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此后,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推动汽车普及的主要原因是()A.手工工场的发展B.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C.化学工业的进步D.互联网技术的兴起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与传统公路相比,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是()A.路面更窄B.速度更快C.运输量小D.建设成本低3.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高铁的出现()A.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C.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D.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420世纪,航运
2、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A.使海洋运输彻底取代了陆地运输B.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C.导致了飞机运输的衰落D.推动了内河航运的迅速发展5.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开通。这一工程的建成()A.缩短了大西洋两岸的距离B.促进了欧洲与非洲的贸易往来C.加强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D.推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6.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C.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D.推动了原子能技术的发展7.20世纪70年代开始,
3、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宽体客机的优势在于()A.速度更快B.载量更大C.航程更短D.价格更低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A.推动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B.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C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9.1988年,上海沪嘉高速建成,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此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中国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B.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D.加强国防建设10.2008,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中
4、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庞大的市场需求D.外国技术的完全依赖11.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人们的出行时间增长B.世界联系日益紧密C.城市规模逐渐缩小D.大众旅游难以实现12 .随着交通的进步,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限制了城市人口的增长扩大了市区面积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A.B.C.D.13 .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导致()A.人们的生活节奏变
5、慢B.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交通拥堵现象C.人们的工作效率降低D.城市公共交通逐渐衰落14 .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成为潮流。大众旅游潮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B.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C.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D.旅行社的大力宣传15.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使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这主要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A.高速化趋势B.专业化趋势C.网络化趋势D,大型化趋势16.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主要是为了应对()A.交通拥堵问题B.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C.汽车价格过高问题D
6、汽车生产技术落后问题17.20世纪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下列属于交通运输专业化趋势的是()A.高速公路的建设B.大型轮船的出现C.不同货物用不同运输工具运输D.交通网络的形成18.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中国造船业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国防建设已不再需要造船业B,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C.中国造船技术已落后于世界水平D.世界造船业的竞争日益激烈19.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意义在于()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
7、作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世界高铁发展的格局A.B.C.D.20.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下列关于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交流B.有助于打破传统社会的“自给自足的惰性”C.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单调和乏味D,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非选择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公路交通开始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公路建设也随之大规模展开。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公路长度已达1200万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兴建,公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8、人类进入了汽车时代。材料二高速公路是指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与传统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路交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高速公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速公路发展的影响。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1914年,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美国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开通。19
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0世纪上半期,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20世纪70年代起,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材料二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动。1949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1952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1954年11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1958年2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1962年四月,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1969年11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
10、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1980年3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材料三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达到238个,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37个;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内航线4686条(港澳台航线111条),国际航线835条。(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航空业发展的历程。(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航领导体制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的意义。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交通的进步缩短了人们通行的时间,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
11、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普通民众从“旅”到“游”,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根据材料,概括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交通
12、运输发展的认识。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B5.C6.B7.B8.C9.B10.D11.B12.C13.B14.A15.C16.B17.C18.B19.A20.C二、非选择题1. (1)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兴建。(2)特点: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影响: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2. (1)历程:1903年飞机发明,飞机时代开始;1914年世界上第一条空中
13、航线开通;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0世纪上半期飞机技术不断进步,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20世纪70年代起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2)特点:多次变动,经历了从归属于军队到成为国务院直属局,由不同部门分工领导的过程。原因: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民航事业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化。(3)意义:促进了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加强了国内外的联系与交流;推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生活质量。3. 影响:缩短了通行时间,整合了物流业,更快捷精准输送物资;加强了世界联系,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促进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和市区面积扩大;改变人们日常生活,强化现代时间观念,导致交通拥堵;推动大众旅游潮流出现。认识: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面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加以重视和解决,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