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57121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2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课时强化练(二十一)(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林岗在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中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1911年B1949年C1978年D1997年【解析】1911年应该属于第一章挣扎和崩溃,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1949年应该属于第二章主权重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确

2、;1997年应该属于第四章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答案】C2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解析】1978年5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根据题干中“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

3、庭副业的错误做法”可知国家政策将会进行重大调整,从“自留地”“社员”等关键词能判断题干中主要是说的农村地区,故A项正确;B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错误;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错误。 【答案】A3(2016河南六市联考)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解析】通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

4、的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符合国情,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部分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弊端,故B项正确;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部分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是进步而非“反复”,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

5、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解析】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故A项错误;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农民并没有获得所有权,只是获得使用权,故B项错误;农村改革的突破并没有完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C项错误;包产到户主要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D5下列对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表)解读正确的是()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6032197530415619803 7551 05919853 8553 840A.中美贸易中国处于出超状态B两极格局

6、结束国际局势缓和C体制改革缩小中国贸易逆差D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解析】出超指的是出口大于进口,从表格中可知,在中美两国的贸易中中国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中国处于入超状态,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表格中只反映了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出口数量与入口数量的差距逐渐减小,故C项正确;表格中只列举了中美两国贸

7、易情况,没有列举其他国家同中国的贸易情况,不能推断出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故D项错误。【答案】C6下表所显示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年份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比重(%)比重(%)比重(%)200142.550.17.4200331.554.813.7200718.557.124.4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B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C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D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解析】从表格材料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小幅度上升,A项不符合表格时间,错误;材料中国

8、有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并不意味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C项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时间早于题干,错误;从表格可以看出,同时期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故D项正确。【答案】D7(2016湖北七市联考)据统计,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解析】材料反映出1987年国家在资源配置中

9、的比重下降。但直到1992年之前仍然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没有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品国家定价和市场定价的“双轨”现象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比重下降,与之对应,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故C项正确;此时国有企业改革还未涉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8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工矿企业的活力C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D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10、【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以后出现的,与题干中的“198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故B项正确;题干谈到的“国营企业”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体现了提高企业的活力,增强其积极性,故D项错误。【答案】B9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

11、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解析】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表明此时尚未摆脱计划经济束缚,故A项错误;公有制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此时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允许了私有经济的存在,即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6南京调研)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

12、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解析】1979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区域,1984年做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故B项正确;1985年做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B组名校必刷题11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大范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A建立深圳特区B开发上海浦东C开放沿海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建立深圳特区主要是作为经济试验田,没有体现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故A

13、项错误;浦东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标志,但没有大范围参与国家合作,故B项错误;沿海城市开放是扩大中国对外开放面,故C项错误。 【答案】D12(2016邯郸质检)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全国北京上海广东福建198256 93012 5655 4572 9509971990234 80070 10054 90016 40032 5001995236 80021 70036 0007 20066 200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北京、上海、广州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D全国移民国外人

14、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解析】21世纪初,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北京、上海并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中全国移民人数可知,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移民人数在增多,说明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答案】D13土地流转成为当下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永佃制是中国自宋至近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据此,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在永佃制下,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可以分别执行和占有。这两项分割的权益,各地名称不同,如:田底田面、田骨田皮、田根田脚。有的地

15、方认为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因此享有永佃权的称为二田主,形成一田二主制。永佃制有利佃农,对佃农是一种保障。佃农视永佃权为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永佃权有时价,而且往往比田骨的价值更高。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材料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任世江 高中历史

16、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永佃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对材料三中现阶段我们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佃农视永佃权为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

17、等关键信息可以归纳出相应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教材中宋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材料一中“租用”“业权转手”“一田二主制”“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时价”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概括,可以得出相关答案。第(2)问首先确定答题的基本方法,要一分为二,按照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分别评价。积极方面据材料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并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点表达即可;消极方面据材料二“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自动互相换地”“牲口的价格猛涨”可以从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力成本、土地产权关系等角度进行归纳。第(3)问来自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前两段材料,总结其

18、成功点和失败点,可以从具体的农村产权改革层面讨论措施,也可以上升到理论层面分析国家政策,还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角度进行论述。【答案】(1)内容:佃户可拥有永久的佃种权不受田主变换影响;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佃户与地主共享土地权;佃种权可以转让,也可随时收回。(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地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对土地权的共享。(2)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弊: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19、。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答出两点即可)(3)启示:用法律保障农民拥有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并对其所使用的土地拥有出租、抵押等完整的转让权;土地改革应该更多地赋予农民参与权和选择权;我国的农业要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4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20、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材料二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

2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开设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开发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等。第(3)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权力过于集中”“国家统一计划”“经营管理自主权”“经济规律价值规律

22、”“党政企不分”及斯大林体制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两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是如何“去苏联模式”即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即可。【答案】(1)改革的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2)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或经济开发区的开辟)。(3)特征: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