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3680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现状分析1 企业概况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 YUNNAN BAIYAO GROUP CO.,LTD。云南白药集团是云南省十户重点大型企业、云南省百强企业,也是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云南白药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公众喜爱的中华老字号品牌。2006年起,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跃居行业首位。公司被评为“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典型”,是历次评选中唯一入选的云南企业和医药行业企业。1902年,彝族名医曲焕章先生集中华传统医学与民族医药之大成,创制云南白药。问世百余年来,云南白药不仅拯救了无数大众百姓的生命,而且在北伐、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

2、极大的作用,享有“伤科圣药”、“药冠南滇”的美誉。历经沧桑、厚积薄发,经过百年的积累和持续创新,近十年来,云南白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43%,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4%,利税复合增长率33%。公司业绩突出、盈利能力极强,被媒体和基金经理评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之一。2009年12月31日公司市值高达323亿元,是1993年上市之初的120倍,稳居医药类上市公司之首。云南白药集团目前涉足中西药原料/制剂、个人护理产品、原生药材、商业流通等领域,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天然药物系列为主,共19个剂型、300余个品种,是拥有两个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自有产品和技术专利8

3、3项的大型现代化制药集团。作为一个专业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制药企业,云南白药以心系万物、兼济天下为理念,以传承文化、超越自我、济世为民为己任,力争尽快进入中国医药行业第一集团军,在思维、管理、研发、制造、市场运作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全面对接,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再续云南白药新的辉煌。2云南白药加强成本管理的提出背景随着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的完善、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医药市场管理的日趋规范,药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参考基准越来越清晰的指向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二者的平衡点上。皮质激素类原料药系列产品以其附加值高的特点,越来越为国内国际药品制造商所重视,因此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在保证药品生产条件符合GMP规范,产

4、品质量符合法定标准这些基本前提下,药品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同样要遵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即“价值价格规律”。药品的成本构成,也按照其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从单纯的制造成本向综合性成本转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成本竞争的比重逐渐超出了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比重,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为有力的筹码。因此,成本管理也就必然成为企业面临的永恒的研究课题。纵观当前医药市场的总体状况,引发企业加强产品成本管理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2.1政府对药品定价进行深入管理一段时期以来,药品市场药价过高,一些企业追求高额利润,不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利益驱动下推波助澜,这些都加重了

5、老百姓的用药负担。有鉴于此,国家通过价格调整方法,用以解决当前药品流通环节差价过大、价格“虚高”的问题。目的是通过不断压缩药品中间环节豹折扣空间,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国家计委有关人士说,自1997年以来,我国已先后11次降低了中央管理药品的价格。国家进而对药品销售利润率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化学药品一类新药最高不超过35%,普通仿制药品不超过8%;批发企业加价率(迸销差率)最高不超过20%,零售企业加价率(批零差率)最高不超过15%,以弥补流通成本并获得经营利润。由于政府定价的实施,对化学原料药制药企业冲击较大。制药厂、医药公司和医院以及患者构成了药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主体,在这三

6、个环节中。由于药品消费具有很强的剐性,同时普通药品生产技术壁垒低,制药厂之间存在激烈的替代竞争,因此居于流通环节的医药公司和医院无论对上游的药厂还是对下游的患者都有很强的还价能力。这样一来,药品价格下调必将通过销售中介的反馈反作用于制药企业,由于价差降低,医药销售中介(如医院和医药公司)的利润随之下降,销售中介将倒逼生产厂家做出某种形式的让利,而生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销售、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由于药品制剂价格实行限价销售,制剂厂商在选择原料药供应商方面,追求“价格选择”来降低原材料成本,因而造成原料药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价格优势、保

7、证市场份额,必然要求企业加强对产品成本构成的分析和管理。药品价格管理也迫使部分生产成本高、质量低劣的企业退出竞争,有效规范市场行为,促使医药企业的重新洗牌。另一方面,皮质激素类原料药的竞争强手来自国外大型跨国医药公司。虽然,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定价,由于价格水平低于国外厂商的制造成本,一定程度的冲击了进口药品的市场占有率。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药品关税将下降至5.5%6.5%,进口药品的价格也将相应下降,将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目前的药品在品种、产量等方面都无法与西方工业化国家抗衡,虽然进口化学药剂很难进入公费报销目录,但中国制药工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仍然很大。2.2医疗保险制度的改

