022160.8043121.0604761.0207

33、781.0388923V1.0315861.0641690.9693811.0805651.0641691.01540710.4891940.5405050.9050690.6139170.5405051.13582111.4256381.9376850.7357431.4646291.4287291.02512820.7551571.1894380.6348860.7551950.75519514V0.7400650.78220.9461330.6867710.67361.0195531V0.8404830.8538740.9843180.8025240.7784871.0308762表 2

34、 显示,24 家在区域 IV 内变动,即有这些企业是处于技术退步的区域,而且在 2004年到 2005 年内没有转移。只有 5 家是从 III,IV,V 向 I,II 转移,即向正面移动;10 家企- 12 -业处于 I、II 类区域变动,属于正面的技术进步;有 2 家企业从 II 向 III 转移,处于微弱的负面技术变化。再观察表 3,23 家企业处于 III 到 III 的技术变动,即正处于技术退步的“门 口”内,此时正面的变化方向是 II 区域,但是,不幸的是,在 2004-2005 年,却有 24 家企业 是处于 IV 区域内,造成了效率的严重下降。每类转移模式的企业组,其总体的技术进

35、步系数(FS)的大小,是根据几何平均得到 的。上述的 23 家和 24 家企业组的 FS,都是较小的。因此,这进一步表明,在开关业中, 技术进步的情况并不乐观。5. 结论MALMQUIST 指标及其拓展,可以用来刻画企业的增长路径,是基于技术效率改进、 技术进步、规模经济、要素配置有效、产品配置有效等特征,可以指出增长中存在的症结。通过对前沿面的不同构成,可以得到企业战略偏移的 25 种类型,并可以据此判断企业 的战略变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参考文献1Gerry Johnson and Kevan Scholes. Managing strategic change strategy. Cultu

36、re and Action Long RangePlanning, 1992, Volume 25,28-362Gerry Johns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9, No. 1 (Jan. - Feb., 1988), pp. 75-913K Nakajima, T Asai, T Nozaki, T Takeuchi, DK Howe and LD Sibley. Nucleoside triphosphate hydrolase ofNeospora caninum. Parasitology International, Volume 4

37、7, Supplement 1, August 1998, Page 2094 L.D. Howe, D. K. Ross and A. J. Allen. A Self-Consistent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urface Area ofMesopores and the Multilayer Thicknes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Europhys. Lett. 20 No 5 (1 November 1992) 427-4325Yao Chen and Agha Iqbal Al. DEA Malmquist product

38、ivity measure: New insight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computer indu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ume 159, Issue 1, 16 November 2004, Pages239-2496Ray ,s.c and delsi,e,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comment,the American econ

39、omic review,1997, 87,1033-10397Andersen,p.and Petersen,nc.,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1993,39,1261-1264The Identify of the Strategy Change Based On theMalmquist IndexChen ShuxianFaculty of Business,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Abs

40、tractThe strategy change is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basic power of organizations to obtain the persistentexistence in “the ultra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by researchers and superintendents. AS a short-term strategy change, the organizations strategy shift occurs frequently. But as to how to identify

41、 the strategy change, we lack the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analysis approach in current study. Based on the frontiers that constructed by the current sample enterprises and the sequence sampl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technology coefficient of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and it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to each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is, the paper concluded enterprises strategy shift into 25 kinds of types theoretically. In the end, using the data of 44 sw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