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孑薪时代阅家知四产权匏市建设三冕碱市工行方拿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国 建设纲要( 2021 - 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 运用规划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 20232025年)省 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 20212035年)省十四五知识 产权发展规划及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 2021-2035年) 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工作部署,根据国家知识产 权局关于面向城市、县域开展2023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 范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建设 创新型城市的现实需要
2、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以下简称示范市)为抓手,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全 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提升 全社会的知所权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协 调发展,为加快建设七个强市,奋力打造的“杭嘉湖、长 三角的“白菜心,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到2026年,示范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知识产权创造 高质量、知识产权运用高效益、知识产权保护高水平、知识产权 管理高标准、知识产权服务高品质,厚植知识产权文化,持续优 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工作绩效居全省前列。(二)具体目标1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显
3、著提高。到2026年,每万人口高价 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超过19件,PCT专利年申请量超75件,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超45000件,著作权年登记量超10000件,高 知名度商标品牌、精品版权、优良植物新品种等不断涌现,海外 发明专利授权量、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量迈上新台阶。2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著提升。到2026年,全市建成5家 省级以上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实施专利导航项目达20项以上;专 利转让许可合同备案金额累计超1.3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 额突破25亿元,知识产权运营成效居全省前列。3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显著增强。到2026年,知识产权法治 环境持续优化,知所权保护能力不断提升,知丽权综
4、合像户 体系更趋完善,知识产权裁决和调解案件数量、行政执法案件结 案率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达87%以上,知识产权民事 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0%以上。4 .知识产权管理效能显著强化。到2026年,国家知识产权 试点示范县区(园区)达3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实现县区 (园区)全覆盖。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达330家;培 育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试点)示范企业达550家,其中,国 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60家。5 .知识产权服务品质显著跃升。到2026年,实现县区、园 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网点全覆盖,力争省级知识产权公共 服务网点达1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100家,知识产权从
5、业人 员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面和普及面不断拓展。6 .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显著优化。到2026年,知识产权师、 专利代理师及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人才 队伍超1000名,企业知识产权专员队伍超UOo名;年度知识产 权专题培训不低于20场,培训覆盖面超万人。三、重点任务(-)构建知识产权治理体系1 .共抓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 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细化示范市建设指标、任务和措施,明确部 门职责、强化市县联动,形成职能部门、属地载体齐抓共管的工 作格局。推动和县、当涂县及含山县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 示范、试点县,经开区、慈湖高新区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
6、建设 试点园区,雨山经开区、博望高新区巩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成果,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郑蒲港新区梯度培育创建省级 试点示范。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知 识产权管理力量配置,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加强知识 产权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做好示范市各项工作任务的 监督考核。(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2 .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协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 推进知识产权与发改、教育、科技、经信、司法、农业农村、商 务、文旅、金融、数据资源等多部门融合互动,落实知识产权工 作职责分工。将知识产权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全市产业扶持、财政 支持项目建
7、设评价体系,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中突出知识 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和运用价值,合理配置政策资源。持续 发挥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联盟作用,稳步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 资规模以及金融创新服务能力。加强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 协会、高校院所以及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等多方协同,大力提 升知识产权运用率。推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配合, 着力探索行政保护工作与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 衔接模式。加强知所权行政执法层级指导制度建设,健全钾 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3 .促进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引导在马高
8、校开展知识产权分 层分类管理,落实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等 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 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 程,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合规 管理体系要求(GB/T29490-2023 )国家标准与创新管理-知识 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 )国际标准的协同推广力度,形成一 批拥有核心专利和高知名度商标品牌、具有竞争力的多层级知识 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到2026年,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 达330家,培育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超550家,其中,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60家。(责
9、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马高校,各县 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二)提高知所权创造质量4 .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 聚焦我市1+3+N”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导产业、 优势产业(以下简称重点产业),进一步加大高价值发明专利挖 掘和储备。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联合知所权服务棚勾等建设 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一批技术创新 难度高、保护范围合理稳定、市场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高价 值专利和专利组合,推进关键技术专利布局。争创中国专利奖、 省专利奖,探索开展市优秀专利评选工作,全面激发创新创造动 能
10、到2026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超过19件, PCT专利年申请量超75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 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 发园区管委会)5 .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实行商标 倍增计划,增强商标品牌培育意识,提升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拥有 率。推进落实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创建商标品牌优势区域,打造当涂、和县、 含山等区域公共品牌;引导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围绕集聚性产 业集群积极申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以及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优 化完善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培育机制,提升商标品牌产品的市场影 响力和核
