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2.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436108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年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18 年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2 特征码 wlbtmYnivfOjDciALtVU 2018 年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2 261. 飞机最大重量指 ( ) A 经过核准的飞机及其载重的最大重量 B 飞机着陆所允许的最大重量 C 飞机开始起飞时所允许的最大重量 D 飞机在停机坪停机时所允许的最大重量 262. 以下哪项不属于飞机称重前的准备工作 ( ) A 清洗飞机 B 对燃油系统放油直到油量指示为零 C 排空液压油箱及滑油箱 D 排空饮用和洗涤水箱以及厕所 26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 ( ) A 油箱 B 液压泵 第 2 页 C 安全活门 D 增压泵 26

2、4. 按液压系统的分系统划分,液压系统分为( ) A 液压源系统、执行系统、控制调节系统 B 动力系统、控制调节系统和辅助系统 C 液压源系统、工作系统 D 执行系统、控制调节系统 265. 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民用飞机常用液压油 ( ) A 植物基液压油 B 矿物基液压油 C 石油基液压油 D 磷酸酯基液压油 266. 以下不属于液压源系统基本组成部分的是( ) A 液压油箱及油箱增压系统 B 液压泵 C 作动杆 D 液压管路 267. 液压油箱增压系统的作用是( ) A 将机械能(如电动机或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油 中的液压能 B 保证液压泵的进口液压油压力 C 存储液压油,并有足够的

3、气体空间保证液压油有足够的膨胀 第 3 页 空间 D 将液压能(如电动机或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转换成机械能 268. 作动筒的定位锁种类包括( ) A 机械锁和液压锁 B 机械锁和电磁锁 C 电磁锁和液压锁 D 机械锁、液压锁和电磁锁 269. 带缓冲装置的作动筒基本工作原理是( ) A 控制作动筒的回油流量 B 控制作动筒的进油流量 C 同时控制作动筒的回油和进油流量 D 通过弹簧控制作动筒的作动速度 270. 液压保险的作用为( ) A 限制液压系统的最大压力,防止液压系统元件过压损坏或破 裂 B 在传动部分的供油管路漏油时,防止系统内的油液大量漏失 C 只允许液压油沿一个方向流动 D 通

4、过改变液压油流动方向,改变作动筒的运动方向 271. 对飞机前轮转弯系统正确的说法是( ) A 脚蹬操纵多用于高速滑跑,转弯手轮操纵用于低速滑行 B 脚蹬操纵多用于低速滑行,转弯手轮操纵用于高速滑跑 C 脚蹬操纵和转弯手轮操纵都可用于高速滑跑 第 4 页 D 脚蹬操纵多用于转弯半径小的时候,转弯手轮操纵用于转弯 半径大的时候 272. 起落架前轮定中机构的作用是 ( ) A 保持飞机地面运动的安定性 B 起飞后使前轮定中 C 防止前轮摆振 D 阻止减震支柱内,外筒相对转动 27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前三点式起落架的优点( ) A 重量较轻 B 地面运动的稳定性好 C 飞机重心位于主轮前边,有助

5、于阻止飞机滑行时打地转 D 着陆时只需主轮先接地,比较容易操纵 274. 现代大中型客机一般采用何种起落架构型( ) A 构架式 B 支柱式 C 摇臂式 D 以上均可 275.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起落架减震原理实质的是( ) A 产生尽可能大的变形来吸收撞击动能 B 尽快地消散能量 C 使物体碰撞后的颠簸跳动迅速停止 D 通过摇臂合理传递水平冲击载荷 第 5 页 276. 起落架收放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善飞机横向操纵性能 B 减小飞行阻力 C 增加升力 D 改善飞机俯仰操纵性能 277. 以下不属于起落架液压收放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是( ) A 选择活门 B 收放作动筒 C 减震支柱 D

