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城师范学院考试试卷答案卷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试卷 A班级 体教103学号10251333 姓名 戴劭一、名词解释(3分X5)1、运动损伤: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之为运动损伤。2、运动性血尿:是指健康人在运动过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虽经详细检查单找不到其他原因。3、运动性疲劳: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 的运动强度。4、运动应激综合征: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 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5、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
2、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二、是非题(1分X10)1、过度训练是运动训练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生理状态。(错 )2、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客观外界条件的总和。它是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对 )3、贫血的标准:成男120g/L (比积40.0%)成女110g/L (比积35.0%)低于上述数值即为贫血。(对 )4、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为主的项目的运动员不容易发生过度训练。(错)5、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紊乱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所致的疾病。(对 )6、头部前额外伤大出血时,可指压同侧颍浅动脉止血。(对 )7、儿童少年应经常在坚硬的地板上进行跑跳运
3、动以利促进其骨骼的成长。(错)8、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出血口在近心端,血流缓慢,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错)9、若需两人同时对某患者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时,两者操作频率之比应为1 : 5。(对 )10、苹果、梨等大多为碱性食物,肉、蛋、大米等多为酸性食物。(对 )三、填空题(0.5分X50)1、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运动损伤,急救时必须贯彻防止休克、 就地固定和先上血再包扎伤口的急救原则。2、速度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比赛期间要注意提高碱 性食物摄入。3、人体缺乏维生素 A易思 夜盲症 病、缺乏维生素 B1易思 脚气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 坏血 病。4、肌肉发生痉挛的主要原因
4、与发病机理为 寒冷刺激 、电解质丢失过多 、肌肉舒缩失调和运动性肌肉损伤。5、当人体血糖的浓度降低到正常值以下时,神经系统的功能将首先受到影响。6、体育锻炼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循序渐进原则、 系统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7、出血的分类,按出血时血液的流向分为内出血 和 外出血 ;按受伤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出血 、 静脉出血 和 毛细血管出1。8、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包括 速度 、 力量 、 耐力 、H 切和 灵敏等。9、运动损伤的五种分类:按受伤组织结构分类;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按伤后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按损伤的病程分娄;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10、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5、包括:视诊 、 触诊 、 叩诊 及 听诊。11、中暑可分为热射病 、 热痉挛 、 热衰竭 3种。12、体育运动中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种类:擦伤 、 切伤 、则恒、 撕裂伤 。13、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挫伤 :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 ; 滑囊炎 ;肌腱腱鞘炎。14、骨折的急救原则:防止休克、就地固定、 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四、简答题(5分X4)1、试述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答: ( 1 ) 先判断病人是否有无呼吸, 抢救者用脸贴近病人的口鼻感受有无气息进出, 同时眼睛侧视病人胸部, 观察其有无呼吸, 若无呼吸立即进行口队口人工呼吸。( 2) 使病人仰卧松开衣领、裤带和胸部衣服,清除口
6、腔内异物,把病人口打开,急救者一手掌尺侧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其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颌,掌根轻压环状软骨,然后深吸气,紧贴病人的口吹气,吹气完立即松开捏住鼻子的手, 如此反复进行, 直到恢复呼吸为止。 吹气频率 16-18次/分钟。2、试述胸外心脏按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答: ( 1 )先判断病人有无脉搏。用食指和中指轻轻触摸病人颈动脉,判断有无脉搏。( 3) 若无脉搏, 就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位置下, 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然后抢救者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 下三分之一处, 另一手交叉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 手指不要接
7、触胸壁, 抢救者肘关节伸直, 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 带有冲击性地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成年人使胸骨下陷 3-4 厘米, 按压频率成人60-80 次/分钟,儿童稍快些。每次按压后随即迅速抬手使胸部复位, 以利于心脏舒张。 操作要一直坚持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死亡为止。( 4)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 如一人施术, 吹气和按压的比例为2:15 ;如两人施术,比例为 1:5。( 4)注意事项:冷静、迅速、连续进行、边急救边迅速请医生或上送医院。3、试述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方法。A、处理方法( 1 )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 ) 24-48 小时后,外敷新伤药。( 3 )可采用
