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473012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docx(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 特征码 MMCnAwMNIdRHyDAQZoFf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九五“时期,是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很 不平凡的 5 年,是我们战胜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困 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 5 年。5 年来,我 们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城市建设推动经 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以结构调整、“环境革命“增强城市综合竞 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成功之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较 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提前实现了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为 21 世纪 xx 市在东北地区率

2、 先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 第 2 页 元大关,实现了 1110.8 亿元,年均增长 11.7%,高出预期计划 0.7 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255 元,按现行汇率计算 达 2447 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八五“期末增加 645 美元。“ 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54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 2020 亿元、外贸自营出口 183.6 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时 期的 1.5 倍、2.5 倍和 2.2 倍。累计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321 亿元,年均增长 12.6%。 -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次产

3、业增加值比重由“ 八五“期末的 10.7:47.3:42 调整为 9.8:46.2:44。三次产业的 就业比重由“八五“期末的 27:38:35 调整到 1999 年的 28:31:4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国有、集体、个体私营、 股份联营、三资企业实缴税金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分别由“八 五“期末的 57.6:20.9:4.3:5.3:11.9 变化为 39.5:7.8:7.9:21:23.7。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 步建立。政府职能转变,管理经济的方式由直接管理为主开始 第 3 页 转向间接管理为主。如期完成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任务, 通过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资产重组、减员减债、主辅分离、 抓大放小、搬迁改造为突破口的国企改革,初步实现了国有经 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12 家优势企业改制上市,直接融资 40 多亿元,增强了产业的集中度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培育了近 500 个会计、律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新建了一批要 素市场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实现了旅顺局部地区的对外 开放,形成了以 4 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为龙头,遍布城乡 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利用外资领域进 一步扩大,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66.2 亿美元,是“八五“时期的 1.7 倍。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 3/4 以上。

5、国际经济合作稳步发展,到 2000 年末境外合作范围 已增加到 51 个国家和地区,兴办了 99 家境外投资企业,其中 生产型企业 74 家;外资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 21.8 万人,出口 额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市总量的 79.5%和 25%。“九五“期间,累 计外派劳务人员 5.7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 6.7 亿美元。 第 4 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 节能环保、新材料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正以倍增速度发展。 2000 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435.9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的 19.4%,比“八五“期末提高 8.4 个百分点。加快了以七贤岭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6、双 D 港“、软件园为骨干的 30 平方公里高 新技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引进了东大阿尔派、诺基亚、东大 士通、博涵咨询等国内外著名企业,软件产业初具规模化、国 际化。 -城市建设成就卓著。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 环境,展开了大规模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改观。“九五 “期间,搬迁改造了 75 家城市工业企业,置换出大量土地,有 效地防治了大气、海域污染,改善了居住环境。综合治理了市 内 41 条沟河、排水设施和人民路、中山路、解放路等 70 条市 内交通主干道及路街,新建了星海湾、奥林匹克、海之韵等 32 个广场和森林动物园等 10 个公园。“九五“期间,新增城市公共 绿地 705 公顷

7、,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 8.5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 覆盖率 40.5%。1999 年大连市被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人居示 范城市和环境治理先导城市,2000 年又被国家确定为环保产业 第 5 页 发展及设施运营产业化的示范城市。 -口岸优势进一步增强。“九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了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消除“瓶颈“制约向提升城市功能,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大转变。5 年来,共投资 500 亿元, 完成了一大批重点骨干项目建设,显著提高了基础设施的承载 力,增强了城市的整体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功能、集散功能, 形成了较强的口岸优势。2000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9699 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 10

8、1 万标箱。空港运输增长迅速,已开通了 103 条国际国内航线(境外航线 14 条),与国内外 54 个城市(国际 7 个城市)和地区通航。2000 年旅客吞吐量达 275.2 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 7.6 万吨,分别是“八五“期末的 1.8 倍和 2 倍。公 路、铁路、管道运输也取得新的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加快。2000 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工业 产值 1290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57.4%。以华农油脂、大 成肉鸡、绿雪蛋粉、础明精肉等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 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形成了大连软件、 第 6 页 北大科技、实德建材、大宇电子等 8 个科技、工业园和

