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92127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与朱元思书》ppt课件.ppt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 R八年级上册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 语的含义并背诵全文。 2.学习文中抓住特点、多层次、多角度的写景方 法。 3.品味富春江的绮丽多姿,感悟作者寄情山水、向 往自然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培养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新 课 导 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其实,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就会惊喜 地发现一条秀绝人寰的绿色飘带徜徉在同样 青翠的群山之间。这就是富春江。古往今来 ,它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尽的 美丽传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可以一睹 它的芳容了。一起来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吧。 作 者 简 介 吴均(469

2、520),字叔庠,吴兴 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 家。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 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 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 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 记十六卷。 背 景 链 接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 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 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 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 顾章书中所“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 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 ,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 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 有其他内容

3、,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 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 文字。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 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整 体 感 知 生难字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 ) 戾天( ) 经纶( ) 窥谷( ) piotun xun mio ln yn yun l ln ku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 通“啭”,鸟叫声 通“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都。 字 词 释 义 一样的颜 色。 顺、 随。 向东,向西。名词做 状语。 表约束,左

4、 右。 绝好的,独一无二 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 色。 一直看到底,毫无 障碍。形容江水清 澈见底。 甚于箭,比箭还 快。 这里指飞奔的 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 沿江两 岸。 使人看了有寒 意的树,形容 树密而绿。 争着向 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 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展。轩,高。邈, 远。这里均作动词 用。 笔直地向上 ,直插云 天。 拟声词,形 容水声的清 越。 互相和 鸣。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5、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 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治理政务的人。经纶 ,筹划。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 谷,(就)流连忘返。 反,通“返”。 树木的枝干。 即使在白天 ,也像黄昏 时那样昏 暗。 古今异义 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例句:一百许里古义: 今意: 许 应允,或者,可能 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古义: 今意: 戾 罪过,乖张 筹划 例句:经纶世务者古义: 今意: 经 纶 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动词,穷尽、断绝 形容词,绝妙 动词,向上生长

6、 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 ) 猿则百叫无绝( ) 直视无碍( ) 争高直指( ) 形容词,一直 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 ) 猿则百叫无绝( ) 数词,指十个十 形容词,极言其多 副词,没有 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任意东西( ) 风烟俱净( ) 横柯上蔽( ) 猛浪若奔( )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

7、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 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 说说山的特点。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课 文 精 讲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 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 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直接 间接 静态:秀丽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 夸张 对偶 动态:壮观湍急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 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 奇”。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 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 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

9、思想感 情。 5.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 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 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 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6.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吗?为什 么?请简要分析。 语言美 意境美 志趣美 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 ,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 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抓住特征、有层次地描写景物和从多角 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富春江的山水的特点 是这篇游记散文主要特色。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 文字的形象生动。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意境美: 文章第1

10、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 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 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 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 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 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 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 态、“天下独绝”的个体特征。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 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 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 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 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

11、个有机的整 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幽深的“独绝”意境 ,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 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了。 志趣美: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 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 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 ,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 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 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 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 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 务的厌倦。 文

12、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 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 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深 入 探 究 1.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什么关系?作者写景时的 立足点在何处? 本文第一段概括介绍富阳至桐庐的景物是“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别描写异水奇 山。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总分关系。作者是乘船 游览富春江,立足点是在江中船上,所以采取了由 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景,先写近处的“异水”,再写 远处的“奇山”。 2.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试结合课文 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 趣。 结 构 梳 理 与 朱 元 思 书 奇山异水, 天下

13、独绝 摈弃名利,向往自然 摈弃 名利 ,向 往自 然 奇山 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所见:色、形 所闻:声 所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主 旨 概 括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 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的厌 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拓 展 延 伸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 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课 后 作 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把课文改写成现代 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