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60.01CCSB91O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395.1202代替GB10395.12009农业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AgriculturalmachinerySafetyPart1:Generalrequirements(报批稿)202-义-XX实施202-X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作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GB)10395了以下部分:农林机械安全(安全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GB/T(GB)已经发布机;GB10395.1农业机械-GB10395.2农林机械安
2、全第1部分:安全第2部分:自卸挂车;GB/T10395.3农业机械安全第3部分:固体肥料撒施机;GB/T10395.5农业机械安全第5部分:驱动式耕作机械;GB10395.6GB10395.7GB10395.8农林机械安全第6部分:喷雾机和液体肥料喷施机;农业机械安全第7部分:联合收割机、饲料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和甘蔗收获机;农林拖拉机和机械GB/T10395.9农林机械安全GB10395.1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GB10395.12农林拖拉机和机械GBGBGBGBGBGB10395.10395.141510395.1610395.1710395.1810395.19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3、农林机械农林机械农林机械农林机械GB/T10395.20GB/T10395.21GB/T10395.22安全安全安全安全农林机械农林机械农林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8部分:排灌泵和泵机组;第9部分:播种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第10部分:手扶微型耕耘机;第12部分:便携式动力绿篱修剪机;第14部分:动力粉碎机和切碎机;第15部分:配刚性切割装置的动力修边机;第16部分:马铃薯收获机;第17部分:甜菜收获机;第18部分:软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第19部分:中心支轴式和平移式喷灌机;安全安全安全第20部分:捡拾打捆机;第21部分:旋转式摊晒机和搂草机;第22部分:前装载装置;
4、GB10395.23农林机械安全第23部分:固定式圆形青贮窖卸料机;GB10395.24农林机械安全第24部分:液体肥料施肥车;GB/T10395.25农林机械安全第25部分:旋转式圆盘割草机、转鼓式割草机和甩刀式割草GB/T10395.26农林机械安全第26部分:大型旋转式割草机;-GB/T10395.27农林机械安全第27部分:缠膜机;GB/T10395.28农业机械安全第28部分:移动式农用谷物螺旋输送机。本文件代替GB10395.1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与GB10395.1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置位防护”的术语及定义(见20
5、09年版的3.3);b)增加了工作中运动部件的保护要求(见4.2);C)增加了自动模式的操作要求(见4.6);d)增加了进入操作者工作位置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尺寸要求(见表1);e)增加了操作者座位要求(见4.7.3);f)增加了非操作者工作位置“一般要求”(见4.8.1)和“站立位置”(见4.8.2);g)增加了可折叠部件的要求(见4.9);h)增加了“所有加注口位置距离地面、工作台或站立位置均不应超过1500mm”的要求(见4. 15);i)增加了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见4.18);j)增加了急停的要求(见4.19);k)增加了控制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部件要求(见4.20);1)增加了
6、有自动转向功能的自走式机器的要求(见5.1.3.2);m)更改了紧急出口截面要求,即“至少能够容纳一个长轴640mm、短轴440mm的椭圆”(见5. 1.5.2,2009年版的5.1.5.2);11)增加了翻滚和倾翻要求(见5.7);o)更改了自走式机械/拖拉机与被驱动机械间的机械动力传动机构的一般要求(见6.4.1,2009年版的6.4.1);P)更改了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的证实涉及的章条号和内容(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7章);q)增加了使用信息的一般要求(见8.1);r)增加了使用说明书中悬挂式机具与拖拉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评估方法(见8.2.3c);s)增加了“当自走式机器的部件在正