9、18 个市 属工业经济开发小区,区市县的税金、财政收入的 70%和农民 收入的 60%都是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 体力量,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2000 年,南三区与北三市的国 内生产总值比值已由 1995 年 1.02:1 变化为 1:1.06,实际使用 外资比值由 2.8:1 变化为 1.1:1,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值 也由 1.9:1 变化为 1.6:1。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现代博物馆、科技馆等一批 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建设,不但提高了城市档次,增加了文 化底蕴,还树立了新的城市形象。新建了儿童医院、社会福利 院、广电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有力地支持了医疗卫生、

10、新闻、广播电视、文体事业的迅速发展。国际服装节等大型涉 外经贸文化活动,铸就了大连城市品牌,塑造了大连城市精神, 提高了大连的知名度,拓宽了对外贸易合作的领域。养老、失 业、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有力地保证了 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全市 98%的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90%的城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70%的城市职工参加了医疗保 险。 第 7 页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 大变化,城市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 1995 年的 53.4%、59.6%降至 2000 年的 45.1%和 48.5%。人民居住条件有 了根本性改善,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 13.

11、86 平方米,比 1995 年增加 2.66 平方米;农村人均实有住房面积 25.2 平方米,比 1995 年增加 1.8 平方米。2000 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6861 元,年均增长 3.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3823 元,年均增 长 9.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 1995 年的月均 140 元提高到 221 元。 二、基本经验 “九五“期间,我们不仅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方面 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一是坚 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积极运用发展的观点、方法,解决前进中 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二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经济

12、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提 升。三是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通行规则, 第 8 页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坚持“不求最 大,但求最好“的城市发展思路,按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城市,努 力探索发展城市环境经济和老工业城市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路子。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使城乡居民 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强城市凝聚力。 三、存在问题 “九五“时期,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 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国有企业虽然实 现了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但总体盈利水平还不高,一些企业 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脱困未脱险。二是区市县经济发展还不均 衡,

13、北三市综合经济实力与市中心区、南三区仍存在着较大差 距。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具有牵动作用的 大项目还不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尚须进一步完善。四是农民收 入增长还不够快,北部山区部分农民生活仍较困难。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 9 页 21 世纪,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 历史发展阶段,宏观环境都会发生诸多深刻变化。全面估量我 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要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增强综合竞争力,对于大连今 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世纪面临的宏观环境 1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 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

14、,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是 21 世纪初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显著特征,并呈日益增强之 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继续向多极化发展,进入大变动、大调 整、大重组的新阶段,和平与发展仍为主流。 2国内环境:“十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 第 10 页 的发展阶段。加快发展和加快调整、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是 这一时期的突出态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 推进信息化和城镇化等重大举措,都将使国内的经济格局发生 深刻变化。沿海发达地区在新一轮建设高潮中都在力争率先实 现现代化,竞争日趋激烈,并集中表现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较 量。 二、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在即,使我国的对外

15、开 放将由有限开放转为全方位开放,由政策性开放转为法律框架 下的开放,更有利于大连实施“外向牵动” 、 “口岸经济”战略, 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充分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 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在更高程度上、更大范围 内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切实提高 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2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科技创新潮流, 第 11 页 为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更 严峻的挑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积极进取,继续坚持“引进外来的,推广自己的,孵化新生的” 发展思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重点突破,大力发展

16、高新技术 产业。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实现跨 跃式发展。 3全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我国“十五”时期以结 构调整为主线的发展思路,都将极大地推动大连结构调整。抢 抓机遇,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市场前 景广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产 业群和产品群,加快发展,增强实力。 第三章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 第 12 页 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 为主题,以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 技进步为动力,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为根

