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574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8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验收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 P105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 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的社会规范思想 李亚琼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礼” 和 “仁”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者相辅相成。 孔子所要求的“克己”是人的心理素质的修养,是一种把“礼”的制度和规范等 通过个人修养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的过程。“仁”则是孔子提倡的社会道 德规范的核心, 在抽象的 “仁” 的概念下, 孔子还提出低一层次的道德规范 “忠恕” , 还可详细解释为“恭、宽

2、、信、敏、惠” 。孔子通过“仁”把行动者自身的道德修 养和人格精神进行提升和完善。 孔子要求恢复周礼,是为了寻求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周礼有上下等级、尊 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所以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周礼的 相关规范制度把每一个个体的人都纳入并统摄于这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内,使他们 受其引领、指导、熏陶,并最终形成一种有上有下、尊卑森严、各有其位、各司 其责的社会秩序,以便达成一种和谐有序的有机社会。孔子把制度化的事物经过 “克己复礼”而成为人们自觉自愿去追寻和坚持的思想精神,这和费孝通先生所 提倡的“文化自觉”有些微相似之处,他们都主张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 自我创建,使伦理

3、规范与个人修养及内在的心理需求融为一体。 “仁者爱人”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时应该彼此相爱。孔子 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同情,谁能够做到这些,就是 做到了“仁”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重人道的政治伦理哲学的核心,孔子并不 是要用政治的各种制度或规范来约束社会伦理关系,而是要用伦理来建构政治关 系,即在于人的政治教化方面,从而使“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实质达 到和谐的统一。 “克己复礼”与“爱人”都是属于伦理道德的领域范畴,只不过“克己复礼” 强调的是修身,是人的内在方面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而“爱人”则是外在的、 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道德原则和法则。修

4、身与“爱人”的关系是 : 修身是“爱人” 的基础和前提,是必要条件,只有修身才能“爱人” ,而“爱人”则是修身的必然 结果。这种修身、“爱人”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自觉性就是人的本质,也就是孔子 所说的“仁” 。 孔子有关“仁”的思想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保守主要表 现在他并没有完全突破周礼的旧有形式,认为只有“克己复礼”这种符合周礼所 肯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够叫作“仁” 。并且他还特别强调要贯彻实行宗法制, 积极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原则,认为孝悌是“仁”之本。“爱人”则是它积 极的一面,“爱人”表现了对于一般人民的重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由“亲”及人,由

5、“爱有差等”而“泛爱众” 。由“亲亲”而“仁民” , 孔子以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为基础,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一种既有严格等级秩序 又具有某种博爱的人道主义关系。“博爱”或“泛爱众”作为弟子修养所要达到 的目标,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最高理想,这一系列思想都顺应了当时奴 隶解放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中国东盟博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提倡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礼”和“仁”是 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B孔子提倡了“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进而周礼得到完善,在上下等级、 尊卑长幼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 C孔子“仁”和

6、“爱人”的思想,均有积极与保守的方面,“爱人”表现了 对一般人民的重视,理想境界为“仁民” 。 D“克己复礼”与“爱人”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爱人”是“克己复礼” 的基础与前提,两者均是伦理道德范畴。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根据原文第二段 “而周礼有上 下等级、 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 所以他提出 克己复礼为仁 的思想” , B 项系因果倒置。C.“孔子仁和爱人的思想,均有积极与保守的方面”错。 根据第五段 “孔子有关 仁 的思想既有保守的一面, 也有积极合理的一面” “爱 人则是它积极的一面”可知。D.“爱人是克己复礼的基础与前提”有误, 根据第四

7、段可知“克己复礼”(修身)是“爱人”的基础与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孔子的思想体系分为“礼”和“仁”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 机联系。 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和费孝通倡导的“文化自觉” 本质上是相通的。 C第三段中作者向读者阐述了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并强调政治 教化以及审美教化。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克己复礼”和“爱人” 的内在联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并强调政治教化以及 审美教化”错。“审美教化”系无中生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 A孔子在“仁”的概念范围内,还提出“忠恕”的道德规范思想,具体内容 : 恭、宽、信、敏、惠。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提升和完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B“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重人道的政治伦理哲学的核心,是用伦理道德来 构建人的政治关系,并不是通过政治的各种制度和规范来约束社会伦理关系。 C修身与“爱人”两者密不可分,只有修身才能“爱人” ,而“爱人”是修 身的必然结果,人的本质是修身、“爱人”的内在联系和自觉性,即“仁”的思想。 D孔子“仁”的思想并没有完全突破周礼的旧有形式,他强调通过“克己复 礼” ,贯彻实行宗法制,积极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原则,他认为孝悌是“仁” 的根本。 答案 B

