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95156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 连 民 族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学 院(系): 经济管理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2008012309 指 导 教 师: 评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2年6月1日 大连民族学院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摘要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性,通过旅游经济的各种指标数据对比,分析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整体之间和内部省份之间的差异特征。最终得出旅游资源禀赋、旅游经济支持系统、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是最主要的四个造成两个地区

2、空间差异的因素,这些结论将有助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关键词:经济地理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IThe analysis of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economy in minority regions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targeting to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economy in national regions of our country to analyse the differen

3、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whole regions and provincial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northeast minority areas and southwestern minority region.Fin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tourism and economic support system, geographical location, i

4、nfrastructure condition is the main four factors which cause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The conclusion that we make will conduce to healthy economic tourism development of other minority regions in China.Key words: economic geography, minority regions, tourism economy, spatial d

5、ifferences 目录摘要IAbstractII1.导论1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2指标选择11.3研究方法12. 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32.1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区域整体差异分析32.1.1 空间格局差异32.1.2发展速度分异42.2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内部省际差异分析52.2.1 省份之间旅游经济指标差异分析52.2.2省份之间旅游企业经济指标差异分析73.造成空间差异的因素分析103.1旅游资源禀赋103.2旅游经济支持系统113.3区位条件123.4基础设施条件124. 结论与对策13参考文献14致谢15III1.导论1.1选题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已经成

6、为国内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随之带来的的旅游经济效益也日渐可观。但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的差异,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不管是在宏观的区域角度,还是微观的省内各区域之间,都呈现出越来越大的的差距。目前国内对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主要基于宏观角度,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分区来探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本文主要以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两大地区为主(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为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云南、广西、四川为主)。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差异的意义在于阐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两个民

7、族地区各种旅游经济指标的对比,找出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相关对策,得出的结论在理论上具有真实性,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最终有利于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指导,为缩小地区间的空间差异、平衡差距起作用。1.2指标选择为了全面的反映两个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正确的分析空间发展差异的原因,在指标选择上,需要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可对比性以及全面性,从而使指标能正确反映空间差异的特征。本文所选指标主要包括:宏观指标中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旅游接待能力指数、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目的地绩效指数;微观指标中(旅游设施指标)旅游企业(旅行社、星级饭店、内资饭店、外资饭店、

8、旅游景区、其他旅游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税金、利润率、从业人员、企业数等。1.3研究方法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评价需要多指标综合衡量,但不可能用全部指标来综合评价两个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更不现实。Excel软件是本文对数据资料统计和分析的最常用软件,通过对省际之间的指标数据和区域整体之间的指标数据分析,绘制出正文中的图表,分类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数据对比结果,进行文字描述,阐述空间差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首先,从区域内部省际差异角度着手,依据以上选择的指标,分别分析两个民族地区内部各个省份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然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析两个民族地区之间的整体空间差异。最

9、后,对于造成空间差异的因素分析,本文将通过资源禀赋、旅游经济支持系统、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的省际对比和区域之间的对比来找出这些因素的本质影响。得出的结论将支持本文所提出的建议性意见,这些结论及建议对这两个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写作思路如下图: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指标选取对比分析区域之间整体分析对比区域内部省际指标对比造成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论及建议图1.1 本文写作思路2. 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为代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云南、四川、广西为代表。两大民族地区都地处边疆,一个位居大陆东北

10、,一个位居西南,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当然不会一样,旅游经济水平指标数据也各不相同。两地区对比之下,空间差异显著,下面将从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内部各省之间的省际差异和区域整体差异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表2.2、表2.2、表2.3、表2.4以及图2.1、2.2的数据,从各个指标的对比中得出具有说服力的差异分析结论。整体差异将从空间格局和发展速度两方面来作出讨论。2.1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区域整体差异分析 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势头都相当不错,但在发展格局和发展速度方面还具有一定差距,下面本文将就两个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速度作出一定宏观和微观分析。旅游经济空间布局大体上是依据旅游资

11、源的分布,而发展速度除了旅游资源丰度及价值之外,旅游企业和国家扶持力度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两地区的发展速度差异可以显现出另外一个角度的问题,那就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下面我们将从东西部空间差异的角度来侧面反映两个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特征。在分析了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总体空间差异的特征之后,从地理上的东西部分异规律来呈现两大民族地区的空间差异特征。2.1.1 空间格局差异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差异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各自的内部格局差异比较,另外一个方面则是两个地区之间总体格局相对比。东北

