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共8篇)目录篇一、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戈IJ.“.”.”.“.2篇二、2024年季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12篇三、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18篇四、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4篇五、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4工作计划26篇六、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38篇七、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43篇八、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计划和2024年工作总结49篇一、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自
2、治区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谋定“2436”(聚焦“两个重点”、健全“四项机制”、推进“三项计划”、实施“六大行动”)工作思路,抓巩固促提升,抓拓展促衔接,抓振兴促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96元,同比增长32.2%,收入水平和增速均位列全区五个地级市首位。脱贫人口前IO个月(2022年10月至2024年7月)人均纯收入达13121元,增速18.25%,比全区增速高0.26个百分点。一、工作进展情况(一)坚持知责履责,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一是坚持对标对表,狠抓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3、接作为“三农”工作的事:中之事,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传达学习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定期研究部署,推动工作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同志13次深入镇村,带头调研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坚持市县乡一体抓落实,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采取“市县领导包村+行业部门联村+常态化调研督导”方式,推动压力传导、责任落实、工作见效。二是坚持精准精细,狠抓政策落实。对标对表中央和自治区一号文件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部署新要求,注重跟进落实,加强政策配套,协同市委农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做好2024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实施方
4、案*市城乡融合示范创建行动方案等综合性政策文件,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各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产业扶持、就业帮扶、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如兴庆区出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过渡期产业扶持政策(暂行),永宁县出台*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实施办法,灵武市出台创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乡(镇)村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是坚持从严从实,狠抓整改落实。认真落实自治区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会议精神,印发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通知,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对反馈的4个方面9类30个问题,精心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细化实化87项整改措施,确保高质量推进考核评估问题整改落实。加
5、大问题整改督查督办力度,通过联合督导、随机暗访、专题调研等方式,对6个县(市)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社区)开展全覆盖督导。截至9月底,考核评估反馈的3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二)坚持守牢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织密监测帮扶“防贫网”。孔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坚持“八必访”,对15.73万户农户进行地毯式摸排,集中排查新纳入监测对象57户221人。强化信息核查和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核查处置10511条地就业,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措施,加大外出务工稳岗就业宣传力度,补齐就业短板,稳岗就业促增收。用好用活各类资金和惠民政策,采取“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的方式,将帮扶措施细化,将工
6、作责任压实,持续推动脱贫人口增收。力争2024年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三)做好项目支撑。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创业、乡村建设行动、易地搬迁后扶、巩固“三保障”成果、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六大版块,提前谋划编制*县2024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在2024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规模26334.83万元的基础卜.,按10%增幅控制投资计划规模,计划2024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28968.31万元,2024年财政衔接资金规划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65%o进一步谋划好2024年县乡村振兴局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计划目标任务数为10亿元。下步要大力践行项日工作法、一线工作
7、法、典型引路法,盯住项目,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多投资、快投资。梳理比对项目开工入库情况,对重点项目做好跟踪对接,确保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做到不重不漏。同时注重协调解决阻碍项目推进的困难问题,助推项目加快落地。(四)扎实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2024年加快推进姚关、甸阳、仁和、由旺4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2个精品示范村、32个美丽村庄、3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9个庭院经济项目建设;(五)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截至开展原始测量和施工前期准备。(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洲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科技育秧中心、园区羊肚菌生态
8、种植大棚、特色农产品数字烘干房、特色农产品数字烘干房建设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稻虾综合种养主导产业和葡萄优势产业。年干岭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郎、汇口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抓好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两茶一虾、瓜篓等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种养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茶叶种植面积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万亩、瓜萎一亩,中药材一亩,累计发展茶叶一万亩、稻虾综合种养一万亩。三是抓好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累计发展在业正常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家、家庭农场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四是抓好农产
