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5).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4987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时期,也是县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这一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县须立足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准确把握自身发展阶段特征,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及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

2、目标纲要,特编制县服务业十五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十五五”时期县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其他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1 .产业地位逐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全县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在产业规模方面,202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7.5亿元,较“十二五”末增加了39.2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市各区县第一;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43.2%提高到2025年的50%。“十四五”时期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5.53亿元,比“十二五”时期翻一番,服务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经济贡献方面,2025年全县服务

3、业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1.2%,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的75.3%,高于全省62.4%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专栏1-12016-2025年县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2 .重点行业优势显现。围绕自身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全县大力推动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其中文化旅游、智慧物流等产业优势突出、成效明显。文化旅游方面,全县成功举办赏花月、采摘季等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8场次,开展大型文旅活动5场次,2025年全县接待游客52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劳动镇入选首批全省文旅特色小镇,旅游知名度逐步扩大。智慧物流方面,作为成都东向门户、

4、成渝相向枢纽,“十四五”末全县社会物流总收入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32亿元、64.7亿吨公里,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7%、94%o成功引进中国五百强企业上海韵达,现有货运物流企业17家,年货运量474万吨;寄递物流企业9家,年快递业务总量1310万件;依托“金通邮快驿站”,建成了234个村级站点,实现了村村通快递。3 .项目支撑强劲有力。全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一批产业带动强、税收贡献大的项目落户,成为全县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2025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2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2.l%o2025年全县计划实施89个重点服务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到113

5、1亿元,涉及文化旅游、现代商贸、智慧物流等多个方面;其中体量大、带动强、辐射广的亿元级项目超37个,占全部服务业项目计划投资的比重达84.4%O成功举办县服务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建立拟落地重点项目管理库,目前红星美凯龙奥莱特色商业街、一品天下城市会客厅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已在重点功能区布局投建,以新模式、新业态为主的场景打造为消费升级注入了活力。4 .协同开放不断深化。“十四五”期间,县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政策普惠优势,主动融入“双城记”,为扩大开放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区域合作方面,全县与简阳市、金堂县、双流区启动深化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的全方位合作,开展对接活动52次,互派学习16

6、批次、430余人次,共同举办重大文化活动16次,有力推动多方资源共建共享。围绕简阳-融合发展区开发建设,与简阳市共同制定简阳市-县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在对外开放方面,2025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1788万美元,其中出口1591万美元,较“十二五”末期增长了近300万美元;多次参加香港美酒节、莫斯科食品节、美国服装纺织及鞋展等境外品牌展会,签订意向订单7000余万美元,对外开放合作活跃度不断提升。专栏1-22016-2025年县进出口总额及增速(二)存在问题1 .服务业发展能级不高。从总量上看,县服务业规模仍然较小。2025年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410.4亿元,而县服务业增加值97.5亿

7、元,仅占全市总量的23.8%左右,与同市的安岳县(134.5亿元)、雁江区(141亿元)有一定的差距。从占比来看,县服务业占全县GDP比重(5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0.8%)0.8个百分点。与成都都市圈内部分区(市)县相比,2025年仁寿县服务业增加值199.6亿元,广汉市服务业增加值173.06亿元,县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之相比差距也较为明显。专栏3成都都市圈部分区(市)县与县服务业增加值对比2 .优势领域竞争力不足。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物流产业已形成一定的集聚优势,但目前主要业务仍集中在传统仓储配送,引进的5A级物流企业上海韵达尚未建成投产,现有年营业额超100O万物流企业仅1户,缺乏龙头

8、企业示范带动;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传统商贸流通业模式业态创新不足,对改善民生和满足供给的作用有待提高;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不够,吃、住、购、娱等环节配套不够完善;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刚起步,对服务业发展未形成有力支撑。3 .龙头企业引领性不强。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仅有5家,限额以上单位136户,其中企业39家,还有个体户97家,个体户数量占到总数的65.2%o服务业主导产业中缺少具有较大话语权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吸引配套能力较弱。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如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刚刚起步,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能力不强,科技投入少,成