9、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第二段第一句, 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寻求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二、古代诗文鉴赏(30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45 题。(11 分) 入黄溪闻猿 唐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 唐雍裕之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 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雍裕之:数举进士 不第,飘零四方。 4请简要赏析入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5 分) 答: 答案 触景生情(以哀景写哀情): 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 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

10、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 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在凄凉、 哀婉的氛围中, 引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 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营造了 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 解析 赏析诗句,要先明白作者的写作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的内容来说明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作者看到了溪路的曲折,听到了猿的哀鸣,这其中既有视 听上的艺术特色,也有触景生情的手法,既有苦闷也有悲凉的感情。 5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 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 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 柳

11、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诗人被贬边州, 听到哀猿啼叫本应 “泪沾裳” “肠欲断” , 可诗人却说 “泪已尽” “肠 已断” ,无须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凸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 痛苦。(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 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须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 解析 结合诗歌注释以及诗歌内容,可看出两首诗明显有不同愁思,柳诗是 贬谪之后所作,还有诗句中的“孤臣泪已尽” ,可知柳诗写的应贬谪之愁;而雍诗 是进士不第后,飘零四方时所作,还有诗句中的“猿啼旅惊梦” ,可知雍诗应是羁 旅之愁。第二问愁思的浓重程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

12、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9 分)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 ,端亮寡言,以孝悌 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 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瑊,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 从瑊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 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 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 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 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

13、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 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 并擢侍讲学士, 再迁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每除制出, 以金币来谢者, 隋却之曰 : “公 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 愈撰 顺宗实录 , 书禁中事为切直, 宦竖不喜, 訾其非实, 帝诏隋刊正。 隋建言 : “卫 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 史册者, 褒劝所在, 匹夫美恶尚不可诬, 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 第五伦为比, 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

14、 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 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 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有删改) 注 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C臣谓不然/且

15、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 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元和” 为时间状语,且“愈所书已非自出”为完整句子,所以“元和”前面要断开,排 除 A 项和 B 项。“者”是助词,“请条示甚谬误者”是指“请朝廷逐条指出明显 错误的地方” ,因此“者”后要断开,排除 D 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

16、到梁州去视 察。 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 僚。 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 义。 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 除。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中的“扈狩”是 路泌跟随唐德宗到梁州避难的委婉说法。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会盟,被吐 蕃人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 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

17、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 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 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时,每次 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 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 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指出顺宗实录错 误的是朝廷,不是路隋。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 而泌以丧至, 帝愍恻, 赠绛州刺史, 官为治丧。 (5

18、 分) 译文: (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5 分) 译文: 答案 (1)(朝廷)派祠部郎中徐复回访吐蕃, 却带回了路泌的灵柩, 皇帝怜悯他, 追赠他为绛州刺史, 由朝廷为他办理丧事。 (大意 3 分, “报聘” “愍恻” 各 1 分。 ) (2)史册,是奖励劝勉人的记录,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 是对国君的是非呢?(大意 3 分,“褒劝”“诬”各 1 分。) 参考译文 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父亲路泌,字安期,通晓五经 ,端正 诚实,不多说话,因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闻名。建中末年,路泌担任长安尉。德 宗逃往奉天的时候,路泌丢下妻子儿女到德宗所在

19、的地方,陪同德宗到梁州避难, 冲破叛军包围逃出梁州的时候,两次被乱箭射中,裂开的衣服都被鲜血浸湿了。 他用计策游说浑瑊,被浑瑊征召到幕府。浑瑊向东讨伐李怀光的时候,奏请朝廷 让他代理副元帅判官之职。他跟随浑瑊和吐蕃在平凉会盟,被吐蕃人抓住,最后 死在那里。当时路隋是个幼儿,因为父亲的恩荫被授予八品官。等到长大以后, 路隋知道父亲被抓到吐蕃去了,日夜号哭,坐下来一定要面向西边,(吃饭的时候) 不吃肉。母亲告诉路隋,他的相貌很像父亲,他为此一生都没有再照镜子。贞元 末年, 吐蕃求和, 路隋三次上疏朝廷认为应该同意吐蕃请和的要求, 朝廷没有回复。 他参加明经科考试考中,被授予润州参军事之职。李锜想刁