11、心竞争力。开展知识产权特色市场监管所创建工作,围 绕一企一标一社一品开展专项服务指导;积极培育本土 特色商标品牌,支持传统品牌创新升级,全力打造具有我市人文 特色的服务业商标品牌。充分发挥市商标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打 造精品活动,助力商标品牌培育宣传。到2026年,力争有效注册 商标总量超45000件,高知名度商标品牌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 量不断增长。(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 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6 .推动版权、地标等创造。大力提升全社会版权意识,规 范作品著作权登记行为,加速形成一批精品版权。加强非遗资源、 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知识产权
12、的开发利用。开展地理标志资源 调查工作,充分挖掘地理标志资源,申报一批具有较高市场认可 度的地理标志。加快培育植物新品种,鼓励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 有权申请。到2026年,著作权年登记量超10000件。(责任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7 .探索数据知识产权工作。开展市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 学习借鉴前期试点地区先进经验,依托市密口所权转化运营平 台,探索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查询功能,实现数据知识 产权交易信息发布以及需求双方的精准匹配,鼓励银行机构开展 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
13、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8 .实施专利导航及产业培育。建立知所权与发改、科技、 经信等部门的专利导航工作对接机制,引导我市重点产业和县区 (园区)实施专利导航项目,为“双招双弓I”提供决策支撑服务。 积极鼓励产业园区、产业联盟、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 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深度开发利用专利导航报告,指导产业创 新路径和方向,服务本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专利密集型产业 培育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全 面开展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和认定工作。到2026年,全市建 成5家省级以上专利导航服务基
14、地,实施专利导航项目达20项以 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 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9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优化完善市知识产权线上转化 运营平台,培育线下运营服务机构,实现专利供需精准对接、智 能匹配。建设动态化专利需求信息库,实现订单式”研发,提 高知所权转移转化效率。提升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建 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 踪反馈机制,通过车坑上、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翱转移转 化。鼓励高校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免费或低就掰I开放 许可,降低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门槛。围绕产业园区、集聚
15、区, 引导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专利池,促进重点产业专 利技术转移。鼓励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引进国内外高价值专利,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到2026年,专利转让许可合同备 案金额累计超1.3亿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 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马高校,各县区人民政 府、开发园区管委会)10 .稳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力口强知识产权、金融管理部门 和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联盟 作用,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搭建知识产权融资 +转化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产研投贷一体化运营模式,打 造”知融下午茶服务品牌。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6、风险 补偿机制、质权和质物处置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稳 步增长。鼓励企业依法合规申请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开展 贷款+外部投资”等业务新模式,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投融资 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险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推行涉及专利 申请、转让许可、商标注册、质押融资等保险新产品。到2026 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突破25亿元,其中,商标质押贷 款普惠企业数及融资普惠金额较2023年底翻一番。(责任单位: 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 行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监管分局、江东控股集团,各县区 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11 .推动地标支撑乡村振兴。推行企业+
17、商标(地标)+农 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注册并 依法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商 标(地标)富农工作。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创建地理 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助推地理标志与经济、贸易、文化、旅游 的结合,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和发展高地。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专项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开展地理标志产值统计分析,保持地理标 志特色质量,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 Z-X J(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2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
18、境。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专题 宣贯活动。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完善专利侵 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加强行政司法协同。开展蓝天行动双 随机检查规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行为;力口弓整口识产权领域 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工作,落实知 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诉求收 集处理机制,积极解决企业知识产权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 提升企业获得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2026年,知所权网户 满意度达87%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 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各县区人民 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13 .加大知识产权行政
19、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执法业务层 级指导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规范化,在展会、电商平台、 专业市场等关键领域,生产、销售和进出口等重点环节,持续开 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 体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深入实施版权正版化专项整治行 动,撵卖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做好省商业秘密 保护创新试点基地(指导站)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站”的培育 和推荐工作,推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完善知 识产权海关保护能力建设,强化对侵权假冒的追踪溯源和链条式 治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关,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
20、园区管委会)14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动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审判 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 审判,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依法支持权利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 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的威慑作用。建立公安、检察、法院协同机 制,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侦查、批捕、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 协调配合。优化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快速审判和调解速裁工作机 制。深化知识产权裁判方式改革,实现与行政处理程序有效对接。 到2026年,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0%以上。(责 任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 监管局)15 .促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口强知识产权纠纷诉前