9、果转化率不高,缺乏重点引领型龙头企业,推动全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动能尚未形成。4 .区域协同开放性不够。全县对外开放方面仍显不足,在经济发展开放度方面,2025年县外贸进出口1788万美元,仅占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6.6%,外贸依存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战略通道建设方面,县围绕航空、铁路口岸功能打造的配套设施尚不完善,高铁、物流通道仍处于规划阶段,不能满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资同城化建设的要求。在开放合作平台打造方面,缺乏开放合作平台,在宣传招商方面劣势较为明显,也未形成区域分拨物流中心、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和进口商品展销中心等开放合作平台。专栏1-4市各区县进出口总额占比情况(三)发

10、展环境1 .新一轮科技革命赋能服务业跨界融合。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新技术正加速突破和广泛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进入拓展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新技术和产品将加速应用和大规模商业化,并向三次产业各领域迅速渗透,促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加速融合,催生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远程医疗、数字农业、智能制造等一批新业态,传统行业新的增长空间将逐步打开,进一步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新一轮技术革命势必大幅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社会物质生产将逐步达到一个新水平,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引领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居民消费逐步向品质化、个性化和多元化转变。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有力促

11、进智慧文旅、数字消费等业态发展,加快促进“成都都市休闲后花园、成渝中部消费目的地”建设。2 .国家省市战略叠加注入产业发展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之举,在“双循环”新格局下,需将服务业能级提质增效,并通过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将进一步促进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深刻改变成都、重庆两地战略优势、区域能级。国家省市战略叠加机遇下,县作为市重要区县,在积极促进绿色消费提能升级的同时,也要充分借助地处成渝相向发展联动区、成都东进发展协同区、简乐交界发展示范区“三

12、区叠加”的优势地理区位,紧抓融入成渝、配套成渝、借力成渝的契机,按照“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思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开放程度,继续加强与双流、简阳、金堂等区(市)县的对接,深化与重庆大足、璧山等成渝轴线联盟的交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3 .同城化趋势加强竞合关系危机并存。省把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着力在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统规统筹、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率先突破,这就要求县服务业创造更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当前成都市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拓”和“南进”,是连接成都“东拓”的主要城市,将迎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

13、流、信息流的集聚,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随着交通连接更为便利,其他区县和成渝相邻区县为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从资源要素来看,户籍人口约78.3万,常住人口仅49万,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超5万人,常住人口流出状态明显,如何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落户,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从产业资源和竞争关系来看,智慧物流发展面临安岳、简阳等地同质竞争,而旅游资源与安岳县和成渝两地相比也并不占据优势。因此,服务业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态和资源优势,抢抓成都“东进”机遇,打造成渝中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县。4 .服务业发展为提供新平台。在成德眉资同城化背景下,积极主动参与到成都产业布局设计推进,同时

14、依托成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推动通道、产业、平台、服务、市场等方面共建共享,实现错位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服务业发展正加速由被动接受成都超大城市“虹吸”向主动接受成都辐射溢出转型。县作为市的主要区县,既为市服务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将享受市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拉动力。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势必为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十五五”时期,县要充分把握市服务业转型升级重要时期,借助各大国家级、省级发展平台,着力推动重点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业态,为县整体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具有特色的资源优势、奠定更好的产业基础。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15、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牢牢把握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聚焦县加快建设秀美宜居的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县服务业品质提升、产业深度融合、消费动能增加、区域互联互通、营商环境优化,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服务引领“5+3”服务业体系高质量构建,打造“成都都市休闲后花园、成渝中部消费目的地”,为实现县高质量发展做强服务业支撑。专栏2T县服务业总体战略定位图(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放在核心位置,着力丰富高品质多样化供给,更好满足人

16、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升生态宜居品质。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拓展服务消费品质供给,催生创造新的服务需求,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坚持创新赋能,高端引领。强化创新发展,以新经济发展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领域应用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动力内核的服务经济体系。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业新体系,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坚持改革开放,双向互动。以世界眼光的规划视野,对标全球先进城市和国内发达城市,以“双循环

