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课百家争鸣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B.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C.庄子主张“无为而治”D.韩非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D.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3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
2、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孙膑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5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墨子D.孟子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7 .春秋
3、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春秋无义战D.仁政8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主张()A.兼爱、非攻B.实行“法治”C“无为而治D.“仁和“礼”9 .某电视台要聘请法制栏目主持人,如果时光穿梭回到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一思想学派的代表最适合担任该栏目主持人()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10 .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A.儒家B.
4、墨家C.道家D.法家11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12 .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开始使用彩陶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和“法”两部分D.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拱卫周王室的作用13 .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甲:发生于秦汉时期
5、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乙:发生于战国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丙: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A.乙B.丙C.甲、乙D.甲、丙14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无义战”B.生产力的飞速发展C.经济飞速发展D.各学派激烈辩论15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选项中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土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
6、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
7、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材料二是谁说的?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3)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三、简答题1 .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以及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2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在教育方面他有哪些贡献
8、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C5.D6.C7.B8.D9.B10.A11.D12.C13.A14.B15.A二、材料分析题(1)孔子J仁”。(2)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等。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17.(1)孔子;春秋时期;贡献: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9、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2)孟子;主要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影响:孟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仁政”等思想被后世许多统治者所借鉴。(3)现实意义: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中所包含的优秀道德品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如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促进教育
10、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三、简答题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观点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不同的思想、政治观点,相互抨击、辩论,也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
11、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历史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9.思想核心:“仁”。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指导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育我们要有诚实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要学思结合,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思考不学习。“温故而知新”提醒我们要经常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