20、难侮辱他,让他管理 市场的事务,路隋安然坐在集市中处理事务,不因此而屈服。韦夏卿认为他气节 高尚,征召他到东都幕府任职。元和年间,吐蕃前来通好,路隋五次上疏朝廷请 求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希望父亲路泌能够返回。朝廷下诏同意了。(朝廷)派祠部 郎中徐复回访吐蕃,却带回了路泌的灵柩,皇帝怜悯他,追赠他为绛州刺史,由 朝廷为他办理丧事。丧期过后,朝廷提拔路隋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路隋因为 刚正坦诚而被人称道。穆宗继位后,路隋与韦处厚一起被提升为侍讲学士,两次 升迁后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 路隋谢绝说:“(我是为)公家做事,怎么能接受私人的赠送呢?”文宗继位后

21、,路 隋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监督编修国史。起初,韩愈编撰顺宗 实录 ,记录宫中的事情真切率直,宦官们很不高兴,就诋毁这本史书的内容不真 实,皇上下诏让路隋校正。路隋进谏说:“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 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都进言说重修是不恰当的。史册,是奖励劝勉人的记录, 平民百姓的美德和恶行尚且不能捏造,何况是对国君的是非呢?议论的人甚至引 用隽不疑、第五伦作比,来蒙蔽皇上的视听。大臣李宗闵、牛僧孺认为史官李汉、 蒋系都是韩愈的女婿,他们不能参与修撰国史,让臣来落笔(修订)。臣认为不是这 样的。况且韩愈所记载的事情已并非全是他自己撰写的,而是元和以来沿袭至今 的。 李汉

22、等人虽然因此而有嫌疑, 也不妨害公事。 请朝廷逐条指出明显错误的地方, 交付史官修正定稿。”朝廷下诏挑出贞元、永贞年间几件事与事实不符,其他的 不再修改,李汉等人也没有被罢免。路隋被提升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过 了一段时间,他因病辞职,朝廷没有许可,又任命他为太子太师。第二年路隋因 病去世,时年六十岁。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士人以仁为己任,责任重大;死而后已,道路遥远。因此, 论语中曾子 对士人提出“ , ”的要求。 (2)韩愈在师说中,循循善诱地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不从师不能解惑的句 子是: , , 。 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3、任重而道远 (2)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解析 注意提示“曾子对士人提出”“从师的重要性,不从师不能解惑” ,另 外注意“弘毅”“惑”等字的书写。 第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16 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 借鉴。 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 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 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

24、肚子上学去。但他的 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使他们 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山东注重文化与旅游结合,“孔子从这里诞生”“泰山在这里崛起”等品 牌应运而生,异彩纷呈。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 的规章制度。 不合语境。 心照不宣 : 彼此心里明白, 不必明说。 与语境相矛盾。 行远自迩: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 前进。使用正确。食不暇饱:没空好好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忙碌。这里强调生 活贫困,应该用“食不果腹”

25、 。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 ,落日的余晖照在 桑树、榆树的树梢上,比喻老年的时光。使用正确。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 产生。使用正确。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这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B“粉丝”对偶像“评论” ,为偶像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是另一种形式 的自我实现,也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 C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以此 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D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牵动每家每户切身利益时,如果我们不主 动积

26、极去抓好,就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大事。 答案 A 解析 B递进关系不当,“既是”“也能”后的内容互换位置。C.无主语, 可将“在”移至“柳宗元”之后。D.成分赘余,“的大事”删去。 1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 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 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 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 多得似乎永远都说

27、不完。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A 项,“舍弟” ,用于称自己的弟弟。“家大舍小 令外人” ,使用正确。B 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 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 个语境。C 项,“垂询”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 不得体。D 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恰当。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艺术创作。因为它是个人行为, 。 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

28、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 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 ,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 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 带有公共性。因此, 。 答: 答案 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 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 创作中得以体现) 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这个语段主要讲的是“作家和作品 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根据前后文,第空是说作家作品中要体现个性,因此可 填写“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 ;第空是对“让作家消除个性”现象的否 定,因此可填写与“作家找回了自我