17、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等国家、省级重大战略为指引,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建设成渝中部重要连接通道和门户枢纽。坚持风险防范,安全发展。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不断提升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保障。(三)发展目标1 .二。二五奋斗目标(1)总体目标围绕打造全国领先的新服务业样本城区,立足县产业功能区集聚集约发展,聚焦生产服务赋能、生活服务提质,到2030年,服务经济规模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发展协调、布局合理的高质量服务业体系。(2)具体目标总体竞争能力持续增强。“

18、十五五”时期,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3%左右,到2030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左右,占全县GDP比重达到51%左右。产业发展质量实现突破。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稳步提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到2030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比重达到3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3个。城区生活魅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体现人本导向、彰显特色的成渝中部绿色生态城区,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人民生活幸福感提升。到203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实现130亿元,旅游总收入

19、突破80亿元。区域协作能力逐步攀高。抢抓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服务业协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到2030年,基本形成区域服务业开放合作发展机制。专栏2-2县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目序指标20252030标分类号年实际值年目标值规模目标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97.5150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88.3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51结构目标质量目标4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一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85.11306旅游总收入(亿元)46.4807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1.2508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37.6389规

20、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个)5232 .二。三五远景目标到2035年,县服务业总体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跃上新台阶,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左右,实现总量翻两番,服务业内生增长动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全面形成要素资源集约集成、产业配套合作紧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对内对外循环畅通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打造成为成都都市休闲后花园、成渝中部消费目的地。三、构建“1234”服务业空间格局结合资源承载能力和区域比较优势,围绕“三区三城”的城区空间规划和“一体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县“一核两轴三片四区”服务业空间布局,着力增强成渝双城经济圈辐射带动能力及成德眉资

21、同城化内生发展动力。专栏3-1县服务业空间布局示意图(一)做大一核驱动县高端商贸发展核。涉及范围以传统中心城区为主。以提升产业能级和品质化水平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商贸业与文创、旅游、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商业、商务会展和旅游购物等服务设施,提升城市要素运筹、交流交往、消费引领服务功能。加快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智能化提升,实施智能化改造,引导商超百货、特色街区等拓展线上线下融合渠道,不断引进和丰富商业业态,打造数字体验与沉浸消费融合的智慧商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夜间光彩场景,以“餐饮娱乐+文创体验”为聚客元素,大力举办烧烤美食节、啤酒音乐节等区域性节会,提升特色美食知名度

22、促进夜间经济,激活消费动力,提高区域消费吸附力和辐射力。强化与成渝协同发展,加强资源要素对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培育发展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服务业提供核心动能,增强城市留客能力和吸引力。专栏3-2“一核”示意图(二)做实两轴贯通新兴服务业创新发展轴。聚焦智慧物流、全域旅游、现代商贸、通用航空、文化创意五大主导产业,按照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培育模式,以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高铁现代商贸产业功能区、通航产业功能区等多个服务业产业功能区为重要节点有机串联城区核心服务要素沿轴布局,强化服务业主导产业资源由散点向轴线集聚。积极引导相关产业主体入驻,并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以互促发展带动企业集聚,实现

23、集聚规模效应。鼓励产业融合创新,以业态升级为导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强对各领域发展内涵的充分挖掘,加快促进新兴服务业经济活力释放,辐射带动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简乐同城融合示范轴。依托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交通要道建设,立足于城区综合开发,以智慧物流、农旅融合发展为重点,以打造简乐交界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快促进与简阳市、金堂县、大足区、璧山区等成渝轴线区(市)县在服务业多领域的广泛融合合作,促进资源要素加快对接与优化配置,实现各地区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发展。鼓励沿线区域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聚集,积极推进园区共建,创新开发打造水果采摘、户外拓展、康养休闲等新兴业态,带动沿线全域旅游

