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聚价值追求分层练习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L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自强不息2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高度统一。A.爱党、爱人民B.爱党、爱社会主义C.爱人民、爱社会主义D.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3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精神表现的是()A.长征精神B.大庆精神C.井冈山精神D.延安精神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是()A.富强、民主、文明
2、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A.B,C.D.(二)填空题1 .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
3、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友善。二、能力提升(一)简答题L请简要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分析说明题材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居家隔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
4、国情怀。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三、拓展探究材料: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文化节。例如,某县举办了“桃花节”,以桃花为媒,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桃花、品尝美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某镇举办了“民俗文化节”,通过展示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民间手工艺制作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文化自信。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举办文化节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2)除了举办文化节,你还能提出哪些传承和弘
5、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答案(一)选择题1 .C2.B3.B4.C5.D(二)填空题2 .爱好和平3 .牢固精神纽带4 .和谐;法治;诚信(三)简答题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
6、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四)分析说明题(1)材料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等。(2)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在抗击疫情中,广大医护人员、社区
7、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五)拓展探究题(1)举办文化节有利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青少年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绘画展览、传统戏曲表演等,让人们在参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修缮和维护历史文化古迹,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等。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