6、 起落架舱门作动筒 278. 主起落架转弯系统的主要作用( ) A 避免刮擦轮胎 B 减小转弯半径 C 减小操纵飞机转弯的力 D 控制飞机滑行方向 279. 刹车片静片的工作原理为( ) A 静片固定于刹车装置的扭力管上,可随机轮转动,但不能沿 轴向运动 B 静片固定于刹车装置的扭力管上,不随机轮转动,但能沿轴 向运动 C 静片固定于刹车装置的扭力管上,既可以随机轮转动,也能 沿轴向运动 第 6 页 D 静片固定于刹车装置的扭力管上,既不可以随机轮转动,也 不能沿轴向运动 280. 刹车片动片的工作原理为( ) A 动片不可以随机轮转动,但可沿轴向运动 B 动片既可随机轮转动,又可沿轴向运动

7、C 动片可随机轮转动,但不可沿轴向运动 D 动片既不可随机轮转动,又不可沿轴向运动 281. 正常刹车的的液压源于( ) A A 系统 B B 系统 C A 系统和 B 系统 D 蓄压器 282. 自动刹车的的液压源于( ) A A 系统 B B 系统 C A 系统和 B 系统 D 蓄压器 283. 电子式防滞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 A 正常防滞控制 B 锁轮保护 C 接地保护 D 自动定中 第 7 页 284. 机轮的主要型式为( ): A 可卸轮缘式机轮、固定轮缘式机轮、一体化机轮 B 分离式机轮、可卸轮缘式机轮、固定轮缘式机轮 C 分离式机轮、可卸轮缘式机轮、一体化机轮 D 分离式机轮、

8、固定轮缘式机轮、一体化机轮 285. 轮胎的保护和存放应满足( ) A 避免过热、潮湿,定期在太阳下暴晒 B 保存温度不得低于摄氏 27 度,避免潮湿和强光 C 避免过热、潮湿和强光 D 避免过热,定期在太阳下暴晒,定期喷水以保持弹性 286. 飞机滚转平衡(横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副翼和垂尾 B 副翼和升降舵 C 副翼和方向舵 D 升降舵和垂尾 287. 飞机俯仰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副翼 B 升降舵 C 方向舵 D 扰流板 288. 飞行操纵系统的组成部分为( ) A 主操纵系统、辅助操纵系统、警告系统 第 8 页 B 主操纵系统、辅助操纵系统、传动系统 C 主操纵系统

9、、传动系统、警告系统 D 辅助操纵系统、传动系统、警告系统 289. 主操纵系统舵面包括( ) A 副翼、升降舵、缝翼 B 襟翼、方向舵、缝翼 C 副翼、襟翼、缝翼 D 副翼、升降舵、方向舵 290. 辅助操纵系统舵面包括( ) A 副翼、升降舵、缝翼 B 襟翼、方向舵、缝翼 C 前缘襟翼、后缘襟翼、缝翼 D 副翼、升降舵、方向舵 291. 硬式传动机构中,传动杆不能过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拉易断裂 B 增加机构重量 C 增大机构体积 D 受压易失稳 292. 关于主操纵系统工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通过中央操纵机构发出操纵指令,由传动机构将其传 到舵面 B 驾驶员操纵中央

10、操纵机构直接驱动舵面 第 9 页 C 驾驶员通过控制电门发出操纵指令,由传动系统将其传到舵 面 D 驾驶员通过配平手轮发出操纵指令,由传动系统将其传到舵 面 293. 当向左转驾驶盘时,左侧副翼向上偏转,同时右侧副翼向 下偏转。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左侧机翼的升力增大、右侧机翼的升力减小,飞机绕纵轴向 左侧滚转 B 左侧机翼的升力减小、右侧机翼的升力增大,飞机绕纵轴向 左侧滚转 C 左侧机翼的升力增大、右侧机翼的升力减小,飞机绕纵轴向 右侧滚转 D 左侧机翼的升力减小、右侧机翼的升力增大,飞机绕纵轴向 右侧滚转 294. 当后拉驾驶杆时,飞机操纵姿态为( ) A 升降舵向上偏转,使尾翼升