24、智慧物流产业加快发展,将打造成为辐射川渝的区域性重要商贸物流枢纽城市。电商物流发展片。位于县城西部,以上海韵达()电商物流产业园为重点区域,加快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产业集聚发展,广泛布局直播电商、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业态,促进物流与现代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区域物流企业配套设施,聚焦中小件物流招引项目、城市配送招引项目,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促进电商物流集聚规模化发展,实现电商水平提升、物流降本增收、流通效率提高,助力全县电商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一红色文化发展片。位于县城北部,依托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帅府特色小镇、阳化河等旅游资源,以红色文化为支撑,融合周边旅游

25、资源,聚焦亮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集聚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教育、休闲旅游、文旅融合等服务业融合业态。引导全县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加强红色旅游景区联动,依托县内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一批红色研学和主题教育基地,推出一批具有参与性、体验性的红色旅游创新融合产品线路,形成具有标识性的成渝红色文化示范。绿色生态发展片。位于县城东南部,以报国寺、五彩林乡、蟠龙湖等景点为重要区域,积极践行公园城市新发展理念,利用生态本底优越的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业态集聚发展,完善乡村度假、户外拓展、文化休闲、生态观光等功能。推进蟠龙湖康养度假基地建设、加快创建五彩林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动对接成渝旅

26、游消费大市场。积极构建绿色廊道环网系统,承载公共服务、休闲游览、慢行交通等功能,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场景。专栏3-4“三片”示意图1 .电商物流发展片2 .红色文化发展片3 .绿色生态发展片(四)做强四区支撑以做强功能支撑为导向,支持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高铁现代商贸产业功能区、玉龙文化创意健康运动产业功能区、通航产业功能区等各具特色、功能错位的服务业功能区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围绕主导产业加强高能级企业项目招引,积极探索融合业态创新,不断增强产业功能区建设动力支撑,集中呈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场景。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依托陈毅故居、陈氏宗祠、陈毅纪念馆和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

27、源,构建形成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总体格局。大力招引建设一批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休憩、精品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公共服务功能。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推广县域红色文化、乡村振兴、非遗文化等研学线路,构建集“文创+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游”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农事科研、劳动教育、一三产业集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功能集聚区。高铁现代商贸产业功能区。依托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站,充分发挥高铁枢纽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效应,按照“站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以Te)D城市综合开发为支撑,重点建设以商务金融、智慧物流、文化创意、会展经

28、济、商务服务等为特色的“站城一体”城市新区,配套住宅、公园、文体、医疗等功能设施,打造顾客购物体验消费场景,提升城市品位,形成金融商务服务、总部经济集群、高端居住为一体的新城。玉龙文化创意健康运动产业功能区。加快推进玉龙文化创意健康运动产业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和体育赛事产业。培育发展文化特色浓、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积极对接成渝两地高校和文创企业,围绕IP研发设计一批展示形象的工艺品、文化旅游纪念品。依托玉龙文教城,孵化一批文创工作室、工作坊。推动有条件的街区打造文创消费场景。承办国省层次品牌文化体育赛事,做亮做响“成渝赛事之城”名片。通航产业功能区。以“通航+服务”“通航+旅游”

29、通航+培训”为切入点,重点发展航空6S店、低空旅游、航空培训、航空体育赛事、航空物流园,逐步构建集航空运营培训服务、航空运动旅游等于一体的通航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建设商务机场,开发航空主题公园。专栏3-5“四区”示意图四、构建“5+3”高质量服务业体系根据县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趋势,构建“主导+新兴”的“5+3”服务业体系。其中,五大主导服务业为智慧物流、全域旅游、现代商贸、通用航空、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为健康医养、会展服务、金融服务。专栏4-1县服务业体系(一)着力发展五大主导产业1 .智慧物流(1)目标定位:经过“十五五”时期的努力,把打造成物流要素、物流资源重要承载地和物流人才加速汇聚