7、常操作中高度超过4m时,应在靠近主操作者工作位置处设置警示有关超高危险(如高架电线或桥涵)的安全标志”的要求(见8.3.4)。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及其历次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9年首次发布为GB10395.11989,2001年第一次修订,2009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0.1GB/T(GB)10395系列标准为了保障安全,避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不可接受的伤害,对农林机械各类产品的安全要求进行了规定。0.2农林机械品种及形式较多,安全要求既有共性,也各有特点,为
8、了规定不同农林机械涉及的安全要求,将农林机械安全分为多个部分,并将相应的安全要求或保护措施分别规定在系列部分中,它们共同构成完善的农林机械安全要求或保护措施,GB/T(GB)10395拟由如下部分组成: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方法。第7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给出农业机械通用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自卸挂车。目的在于给出自卸挂车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固体肥料撒施机。目的在于给出固体肥料撒施机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驱动式耕作机械。目的在于给出驱动式耕作机械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喷雾机和液体肥料喷施机。目的在于给出喷雾机和液体肥料喷施机的安全要求及验证联合收割机、饲
9、料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和甘蔗收获机。目的在于给出联合收割机、饲料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和甘蔗收获机的安全要求。一第8部分:排灌泵和泵机组。目的在于给出排灌泵和泵机组的安全要求。 第9部分:播种机械。目的在于给出播种机械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0部分:手扶微型耕耘机。目的在于给出手扶微型耕耘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2部分:便携式动力绿篱修剪机。目的在于给出便携式动力绿篱修剪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4部分:动力粉碎机和切碎机。目的在于给出动力粉碎机和切碎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5部分:配刚性切割装置的动力修边机。目的在于给出配刚性切割装置的动力修边机的安全要
10、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6部分:马铃薯收获机。目的在于给出马铃薯收获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7部分:甜菜收获机。目的在于给出甜菜收获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8部分:软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目的在于给出软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19部分:中心支轴式和平移式喷灌机。目的在于给出中心支轴式和平移式喷灌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一第20部分:捡拾打捆机。目的在于给出捡拾打捆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21部分:旋转式摊晒机和搂草机。目的在于给出旋转式摊晒机和搂草机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22部分:前装载装置。目的在于给出前装载装置的安
11、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23部分:固定式圆形青贮窖卸料机。目的在于给出固定式圆形青贮窖卸料机的安全要求。 第24部分:液体肥料施肥车。目的在于给出液体肥料施肥车的安全要求和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25部分:旋转式圆盘割草机、转鼓式割草机和甩刀式割草机。目的在于给出旋转式圆盘割草机、转鼓式割草机和甩刀式割草机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26部分:大型旋转式割草机。目的在于给出大型旋转式割草机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27部分:缠膜机。目的在于给出缠膜机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 第28部分:移动式农用谷物螺旋输送机。目的在于给出移动式农用谷物螺旋输送机的安全要求及符合性判定方法。0.
12、3机械领域安全方面标准的结构如下:a)A类标准(基础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b)B类标准(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装置;I)Bl类,特定的安全特征(如安全距离、表面温度和噪声)标准;2)B2类,安全装置(如双手操控装置、联锁装置、压敏装置、防护装置)标准。C)C类标准(机械安全标准)对一种特定机器或一组机器规定出详细的安全要求的标准。本文件属于GB/T157062012规定的C类标准。本文件给出了农业机械(自走式、悬挂式、半悬挂式和牵引式)普遍存在的重大危险。若本C类标准的规定与A类或B类标准的规定不同时,对于按照本C
