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140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针对少儿生理解剖特点指导体育训练的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少儿的骨骼、肌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根据这些生理特点,在体育训练中提出相应的参考性意见,从而全面改善体育训练的内容,建立正确的体育训练观念。对教练员掌握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做理论指导,为提高体育训练的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关键词:少儿 生理特点 体育训练一、 前言 现代体育训练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体系、科学化程度,还是在方法和手段上都有新的发展。如今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除具备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正确的训练观点和经验及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外,还应从少儿的体育训练抓起。本文就从一些少儿生理的特点出发,阐述体育训练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二、 骨骼少

2、儿的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弯曲和变形。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的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而韧性减低,在20-25随骨化完成就不再生长。下肢骨在16-17岁迅速骨化,脊椎体到20之后岁才完成骨化。根据少儿骨骼的生理解剖特点,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 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许多运动项目动作是非对称的,肢体的负荷不均匀,例如兵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握拍手,投掷运动中的投掷臂,跳跃运动中的踏跳脚,这些部位在练习过程中锻炼的机会多,即负荷也较重。有些运动项目,在运动中身体常处于某些比较固定的姿势,

3、如速度滑冰、自行车、射击运动等。对少儿来说,进行这些项目训练时,要加强弱侧的锻炼。另一方面,对一些基本技术的训练不要过于集中,应采用分散的办法,用多种形式交替进行。否则会由于肌理发展不平衡或长期保持某种姿势,而发生脊柱变形或肢体发育的不均衡。(二) 在进行力量的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 少儿的脊椎未完全骨化,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以软骨连接起来,到15-16岁才愈合,股骨还存在骺软骨,承受压力的能力比成人差,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比较弱。因此,对少儿进行力量练习时,如果负重过大,或采用静力性力量练习过多,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腿型异常、髋骨位移和足弓的下降(扁平足)。一般在10岁以前不宜进行负重

4、练习,可采用抗体重的一些练习,如徒手跑、跳等。12-13岁可增加一些抗阻力(如拉橡皮筋)或哑铃等力量练习。15岁以后,进行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并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如果进行必要的静力性练习时,一定要控制时间并做到动静结合。(三) 注意训练场地的选择 由于少儿骨骼骨化未完成,易变形,脊柱的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比成人弱,故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等练习,以免对足骨、胫骨的骨化点产生过大而频繁的刺激,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并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因此,进行跑调练习时,应尽量不要在柏油或水泥路上进行。(四) 注意预防“骺软骨病”的发生 “骺软病”是少儿在体育训练中特有的一种损伤。主要发生

5、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如:少儿做体操训练时,教练员就不应单纯用力去挤压或上提运动员的腰部,过多的静力性练习去发展腰部的柔韧性,而不注意发展腰背肌肉的力量,极容易引起椎骨骺软骨的损伤;又如少儿在做篮球、排球等方面的训练时,经常处于半蹲位,膝关节的韧带松弛,全靠股四头肌和髌骨来稳定膝关节,少儿骨四头肌的力量较弱,膝关节的稳定性差,加上髌骨比股骨较早完成骨化,如膝关节反复摇晃或多在半蹲位突然发力,是髌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而致股骨下端骺软骨病变。尤其在过硬的场地上经常用力踏跳等,更容易引起骺软骨的损伤。综上所述,教练员安排训练时就不要过于集中,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平时应采取积极的手段发展腰背

6、肌肉和骨四头肌等相关肌肉的力量,这些对预防损伤有良好的作用。(五) 适当的营养 少儿的骨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因此,对钙和磷的需要增多,膳食中钙和磷含量要丰富。常见含钙的食物有:奶类(人奶、牛奶、羊奶等)、动物肝脏、蛋黄、鱼、肉、紫菜、菜花、油菜、芹菜、海带、小虾皮、动物骨头等食物钙含量比较高。此外还可以服用补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及乳酸钙、碳酸钙等。众所周知,磷普遍存在于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中。如纯牛奶、黄豆、腐竹、动物内脏、肉类、鸡蛋、鸭蛋等都是高蛋白食物,故磷也比较丰富。根据磷的特性,在补钙的同时磷也得到了吸收,故建议不必要专门补磷。三、 肌 肉 少儿的肌肉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少

7、,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易疲劳。其肌肉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强,身体各部分肌肉顺序是: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肉先于下肢肌肉,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8-9岁以后,肌肉发育速度加快,15岁以后,小肌肉群也迅速发育,15-18躯干力量增长最快。全身肌肉力量男子在25岁,女子在20岁左右达到峰值。肌力可保持30-35岁才开始减退。肌力发展的规律是,在生长加速期,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长度增加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增长。所以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较差。生长加速期结束后,身高的增长缓慢,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这时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明显。根据少儿肌

