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生态环境建设心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美好家园.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3362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两会生态环境建设心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美好家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两会生态环境建设心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美好家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两会生态环境建设心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美好家园.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两会生态环境建设心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 色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重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 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 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刻回答了新时

2、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安徽深 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视 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树牢“ 四个意识 ” ,强化 “ 两个坚决维护 ” ,把生 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 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着力打造生态 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全面践行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的理念,坚决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2016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时称赞,“ 安徽山水资源丰 富

3、,自然风光美好 ” ,叮嘱我们 “ 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 。安徽地跨长 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拥有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 大自然区域,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 围绕保护 “ 好山” ,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山是载体,财富在林。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我们在深入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接 续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基础上,从2017 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建 立林长制, 2018 年全面推开。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五级 林长体系,健全会议调度、投入保障、工作督察、考核问责、社会监 督五大配套机制,明确 “ 护绿、增绿、管绿

4、、用绿、活绿” 五大重点任 务,把林长制写入地方法规,以立法形式明确林长责任,以林长制促 进“ 林长治” ,做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区一域都有专人专管。 围绕保护 “ 好水” ,切实加强长江安徽段生态保护。长江流经安徽 416公里,保护好祖国的母亲河,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的部署要求, 也是安徽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 共抓大保 护、不搞大开发 ” 的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 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 带的实施意见, 提出沿江 1 公里、5 公里、15 公里岸

5、线分级管控措施, 扎实开展 “ 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 机制” 七大行动,确保到 2020 年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国家考核断面水 质全面实现达标,长江干流40 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部稳定达标。 围绕保护 “ 好山好水 ” ,总结完善和推广发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 制。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的全国 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通过两轮试点, 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安江水质常年优于地表水类、接近I 类,千岛 湖湖体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为I 类,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的同步提升, 基本构建了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系统的生态 保

6、护体系、完备的环境治理体系、合理的绿色产业体系、严密的生态 法治体系、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 探索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 “ 新安江模式 ” 。“ 新安江模式 ” 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载 体,彰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新安江模式 ” 源于新安江,但不能限于新安江;源于水,但不能限于水。我们组织 开展系列调研和座谈, 系统总结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做法 和经验,坚持以水为主,将生态补偿全面推广到林地、湿地、耕地、 空气等其他生态领域,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全面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

7、出,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 也是一个地区的核 心竞争力之一。他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几年,我们深 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但产业结构偏 重、能源结构偏煤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 念,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注重以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也 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大

8、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 合芜蚌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 “ 四个一” 创新主平台建设, 推进 10 个安徽省实验室和10 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型显 示、智能语音、 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建设,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着力 打造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制定科技创新“ 攻尖” 计划,选择一批具备较好基础、 有较快进展、 近期有望取得突破的技术创新成果和项目,助力国家解 决“ 卡脖子” 问题。 注重以资源节约推动永续发展。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

9、环境的根本 之策。 切实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快发展新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 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注重以绿色创建转变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流通、分 配、消费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社会 各界和全体公民都要参与其中。 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作为先导工 程,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 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大力推广“ 生态美超 市” ,全面开创全民参与的“ 绿色+” 时代。全面践行 “

10、 良好生态环境是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的理念,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 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 是为了民生。他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 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践中,我们也 深切感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过 去是“ 求温饱 ” ,现在是 “ 盼环保 ” ,老百姓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必须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 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 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还老百姓清水绿岸、 鱼翔浅底的

11、生动景象。 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编制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大力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 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 以“ 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 为抓手, 重点对散煤、散乱污企业、露天焚烧、工业扬尘等开展排查治理,还 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把推深做实河(湖)长制作为关键之举, 出台湖泊管理保护条例, 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 到村,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 治理。围绕工业、城镇、农业农村、船舶港口、饮用水水源地实施综 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 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做到应

12、建尽 建, 备用水源建设实现省辖市全覆盖。 围绕长江安徽段环境突出问题, 开展以治矿、治砂、治岸、治超、治污为主要内容的“ 五治” 行动,开 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皖江环境污染突出 问题专项整改,系统部署固废危废处理、污水治理、水源地保护、农 业农村污染治理、岸线资源保护“ 五大专项攻坚 ”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 往前推。加强巢湖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加大湖滨湿 地保护和修复力度, 加快环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湖区 藻类密度、水华频次和单次最大水华面积逐年下降。 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农用 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强

13、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出台建立 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意见,严厉打击危险废弃物破坏环境违 法行为,探索建立农药、化肥等农资统一配送回收体系,推动生产资 料配送和生态废弃物兑换渠道整合、工作衔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三大革命 ” ,以“ 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 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 为目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践行 “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的理念,切实提高生态环 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 联系的有机链条。 他强调,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 道,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

14、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统筹兼顾、 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坚决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 护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成立由省委、 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的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明确各级党委、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切实把责任链条拉紧拉实, 延 伸到“ 最后一公里 ” 。 强化法治保障。深入贯彻保护环境的宪法精神和环境保护方面的 法律法规,按照于法有据的原则,结合实际出台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严惩重罚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织密织牢捍卫绿水青山的“ 天网” 。 强化考核问责。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考核结果 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制定党政 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 有 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硬举措抓好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 和制度清单, 建立省级负责同志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对 督察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开展责任追究核查,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 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实,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