17、 本出发点。着眼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深 入实施四大经济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改革,多层次扩大开放, 切实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把环境优势和口岸优势转化为 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共同进步,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增强综合竞争力。既要强市也要富民,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生 活质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基本确立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商贸 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地位;在高新技术产业、 旅游会展业、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等领 域实现新突破;在城镇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和

18、发展、扩大开放等方面再上新台阶。通过 5 至 10 年的调整与发 展,使大连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居中国北方大 城市前列,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第 13 页 2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预期增长 10% 以上,为提前实现 20XX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奠定 坚实基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4000 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 均增长 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6%,总规模 1600 亿元以上;外贸自营出口年均增长 14%左右;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年均增长 10%左右。 结构调整目标。初步完成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任 务,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

19、值比重提高到 48%左右,高新 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1/3 以上,城市化率提高到 55%左 右。 城市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以供水、快速轨道交通、 第 14 页 信息网络化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设施 建设,构造枢纽性城市功能,城市环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卫星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生态环境目标。进一步防治城市大气和近海海域污染, 主城区基本消除工业污染。20XX 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85%,城市、县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 95%和 80%以上, 城区逐步实现集中供热和生活排污处理小区化。建成区绿化覆 盖率 4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0 平方米左右;全

20、市森林覆 盖率 40%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覆盖率提高到 3%以上,把大连 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城市,跻身世界 500 个生态环境最好城 市之列。 社会发展目标。全市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 1.18, 常住人口控制在 570 万人左右。完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 系。全市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提高到 70%左右,适龄人口高 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30%,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延长到 12 年以上,劳动人口接受继续教育有较大提高。人人享 第 15 页 有卫生保健。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99%。社会治安环境良 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人民生活目标。以改善住、行条件为重点,加大

21、住宅 小区升级改造和“康居房”建设,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 增加到 16 平方米以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6%8%。 2重点任务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推动北三市大开放,大发展,增强大连 整体综合竞争力。 第 16 页 扶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 加快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倍 增作用,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推进 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提高招 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 略,充

22、分发挥先导区的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与国际市 场全面接轨,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推进城镇化建设:强化和完善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 服务、带动、辐射功能,推进小城镇建设,形成“市区体现繁 荣繁华,郊县体现实力水平” ,优势互补、结构协调的经济发展 新格局。 构筑人才高地: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营造优 第 17 页 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积极营造政策透明、高度开放、吸引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环 境。 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准:突出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 量。 第四章 发展开放型经济 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

23、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好过渡 期,加快经济运行环境、机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进一步推 进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形成新的引资高潮。实施“引进来” 和“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战略,借助口岸优势,环境优势,积 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加快与国际经济融合的步伐。进一 步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强化大连服务东北、服务 第 18 页 全国、面向世界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 次发展。 一、改善对外开放软环境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培训学习,培养一 批通晓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政府、企业 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和运用各种政策手段的能力。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

24、变,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预测指导, 有效地运用世贸组织的保障机制,促进幼稚产业成长,增强企 业应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做好开放金融、保险、电信、 外贸、内贸、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准备,制定相应管 理办法,趋利避害。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环境,逐步对外 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进一步理顺体制,规范管理,简化程序, 加强监管,减少行政性审批,实施备案制,维护外商投资企业 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兴办双语学校,开展 双语文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好外商子女入托、上学等实际生 活问题,安商富商。 第 19 页 二、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坚持扩大利用外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合理 有效地

25、利用外资。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 环保产业、农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参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等。在继续加大引进港台地区和日韩投资的同时,加大对欧洲、 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招商力度,积极吸引资金密集、技术档次较 高的大项目和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基础设施 建设,努力实现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在投资领域上 采用 BOT、TOT、项目融资、发行股票、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 拓宽引资领域,开辟融资新渠道。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多 种方式利用外资进行资产重组、嫁接改造。抓住有利时机,积 极推进大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鼓励中小型企业 对外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外国的驻连