11、力增加,绕横轴上仰(抬头) B 升降舵向下偏转,使尾翼升力增加,绕横轴上仰(抬头) C 升降舵向上偏转,使尾翼升力减小,绕横轴上仰(抬头) D 升降舵向下偏转,使尾翼升力减小,绕横轴上仰(抬头) 295. 马赫配平是在飞机加速到达到临界马赫数时使( ) A 偏航阻尼器接通 B 水平安定面下偏一个角度 第 10 页 C 水平安定面上偏一个角度 D 升降舵上偏一个角度 296. .增升装置的增升原理为( ) A 增加机翼弯度、增大机翼面积、降低阻力 B 增加机翼弯度、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增大机翼面积 C 增加机翼弯度、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降低阻力 D 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增大机翼面积、降低阻力 2

12、9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缘缝翼一般有两个位置、前缘襟翼有三个位置 B 前缘缝翼一般有三个位置、前缘襟翼有两个位置 C 前缘缝翼和前缘襟翼一般都有两个位置 D 前缘缝翼和前缘襟翼一般都有三位置 298. 当飞机在地面,油门杆在起飞位置时,会发出起飞警告的 情况是( ) A 减速板在“放下”位置 B 水平安定面在“绿区” C 前缘缝翼放出 D 后缘襟翼在最大偏角位置 299. 座舱主要环境参数包括( ) A 空气温度、空气压力、空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速率 B 空气湿度、空气压力、空气湿度和压力的变化速率 C 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速率 第 11 页 D 空气湿度、空气温

13、度、空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速率 300. 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大气参数的变化的规律是(): A 大气压力升高,温度下降 B 大气压力和温度都升高 C 大气压力和温度都下降 D 大气压力下降,温度升高 301. 大气压力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 湿度、压力、缺氧 B 温度、压力、缺氧 C 温度、湿度、缺氧 D 温度、湿度、压力 302. 正常情况下,客舱温度的温度范围为( ) A 2022C B 2026C C 1522C D 1526C 303. 气源系统的作用不包括( ) A 空调和增压系统供气 B 大翼前缘及发动机前缘整流罩热防冰 C 发动机的起动 D 燃油箱增压 304

14、. 以下不属于座舱空调系统作用的是 ( ) 第 12 页 A 控制通往座舱空气的流量、调节温度 B 大翼前缘及发动机前缘整流罩热防冰 C 排除空气中过多的水分 D 将空调空气分配到座舱的各个出气口 305. 空气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原理为 ( ) A 空气绝热膨胀作功时,其温度显著降低、压力显著升高 B 空气绝热膨胀作功时,其温度和压力显著降低 C 空气绝热膨胀作功时,其温度和压力显著升高 D 空气绝热膨胀作功时,其温度显著升高、压力显著降低 306. 座舱高压除水的水分离器安装位置为( ) A 水分离器装在涡轮上游的高压段 B 水分离器装在涡轮上游的低压段 C 水分离器装在涡轮下游的高压段 D

15、 水分离器装在涡轮下游的低压段 307. 以下不属于涡轮冷却器的是( ) A 涡轮风扇式 B 涡轮压气机式 C 涡轮风扇压气机式 D 冲压涡轮式 308. 货舱加温方式不包括( ) A 气源系统热路空气加温 B 发动机引气系统的热空气引起加温 第 13 页 C 设备冷却系统排出的热空气加温 D 货舱内部空气循环加温 309. 座舱增压控制的一般原理为( ) A 仅控制座舱供气量 B 仅控制座舱排气量 C 同时控制座舱的供气量和排气量 D 以上均不正确 310. 应急增压控制包括( ) A 排气活门,负释压活门,座舱高度警告系统 B 排气活门,正压释压活门,座舱高度警告系统 C 正压释压活门,负