8、革不断深化国家通过征收医疗保险费和偿付医疗保险服务费用,实行收入再分配,是调节劳动者收入和生活差别,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通过医疗保险这个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公平分配,以弥补市场机制造成的不平等,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传统体制固有矛盾的显现,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困难企业的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出现了长期拖欠职工医疗费的现象,影响了职工基本的医疗保障,甚至由于因病致贫影响了职工的基本生活,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9、和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只有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才能切实解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从而从制度上消除因职工医疗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得药品消费的主体发生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承担为主”向“社会保险机构和患者自身承担为主”转型。同时,药品销售市场的范围也不再单一局限于医院,进一步扩大到零售药店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因此,患者在药品的选择性上更为突出的体现出经济和合理性,在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范围内,在保证药物疗效相同相近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品牌、质量

10、和疗效,在品种、规格、包装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价格比较,购买最合适自己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因而,促使制药企业的市场定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制定销售策略,瞄准医疗用普药和专利药物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扩大专有技术药物的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籍此增加同品种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3 医药商品招标采购制度的普遍实施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广大百姓。原有的药品购销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药品购销环节太多、回扣成风造成的药品价格虚高,已经使国家财政和患者背上很重的经济负担。为了降低药价、遏制药品购销

11、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有关部门在2000年提出并实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药品降价、限价和集中招标采购。招标采购被誉为“阳光下的交易”。国家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就是想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操作来探索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药品招标运用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透明度高,规范性强。通过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招标采购,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鼓励医药生产企业,通过规范效益,降低制药成本,让利患者,鼓励医疗机构招标采购疗效好、质量稳、信誉佳、价格合理的品牌药品,从而减轻患者总体用药的费用负担,有效地克服了现阶段药品采购中的不正当行为。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

12、现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实现让利于民。原因是药品中标后,中标药价格低、利差小、油水少,医生不愿使用,不开中标药。第二个问题是企业的销售额下降。中标药品中标后,医生不开此种药,导致中标药品在医院销售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药品一中标就死”。第三个问题是药品生产和经销企业成本增加。在药品招标过程中,医疗机构凭借其垄断性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企业只是被动服从,强化了不公甲、不公正的购销关系,招标手续繁琐,标准不一,企业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加上暗箱操作,导致销售成本升高。药品招标从根本上成为单品种价格的竞争。投标公司必须从降低成本,严格管理上入手,调整产品成本整体构

13、成的比重,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医院,只有这样才能中标,从而赢得市场,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2.4生产经营条件不同导致成本差异实行药品生产质量规范标准(简称GMP)是国际通行的做法,随着我国药品生产管理法规的日趋完善,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实现与国际接轨,国家不断规范药品生产秩序,提高制药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GMP的实施无疑成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必跨的“门槛”。然而,一条生产线GMP改造需投入人民币约1000万元以上,非GMP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对于GMP企业来说,非GMP企业有较大的降价空间。批发、零售企业由于对药品质量保证条件不同,包括库房面积、通风、温度、湿度等等),经营成本也不相同

14、对于达到流通企业质量规范标准(简称GSP)的企业来说,非GSP企业也有较大的降低空间。虽然,国家在药品招标采购以及药品定价政策方面,都有意识的向已通过质量规范认证的企业倾斜,但是,由于用于GMP改造的支出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折旧和资产分摊,必然引发产品成本的增加。而且实施GMP的是一个长期贯穿于药品生产的程序化管理制度,为了保障生产条件符合规范要求,对硬件维护、软件完善、人员培训和考核、药品质量的追踪、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方面的投入都必然成为产品成本增加的新因素。2.5药品监督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以及药品生产经营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药品的生

15、产经营逐步纳入正规化、制度化管理,基本实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因此,以往靠通过低限投料、以次充好的卑劣手段牟取暴利的混乱局面必然得到控制,医药商品的竞争也必然在公平公正的大前提下展开。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用药知识的普及,在药品维权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不断加大对药品质量的抽查监督和处罚力度,因而要求药品质量在符合法定标准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否则,企业面临的就是违背游戏规则而被罚出局。稳定的药品质量和技术指标,必然导致药品制造成本的持续稳定。因此,药品的制造成本的波动也必然反映产品的实际质量水平。通过合理的成本构成分析,即可得出影响

16、该批次产品质量和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要因,为指导生产和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加强药品生产成本的管理,为稳定药品质量提供了依据,成为药品质量可控的有利保障。综上所述,只有完善药品的制造成本分析和控制管理,才能达到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减少乃至避免不必要的消耗,为在市场竞争中以优质优价的产品获得更多的份额、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企业永远立于市场竞争大潮的风口浪尖。3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的现状1 现状分析(1) 云南白药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原料质量的好坏及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反映在产品的质量及价格上。生物制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禽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开始、