9、品加工业发展。新增培育一粮油和米业两家企业为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月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一亿元,增速一乐完成全年目标值的避。五是抓好品牌建设升级。培育美农品产品品牌.个,分别为乡园咸鸭蛋和莲子。(三)接续打造和美乡村。一是高位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出台一县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诗意山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万元用于千万工程建设。省厅已批复一年度精品示范村一个,分别为柳坪乡罗汉山村和北浴乡邱山村,拟请中吴智达进行规划设计。二是扎实推进省、市中心村建设。印发一县美丽乡村长效管护评估补助办法(试行),拨付年度长效管护资金.万元。截至目前,年度个省级中心村县级已完成自脸,一年度i个省
10、市中心村建设正有序推进。一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大力推进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制定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方案,按照优秀、良好、合格考核等次分别兑现奖补资金。今年计划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一个,截至目前,一个a然村庄已完成两批次县级验收,月底前将组织开展第批县级验收。四是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建立改厕长效管护考评机制,拨付改厕管护资金.万元。已完成一一户改厕年度任务。五是全面推进桔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预计全年桔杆产生量一万吨,可收集量万吨,综合利用量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约设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一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_%以上,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乐(四)大力
11、促进农村改革。一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数据已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并通过上级审核。目前已完成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居)达个,占全县总村(居)的乐二是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财政每年安排一万元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批符合条件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新增经营性收入一万以上村数一个,经营收益一万以上村数-个,其中经营性收入万元以上强村一个,实现现金分红和福利分红村个,占比一%。三是持续推进大湖保护与利用。科学发展大湖增殖渔业,指导云梦泽公司投入多万元投放鱼苗多万斤,县渔政站在大湖增殖放流鱼苗一万尾。加强湖区秩序管控,今年以来办理渔业行政案件越,其中非
12、法网鱼案起,违规垂钓案起,电鱼案一起,移送公安机关一起。二、2024年工作安排(一)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粮食安全。一是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宣传氛围,结合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采取强力措施,迅速掀起农田建设高潮,加快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清单,抓住当前黄金施工期,实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迎头赶上全省平均进度。二是注重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相关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风险责任意识,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并健全农田建设工程监督管护机制,坚持工程管护与工程建设同步谋划,统筹部署,确保质量监管到位,提升工程质量。三是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严格按照一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时序进
13、度,年月底前完成全部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工作。一年一月底前完成土壤普查成果整理、数据汇总,下半年形成报告后向市三普办汇交土壤普查成果。(二)聚焦两茶一虾,狠抓特色产业。一是整合安排两茶一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万元,继续稳步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加强培训和技术服务。成立专家服务小组、科技小分队分片深入生产基地,指导茶农、虾农进行生产指导。三是大力发展二品一标农产品,建立品牌目录,加强动态管理,积极将二品一标纳入国家和省平台管理,全面推广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智慧管理模式,确保品牌含金量。四是抢抓公司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机遇,着力培育和打造一稻虾米、一香芽茶叶、龙成一品等农产品品牌,以特色品牌
14、进军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化,推进特色产品经营品牌化。(三)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狠抓和美乡村。一是聚焦精品示范村建设,全力打造一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样板,同时超前谋划.年度精品示范村申报工作,力争每年成功申报个及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实现北部山区、中部丘陵、洲区平原全覆盖。二是聚焦农村改厕提质年要求,在高质量完成户年度新建改厕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常态化开展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完成个新设立街道一站两体系和教学点建设,加快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资金使用。三是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坚持注重实效,强化工作调度,高质量完成年度中心村建设,拟申报一年度中心村一个以上。四是聚焦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加强工作指导,
15、着力打造干净、有序、协调的自然村庄。五是聚焦高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创建,常态化开展和美松兹村庄清洁日主题活动,以国道为主线,沿线打造示范片,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四)聚焦长江十年禁捕退捕,狠抓渔业发展。一是进一步落实退捕安置保障。继续抓好退捕渔民结对帮联,健全完善结对帮联包保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退捕专业渔民创业、务工,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二是继续扩大禁捕退捕成果。继续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紧盯捕捞、运输、销售等环节,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执法合作机制,持续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和专项行动等活动,着力构建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快提
16、升渔政执法能力。继续配齐相关执法监管设备,健全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专管群管结合、人防技防并重的执法监管新格局。篇八、乡村振兴局2024年工作计划和2024年工作总结一、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防返贫动态监测更加夯实。加强预警数据核实,做好数据管理,提升有效衔接基础数据质属。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对疑似问题核实后及时对接帮扶。二是工作督促指导更加强化。加强日常业务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培训。继续落实好月“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考核”。三是项目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鼓励镇、村谋划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项目。加快推进2024年衔接资金项目实施,确保资金