8、按摩、针灸、理疗、痛点注射等治疗方法。按摩手法:按、揉、摩擦、拔伸、摇等。针灸穴位:昆仑、足三里穴等。( 4 )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5 )若韧带完全短裂,经冷敷加压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B 、预防方法( 1 )准备活动要充分。( 2 )加强场地的检查与维护,并作好安全检查。( 3 )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4 )加强足部力量及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的练习。4、过度训练的处理方法。答:原则: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内容,改变训练方法,对症治疗。( 1 )早期:减小强度、时间和负荷,减少速度、力量练习和比赛次数;( 2 )中期:停止专项训练和比赛,进行小强度练习、放松性练习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从事医疗
9、体育;( 3)晚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B、 C、 E) 、糖和 ATP 。五、论述题(10分X3)1 、论述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的影响?答:1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 )促进造骨过程进展加快。适宜运动使骨承受适当的压力, 对软骨骨板的生长能起到良好的刺激, 可以促进软骨板的增长,加速骨的生长。室外运动增加光照时间,体内维生素 D 生成增多,加速骨的钙化,使骨质更加结实,抗折抗弯能力增强。( 2 )促进肌肉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加。( 3 )肌纤维变粗、体积增大、弹性增加、肌肉工作能力及耐力提高。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促进心脏血管系统的发育,提高其技能水平。体现在:( 1 )心肌得到锻炼,心肌发
10、达,心室壁增厚,收缩有力,搏出量增加,静息心率变慢,能量节省。( 2 )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改善血管结构,特别是冠状动脉结构改善维持或降低血压。3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主要体现在:( 1 )呼吸肌发达,胸围扩大,呼吸差增加,呼吸深度、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静息呼吸频率降低。( 2 )最大吸氧量增加,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3 )呼吸系统对各种病菌侵袭的抵抗力明显增加,降低上呼吸道患病率。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促进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和发展。( 1 )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增强,神经活动的平衡性与灵活性得到提高,使神经细胞反应迅速、灵活且不易疲劳。( 2 )改善神经系统与各
11、器官之间的协调工作能力。2、试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法。答:1 、早期早期是指伤后2448h 内。 此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血肿和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上变现为损伤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数种并用。冷敷、 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这种方法应在伤后立即使用, 具有制动、 止血、止痛、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也可用冷水浸泡,然后用一定厚度的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 立即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 24h 后拆除包扎固定,根据伤情在做进一步处理。外
12、敷新伤药常可达到消肿、 止痛和减轻炎症的效果。 此外, 若伤后疼痛较剧烈可服用止痛剂。如局部红肿显著,可同时服用清热、活血、化淤的中药。2、中期中期是指损伤发生2448h 后。 此期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的主要特点是肉芽组织已经形成,血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临床上,急性炎症已逐渐消退,但仍有淤血和肿胀。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淤、生新的中草药等。可以选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热疗和按摩在此期
13、的治疗中极为重要, 按摩手法应从轻到重, 从损伤周围到损伤局部,损伤局部的前几次按摩必须较轻以防发生骨化性肌炎。3、晚期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 但可能有瘢痕和粘连形成。 临床上, 肿胀和疼痛已经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到微痛,酸胀和无力,个别严重者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受限等。 因此, 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 关节的功能。 若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软化或分离, 以促进功能的恢复。 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3、高温对人体从事运动会有哪些影响?答:人体与环境间的热交换是持续进行的, 在剧烈运动时代谢的能量消耗可达到安静时的 2025 倍。
14、在这些能量中用于肌肉做功的不超过25% ,其余的热能必须通过代谢机制排出体外。 在热环境中运动则会造成正的热平衡, 而使体温升高。训练良好的运动员, 能较长时间的承受中心温度为 39 41 的体温 (正常值为36 37.5) 。然而,人体最高热限为 42 ,由此可见,在剧烈运动中调节体 温的安全范围是有限的。环境温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需要充分的血液供应以保证肌肉代谢所需; 二是代谢产生的热, 又必须尽快通过血液从深部组织传递到皮肤表面散发。因此,环境温度的高低,会影响肌肉的血液供应。从事体育运动的最佳体温 37.2 ,骨骼肌的温度是 38 。在高气温、热辐射、 高湿度的环境下长时间剧烈运动时, 会由于体表散热效率低而形成体内淤热,而发生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等热疾患。精品资料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