17、确保其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云南白药生产的产品品种及规格大约有70多个,所用的原料百种以上。所以每购一项原材料都需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材料决不进人生产环节。采购人员必须了解市场行情及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生产规模及所购材料的运输情况,从中筛选质量好、价格低、信誉高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云南白药为了更好的对于采购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专门成立了采购成本管理部,所有原材料的采购都采用招标的方式,同时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也进行了严格的把关。(2)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控制必须要控制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因为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产品成本的发生过程。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是员工的成本意识与降低成

18、本的主动性。树立员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控制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只有树立起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有降低成本的主动性。使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员工良好的成本意识是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成本意识的普遍建立有赖于领导的提倡、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和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适当的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技术因素也是成本控制中的主要因素。云南白药把经济指标定位在同行业先进水平,把单位降低成本目标完成情况与管理干部的业绩考核挂钩,同职工利益挂钩,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调动和激发广大人员成本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发挥员工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19、成为技术创新直接动力。使企业投入同样多的物质资本、资金可以获得更多更大量的产出。员工的技术及责任心是降低成本及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因数,要按规程要求实施操作,重视每个操作细节。如果忽略某个细节就会造成整批药品的污染报废,增加生产成本。云南白药在生产过程之中的成本控制多是集中在对于生产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控制,为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制定了严格的有利于节约成本的生产流程,并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得这些流程被严格的执行。这样使生产成本控制得到有效的实施。(3)成本控制的制度保障措施制度是要求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成本及成本控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成本控制不能建立在人们自觉的基础上。成本意识

20、的提高要通过制度来约束。信息的不对称性要求有引导部门和员工实施成本控制的指南。成本行为的合理性标准要通过制度来加以确立。部门之间成本责任和利益要通过制度来加以规范。目标一致性原则的遵循不仅需要有组织措施。还需要有制度措施加以保证。完备的成本控制制度对于强化成本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云南白药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了成本控制的制度保障措施:一是建立成本控制激励制度。制度措施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制度措施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这需要通过考核评价措施和激励惩罚措施予以保证。为此,云南白药把设立标准、计量业绩、考核与激励措施在成本控制制度中加以明确。对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物资消耗的多少、生产设备利用的好坏等。都在

21、成本中反映出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员工相应的奖惩和处罚。最高物质奖励(如技术革新)可达数万元,最高处罚(如生产或采购中导致重大损失的)可以是解职和处以高额罚款。二是建立成本指标归类分级管理制度。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发挥各方的作用。建立成本指标归类分级管理责任制是强化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实行成本指标归类分级管理要求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进行。企业要将与成本有关的各项指标按照指标的性质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分级下达给各级部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云南白药生产计划部门负责产品产量、品种、产出期等;物资供应部门负责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质量、存货数量、存货储存成本、库存物资的安全完整等:

22、生产部门负责材料的消耗指标和材料利用率指标、设备的安全运转、安全生产、合理用工等;技术、设计、工艺部门负责试制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的目标成本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设计图纸等费用指标: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工资、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指标;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废品率、废品损失限额以及检验费等指标等等。强化成本控制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共同的任务。2 问题分析通过前文分析云南白药成本管理的现状,我们发现云南白药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成本管理未形成一个体系,从上文分析我们看到,云南白药对于生产成本的管理多是以生产销售的环节为基础,针对某一个环节的特点,提出具体的成本管理办法。云南白药并没有将成

23、本管理看出一个体系进行分析,没有在全集团的范围内建立一个成本管理核算体系,以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2)没有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云南白药的成本管理多是从制度和生产流程的角度对于成本进行控制,而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使云南白药的成本管理效率不高,实效性有限。(3)成本统计核算手段简单,工作量大由于其面向订单生产的特性,而且药品规格繁多,所以每月在计算各种规格产品成本时任务量繁重,统计数据较多,而且生产记录全靠纸质文件人工填写、收集、汇总,往往使成本统计人员疲于奔命,手忙脚乱,还会出现数据丢失、不一致现象:(4)信息化程度不高集团公司财务处