13、类标准规定设计和制造的机器,执行本C类标准的规定优先于A类或B类标准。农业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自走式、悬挂式、半悬挂式和牵引式农业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安全要求及其验证方法,以应对大多数农业机械的典型危险。本文件还规定了制造商提供的安全操作信息(包括剩余风险信息)的类型。本文件附录A给出了按预定用途使用和制造商可预见误用的情况下,正常操作和维护农业机械的重大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事件。本文件不适用于:农林用拖拉机;农业用飞机和气垫船;一一草坪和园艺机械;机器特定组件或功能(例如,作业工具和/或作业流程);机器特定性能等级。本文件不适用于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维护、机器更换和维修相关
14、的危险,以及与环境危险、道路安全(例如:转向、制动)或是动力输出(PTO)万向节传动轴相关的危险;也不适用于动力传动运动部件的防护装置,但防护装置和屏障的强度要求除外。本文件涉及的危险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在某一特定机器上。制造商通过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适用的危险,以及本文件或适用该类机器的专用部分未涉及的危险。GB/T(GB)10395系列标准中强制性专用部分的规定优先于本文件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766
15、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GB/T37662015,ISO4413:2010,MOD)GB/T3767201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ISO3744:2010,IDT)GB/T4269.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4269.12000,ISO3767-1:1991,IDT)GB/T4269.2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2部分:农用拖拉机和机械用符号(GB/T4269.22016,ISO3767-2:2008,IDT)G
16、B/T6235农业拖拉机驾驶员座位装置尺寸(GB/T62352004,ISO4253:1993,MOD)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GB/T79322017,ISO4414:2010,IDT)GB/T948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GB/T94802001,ISO3600:1996,EQV)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103962006,ISO11684:1995,MOD)GB/T10910农业轮式拖拉机和田间作业机械驾驶员全身振动的测量(GB/T109102020,ISO5008:200
17、2,MOD)GB/T15706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ISO12100:2010,IDT)GB/T16404(所有部分)声学声强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ISO9614(所有部分),EQVGB/T16754机械安全急停功能设计原则(GB/T167542021,ISO13850:2015,IDT)GB/T1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GB/T16855.12018,ISO13849-1:2015,IDT)GB/T16855.2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2部分:确认(GB/T16855.22015,ISO13849-2:2012,IDT)GB/T
18、17248.22018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在一个反射面上方可忽略环境修正的近似自由场测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ISO11201:2010,IDT)GB/T17248.52018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采用准确环境修正测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ISO11204:2010,IDT)GB/T20341农业拖拉机和自走式机械操作者操纵装置操纵力、操纵方向、操纵位置和方法(GB/T203412016,ISO15077:2008,IDT)GB/T20953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驾驶室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测定(GB/T209532007,ISO3795:1989,MOD)GB/T21