8、肉的生理解剖特点,在体育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 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少儿肌肉正处于生长发育中,从事体育训练时能够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中蛋白质代谢旺盛,肌肉收缩力量、速度以及肌肉的伸展性与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均可以得到提高。在8岁以前,少儿的肌肉生长和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较慢,因此,应以大量的徒手操以及不负重的跑、跳练习为主。12-15岁,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速度加快,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可采用一些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15-18岁,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速度最快,在练习中,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以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二) 选择适宜的练习方式 发展少儿肌肉力量的练

9、习,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辅以适应的静力性力量练习。动力性力量练习是在克服阻力(包括负重或克服体重)的情况下,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是在抗阻力的情况下,肌肉做持续性的紧张收缩。两种方法都可发展肌肉的力量。但对少儿来说,由于肌肉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对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更易疲劳。因此,最好采用动力性的力量练习。(三) 根据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练由于少儿肌肉的生长发育不均衡,在循东训练中,应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和发展小肌肉的力量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在身高增长加速是,肌肉的程度增加较快,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较差,宜采用

10、伸长肢体练习,弹跳和支撑自身重量的力量练习,重负荷力量练习宜少采用。生长加速期结束后,身高的增长缓慢,肌纤维增粗速度加快,肌力显著增加,可以适当增加力量性练习。(四) 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少儿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不够完善,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加强少儿的协调能力,提高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对运动的节奏感,做一些是肌肉主动放松的练习。四、 呼 吸 系 统少儿由于胸廓狭小呼吸肌力较弱且呼吸表浅,故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随年龄增大呼吸深度增加,呼吸频率逐渐减少而肺活量逐渐增大,呼吸频率逐渐较小而肺活量逐渐增大。在10-11岁和13-14岁时摄氧量增大最明显,16-17岁增加较缓慢。少儿肺通气量小,每公

11、斤体重相对值较大,在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肺通气量,而呼吸深度增加的很少。这是因为少儿呼吸较弱、调节机能不完善所致。根据少儿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在体育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 注意呼吸卫生 鼻腔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由于鼻腔内有粘膜,粘膜内血管丰富,粘膜又能分泌粘液,而且鼻腔里还有鼻毛,所以用鼻呼吸,能对吸入的空气加湿,还能阻止一部分细菌和灰尘的吸入,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的作用。少儿的呼吸道比成人狭小,呼吸道的上皮较薄而血管丰富,容易感染引起呼吸道发炎。因此,应教育少儿平时要多用鼻呼吸。在运动时,仅用鼻子呼吸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可用口和鼻同时呼吸。(二) 注意呼吸与运动

12、的配合 一般来讲,肢体伸展的动作便于吸气,肢体屈曲的动作便于呼气;在胸廓肩带需要固定的动作便于腹式呼吸,而腹肌用力和收缩的动作便于胸式呼吸;爆发用力和上下肢体大幅度活动的动作有时必须在呼气中进行或暂时屏息甚至憋气;周期性运动项目,如跑、游泳和划船等,呼吸必须有一定的节奏,例如:长跑采取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等。教练员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动作的节奏及用力的情况 ,教会少儿在运动中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使他们在运动中学会呼吸与运动配合。(三) 要有意识地加大呼吸深度由于无效腔的存在,在运动时只有加大呼吸深度,才能有效地提高肺泡通气量。因此,在运动中要让少儿学会深呼吸。深呼吸时,吸气和

13、呼气都要用力,使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同时,深呼吸对心脏起到良好的挤压作用,有利于静脉血回心。膈肌运动幅度也扩张,对胃肠道起到按摩作用,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五、 神 经 系 统少儿的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皮质容易扩散。因此少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做动作时不协调、不准确,易出现多余动作,建立条件反射,消退快,重新恢复也快。年龄越小,皮质抑制过程越弱,而且不完善,划分能力就差。8岁以前精确划分能力差,错误动作多。8岁后皮质细胞的分化能力与成人无区别。13-14岁时皮质一直调节机制达到一定的强度,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但由于分化能力尚不完善

14、,又受到小肌肉群发育较晚的影响,所以,掌握复杂高难度的动作困难。14-16岁,反应潜伏期速度短,分化能力提高女孩的分化一直发展较早 ,能够掌握复杂的高难度动作,在体操、花样滑冰和技巧性体育项目中尤为突出。根据儿童中枢系统的生理特点,体育训练应注意以下问题:1、体育训练尽量生动多样化,可以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无味。2、要注意安排短暂休息,是学生情绪饱满,体能能够得到恢复,不易快速疲劳。3、少儿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要多加强意志品质的提高,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4、青春期神经系统受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会使稳定性暂时下降,少儿便显出动作不协调,少女更明显,应注意区别对待。 六、 总结 少儿的

15、体育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成绩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体现出来。教练员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并耐心、细心的辅导每个运动员,每个阶段要有测验,每个测验有记录,对记录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总之,在体育训练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训练手段,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训练目的.参考文献1 唐永明少儿田径训练的现状与发展J成才之路, 2002年03期 .2 孙摩西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运动中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1第04期.3 胡声宇运动解剖学Z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6月4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Z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9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