24、有自己的财务软件,但与其它系统没有相应的借口,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使用;备分厂成本科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电算化,但仅限于成本数据的录入计算,而且软件版本落后,对现有的成本统计核算工作起不到较大的帮助;各系统之间“信息孤岛”的存在,使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信息流不畅通,因而造成各种数据信息的重复录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加大了人为出错的可能性;(5)成本核算数据失真企业目前的成本管理粒度较粗,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由于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主要集中在月末,时间紧,任务重,会计人员往往加班加点,而且由于药厂生产业务交叉的复杂性,以及费用在消耗过程中很难分配到具体的产品,存在乱摊、凑数现象,造成成本数

25、据失真:(6)成本管理局限于以事后核算为主,存在滞后性由于生产数据主要靠人工记录,由纸质文件进行传递,当天的生产数据信息只有第二天才能进行收集、汇总,因此对于成本的事中控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成本管理仅仅停留在事后的成本核算上,而且由于数据粒度较粗,不准确,导致对成本的事后分析也建立在虚假的数据之上,因此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指导意义不大。(7)企业职工的整体成本意识淡薄根据标准成本计算进行成本管理,归根到底是靠人们在经营中的积极性。一个企业要核算和管理好成本,绝对不仅仅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而是一个企业级的,需要人事、设备、固定资产、仓库、物流、车间、技术等所有部门的密切配合。要从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26、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地来抓,树立全体成本的成本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4 应用作业成本法对云南白药成本管理进行改进由于作业成本法是以一个有一个独立的作业作为成本管理的内容的,所以,如果以整个云南白药集团作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对象,则有些过于繁杂,所以这里我们以云南白药的第一发酵生产车间作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对象,对作业成本法在云南白药药厂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流程如下:4.1 第一发酵生产车间简介第一发酵车间自动化较强,许多工艺环节不需要固定的操作员工。操作工主要集中在发酵,LF提取、LF精烘包等工艺环节。车间的维修活动由机修车间来完成。该车间主要生产LF,MF,P

27、F,JQ等4种产品,同时,根据客户需要,对上述4种产品进行重处理,此外还担负着为第一合成车间提供发酵服务,生产LP。该车间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较好,管理比较规范,为实行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条件。4.2 划分作业中心并确定成本标的与成本动因为了顺利应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第一发酵车间必须先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最终成本标的根据第一发酵车间的生产任务,将第一发酵车间的最终成本标的确定为:LF.MF,PF,JQ,LP,LF重处理、MF重处理、PF重处理等8个最终成本标的。(2)划分作业中心并确定各作业中心成本标的与成本动因1划分作业中心并确定各中心成本标的从有利于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指导思想出发,结

28、合第一发酵车间的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特点,将第一发酵车间作业活动划分为6个作业中心,并确定各个中心的成本标的。发酵中心:对菌种进行一、二、三级发酵。为提取、喷雾干燥等工艺环节提供原料。成本标的为LF, MF, PF,JQ,LP等的发酵液。LF与MF提取中心:对发酵中心转移过来的LF,MF原浆进行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脱色,提取有效成分,形成粗品。成本标的为LF, MF等的提取粗品。PF提取中心:对发醉中心转移来的PF原浆进行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脱色,提取有效成分,形成粗品。成本标的为PF提取粗品。JQ作业中心:对发酵中心转移来的JQ原浆进行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脱色,提取有效成分,形成产

29、成品。成本标的为JQ成品。LF与MF精烘包中心:对LF. MF粗品进行精制作、烘干、包装,以及有关的重处理。成本标的为LF, MF成品,以及LF重处理、MF重处理。PF精烘包中心:对PF粗品进行精制作、烘干、包装,以及有关的重处理。成本标的为PF成品、PF重处理。2.确定各个作业中心成本分配动因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过去36个月第一发酵车间的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技术人员的建议,从而确定各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动因,见表1所示。表1第一发酵车间作业动因一览表作业中心名称发酵中心LFMF提取中心PF提取中心JQ作业中心LF、MF精烘包作业中心PF精烘作业中心成本动因名称投料灌时产量产量

30、产量产量产量4.2 应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第一发醉车间成本完成了计算作业成本前的准备工作后,即可应用作业成本法对第一发酵车间作业成本进行试算。为了使计算过程简洁。省略了对公式的罗列,即直接进行运算。(1)归集各中心作业成本根据财务部提供的资料,利用有关数学模型,完成计算资源分配率、分配资源成本、归集作业成本等工作。作业成本归集结果见表2所示表2 作业成本归集资源发酵中心LFMF提取中心PF提取中心JQ作业中心LF、MF精烘包作业中心PF精烘作业中心合计折旧4336148.932170410.821213067.95325682666617.76934975.519853784.75工资福利1891