21、调解中 心、公证服务中心、仲裁调解中心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建 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调解、仲裁、公证、社 会监督等人才的选聘、培养与管理,构建行政、司法、仲裁、调 解、公证、行业自律等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深度落实 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合作协议工作内容,积 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保护 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仲裁委、市工 商联,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16 .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以下简称纠纷应对)。健 全完善纠纷应对工作机制,聚焦涉外经
22、营主体海外知识产权保护 需求,组建市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建立纠纷应对指导企业重点 名录,组织纠纷应对专题培训。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课题 研究,实施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项目建设,及时监测并通报重 大锄卜知所权纠纷信息,提升涉外经营主体励卜知所权风险 防范能力。加强与我市有经贸往来的重要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领 域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办、市商务局、 市工商联、市贸促会、海关,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五)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17 .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互联共享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 服务中心、商标业务受理窗
23、口、专利咨询服务工作站,市及县区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省及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产业 园区、乡镇等基层站点的五级服务网络。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标准化规范化,完善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产业数据库 建设。(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工业大学,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18 .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综合性知识产权 公共服务机构和平台作用,组织开展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服 务。整合商标业务和专利服务窗口服务事项,深化与登记注册、 各级服务网点、基层站点的业务融合,就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 服务。创新电子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融合应用,全省率先实 施三端一码商标注
24、册便利化举措,提升服务效能。颗力和支 持商业化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产品开发,增强知识产权信 息传播利用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知识 产权公共服务政策普惠公平、服务普惠可及、数据普惠开放 的目标。(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资源局,工业大学,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19 .丰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整合知识产权公共服 务资源,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业态,推动形成政府保基础、市场促 高端的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工 作,为重点产业创新主体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 鼓励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工作,及时提供知识产权 信息查询、政
25、策宣讲等基础T时艮务和专利预警、导航、专题库研 发等高端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培育及招引,优化服务 质量,强化自律管理,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到2026 年,知所权服务棚勾达100家,省密口所权公共服务网点达 10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 管委会)(六)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20 .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引导。持续开展4.26知识产权宣 传周、中国专利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等系列活动,大力 弘扬知识产权文化,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与法治文化、创新文化、 诚信文化深度融合,开展贴近时代、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知
26、识 产权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知识产隗机关、进企业、进校园、 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知识产 权工作成效,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理念深入人 心。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创新、助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结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典型 案例,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自觉尊重和保护 知识产权意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日报社、市广电台,在马高校,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 会)21 .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党校 干部教育主体班次、
27、干部在线学习、专技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 深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推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进校园, 引导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紧 密结合。鼓励在马高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学科教育,开展知识产 权基础理论、政策措施、成效评价和方式方法等专题研究,引导 大学生组建知识产权志愿者团队。每年开展专题培训班20次以 上,培训覆盖面超万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马高校,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园区 管委会)22 .力口弓整口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和激励 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人才来马就业和落户。实施知识 产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分
28、层分类开展基础型、专业型人才教育 培训,加大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及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人 民调解员和知识产权专员等培育力度。力口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 司法队伍等专业化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执法装备现代化、智能化 水平。到2026年,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及知识产权技术调查 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人才队伍超WOO名,企业知所权专 员队伍超00名。(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 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组织部、 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 发园区管委会)四、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
29、 会议,分析研判形势,明确目标任务,解决困难问题,加强督查 考核,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 管理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二)完善条件保障建立和经济发展相符的财政投入机制,稳步保障各级财政对 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市县两 级联动的高质量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体系注重相关政策协调配套。(三)强化督查考核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纳入对县区、开发园 区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密切协作、 运转顺畅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各县区、开发园区要强化责任意 识,结合实际制定推进计划,创新举措、抓好落实,形成工作闭 环,确保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任务目标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