12、民族地区内部的辽宁省比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旅游经济相对发达,尤其是辽宁省南端和中部地区,以大连、鞍山和沈阳为代表的几大区域,旅游景点景区整合度高,数量多,质量好,结构合理,旅游经济相当发达;而吉林省主要以长白山地区和城市旅游景点以及分散零落的部分景区的旅游经济为主;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地区、冰雪度假区、五大连池以及多个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势头正猛。因此,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内部空间差异可以说不是很大,但也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状态,南部总体上比北部旅游经济发展形势乐观。西南民族地区内部的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最集中的省,本区也是少数民族最多的集聚地,各省的少数民族风情就是一大旅游经济特色。云南省

13、旅游景点景区广布全省各地区,类型丰富多样,旅游景点景区质量优越,组合匹配良好;四川省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越,景区景点数量多,质量好,结构也非常合理,资源匹配值高;广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奇特,拥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等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但纵观全区,区内的内部分异还是有很多方面,旅游经济发展也不是非常平衡,云南省和四川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要比广西省高很多,尤其是居于链接中部和西部的四川省,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比边疆的其他两省要快,从表一中的年均增长率就可以看出,西南地区这三省中,四川省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光明。再对比东北和西南两大区域,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速度要快于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分布格局虽说比西

14、南地区要更不平衡,东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要比西南地区大,且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人文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东北地区未来几年的发展势头明显要比西南民族地区更加强劲。2.1.2发展速度分异图2.1 1996-2005年外汇收入年增长率 图2.1中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增幅相比较,西南地区的增幅不如东北地区的增幅大,在全国平均水平角度来看,两个地区的增幅比较稳定;而且东北地区的发展前景要比西南地区的发展前景要好,2005年以后的十年内,东北地区的年增幅也将要比西南地区大。图2.2 1996-2005年接待人数增长率图2.2中东北地区的接待人数增长率要明显高于西南地区,其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

15、人口基数要大于西部,而且东部地区的旅游可行性和景区景点可进入性要好于西部,因此东北地区要比西南地区的接待人数增幅大。两个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于全国水平都不算是最慢的,但2005年以后,东北地区发展速度将快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总水平和旅游开发力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两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差异从总体上看比较明显,东北地区要快于西南地区,但各个微观指标差距不大。2.2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内部省际差异分析 2.2.1 省份之间旅游经济指标差异分析表2.1 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内各省三大旅游经济指标省份/指标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年均增长率占GDP的比重黑龙江60619.60%7%吉林5643

16、0.30%8%辽宁209928.20%14%总计326926.03%29%云南73116.60%12%四川145321.70%10%广西65718.10%8%总计284118.80%30%资料来源:以上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从表2.1中可以看出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内部各三省旅游收入呈现巨大分异,东北地区三省中,辽宁省的旅游收入明显多余其他两省,因此其占GDP的比重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省,而反观西南地区三省中,四川省的旅游收入高于另外两省,但是云南和广西的差距不大,三省的GDP比重却相差不大.对比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旅游收入,呈现出一种反常的态势,东北地区内部之间差异明显,西

17、南地区内部分异差距稍小,而总体差异东北明显大于西南.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两大民族地区GDP总和都相差无几,占全国的GDP比重都维持在30%左右.从全国八大经济区的角度来说,两大民族地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相当之大,因此也说明两大民族地区在全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我们可以从表2.1中看出,东北地区在与西南地区的对比中明显占优,26.03%的年均增长率和18.80%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可见一斑,呈现出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将在下文作出具体阐述。表2.2 2009年度东北和西南民族地区内部各省旅游经济指标省份/指标旅游接待能力指数国内旅游接待人次(

18、万人次)旅游目的地绩效指数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黑龙江0.148108440.23116.60%吉林0.13354330.14613%辽宁0.32241950.64321.30%云南0.319120000.26613.50%四川0.285219000.51516.80%广西0.231118000.25212.90%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从表2.2中的数据可知,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区域对比角度看来,西南地区旅游接待能力明显高于东北地区,而且西南地区内部三省接待能力差距较小;东北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呈现出一超多低的态势,这就从平均意义上降低了整个区