26、机构和大连驻外机构,大 力发展招商中介组织,加大网上招商力度,降低招商成本,吸 引更多的合资合作项目。 三、扩大外贸出口 第 20 页 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深入实施科 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等战略,努力提高出 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继续 加大机电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软件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使之逐步成为出口的主体产品。在巩固现有出口市场前提下, 全方位、多渠道地开辟新市场。进一步壮大出口主体力量,积 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增加出口,推进工贸、商贸、 科贸、农贸的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不断扩大大连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覆

27、盖面。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深化外贸 企业改革,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扩大国际贸易的能力和国 际竞争力。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 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外投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提供全 方位服务的信息网络和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人 才培训,为“走出去”创造环境与条件。进一步拓展国际工程 承包和劳务合作范围。积极支持大连的境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加快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升级。重点选择一批以出口为主、 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企业到境外办厂办店,降低成本,扩大销售 第 21 页 市场。扶持鼓励有条件企业到境外开展有资源、有市场的商品 生产、承包工程、投资建厂、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营销网络, 提高境外

28、投资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支持大连的优势企业实行强 强联合,组建跨国公司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跨国经营企业群,增 强国际竞争力。 五、发挥对外开放先导区龙头作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尽快从依靠政策优惠转到依靠体制 和机制创新、提高素质、优质服务上来。以功能开发开放为突 破口,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口岸 经济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持,优势互补,形成组合开放 新优势,舞起“龙头” ,带动大连率先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 运行机制,带动老工业基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区域开放 型经济发展,在国家同类先导区中争创一流。 经济技术开

29、发区,突出出口加工制造业的聚集、扩散效应, 第 22 页 以高开放度、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成为构筑现代工业体系的 重要生力军,带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成为现代化的城 市工业新区。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加快与大窑湾港一体化的建设,发 挥“境内关外”的特殊功能,强化国际转口贸易、保税仓储、 物流分拨和保税加工功能,为大连乃至东北腹地出口加工、现 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靠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国内外高 科技领域的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跨国公司汇聚园区,成为大 连乃至东北地区高科技产业的研发中心、示范区和高素质人才 的成长集聚地,带动区域高科技产业发展。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突

30、出国际性、高品位、休闲度假、大 型会议的主功能,以独有的自然风貌和优势,承接各类高层次 第 23 页 会议和大型国际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宾朋汇聚大连。 六、积极参与国内经济分工和合作 突破行政区界限和行业垄断,抓住西部大开放的有利时机,主 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努力拓展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合 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东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 圈的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一是强化服务辽宁、服务东北、服 务全国的意识,确立为所有投资者服务的宗旨,加强投资软环 境建设和政府间的协商对话,通过契约关系和互利互惠的经济 手段,统筹规划、协调开发优势资源,相互配合建立区域性大 市场,集约发展具

31、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二是按照经济联系 和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以降低交易成本、降低无序竞争损失 为基本原则,加强经济合作,积极发展开放型特色经济。三是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跨地区、部门、所有制的经济联合和 协作,吸引更多的内资通过与大连科技、信息、人才、旅游、 环境等优势资源的结合,不断增值;吸引更多的内地产品利用 大连已形成的营销网络、会展功能、口岸优势走向世界,增强 综合竞争力。四是积极参与西部大开放,努力在参与方式、内 第 24 页 容、主体、组织上大胆创新,在发展和服务中实现双赢,强化 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性功能。 第五章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结合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32、,选准 领域,局部突破,总体跟进,举全市之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传统产业整体升级。 力争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生产基 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 一、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 加快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产权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产权多 样化和知识资本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用人机制。 进一步推进建立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研究制定推进高新 技术企业孵化的管理办法,形成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生产转换的 机制和科学研究面向生产的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纽带,银行贷款、外资和民间资 金等多方式的融资体

