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7670 上传时间:2025-07-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高中生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自身抽象思维发展落后、迷思概念产生了错误的指导。以此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并借助概念图与问题教学法的形式,帮助学生减少迷思概念,旨在增强其学习效果。关键词:“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成因;教学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形成因素(一)抽象思维发展落后学生在学习“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时,因为盐类水解的原理在理解上抽象性强,若学生只基础表层含义,而不能从水解的本质入手,是因为学生自身自主化学思维较弱。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与其他相比有些特殊,因此学生要有较强的想象力

2、与逻辑思维。但是高二学生自身发展受思维的限制,关于此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完善,无法通过材料的感知理解盐类水解问题,更是不能理解知识点本质并运用,以此产生学习难点。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点的时候,过于依赖机械方法,除了此很少使用其他学习方法,以至于学习效率降低,抽象思维更是难以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二)迷思概念错误引导关于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很多学生产生了误解,学习遇到困难。其实化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需要在已知经验上进行有意义的知识架构。日常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迷思概念(指学生在学习时对一化学知识点或者化学现象,自身持有的想法与规定有所差别)根深蒂固。该部分

3、知识涉及很多概念比较的内容,在此学生产生的迷思概念也很多,以此增加学习量。例如弱电解质不发生电离变化时,弱电解质就达到了平衡,此表明学生对动态平衡概念理解不透彻。或者有的学生认为不只有盐,其他物质,如酸碱电离出的离子都会产生水解,此观念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盐类水解有效区分,所以以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可以与H结合,碱电离出的阳离子可以与OH-结合。此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并不能当做水解看待,此就是盐类水解的迷思概念的体现。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难点解决对策(一)使用概念图进行化学教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且是整合化学知识系统的基础,因此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可以从概念教学

4、入手,帮助其掌握知识本质,构建知识框架,并从化学现象与事实中归纳总结、综合分析等,抽象出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知识重难点。概念图就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总体概括,将所有知识以网状形式进行排列,进而让学生更全面掌握知识点。概念图教学模式的使用需要教师先整体把握,然后在讲解中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基于高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处于表层识记上,对本质掌握不尽人意,因为概念理论抽象性强,学生学习遇到困扰。概念图的使用,主要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以实际概念为节点,其中多种逻辑与命题关系为依托的有组织的网状结构,此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可以在学习概念图时进行迁移。概念图不是只对宏观内容进行整合,单元中

5、小节中也同样适用,在此让学生以概念图中的节点进行概念学习,转变迷思概念很重要。如本章中的电解质概念与盐类水解是关键,教师就可在此基础上绘出两个概念有关的图示。(二)使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索开展的教学活动,至今为止备受一线教师的关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改变学生的迷思概念的情况。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不但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还可通过交流的形式分享思维,在交流中还能完成思想正确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对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为:创建问题情境分析明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评价总结。高中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抽象性强,学生容易产生迷思概念,

6、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出现思维偏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的时候要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促使其一直保持思维活跃状态。以“盐类水解为例,教学过程为:第一,创建问题情境,引入新知。以问题焊接铁架时工人经常使用亚硫酸锈溶液进行清洗,你知道为什么吗?创建情境,然后进行探究性试验,如在常温下将镁条分别放入氯化铝和蒸储水中,观察现象,并询问为什么镁与氯酸铝结合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引导学生向酸碱性方向思考,即使用PH试纸。第二,提出问题,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播放PPT,让学生观察盐溶液酸碱性试验过程,一问题“哪些盐溶液呈酸性、碱性、中性。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试验,进一步探究盐的组成与其酸碱性。第三,解决问题。即为什

7、么不同的盐类溶液酸碱性不同?”教师讲解盐溶液中集中离子的特征,并从“离、碰、和、平、果”角度逐渐呈现原因。学生在此过程中做好交流,记录笔记,然后在观察实验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构建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与表示方法等理论知识。以此解决迷思概念的问题。结论:综上所述,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是对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与平衡,因为此单元内容知识点较多,枯燥性强,所以学生学习出现问题。基于本次讨论,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学习困难,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参考文献:1陈博殷,麦达勤.基于微粒观建构的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述评UL化学教学,2019(04):13-17.2郑琳匀,衷明华.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川.广东化工,2016,43(14):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