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们当地的风俗》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6243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我们当地的风俗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1 .风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深刻认识到每个地方都拥有独特风俗,且这些风俗全方位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家乡特有的节日庆祝方式、婚丧嫁娶习俗等,从生活点滴感受风俗的存在与影响。2 .传统美德在风俗中的体现:牢牢记住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传统美德。成长过程中,周岁抓周、满月宴等风俗饱含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期许,体现爱幼传统;重阳节登高敬老、过年时晚辈给长辈拜年等风俗彰显尊老美德,通过具体事例深入理解传统美德在风俗中的扎根。3 .传统节日风俗的差异:熟知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明白尽管节日相同,但因地域、文化等因素,各地庆祝方式大相径

2、庭,形成丰富多样的节日风俗。例如北方春节吃饺子,南方部分地区吃汤圆;山东等地端午节有插艾蒿、拉露水的习俗,而湖南等地则盛行赛龙舟等活动。4 .地方特色节日及风俗:了解除全国性传统节日外,许多地方独具特色节日,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以及这些节日所蕴含的独特风俗,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学习难点L深入理解风俗的文化内涵:风俗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这些抽象内涵颇具挑战。以端午节为例,不仅要知道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更要理解其纪念屈原、驱邪防疫等文化意义,教师需借助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领会。5 .正确看待风俗的

3、演变:随着时代变迁,部分风俗可能逐渐被遗忘,或因社会发展需要而发生改变。弓I导学生理性看待这一现象,既要尊重传统,传承优秀风俗,又要明白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例如春节放鞭炮,因安全和环保问题,许多地方由禁放到限放,让学生思考这种变化的合理性。3跨地域风俗的理解与尊重:学生对本地风俗较为熟悉,对其他地区风俗可能了解有限,容易产生认知局限。要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地域风俗差异的意识,拓宽视野,避免因不了解而产生误解或偏见。三、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L每个地方都有()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相关。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许多风俗体现了这一传统。3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有春节、(

4、中秋节等。4 .重阳节在农历()月()日,又称“老人节”。5 .除共同节日外,很多地方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如傣族的()。(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体现爱幼传统的风俗?()A.周岁抓周B.重阳节登高C满月宴2 .春节时,北方常见的习俗是()A.吃汤圆B.吃粽子C.吃饺子3 .端午节赛龙舟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纪念屈原B.庆祝丰收C.强身健体4 .下列属于地方特色节日的是()A.国庆节B.中秋节C.那达慕大会5 .随着时代发展,对传统风俗的态度应该是()A.全部保留B.全部摒弃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 .所有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完全一样。(

5、)2 .尊老爱幼的风俗只存在于古代,现在不需要了。()3 .端午节吃粽子主要是为了品尝美食。()4 .我们要尊重不同地方的风俗差异。()5 .传统风俗都不能改变,要一直保持原样。()(四)连线题(共10分)将节日与对应的主要习俗连线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赏月、吃月饼中秋节贴春联、放鞭炮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列举两个你家乡体现尊老或爱幼的风俗,并简要说明。2 .说一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风俗变化,并分析原因。四、答案(一)填空题1 .独特密切2 .传统美德3 .端午节4 .九九5 .泼水节(二)选择题1 B2 .C3B4C5C()判断题1 .2 .3 .4 .d5 .(四)连线题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五)简答题1 .示例:家乡爱幼风俗:小孩出生后,亲戚朋友会送虎头鞋,寓意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强壮。尊老风俗:每年过年,晚辈会给长辈磕头拜年,表达尊敬与祝福。2 .示例:过去春节期间人们会大量购买烟花爆竹燃放,现在很多地方实行限放或禁放。原因是放鞭炮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火灾;同时,鞭炮燃放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空气,不利于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