19、398农林机械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GB/T213982008,ISO14982:1998,IDT)GB/T238212022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ISO13857:2019,IDT)GB/T25078.1声学低噪声机器和设备设计实施建议第1部分:规划(GB/T25078.12010,ISO/TR11688-1:1995,IDT)GB/T33641.1农业拖拉机和机械安全带第1部分:固定装置位置要求(GB/T33641.12017,ISO3776-1:2006,MOD)GB/T33641.2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带第2部分:固定装置强度要求(GB/T33641.2201
20、7,ISO3776-2:2013,MOD)GB/T33641.3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带第3部分:总成要求(GB/T33641.32017,ISO3776-3:2009,MOD)GB/T38874.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与开发通则(GB/T38874.12020,ISO25119-1:2018,IDT)GB/T38874.2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2部分:概念阶段(GB/T38874.2-2020,ISO25119-2:2018,IDT)GB/T38874.3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3部分:软硬件系列开发(GB/T38874.32020,
21、ISO25119-3:2018,IDT)GB/T38874.4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4部分:生产、运行、修改与支持规程(GB/T38874.42020,ISO25119-4:2018,IDT)GB/T39521农业拖拉机和机械拖拉机和自走式机械的自动导航系统安全要求(GB/T395212020,ISO10975:2009,IDT)GB/T41603.1自走式农业机械稳定性评价第1部分:原则(GB/T41603.12022,ISO16231-1:2013,IDT)3术语和定义GB/T15706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正常操作normaIoperatio
22、n为实现制造商预定用途,由熟悉机器特性的操作者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书和机器上的标志给出的操作信息和安全规程使用机器。注1:正常操作包括机器的准备和存放,如:安装和拆卸; 将可摆动的组件摆入或摆出工作位置; 添加或移除配重以及安装和卸下附件; 加装机器使用过程中需要和消耗的物品和材料(如缠绳轴、种子、肥料、水和农药); 调整和设定机器,或是连接适用于特定条件的田地和/或作物的拖拉机与机器; 清理作物的堵塞或积聚的碎屑。3.2维护service为保持机器正常功能,由熟悉机器特性的人员根据需要和/或定期,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书和机器上的标志给出的维护信息和安全规程进行的操作。注1:维护包括加燃料、清理、
23、清洗、加注工作液、润滑、调整(例如皮带和链条调整)以及灯泡和易磨损部件(例如切割部件)等消耗品的更换等操作。3. 3三点寸妾触three-pointcontact一个人能同时使用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上下机器或拆卸机器部件的系统。3.4意夕卜才妾角虫inadvertentcontact正常操作和维护机器期间,人员意外地暴露于由本人动作引起的危险中。3.5手和脚触及区handandfootreach在座椅中心线上,手处于GB/T6236定义的驾驶座标志点(SlP)确定的位置与驾驶室内部区域(如果有)形成的半径为100Omm的球体区域,脚处于GB/T6236定义的驾驶座标志点(SIP)确定的位置与驾驶
24、室内部区域(如果有)形成的半径为800mm向下延伸的半球体区域。注1:对于无驾驶室的机器,手触及区为在座椅中心线上,距GB/T6236定义的驾驶座标志点(SIP)前方60mm,上方58Omm的点为球心,半径为100Omm的球体;脚触及区定义为以座椅中心线与坐垫前缘交点为球心,半径为80Omm向下延伸的半球体,座椅位于其中间位置,见图Io注2:对于有驾驶室的机器,手触及区为驾驶室内,在座椅中心线上,距离GB/T6236定义的驾驶座标志点(SlP)前60mm,上方580mm的点为球心,半径为100Omm的球体;脚触及区定义为驾驶室内,以座椅中心线与坐垫前缘交点为球心,半径为800mm向下延伸的半球
25、体,座椅位于其中间位置。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及符号说明:1SIP(驾驶座标志点);a半球的半径(脚触及区);b球的半径(手触及区)。图:手和脚触及区3.6通道access在正常操作或维护期间,操作者按机器的预定使用进行过程控制和调整的过道。4适用于所有机器的安全要求和/或措施4.1基本要求和设计指南4. 1.1机器应符合第4章、第5章或第6章规定的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设计机器应按照GB/T157062012规定的原则处理本文件未涉及的相关危险但不是重大危险。本文件涉及的全部危险并不一定会都出现在某一特定机器上。制造商宜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本文件或适用该类机械的专用部分适用的危险以及本文件或适用