29、”类似的句子;第处是结论,根据前面语 境填写“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 15请参照(1)的反驳方式,批驳另外两个错误观点。(4 分) (1)懂的人越少,说明音乐越高雅。 反驳 : 那么,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谁也不懂,难道是世界上最高雅的音乐吗? (2)闽南话是中国最美妙的方言。 反驳:那么, (3)见车冲过来,都不会躲开,被撞的行人也有错。 反驳:那么, 答案 (2)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时用闽南话,也是中国最美妙的方言吗? (3) 见别人举拳头打过来,都不会躲开,被打的你也有错吗? 解析 作答时要注意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并采用(1)的反驳方式来写。 五、写作(60 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

30、,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青海某学生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就读,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 欲生” ,后来退学转入北京某技师学院。从全国著名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 的技校,这件事引起广泛的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漫画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从画面看,两艘船分别代 表了北大和技校,一个学生正从北大跳到技校,学生应该是自愿的。从背景材料 可知,作文材料讲述的是某学生不上北大上技校的事,他摒弃了人人羡慕的北大, 转入技师学院,完全是出于他的喜好,觉得技校更符合自己的

31、兴趣,适合自己的 特点。由此可得出作文立意,即围绕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立意 行文,也可以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文立意 摒弃传统观点,学艺报国;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找到适 合自己的路;人生之路我做主;不为功利而活;摒弃世俗观念,活出自我; 不能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摒弃小我,担当责任。 优秀例文 众人皆醉我独醒 北大高材生退学转到技师学院,这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也是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的事。该生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归宿,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漫画中的大学生从高等学府北大的“巨轮”中一跃而下,跳往名不见经传的 技校“小船”中,需要跨越“传统观念”这座大坝。所谓传统观念,即普遍认为 留在

32、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比待在技校强得多。但传统观念毕竟是传统的,并不适 应所有的情况。倘若强行留在不适合自己的象牙塔中,漫画中的大学生将会浪费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在 我看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现实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我们不妨抛弃束 缚自己的传统观念,用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去追求适合自己的事物。 众人不理解大学生弃北大而投技校的原因,大概是民众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观念认为,凡事讲究等级名次。也许是自古以来等级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在 认识事物时,喜欢用等级的高低来衡量事物的优劣,因此,高等学府自然比技校 更适合大学生。当大学生弃北大而

33、选技校时,的确会让众人疑惑。其实不然,传 统观念已不适应众多现实状况的需求,我们不应用传统的标准去衡量大学生选择 的正确与否。敢于做出抉择的人,敢于追求内心所需的人,不应受到舆论的质疑。 例如,“北大屠夫”的华丽转变,北大某文科状元毕业后卖起了猪肉,后出 版著作屠夫看世界 。在当年,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甚至成为一则备受争议的新闻。 争议的焦点无非是北大的高材生该不该卖猪肉之类的话题。这与如今的青海大学 生弃北大投技校颇为相似。其实哪有什么对与不对,冷暖自知,合理不合理当事 人说了算。相信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必定也是经过反复斟酌、反复衡量的,是理 性的行为,而作为旁观者的民众也没必要将社会的舆论指向当

34、事人,认为他这样 做“不合常理”或“自毁前程” 。 再有湖南的女大学生北大新闻系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快递员,广西一位名校 毕业的大学生回乡养蚯蚓致富,这些人做出的选择好像让大众疑惑不解,甚至被 民众看不起,受到挖苦和嘲讽,青海大学生转移到技校亦是如此。其实,每个人 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没有哪项规定要求高校中的学生将来一定要成为上层建筑 的建设者, 一定要进入高精尖的行业才算是成功。 因此, 我们应适时摒弃传统观念, 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古有班超投笔从戎,近有鲁迅弃医从文,今有高校学子弃北大从技校。改变 和做出新的选择不一定都能够获得理解与支持,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又有何不 可?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应向青海的那位北大高材生那般,以众人皆醉我 独醒的心态, 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 追求适合自己的事物, 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名师点评 本文可贵之处在文章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作文材料,抓住“传统 观念”这一关键概念进行分析,再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论述了为什么要摒弃 传统观念,用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心态去追求适合自己的归宿的观点,从而 完成了文章主体部分的阐述。综观全篇,这是一篇紧扣材料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