17、按计划按要求拨付到位。强化资产后续管理、管护主体责任,杜绝资产闲置。四是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更加巩固。重点关注返乡人员的就业情况,让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稳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及时兑现县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不断抓实“雨露计划+就业”,及时开展“311”就业服务。五是产业帮扶更加坚实。继续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扩大带动和帮扶范围。大力发展高质品庭院经济,不断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生产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六是厕所革命工作更加深入。抓实问题摸排整改,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工作。严把改厕质量,扎实做好2024年改(新)建户厕的指导和验收工作。七是乡村振兴示
18、范创建更加繁荣。继续推动政策以及驻村帮扶、社会力量等资源向示范创建村倾斜。加大衔接资金倾斜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力度。八是问题整改更加精细。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并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九是配合做好机构改革。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部署上来。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落实工作责任,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二、2024年工作总结(一)绷紧“责任线”,有效衔接凝聚新合力,工作推动更有力1、坚持三个强化,持续增强工作“牵引力”。强化政治站位。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专题会,深入分析研判工作形势,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强化
19、责任担当。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具体抓、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行业部门协力抓”的工作局面,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推动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强化调度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上率下,高位推动,逢会必讲、下基层必查,经常深入线调研督导。2、坚持“四力”同发,持续提升工作“支撑力”。工作队伍有战力。全面完成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二轮调整轮换。着力在“选、训、管、考”四个方而下功夫,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工作队驻村帮扶能力。资金保障有实力。全年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142.7万元,资金总量较2022年增加767.5万
20、元,增长12%。中央衔接补助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占比达64.12%。帮扶政策上有强力。制定出台多个帮扶措施、政策文件及方案,确保有效衔接政策配叁稳定,帮扶力度不减。考核督导有火力。每月制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开展“重点工作双月考核”3次,双月考核结果直接纳入年终考核范畴,有力推动工作落实。(二)守牢“警戒线”,巩固成果再上新台阶,脱贫基础更牢固1、坚决守住“一条底线”。全覆盖开展摸排。结合监测网络,全县有效开展两轮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排查。及时处理省平台卜发的预警数据,处置率达100%。精准化开展帮扶。对新纳入监测对象严格落实10天内制定帮扶计划和针对性帮扶措施,新识别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2
21、4项。安排资金67万元,对全县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购买“防返贫振兴保”。持续开展问题整改。中省反馈的3个方面17个共性问题,以及涉及临武的7个个性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2、切实筑牢“两条防线”。低收入人口帮扶常态化。建立完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时低收入人口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施策、早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常态化。推行“企业+村集体+搬迁户”、“合作社+村集体+搬迁户”、“科技+村集体+搬迁户”三种模式,产业帮扶实现全覆盖。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就业1395人全面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三)延长“发展线”,群众生活呈现新气象,脱贫
22、成效更显著1、稳岗就业做到“三个实现”。实现素质提升“能就业”。多渠道开展就业培训,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50期2436人次。实现观念转变“促就业”。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勤劳致富的荣辱观和敢比敢拼的进取意识。实现岗位增加“保就业”。落实“五个一批”帮扶稳岗政策,确保脱贫群众就业稳中有升。截至10月底,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共计8889人,完成省定目标的07.1%o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998人,“帮扶车间”带动就业480人,实现“两个高于I=I标要求。“雨露计划+就业”毕业学生总数为302人,升学、入伍53人,实现就业249人。2、产业发展做到“四个持续”。持续培育特色产业。全
23、县建成规模特色种养基地489个,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8个、市级1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4个,“湘江源”蔬菜基地2个;省级联合体1家;成功创建规上农业产业化企业39家。持续推进产业帮扶。4个帮扶主体企业严格履行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协议,直接帮扶脱贫户、监测对象168()人,发放到户生产性物质共计67.2万元,技术培训6次3360人次。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遴选4个龙头企业,带动帮扶4个重点村。财政资金为村入股,按照“保底收益+入股分红”模式,实现每村每年至少分红4万元。持续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充分挖掘资源,打造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企业63家,举办多次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接
24、待游客35.68万人次,休闲农业营收1.5亿元以上。汾市镇入选第三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乡镇。3、乡村建设做到“两个见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成效。明确改厕任务量、时间表、进度图,全面完成2024年改(新)建户厕任务383间。累计摸排问题厕所4853户,分类施策,逐项销号,已完成整改4192户,列入长期整改计划661户。全县拆危拆旧总面积71万平方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34万吨,清理村内水塘、沟渠5482处,建设“四小园”12万平方米。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见成效。投入1720万元集中连片打造美丽屋场26个。继续在40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中先试先行推进示范村建设,对武水河沿岸“水美乡村”示范带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典型样板。全县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9个,市级美丽屋场示范村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