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36471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明一、教材分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 天。是中国传 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 节大约始于周代,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 “时年八节” 之一,一般是在公历 4月 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 10 日前 8 日后及 10 日前 10日后 两种说法,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 1935年中华民国 政府明定 4 月 5 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与端午节、 春节、 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 5 月 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

2、明节经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材通过听介子推的感人故事使 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通过赏析美文过节 ,引领学生了解民间清明节祭祀的习 俗;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清明节气,并增加 了学生的文学积累;“扫墓祭祖”“插柳”“荡秋千”这些传统活动在加深孩子们对节 气了解的同时更激发对先人的感恩与怀念。教材最后“借景抒情”写作安排意在引 领学生尝试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让作文变得含 蓄婉转,富有韵味,增强文章感染力。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清明”的由来、相关农谚、诗歌及各地习俗等知识。2. 通过了解“吃乌米饭清明扫

3、墓” 、“插柳”等实践活动, 感受清明的传统意义。3. 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提前对清明节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四、教学过程(一)清明我知道1. 分享感知,畅谈清明自主交流:观察日历,说一说所了解的“清明” 。 阳光明媚的四月,让我们一起走进清明。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 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能再谈一谈你对 “清明”一词的理解?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 天。是中国传 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 初步认识,了

4、解节气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 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岁时百问 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这个时候整个大自然的景象就是: 春草依依,梨花飞白,桃花飘红, 莺歌燕舞,蝶戏花间整个世界如水洗过一样澄澈、明丽、干净,所以把这个时 节叫做“清明”可谓名副其实。3. 深入了解,体会习俗(1)介子推的故事 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出示一代明君一一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 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

5、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 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 动机。 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 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2)扫墓祭祖 教师先介绍祭祖习俗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 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 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再请学生相互交流以往清明时节和家人一起祭祖的情景,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与感恩之情 。(二)课外实践活动知晓1.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