30、地,以“物流+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以智能化快递、快运、电子商务、冷链仓储、供应链、结算服务等为主导业态,促进物流与现代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融入国际、畅通国内、通达城乡的智慧物流体系,基本建成成渝中部智慧物流集聚区。区域物流枢纽地位确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内通外畅、智慧高效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物流辐射能力和范围大幅提升,市轴心物流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产业支撑力度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服务业、现代农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网络和专业物流服务平台,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更加优化,物流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基本

31、形成立足成渝、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的物流服务格局。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升,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基本建成区域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物流产业数据库,应急保供物流基地基本建成并平稳运行,物流绿色化、智能化和标准化逐步推进,多式联运有效衔接度和车货匹配效率明显提升,物流成本持续降低。物流产值实现快速增长,到2030年,力争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5%左右,物流业总收入达到40亿左右。物流主体实力进一步壮大,一批大中型品牌物流企业快速成长;覆盖西南部地区、辐射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发展重点加快成渝地区数字物流产业园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上海韵达O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目标,

32、将打造为成渝地区电商物流中心以及中小件快递区域分拨中心。大力推进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依托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打造“互联网+农副产品”新模式。加强市场、物流企业与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衔接,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和冷链仓储加工设施,引入直播、电商大促等,助力农产品销售。做优做特中小快件物流。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提高寄递网络运转效率,以物流带动商流,吸引微瑕、名品折扣直播等新经济模式落户。进一步引导快递企业市场化合作,加快推进实施“快邮”合作项目和“交商邮”项目,实现100%乡镇、村物流快递统一分拣、配送,唱响“快邮合作”名片。加速推进电商物流行业龙头企业项目落

33、地。加大招引力度。支持快递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区,与电商及仓储企业深度合作。优化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鼓励传统货代、物流企业拓展电商业务,为中小跨境网商提供统一采购、仓储和配送等服务,逐步形成与跨境电商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农副产品物流园。充分利用全县农业资源、大力发挥农产品优势,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高寺镇等乡镇为支点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西部枢纽中心。依托韵达、中邮、港投等龙头企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积极推广“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模式。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招引省内外优质冷链物流企业

34、全面支持雪泰、天翔、帅青花椒等骨干企业,与省属国有企业共建、合作、联营,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中心、优质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构建相互交织、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创新发展农产品产地直供模式,鼓励物流企业加强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提高“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满足源头基点网络储运需求。鼓励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开展净菜、半成品加工,为餐饮企业、学校、机关团体等终端大客户提供直供直配服务。充分利用好绿色生态本底,支持发展川味特色预制菜产业,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争建成渝地区应急保供仓储基地。充分发挥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区位优势,利用在电商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健全实物储备和产

35、能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相融合的应急保供物资储备模式,建设成渝地区战略保供仓储基地。按照“平时服务、灾时应急、政企结合、高效节省”的原则,围绕韵达电商产业园建设城市保供应急中心,规划建设“成渝地区应急保供物资重点仓储基地”,提升区域应急条件下紧急调运能力,确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在发生紧急状态时物资不断档、不断供,保供稳价。应急保供物流物资交易平台建设。发挥韵达电商产业园头部优势,利用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大学的合作,加强应急物资分类编码和信息化管理,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应急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争取创建省级物流应急保供产业创新中心,建立成渝地区应急保供物

36、流创新联盟,建设成渝地区应急保供物资交易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物流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开展“互联网+物流”行动,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交换共享。推进物流业与工业制造的融合发展,加快布局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的一站式联托运、分拨配送等设施,大力发展电商包装产业,提高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和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推进物流业与商贸融合发展,加强城乡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共同配送、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等模式的发展。推广统一支付、货款“秒清”等应用,促进金融和物流深度融合。推进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配送网络,打造“线上

37、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推进生鲜果蔬仓储基地落地建设,打造川渝地区的“菜篮子”“粮袋子”“肉架子”“果盘子”。创新推动物流活动数智赋能发展。以“物流+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推进数字赋能,着力打造成渝地区智能数字物流基地,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组织高效、生态环境优良的全省智能化数字物流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围绕推进餐饮、景区、停车场等场所数字化运营,推进典型“5G+”项目落地,积极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运力优化、运输协同、仓储交易、云物流、云仓储等物流新业态。联合企业共同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等,推广并支持物联网、