19、域的接待能力。旅游接待能力大小和接待人次从表中可以察觉出是不完全成正比的,这种空间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不同地区不同旅游接待水平条件下,旅游接待人次跟接待水平总体呈正比,但内部各地相比之下,差异就非常不明显了。尤其是对比东部和西部旅游条件情况下,接待水平低的东部省份的接待人次反而有高出或接近接待水平的西部省份,如表2.2中黑龙江省和云南省及广西省的情况。再从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指标分析,旅游接待能力指数和接待人次的非线性相关现象就更加凸显出来。例如表2.2中黑龙江省和四川省,旅游接待能力指数相差甚大,但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却几乎是相同的接近17%,辽宁省和广西省相对

20、比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分析旅游目的地绩效指数数据,可以看出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人次及其年均增长率与旅游目的地绩效指数相关性比较大。2.2.2省份之间旅游企业经济指标差异分析表2.3 2010年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三省旅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营业收入(万元)利润(万元)税金(万元)利润率(%)从业人员(人)企业数(家)黑龙江省合计411299.2315920.416244.823.87330961233旅行社164721.911504.811673.810.914909490星级饭店151040.89-3352.87229.43-2.2223936295内资饭店131496.96-6521.86318-4

21、.9622711290外资饭店19543.933169911.4316.2112255旅游景区94147.1917386.397275.5818.473379224其他旅游企业1319.243826628.96872224吉林省合计437898.1816133.1815041.573.6830481923旅行社87395.9625.8698.850.034859473星级饭店248988.44-3335.2612095.04-1.3420618226内资饭店211106.54-8613.2610449.44-4.0818611218外资饭店37881.952781645.613.9320078

22、旅游景区101513.7819442.642247.6819.15500483其他旅游企业00000141辽宁省合计1934821.3519093.7893991.210.991975732565旅行社509665.042921.242985.110.5795991001星级饭店670951.96-25817.0357893.25-3.8565789530内资饭店533681.43-23956.1346977.26-4.4954530487外资饭店137270.53-1860.910915.99-1.361126843旅游景区436320.3522689.5721815.655.2104953

23、517其他旅游企业3178841930011297.26.0717233517资料来源: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从表2.3和表2.4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对比东北三省和西南三省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企业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差异。旅游企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旅游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能代表该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从表2.4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辽宁省旅游经济总体实力强于其他两省,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明显高出另外两省很多,利润也高出不少;此外,辽宁省从业人员和从事旅游业的旅游企业数量也远多于另外两省,这说明辽宁省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辽宁省的旅游发展潜力更好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从表2.4中我

24、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四川省的旅游经济实力要稍微强于云南省和广西省,但总体上西南各省的旅游经济实力相差不大。因此从旅游经济实力上对比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内部各省的空间差异并没有太多的出入,而对比两个区域间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就显得极其有必要了。仔细对比表2.3和表2.4中的数据,我们将发现尽管西南地区地处内陆,但和东北地区有一个非常大的相同点,那就是地处边疆。然而位居东部沿海的东北地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相比西南地区,差距却不小。除了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旅游设施各项指标的营业收入都不及西南地区三省中任何一个省;但是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相比之下,却出现了一种反常态的现象,尽管西南地区各省的营业

25、收入很高,但营业利润却都要低于东北三省任何一省。这说明东北三省发展旅游的投入要小于西南三省,如果从自然地理条件来分析,我们就明白为何西南地区旅游投入会远大于东北地区了。表中云南省、四川省、广西省的利润率分别是0.31%、3.11%、0.65%,而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利润率分别是3.87%、3.68 %、0.99%,可以清楚地对比出东北地区利润率要高于西南地区。从税金方面来看,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上交的税金要远低于辽宁省,也低于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广西省,虽然营业收入越多,上交的税金也越多,但反观营业收入构成,那么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之所以利润率很高,与其收入很高而税金很少有很大关系。从业人员的数量侧

26、面反映了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从业人员越多,说明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越强,能够吸纳的劳动力越多,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越有潜力,对该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大。表2.3和表2.4中,东北三省从事旅游业的劳动者中,以辽宁省的数量最多,吸纳的剩余劳动力使得该地区经济人口结构得到改善,而黑龙江和吉林省从事旅游业的人口远少于辽宁省;对比之下,西南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劳动者三省之间差距不如东北那么大;再者,西南民族地区的人口总数大于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更为重要的是西南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民族风情以及政府政策都鼓励和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倡导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倾向于从事旅

27、游业。这种空间差异在地域上是明显的,而且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两个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旅游企业中最主要的是旅行社和饭店,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东北地区三省的旅行社数量分别490、470、1001,西南地区三省的旅行社数量分别为450、631、385,由此看来,旅行社数量的多少与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率是基本成正比的。两个地区在这一方面的空间差异主要是东部地区旅行社相对较多,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源地以及旅游目的地可达性方面有关。东北三省的星级饭店数量分别为295、226、530,西南民族地区三省星级饭店的数量分别为826、534、437,可以明显看出东北地区的饭店业不