31、498.341931742.9980489.293903730.62动力费用42857284.0642857284.06污水处理3486307534863075设备维修3411859534118595合计55983094.58410215811213067.95325682747107.06934975.5163512962.67备注因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工集中在发酵、LF与MF提取,LF与MF烘包作业中心。(2)分配作业成本(即将各个作业中心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中心的成本标的)1、发酵中心作业成本分配表2.3)表2.3发酵中心作业成本分配产品名称动因名称及单位动因数量分配率作业成本LF98050

32、47916642.8PF21811065845.96LP9458143257000605.8合计时间(罐时)114556488.696元/罐时5598302.LF与MF提取中心作业成本分配,见表4表4 LF与MF提取中心作业成本分配产品名称动因名称及单位动因数量分配率作业成本LF22515841021581合计产量(公斤)22515818.219元/公斤41021581PF提取中心作业成本分配,见表5表5 PF提取中心作业成本分配产品名称动因名称及单位动因数量分配率作业成本PF1971.91213067.9合计产量(公斤)1971.9615.177元/公斤1213067.94.JQ中心作业成本

33、分配,见表6表6 JQ中心作业成本分配产品名称动因名称及单位动因数量分配率作业成本JQ10.45325682合计产量(公斤)1971.951208.059元/公斤53256825.LF与MF精烘包中心作业成本分配,见表7表7 LF与MF精烘包中心作业成本分配产品名称动因名称及单位动因数量分配率作业成本LF225158701241.51LF重处理1961.666109.59MF重处理1276439755.95合计产量(公斤)239878.861145元/公斤747107.056.PF精烘包中心作业成本分配,见表8表8 PF精烘包中心作业成本分配产品名称动因名称及单位动因数量分配率作业成本PF19

34、71.9856329.91PF重处理181.178645.6合计产量(公斤)2153434.2664元/公斤934975.51(3)归集各产品的产品作业成本并计算完工产品成本1.分配直接材料成本,见表9表9 分配直接材料成本产品名称LFPFMF重处理LF重处理PF重处理卷曲霉素合计金额4079668296844790.6411907866.397467541364359.547328.5616677822、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将各种产品从各个作业中心分配到的“作业成本”与消耗的“直接材料成本”汇总。即为各种完工产品的“产品作业成本”。结合各种产品的产量,即可得到其单位成本(见表10)。

35、表10第一发酵车间2010年完工产品成本一览表作业中心产品名称合计LFPFJQLF重处理MF重处理PF重处理发酵47916642.81065845.9848982488.78LF、MF提取4102158141021581PF提取1213067.91213067.9JQ53256825325682LF、MF精焙包701241.516109.5939755.95747107.05PF精焙包856329.9178645.6934975.51小计52720038.123135247953256826109.5939755.9578645.656512356.77直接材料4079668296844790

36、647328.574675411907866.391364359.5461667782合计93516721.449980034.43539892.32752865911947622.351443005.14118180138.83产量(KG)2251581971.910.41961.6612764181.1单位成本415.345061.1451912.723878936.087968.01备注由于LP在第一合成车间考核,所以第一发酵车间的完工产品一览表不包括LP4.3 第一发醉车间作业成本法应用效果分析(1)准确性分析应用作业成本法试算后,发现第一发酵车间2010年各产品成本存在较大扭曲。与

37、传统成本法计算的成本,所有产品的单位成本都与真实成本有出入。这些差异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LF,是这几种产品中成本最大的产品,其成本的较大虚增,将极易使企业决策失误。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至少有以下原因导致第一发酵车间成本扭曲:一是MF重处理,没有经过发酵等中心,但按传统计算方法,也将未经过的作业中心的间接费用分摊给该产品。二是LF也只经过了发酵、LF提取、精烘包等工艺,但却分摊了所有工艺过程的间接费用JQ本来属于专有设备。但却让其他产品分担了其折旧等间接费用,导致其成本严重虚减。五是PF差异最小,但仍然承担了不应承担的间接费用。(2)成本控制力分析在作业成本法下,由于把第一发酵车间的生产过程分为各个中心,这样可以更清楚地掌握作业活动的资源消耗,分析成本增减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比如,所有产品都经过发酵环节,则发酵环节无疑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LF与MF提取中心消耗资源较多,也应较多关注。而考核越清晰,奖惩的依据就越可靠,奖惩的激励作用也就越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