33、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 第 25 页 风险投资公司。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 务中心的建设。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形成 研究开发体系、科技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增强高新技术 产业化能力。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制定有关政策,形成外部激 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行为,推动以企业为中 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扶持重 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各 类应用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

34、技术开发机构,或者直接改制为企业,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强 新产品的研发、转化,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 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开发建设 第 26 页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国际惯例运行,建立高效灵活的 管理机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通过 园区的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孵化、扩散作用,带动大连 乃至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软件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出 口加工区和旅顺南路、黄海大道沿线等地是大连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重点功能区,要加快开发开放,形成组合优势。尽快把 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双 D 港”建成具有创业孵化、研 究开发、引进消化、出口加工

35、等功能的新兴产业走廊,增强示 范、辐射、带动作用。把大连软件园建设成为全国的软件开发 生产出口基地。到 20XX 年,上述功能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将占 全市同类指标的 60%左右。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新材料 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扶强做大已形成的优势产业规模。 第 27 页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建设国家、省、市级的工程中心和研 发中心,增强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电子信息业:重点发展代表国际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科 技产品,特别是软件、网络、数字化移动通信、数字音像等产 品。开发一批有较大市场潜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

36、通信 设备产品。 生物工程:以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 生物工程产业化项目,努力向生物医药、生态农业、保健品、 水系污染生物治理、生物化工技术等领域拓展,形成国内现代 生物与制药产业重要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节能环保业: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生活垃圾处 理及运营、洁净燃烧技术应用、固体废物处理、白色污染替代 品、海洋环保、环保型消防、节能节水等产业,把大连建成全 第 28 页 国节能节水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先进制造业:重点推进精密系列加工、精细化工生产、新 型节能建材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与电子 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高水准、高性能专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和关键 零

37、部件生产。把交通运输机械、装备机械、动力机械作为大连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产品,力争把大连建成国际一流的柴 油机、制冷设备、组合机床、造船、机车生产基地。 新材料:重点加快生物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航空航天 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的产品开发,积极推进 稀土发光材料、分子筛、膜材料、超耐热连续碳化硅纤维、特 殊钢、快淬钕铁硼磁粉、纳米材料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争取 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 实施特殊政策,重点扶植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 第 29 页 跨国、跨地区经营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5 家产值 20 亿元以上 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使其成长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

38、发展的龙 头企业。 第六章 发展服务业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积极推进多种所有制、多 层次、多类型的服务业协调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增强城市经 济中心功能,支持经济转型,为要素流动服务的信息、金融、 保险、商贸、现代物流、交通通信和律师、会计、投资咨询等 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已经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支持产业结构 调整的旅游、会展业;积极发展吸纳劳动力多的家政、物业、 餐饮、娱乐、零售业等;加快发展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房地产 业等。 一、扶强做大旅游会展业 第 30 页 充分利用大连区位、口岸、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优势, 把旅游与会展、经贸、文化、体育、民俗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 来,在城乡全面开

39、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具有牵动作用大、 群众参与性强、四季皆宜的骨干项目。重点建设好“文化广场” 、 “主题公园” 、 “特色旅游” 、 “海洋旅游”等精品工程和具有时 代特征的标志性旅游项目,形成以市内为中心,金石滩、旅顺 为两翼,各区市县齐头并进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与国内外 有特色的旅游城市联手合作,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增大创汇创 收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加强对外联系,充分发挥星海湾会展 中心、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的会展功能,积极与国际著名展览公 司联合办展,开办多种大型海内外、专业名展和各类高层次会 议、大型经贸文化活动,形成品牌会展,成为加速国内外交流 的重要窗口。 “十五”期末,把大连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 国际性、大客流、高创汇的中国旅游名城和国际性风景旅游城 市。 二、调整优化商贸流通业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商都目标,商贸业要从以“市内”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