26、该类机械的专用部分未涉及的危险。制造商有责任提供和规定处理附加危险的安全措施。GB/T(GB)10395系列标准中强制性专用部分的规定优先于本文件的规定。4. 1.2除本文件另有规定外,安全距离应符合GB/T238212022中表1、表3、表4或表6的规定。4. 1.3为实现正常功能、排出物料或清理操作需暴露的功能部件应进行防护且不引起其他危险,例如在预定使用期间由有机物料的积聚引起火灾的风险,且这种防护不会影响到正常功能、排出物料或清理操作。4.2工作中运动部件的保护在预定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用机器情况下,如果防护装置不能有效地防止与机器作业中的运动部件意外接触,则应提供其他防止意外接触的适
27、当措施。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按照GB/T15706-2012中给出的减小风险策略和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正常操作和维护选择适当保护措施。通过使用屏障进行防护获得安全距离是一种适当的措施。4.3噪声4 .3.1设计低噪声机械应使用GB/T25078.1给出的技术信息。5 .3.2如需明示噪声值,则应按附录B进行测定。4.4振动4.4 .1如需明示振动值,则应按照下列文件确定加权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及其测量方法: GB/T10910; GB/T(GB)10395中关于特定机器的文件; 使用说明书中描述的测量方法。不需要乘坐操作者的机器无须测量振动。4.5 .2机械振动是由行驶地面不平整和机器相关部件(例如
28、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装置和作业部件)的不平衡运动造成的。减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隔振、阻尼或悬架系统。振动的来源取决于机器类型及其个性化设计,减振措施的具体要求在GB/T(GB)10395系列特定文件中规定。4. 5操纵机构4.5. 1操纵机构功能及其对应的不同位置应在操纵位置进行标识,并应在使用说明书中予以描述(见8.2.3d)o操纵机构所用符号应符合GB/T4269.1和GB/T4269.2的规定。4.5.2操纵踏板应具有防滑面且便于清理。4.5.3所需操纵力不小于100N的手动操纵机构,与相邻操纵机构外轮廓或机器部件间的最小间隙a为50mm(见图2)。所需操纵力小于100N的操纵机构周围最小
29、间隙应为25mm。该要求不适用于指尖操作的操纵机构(例如按钮、电气开关)。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及符号说明:1手动操纵机构;2相邻机器部件;a最小间隙。图2手动操纵机构周围间隙4.5.4特定机器操纵机构的有关要求应符合GB/T(GB)10395的相关部分。4 .5.5除453和491的规定外,操纵机构的操纵力、位移量、操纵位置和方法应符合GB/T20341的规定。5 .5.6操纵机构应设置在危险区以外。该要求也适用于在主控制系统故障时需要人工操作或控制的机器部件(例如液压阀)。4.6 自动模式的操作当机器在自动模式下运行的工作循环中意外停止或中断(例如堵塞、过载或故障)时,机器应自动进入安全状态。
30、在意外停止或中断后,应对危险区域外的操纵机构进行有意操作后才能重启工作循环。4.7 操作者工作位置4.7.1 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4. 7.1.1一般要求4.7. 1.1.1离地垂直高度大于550mm的操作者工作位置台面应设置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测量操作者工作位置台面离地垂直高度时,机器处于水平地面、装备最大直径且规定充气压力的轮胎或规定的履带。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尺寸应符合表1和图3规定。4.7.1.1.2只要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位于车轮或履带的正前方(即位于机器的运动轨迹上),则应在车轮或履带一侧位置处设置护栏。该要求不适用于处于运输状态的机器。
31、只要操作者伸出的手或脚能触及到机器的危险部件(如车轮),则在台阶或梯子后侧应设置挡板。4.7.1.2台阶和梯子4.7.1.2.1当使用规定规格和最大直径的轮胎在规定充气压力下测量的第一级台阶离地面垂直高度不应超过550mm。相邻台阶间的垂直距离应相等,公差为20mm。每个台阶都应有防滑面。台阶两侧应有侧挡板。台阶应通过结构设计(例如设置防泥护板、制成多孔型台阶),使正常工作条件下积泥和/或积雪量降低到最小程度。允许第一级与第二级台阶之间为挠性连接。4.7.1.2.2用作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梯子和台阶的尺寸应符合表1和图3。表1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尺寸单位为毫米尺寸参数梯
32、子台阶a7090。2070。4+以in150150mja300300Cin1201204in50150ax5505502B+G皿800%n300300G标引符号说明:A踏脚尖间隙;B相邻台阶踏脚面间垂直距离;C-相邻台阶间的最小间隙;D踏脚板深度;E第一级台阶高度;G相邻台阶前沿的水平距离;产台阶或梯级横档的宽度;a倾斜角度。图3进入操作者工作位置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尺寸4.7.1.2.3如果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部件可以活动,则活动部件从起始位置移动到终止位置的操纵力平均值不应大于200N,操纵力峰值不应大于400No4.7.1.2.4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移动