38、冷链技术、云计算、5G技术、大数据等智慧物流技术在农村物流网络中的应用等。超前布局智慧物流体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韵达电商物流园区作业中全链路应用推广,实现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货运站等物流节点的设施数字化。支持物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挖掘数字李生、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在物流服务管理中的创新运用。专栏4-2“十五五”时期智慧物流产业重大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1上海韵达O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计划总用地面积约100O亩,主要建设“一园八中心”,即:电商物流产业园,智能化快递中心、智能化快运中心、结算中心、电商中心、云仓中心、冷链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汽车服务智慧平台及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直播平台

39、2中农联川中国际农贸城项目项目位于渝蓉高速出口,占地面积约155亩,总投资约10.8亿元,计划分三年建成,该项目立足川中、服务、辐射成渝,主要建设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12亩)及棉花湾(10亩)、文庙沟(15.63亩)、皂角村(17.23亩)3个星级标准化农贸市场。3县邮政快递物流中心及乡镇物流站点计划用地30亩,主要建设物流快递分拣仓储,配送中心。建设项目4易快停智慧停车场拟在电商物流园区附近建设大型货运物流专用停车场,服务中心等。5货运云商平台项目主要建设货车专用导航、运力管家、同城配送三款产品实现车货精准匹配,打造物流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货运物流大数据平台。6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

40、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具有吸附功能的产业集聚体,以“互联网十大数据+品牌+外贸渠道+供应链金融+本地制造为价值主线,向广阔的海外市场辐射影响力,促进本地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本地外贸出口额、就业、GDP和税收。7食品冷链仓储扩能项目新征地约46亩,新建钢结构车间:11862平方米(含厂房和冻库厂房)熟食品车间:5104平方米(含土建水电消防外装);即开食品车间:4104平方米(含土建水电消防外装)产品包装生产:575平方米;分拣分级初加工:3902平方米、冷冻冷藏车间:3000平方米,购置冷冻、冷藏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机器设备各一台套,冷冻、冷藏配套机械设备10台套。8数字物流产业园项目打造服务成渝

41、的双城配送共创空间、快递快运分拨、专线物流企业运营、城乡配送、智慧仓储、电商直播及汽车维修、加油加气等配套项目。其中先期启动建设物流企业共创空间、快递快运中心和城乡配送中心、干线运输网络。9成渝中部农副产品物流园建设项目位于与简阳交界处,主要规划建设以电商、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为主的物流产业园,以及园区道路、水、电、气、污水处理等管网基础设施建设。2 .全域旅游(1)目标定位围绕打造“陈毅故里绿色”旅游品牌,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旅融合为支撑,高标准构建“一区、一带、一镇、九点、四线”全域旅游格局,主动融入“红三角”、巴蜀伟人故里游、成渝文旅发展示范带三大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42、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巴蜀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巴蜀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到2030年,全域旅游格局基本构建,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成功创建国省级旅游重点村镇5个,旅游A级景区8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2)发展重点做强红色文化旅游研学支撑。实施陈毅故里景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提升景区品牌影响力,力争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推动创建国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培育打造劳动帅府特色小镇。依托陈毅故里

43、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深度挖掘薛苞古镇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孝廉文化,打造集研学体验、观光采摘、自驾露营、休闲康养等为一体,宜居宜游宜业特色小镇。对接成资渝三地中小学,合作开展参观研学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布局红色文化展会,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接成渝两地高校、企业,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发精品红色文创产口口口O打造巴蜀乡村旅游融合示范。持续擦亮“中国田园诗歌之乡”、“成渝特色赛事之城”、“中国美食烧烤之都”城市名片,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以桑都文化、丝绸文化、农林基地为载体,发展具有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多种形态的农旅融合示范区。开发阳化河等乡村特色景点,发展自驾旅游、美食文化等新兴

