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PET PA6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72248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PET PA6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纺织导报-PET PA6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PET PA6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PET PA6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N o n w o v e n s & T e c h n i c a lT e x t i l e sI 菲织造技术及产业用纺织品 D E T P A 6 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是一种将复合纤维、纺粘及水刺技术结合而生产出的新 - 型产品。本文论述了该产品的结构及性能特点,并通过产品测试结果对该技术进行了分析。 P E T P A 6 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 P r o d u c t i o no fS p u n b o n d - s p u n l a c eN o n w o v e f l sU s i n gB i c o m p o n e n tM i c

2、r o f i l a m e n t s 1 纺粘。水刺技术的特点 P E T P A 6 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又称双组分复 合纺粘加水刺非织造布,是国际上一种较新的非织造布生 产技术。据报道,我国目前只有1 条生产线投产。纺粘技术 和水刺技术是非织造布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技术,其产品特 点与风格迥 芊。纺粘法生产的产品属长丝纤网结构,具有良 好的力学性能,强度高,布面硬挺,手感和均匀性较差。水 刺技术是将雄! 纤维梳理成网,再经高压水流缠结,水刺产品 柔软、吸水性好、强力低。纺粘+ 水刺技术是将这两种技术 结合。 双组分纤维是以P E T P A 为原料的1 6 瓣橘瓣形纤维, 高压水流

3、将其裂离成单纤纤度为0 0 5 0 1 3D 的超细纤 维,纤维互相缠结,最终获得超细纤维非织造布。产品结合 了复合纤维、纺粘、水刺技术的优点,具有强力高、手感柔软 等优异性能。目前,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已成为国 内外非织造布市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产品之。 2 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 图l 为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 流程。 其典型工艺为: 切片输送及干燥( 切片输送及结晶、干燥) 一螺杆挤压 一熔体过滤一纺丝机一冷却牵伸一接收成网一水刺缠 结一烘燥一卷绕。 I 作者简介:侯翠芳,女,1 9 5 9 年生,研究员,南通,2 2 6 0 0 7 。 I 作者单位:南通

4、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文侯翠芳 图1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剌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将高聚物切片分别经输送,干燥后送入螺杆挤压 机,经挤压熔融、熔体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熔体管道、纺丝箱 体;在纺丝箱体内,熔体经计量泵定量送入纺丝组件中进行 纺丝;熔体由喷丝板孔呈细流喷出,熔体细流经含一定温度 的侧吹风进行冷却,通过管式牵伸器完成高速牵伸后,在摆 片的左右摆动和成网帘前进的双重力的作用下,纤维以S 形 轨迹均匀地铺置在成网机上形成纤网;由成网机输出的纤 网经预加湿后进入水刺区,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纤维开纤 并缠结在一起,不仅改善了产品的物理性能和手感,而且增 加了产品的平整度和均匀度;最后湿纤网经烘燥装置

5、烘干, 蒸发大部分水分,进入到卷绕机中切边、卷绕成卷,形成超 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9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非织造技术及产业用纺织品lN o n w o v e n s & T e c h n i c a lT e x t i l e s 3 实验与结果 3 1 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江西吉安化纤公司生产的P E T P A 6 双组 分

6、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其中P E T 切片由江苏仪征生产; P A 6 切片由德国B A S F ( 巴斯夫) 公司生产。 l 样品:P E T P A 6 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克重 为1 0 0g m 2 ,P E T P A 6 ( 7 0 3 0 ) I 2 样品:P E T P A 6 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克重 为9 0g m 2 ,P E T P A 6 ( 7 0 3 0 ) 。 3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 2 1 截面形态 利用D X S 一1 0 A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复合纤 维的截面形态,如图2 所示。 l a ) 原生丝截面形态l b ) 晕伸丝截面

7、形态l c ) 水刺开纤截面形态 图2 不同阶段复合纤维的截面形态 由图2 可以看出,复合长丝的橘瓣形截面主要是在水 刺工序中得到了充分的开纤细化,在牵伸过程中也有少量 裂离。 3 2 2 厚度 测试仪器为Y G l 4 1 型织物厚度仪。由实验数据分析得 出:试样越厚,均匀度越好,在测得平均厚度时,还应考虑厚 度的离散系数,C V 值决定了试样其他性能的均匀度。 3 2 3 透气性 测试仪器为Y G 4 6 1 D 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 参照G B T5 4 5 3 1 9 9 7 ) ,选取4 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测试,结果如图 3 所示。 图3 试样透气率分布 由图3 可知,试样的克重小则

8、气流垂直通过试样的速 率高,透气性好,但透气率不均匀,如织物厚度及密度较大, 则透气率相对较低,但相对均匀。 3 2 4 强伸性 使用Y G 0 6 5 型多功能强力机( 参照G B3 9 2 3 1 1 9 9 7 ) 对试样进行强力测试,结果显示:P E T P A 6 双组分纤维纺粘 水刺非织造布的克重与断裂强力及伸长率成正比。 3 2 5 吸水性 利用Y G 8 7 1 L 型毛细管效应测定仪( F Z T 0 1 0 7 1 ( ( 纺织 品毛细管效应试验方法) 对试样进行吸水性测试,发现吸 水性能与克重成正比,且吸水高度随时间延长而增高。 3 2 6 弯曲性能 。采用L L Y 一

9、0 l 型织物g - T - - 硬挺度仪( 参照G B T1 8 3 1 8 2 0 0 1 ) ,结果显示:试样手感柔软,弯曲长度和弯曲刚度较 低,且弯曲性能( 柔软度) 随克重的提高而降低。 3 2 7 过滤性能 采用G B 6 1 6 6 8 5 钠焰法测试,实验尘的平均粒径为 0 3l x m 。理论认为非织造布单纤越细,过滤性能越好。但测 试结果显示试样的过滤效率并不高,且克重较小的2 试样 低于l 试样。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均匀度不高,尤其 是克重较小时纤网中纤维分布不匀;二是双组分纤维的裂 离不够充分,单纤细度还不够小。 4 结论 ( 1 ) P E T P A 6 双组分

10、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具有超细 纤维的空间结构,橘瓣形双组分纤维经裂离后赋予产品柔 软、细腻的手感。纤维比表面积增大,产品呈现出较高的透 气性、吸水性和舒适性。 ( 2 ) 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是通过长丝纺丝成 网,与普通的水刺非织造布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力。 ( 3 ) 从理论上分析,双组分纤维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应 具有更小的单纤细度,可提高其过滤性能,但试验数据显示 产品的过滤效率并不高。过滤效率不高将影响产品的防螨 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功能性产品领域的应用,因 此还需在工艺方面进行进一步调整改进。 ( 4 ) 通过试验分析可以认定P E T P A 6 双组分纤维纺粘 水刺非织造布除了应用在革基布、擦拭布领域外,通过提高 均匀度和转移印花等改进或加工后,在医疗卫生、装饰、服 装等方面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回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9 参考文献( 略)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