33、时不应存在对操作者产生剪切、挤压或无法控制运动的危险。4.7.1.2.5对履带式机器,若预定将履带表面作为通道台阶,应设置三点接触支撑以确保操作者上下机器的安全。4.7.1,3扶手,扶栏4.7.1.3.1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两侧应设置扶手或扶栏,结构上应使操作者与机器始终保持三点接触支撑状态。扶手/扶栏的截面宽度应在25mm38mm之间。扶手/扶栏较低端离地高度不应大于1500mm除连接处外,扶手/扶栏与相邻部件间的最小放手间隙为50mm。4.7.1.3.2进/出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梯子最高一级台阶/梯级横档上方与其垂直距离为850mmIloomm的位置应设扶手/扶栏。扶栏长度
34、至少应为150mm。4.7.2操作者工作台4.7.2.1操作者工作台应平坦,表面应防滑,必要时应有排水措施。4.7.2.2沿操作者工作台边缘应设置脚挡、扶栏和中间护栏(横杆),尺寸应符合图4,仅在机器处于固定状态才能使用和离地高度小于1000mm的工作台除外。工作台进入处不应设置脚挡。另外,如果固定不动的机器部件用作脚挡、扶栏或和中间护栏(横杆),则应符合4.7.1.3的规定。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及符号说明:r半径,最大50mm;1工作台;2脚挡;3 中间护栏(横杆);4 扶栏。图4工作台脚挡和扶栏4.7.2.3如果为满足运输需要,进/出操作者工作台或驾驶室的辅助装置为活动式,则应在工作台或驾驶
35、室进入处设置可开启的围栏。对于设有门的驾驶室可不设置围栏。4.7.3操作者座位应给每个需要乘坐在机器上的驾驶员和操作者提供座位。若因为技术原因或功能需要,驾驶员或操作者需站立在机器上进行操作的,可按照特定机器的相关文件规定不安装座位并处置相关的特定危险。4.8非操作者工作位置4.8.1一般要求离地高度200Omm以上的维护位置,或添加和补充液体或散装物料处离地高度1500mm以上的位置,应提供适合工作者站立的位置,若站立位置离地高度大于550mm,应提供相应的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4.8.2站立位置1.1.1.1 8.2,1站立位置应有足够容纳操作者的双脚的空间,最小宽度应为300
36、mm,平坦且有防滑表面。站立位置根据机器结构,可由两个独立的表面组成,也可使用机器的部件。如果是独立的表面,每个表面宽度最小应为150mm,并且高度相同,高度的尺寸偏差为50mm。站立位置应保证操作者维护机器时能够保持稳定。1.1.1.2 为实现三点接触支撑应设置扶手和/或扶栏。具备扶手和/或扶栏功能的机器部件可视为满足该要求。1.1.1.3 当所需通道处于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上方或附近时,为避免将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或其防护罩作为台阶或站立位置,应设置合适的站立位置和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4.8.3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4.8.3.1若维护用站立位置距地面(或距操作者工
37、作台)的高度超过55Omm,应设置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1 .8.3.2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应设置脚支撑(例如台阶或梯级横档)和扶栏。另外,如果固定不动的机器部件用作脚支撑和/或扶栏,则应符合471.2.1、471.3.1和4.7.1.3.2的规定。4 .8.3.3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应由图5所示的一组台阶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a) 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应在7090之间(见图5)。每个台阶都应有防滑面。台阶各端应有侧挡板。台阶在设计结构上应使正常工作条件下积泥和/或积雪量降低到最小程度。相邻台阶间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的公差应在20mm以内;b) 进/出非操作
38、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应为阶梯。每个梯级横档上侧均应为水平防滑面,防滑面的前后宽度至少30mm。如果梯级横档能用作扶栏,梯级横档矩形截面的倒角半径不应小于5mm;c)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应符合4.7.1.2的规定。4.8,3.4如果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所处位置存在手或脚与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装置或动力输入联接装置的防护装置意外接触的危险,则应在该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后部设置挡板。4.8.3.5通过设计使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及其防护装置不应用作台阶。4.8.4通道通道最小宽度应为300mm。为容纳扶手支撑构件或机器部件,长度小于等于750mm的通道最小宽度可