44、乡村体验业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家乐向网红民宿、体验式酒店等方向转型升级;持续举办桃花、梨花赏花月、葡萄采摘季等“中国诗意田园”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形成巴蜀地区具有示范性的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地。提升“乐悠乐游”旅游品牌品质。以旅游为牵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林乡田园文化等,打造聚焦“48小时慢时光慢生活慢旅行”的“乐悠乐游”旅游品牌。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融合创新文旅业态和产品,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科技装备,提高对“三宝”“四名”“五绝”等特色文旅商品的包装、营销、

45、运营等科技含量。创新“旅游+电商”模式,推动文旅商品打开线上市场和高端市场,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升级。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旅游开发生态含量,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高水平展示独特文化气质。推动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在建文旅项目。启动县国防教育基地、体育公园、缅怀大道主轴景观提质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陈毅故里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五彩林乡、秋千王国、源毅忆水、文体中心、威尼斯酒店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积极筹备一批文旅项目。加强与有意向投资业主的对接联系,研究落实项目用地、基础配套、政策支持等相关工作,做好已签约项目征地拆迁、环评等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眠佛寺旅游景区、蟠龙湖旅游

46、度假区一期等项目。包装引进一批文旅项目。策划包装蟠龙湖康养度假区、桑都记忆1958建设项目、全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谢无量文学艺术馆、县域旅游环线等项目,积极开展项目招商引资推介活动。(3)空间引导与项目支撑加快建设陈毅故里文化生态旅游功能区,构建形成“一区、一带、一镇、九点、四线”空间功能分布格局,总规划面积107余平方公里,用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加快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旅融合项目向“一区、一带、一镇、九点、四线”空间功能板块集中布局。专栏4-3“十五五”时期全域旅游产业空间引导一区:陈毅故里文化生态旅游功能区。一带:“三旅”融合发展产业带。串联陈毅故里、龙门报国寺、蟠龙湖、凤凰山

47、五彩林乡、四季果乡等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环线。一镇:劳动镇。定位为伟人故里、诗意田园、古镇风韵,坚持红色文化与绿色田园相融发展,建设5.87平方公里元帅故里红色旅游核心区、天府旅游名镇。九点:一是打造陈毅故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建设蜀中净土报国寺禅修旅游观光目的地,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是建设蟠龙湖康养休闲度假区,打造成渝休闲钓鱼目的地;四是打造中国桑都桑海旅游文化地标,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五是建设五彩林乡旅休闲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六是建设四季果乡旅游景区,打造简乐农旅融合新城;七是建设圆通寺

48、景区,创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八是建设马锣眠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打造省级森林公园。九是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体中心、谢无量文化艺术馆。四线:一是,精品文旅线路。红色记忆陈毅故里经典游(陈毅纪念馆一一烈士陵园一一五彩林乡旅游景区党建文化主题公园一一陈毅故里旅游景区);蜀中净土千年古刹禅修游(县城一一报国寺旅游景区一一蟠龙石匣寺旅游景区一一马锣眠佛寺旅游景区一一桂林三圣宫旅游景区一一慈恩寺旅游景区);诗意田园中国桑都体验游(县城一一五彩林乡旅游景区一一桑都桑海旅游景区一一蟠龙湖旅游景区一一四季果乡旅游景区);润心崇德-少年学子研学游(陈毅故里旅游景区一一羊叉河乡村振兴示范带(薛苞古镇、川中农耕文化博物馆)一一红旗丝绸公司(桑都记忆1958)五彩林乡旅游景区(林业硅谷)。二是,成渝精品文旅线路。成渝古道旅游线(洛带古镇一一简阳石桥古镇一一香泉铺古镇一一桂林老街一一重庆通远门;红色文化旅游线(邛竦红军长征纪念馆一一建川博物馆一一陈毅故里等一一重庆周公馆);生态文化旅游线(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