16、释压活门,座舱高度警告系统 D 排气活门,正压释压活门,负释压活门 311. 座舱高度高于多少时,座舱高度警告系统发出警告( ) A 8000 英尺 B 10000 英尺 C 12000 英尺 D 14000 英尺 312. 座舱增压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 ) A 座舱高度、座舱温度、座舱高度变化率 B 座舱高度、座舱高度变化率、座舱余压 C 座舱高度、座舱温度、座舱余压 D 座舱温度、座舱高度变化率、座舱余压 第 14 页 313. 现代民航飞机座舱高度的变化速率为( ) A 爬升过程中一般不超过 500 英尺/分钟,下降时不超过 350 英 尺/分钟 B 爬升过程中一般不超过 350

17、 英尺/分钟,下降时不超过 500 英 尺/分钟 C 爬升过程中一般不超过 550 英尺/分钟,下降时不超过 500 英 尺/分钟 D 爬升过程中一般不超过 500 英尺/分钟,下降时不超过 500 英 尺/分钟 314. 现代民航客机最大座舱余压一般不超过( ) A 7.68.1PSI(磅/平方英寸) B 8.08.9PSI(磅/平方英寸) C 8.69.1PSI(磅/平方英寸) D 7.69.1PSI(磅/平方英寸) 315. 高压航空用氧气瓶的识别标志是( ) A 黄色瓶并有“航空呼吸用氧“字。 B 绿色瓶并有“航空呼吸用氧“字。 C 红色瓶并有“航空呼吸用氧“字。 D 蓝色瓶并有“航空

18、呼吸用氧“字。 316. 乘务人员应急供氧采用( ) A 机组氧气系统 B 乘客氧气系统 第 15 页 C 手提氧气设备 D 机组氧气系统或乘客氧气系统 317. 适航规章要求,化学氧气发生器应至少保证多长时间的供 氧( ) A 12 分钟 B 30 分钟 C 60 分钟 D 90 分钟 318. 活塞式发动机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何种除冰方式( ) A 机械除冰系统 B 液体防冰系统 C 热空气防冰系统 D 电热防冰系统 319. 机翼和尾翼一般采用何种除冰方式( ) A 机械除冰系统 B 液体防冰系统 C 热空气防冰系统 D 电热防冰系统 320. 现代飞机上的空速管一般采用何种除冰方式( )

19、A 机械除冰系统 B 液体防冰系统 C 热空气防冰系统 第 16 页 D 电热防冰系统 321. 现代飞机上的驾驶舱风挡一般采用何种除冰方式( ) A 机械除冰系统 B 液体防冰系统 C 热空气防冰系统 D 电热防冰系统 322. 大型高速飞机常用三种排雨方法为 ( ) A 机械风挡刮水刷,化学排雨剂、热空气防冰系统 B 机械风挡刮水刷,永久防冰涂层、热空气防冰系统 C 机械风挡刮水刷,化学排雨剂、永久防冰涂层 D 化学排雨剂、永久防冰涂层、热空气防冰系统 323. 燃油系统的功用不包括( ) A 储存燃油 B 调整重心位置,保持飞机平衡和及机翼结构受力 C 作为冷却源,冷却其它附件 D 润滑

20、系统部件 324. 现代客机每个油箱至少有几个增压泵( ) A 1 B 2 C 3 D 4 325. 活塞发动机使用的燃油类型为( ) 第 17 页 A 航空汽油 B 航空煤油 C 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均可 D 以上均不正确 326. 通气油箱位于何处( ) A 左机翼主油箱外侧的翼尖区域 B 右机翼主油箱外侧的翼尖区域 C 中央油箱上翼面最高处 D 左、右机翼主油箱外侧的翼尖区域 327. 机翼干舱的目的为( ) A 储存燃油 B 维持油箱内外气压平衡 C 防止失火 D 减轻飞机重量 328. 翼肋的底部都装有缓冲单向活门的作用( ) A 维持油箱内外气压平衡 B 阻止油箱内的油液从翼根向翼尖