28、如西南地区的发达,且星级饭店正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而东北地区的内资饭店、外资饭店数量和西南地区三省相比,靠近沿海和沿边的省份外资饭店明显多于相对深居内陆的省份,此种空间差异在两个民族地区内部有分异,两个地区相比较也同样有差异,基于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西部,南方边疆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早,那么辽宁省和云南省在两个民族地区内部外资饭店占优势的情况自然是顺理成章。表2.4 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省旅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营业收入(万元)利润(万元)税金(万元)利润率(%)从业人员(人)企业数(家)云南省合计1202271.483715.9535633.060.314249

29、81860旅行社671772.082613.984447.320.3911245450星级饭店452362.21-5328.3126987.34-1.1840888826内资饭店397080.92-4730.6123277.18-1.1937027805外资饭店55281.29-597.73710.16-1.08386121旅游景区62766.19917.383265.41.4619754292其他旅游企业15371551393335.8710611292四川省合计1989982.9361810.9874297.283.11971542739旅行社413353.174223.721617.96

30、1.0210459631星级饭店583027.0512935.5443827.352.2257383534内资饭店558203.756977.5442094.851.2555785528外资饭店24823.359581732.52415986旅游景区950065.7632905.0427486.823.4625208787其他旅游企业43536.9511746.681365.1526.984104787广西省合计907900.285866.2430723.160.65774291174旅行社316093.61-1391.991227.92-0.448055385星级饭店387531.45-17

31、519.1221201.5-4.5248176437内资饭店314069.87-8322.9517795.82-2.6540759413外资饭店73443.58-9196.173405.68-12.52741724旅游景区182220.5123719.277127.1513.0218548241其他旅游企业22071.711058.081156.594.792650111资料来源: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3.造成空间差异的因素分析3.1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凭借,一切旅游开发都是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等级和丰度,影响着该地区旅游发展的水平。丰富而独特的旅

32、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则。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是导致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有9.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4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西南地区持平,都有15.4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4.04个;重点保护单位5.74个;旅游资源总数432.63个。从气候方面来说,东北地区的旅游分为明显的淡旺季,虽然冬季也有冰雪旅游这一特色项目,但夏季的旅游相比于西南地区,则要逊色不少。辽宁省南部的大连两面临海,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的旅游在东北地区内部非常有优势,这也是内部空间差异的一大特点

33、;而往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冬季旅游方面做得更好,冰雪旅游成为该地最有吸引力的项目。而名山大川和自然保护区及景区景点的旅游项目则相差无几,除了大连的海滨旅游更有特色之外,总体上来说,东北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发展潜力很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有27.3个;是东北地区的3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5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7.17个,是东北地区的3倍多;重点保护单位12.54个;旅游资源总数646个,其中云南省和四川省的旅游资源要比广西省的更为丰富。气候方面相差不大,四季分明的特点不是很强,自然旅游资源丰度都比较大,人文旅游资源则各具特色,云南省

34、的民族特色更为浓厚,尤其是傣族风情,在本文中的几个省份里,云南省的民族风情是最具特色的。云南省的香格里拉、西双版纳,四川省的九寨沟、卧龙保护区,广西省的桂林山水等各省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景点,与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辽宁省本溪水洞和大连滨海旅游区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在时空差异上都非常明显。相比之下,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更为丰富,类型更加多样,旅游时间更加长,而东北地区在冬季旅游方面更具有优势。从表3.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明显要强于东北地区,无论是表3.1中的哪个指标,东北地区相较于西南地区,都不占优势。由此看来,两个地区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资源禀

35、赋占居很大的关系。表3.1 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分布 单位:个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旅游资源总数东北地区9.2416.4415.424.045.74432.63西南地区27.320.5515.4217.1712.54646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旅游资源分布3.2旅游经济支持系统旅游经济支持系统包括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旅游企业发展规模、旅游人才与人力资源等, 其中旅游企业(旅游饭店、旅行社、车船公司) 的发展规模和该地区的可进入性是两个主要的参考指标, 其中交通条件又是可进入性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目前我国发展规模较大,