21、方向流动 C 阻止油箱内的油液从翼尖向翼根方向流动 D 通气 329. 飞机加油程序的第一步为( ) A 按要求连好接地线 B 连接加油接头 第 18 页 C 进行指示器测试 D 选择加油量 330. 将飞机油箱内的燃油抽出时,应先抽哪个油箱的燃油( ) A 先抽左机翼油箱内的燃油 B 先抽右机翼油箱内的燃油 C 先同时抽左、右机翼油箱内的燃油 D 先抽中央油箱 331. 现代民航客机的发动机一般采用何种供油方式( ) A 重力供油 B 油泵供油 C 压力供油 D 自动供油 332. 飞机向发动机供油时,先消耗机身哪个油箱的燃油( ) A 先抽左机翼油箱内的燃油 B 先抽右机翼油箱内的燃油 C

22、 先同时抽左、右机翼油箱内的燃油 D 先抽中央油箱 333. 现代大中型客机的油箱一般采用何种油量指示 ( ) A 观测玻璃管式 B 机械式 C 电子式 D 电动式 第 19 页 334. 结构油箱渗漏等级分为( ) A 微渗、渗漏、严重渗漏、连续滴漏 B 微渗、渗漏、严重渗漏 C 渗漏、严重渗漏、连续滴漏 D 微渗、渗漏、连续滴漏 335. 结构油箱的渗漏等级,以多长时间内渗漏出的燃油范围最 大尺寸为依据( ) A 5 分钟 B 15 分钟 C 25 分钟 D 30 分钟 336. 燃烧的必要条件为( ) A 燃料、氧气、风速 B 燃料、热源、氧气 C 燃料、热源、风速 D 热源、氧气、风速

23、 337. 按国际防火协会规定 A 类火的燃烧物为() A 一般燃烧物如木材、布、纸、装饰物 B 易燃的石油产品,易燃液体,油漆 C 通电的电气设备的燃烧 D 易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燃烧 338. 按国际防火协会规定 B 火的燃烧物为() 第 20 页 A 木材,易燃的石油产品,通电电器 B 易燃的石油产品,易燃液体,油漆 C 通电的电气设备的燃烧 D 易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燃烧 339. B 类火不能采用何种灭火器( ) A 二氧化碳 B 卤化烃(HALON,工业上叫氟氯烷) C 干粉灭火器 D 用水或水类灭火器 340. 发动机灭火时() A 应切断发动机的燃油 B 应切断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油 C

24、断开发电机 D 以上都需要 341. 现代民航飞机的刹车装置主要是( ) A 多圆盘式 B 弯块式 C 单圆盘式 D 胶囊式 342. 电子式防滞刹车系统的作用不包括( ) A 地面停留刹车 B 锁轮保护 第 21 页 C 接地保护 D 人工刹车 343. 飞机正常飞行时,空调引气一般来自 ( ) A 冲压空气 B 发动机涡轮 C APU D 发动机压气机 344. 涡轮风扇式冷却系统与涡轮压气式冷却系统相比,具有下 列优点( ) A 涡轮的膨胀比较大 B 高空冷却效果好 C 涡轮寿命较长 D 地面冷却效果好 345. 下列全部属于软式传动机构的是 ( ) A 钢索、扭力管、松紧螺套和摇臂 B

25、 钢索、导向滑轮、松紧螺套和张力补偿器 C 钢索、摇臂、张力补偿器和扭力管 D 钢索、扭力管、松紧螺套和滑轮 346. 温度控制活门的工作可以用来控制( ) A 座舱温度的高低 B 座舱温度变化率 C 座舱温度高低、温度变化率及供气量 第 22 页 C 座舱温度的高低和温度变化率 347. 座舱增压控制系统正常增压是通过控制( )实现的: A 排气活门 B 进气活门 C 负压活门 D 排气活门和进气活门 348. 现代民航飞机采用的电子式座舱增压控制系统( ) A 排气活门和释压活门都是电机控制的 B 排气活门和释压活门都是气动气控式 C 排气活门是电机控制的而释压活门是气动气控式的 D 释压活门是电机控制的而排气活门是气动气控式的 第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