36、 经济效益较好的旅游企业, 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如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 而经济较落后的西北地区和经济不发达的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无论是旅游企业的数量和效益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都存在较大差距, 并且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要差得多。 表3.2 2005 年全国双百强旅行社的区域分布 单位: 个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国际旅行社316国内旅行社112 资料来源:资料数据来源于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分析 崔 郁, 曾 军就单从表3.2中旅行社的数量和层次,我们就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的旅游经济支持系统明显要好于东北地区,国内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两个

37、地区旅游从事导游的人数,也从侧面反映了两个地区旅游接待人数的差距,和对旅游经济的重视程度。旅游经济支持系统有很多的子系统,在此不再一一例举,从旅行社的角度对比造成两个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因素,可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论也很明显,东北地区的旅游经济支持系统不如西南地区的旅游经济支持系统全面,对两个地区的旅游经济贡献程度也因此而有差异。3.3区位条件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区位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是发展区域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影响到本区域对游客的吸引力, 又影响游客进入的可达性。陆大道先生根据各省市区( 省区以省会城市代表) 到最近的枢纽海港的距离以及到香港、上海和北京3 个主要经济中心的相

38、对距离, 对各地区区位条件进行了评价, 现阶段区位条件最好的5 个省份是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和浙江, 北京、天津、山东和河北列于其后, 海南、辽宁和广西的区位条件在沿海省份中是相对较差, 但仍优于内地省份, 西南和西北各省区区位条件总体上都比较差 ,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区位条件现状总体上比较一致, 同样通过相关分析, 旅游市场的实际占有率与资源、区位潜力相当, 且区位因素的边际效率大于资源丰度。东北地区内,辽宁省位居沿海,其区位因素的边际效率要大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西南地区云南省和广西省位居边界,四川省则靠近中部而成为连接中西部地区的纽带,区位条件都不算差,但相

39、比于东北地区三省,区位条件不算很好,这就表明区位因素是造成两个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呈现出如此大的空间发展差异,但未来的发展差异是否会缩小,还将依赖于其他方面条件的改善。3.4基础设施条件交通、邮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其中旅游交通尤为重要, 发达的旅游交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地区不利的区位条件, 增强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 从而扩大客源市场规模, 优化客源市场结构。尤其是交通条件的作用尤为巨大,我国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和公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航空运输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东北地区平原居多,铁路和公路运输占主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40、条件较好,而且航空运输也逐渐增加。而西南地区山地和峡谷居多,交通条件发展缓慢,基础设施的支持作用虽然很大,但是交通的可进入性一直很差。两个民族地区相比较,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好于西南地区,但是西南地区的基础设施一旦发展起来,对于旅游经济的贡献作用将无可限量。两地的空间差异虽然很大,但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4. 结论与对策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各种指标数据都从本质上反映了两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要缩小两个地区的空间发展差异,需要方方面的改进和加强。两个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抓住民族特色这

41、一关键要素,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缩小两地的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差异指日可待。而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也无疑将有利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反映了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现实格局。为了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效益水平,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本文对我国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建议: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继续实行已有的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促进政策, 促进东、中、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和我国各省市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2)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社会经济、区位等各方面的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深度开发旅游

42、产品, 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发挥我国旅游经济的龙头作用, 带动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挖掘内部潜力,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努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形成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旅游开发力度, 全面挖掘旅游资源潜力, 树立精品意识,使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先导作用。参考文献1陆林,余凤龙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 25( 3) : 406 4102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

43、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528533.3靳瑞景, 余斌.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7316511.4徐喆,李悦铮.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区域经济,2011,30:140141.5陈智博,吴小根,汤澍,罗浩,贾真真.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28(6):10641067.6易广波,汪明林.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5):6367.7任旺兵,申玉铭.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空间差异与前景分析J. 经济地理,2004,24(1):100103.8汪

44、德根. 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 J . 经济地理( 增刊) ,2001, ( 21) : 278281.9王凯, 李华, 贺曲夫.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 1): 6367.10陈秀琼, 黄福才. 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J. 地理学报, 2006, 61( 12): 12711280.11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中国旅游出版社.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10,中国旅游出版社.13顾婷婷, 徐 虹.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J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 23( 4) : 46- 49.14 朱俊杰, 丁登山. 中国旅游业地域不平衡分析 J . 人文地理, 2001, 16 ( 1) : 27- 30.15Dao-Zhi Zeng.Redispersion is different from dispersion:spatial economy of multiple industries.Ann Reg Sci 40:229247 (2006)16WANG Shuxin, HE Yuanqing, WANG Xueding, ZHU Guofeng, CAO Weihong.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