39、减小到250mm。工作者应能够安全通过整个通道。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说明:1站立位置;2台阶;3阶梯;4梯级横档。77/图5进,出非操作者工作位置的辅助装置的尺寸4. 9可折叠部件4.9. 1对于手动折叠/展开的部件,应在离最近钱接件300mm以外的位置设置把手。把手可以是适当设计且清晰标识的机器组成部件。手动折叠/展开的过程中从起始位置移动到停止位置所需的力的平均值不应大于250N,峰值不应大于400No在折叠/展开过程中不应存在对操作者产生剪切、挤压或无法控制折叠/展开运动的危险。4.10. 2为减小机器运输状态下的宽度和/或高度而设计的可折叠部件,应采取措施使可折叠部件保持在运输状态。该措
40、施为机械锁定装置或者其他方式(例如液压式、重力式)。保持措施应能充分保证可折叠部件在运输期间处于运输位置。从运输状态转换到工作状态或者从工作状态转换到运输状态,均应确保操作者不会暴露于挤压和剪切危险中。如果是机械或液压的锁定装置,操作者控制解除锁定和展开可折叠部件应是两个单独的操作。4.11. 3超出运输宽度的屏障可从作业位置/防护位置折叠到运输位置。如果屏障折叠会因工作部件产生暴露的危险,则应在屏障折叠时防止操作危险部件(例如在该状况下减少机器部件的功能或降低性能)。4.10防护装置和屏障的强度要求4.10.1防护装置和屏障,尤其是距地面垂直高度55Omm以上的屏障,在正常使用中不可避免地被
41、作为出入台阶,则其应能承受120ON的垂直载荷。该项要求的合格性判定应按附录C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或按满足同样试验验收规则的等效方法进行。4. 10.2用于防护运动工作部件相关危险的屏障,应能承受下列水平载荷:在工作状态下,距离地面不大于400mm的为1000N;在工作状态下,距离地面大于400mm的为600No应按照附录C或等效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确定该项要求的符合性。4.11维护和保养支撑机构4.11.1一般要求4.11.1.1操作者需要在机器部件升起状态下进行保养或维护作业,应设置防止升起机器部件意外下落的机械支撑机构或液压锁定装置。除机械或液压装置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等同或较高安全程度的
42、措施。4.11.1.2应能在危险区外操作液压锁定装置、机械支撑机构或其他形式的支撑装置。4.11.1.3机械支撑机构或液压锁定装置应采用与整机颜色有明显区别的颜色进行标识,或应在装置上或其附近设置安全标志。4.11.1.4当机械支撑机构或液压锁定装置为手动操纵时,其操纵方法应在使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如果操纵方法不直观,还应在机器上设置安全标志或信息标志。4.11.2机械支撑机构4.11.2.1机械支撑装置应能承受额定静载荷L5倍的载荷。4.11.2.2可拆卸机械支撑装置应保留在机器上。若不可行,则应在机器上设置专用的、清晰易见的、明确的存放位置,可以安全地存放支撑机构。4.11.3液压锁定装置
43、液压锁定装置应直接布置在液压缸上,或通过刚性或软管管路与液压缸连接。如果采用刚性或软管管路连接方式,连接液压锁定装置与液压缸的管路应能承受至少4倍的额定最大压力。额定最大压力应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软管管路的更换条件也应在使用说明书中给出。应通过操纵机构的设计、位置等方式防止意外解锁液压锁定装置。4.12电气设备4.12.1对位于与表面有潜在磨擦接触位置的电缆应进行防护。电缆还应具有耐油性或应加以防护防止其与润滑油或燃油接触。电缆应布置在不触及排气系统、运动部件或锋利边缘的位置。4.12.2除起动电动机电路和高压火花点火系统外,所有电路都应安装保险丝或其他过载保护装置,这些装置在电路间的布置应防
44、止同时切断所有的报警系统。4.13液压组件和接头4.13.1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规定的安全要求。4.13.2液压软管、管路及附件应合理布置或加以防护,以保证发生破裂时,液体不可能直接喷射到工作位置上的操作者。4.13.3使用说明书应给出更换软管的信息。4.14气动系统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规定的安全要求。4.15工作液所有加注口位置距离地面、工作台或站立位置均不应超过1500mmo如果设有工作台或站立位置,则应符合4.8.2的规定。工作液更换方法,包括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应在使用说明书中说明。4.16特殊组件特殊组件的人工操作如果需要专用工具,则专用工具应随机器提供,并应在使用
45、说明书中描述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4.17机器部件的维护与搬运4.17.1维护操作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例如切断动力源。4.17.2需经常进行保养的部件应采用4.8规定的措施。4. 17.3如意外关闭存在危险,较接式防护装置和门应安装保持在开启状态的装置。5. 17.4对于由操作者搬运的机器部件:质量大于或等于40kg的,应在结构上或配备附加装置以能使用提升设备;质量小于40kg的,应配备手柄或机器部件处于安全的位置,以防止搬运期间与任何危险部件(如切割工具、热表面等)接触。4. 18电磁兼容性如果机器需要明示电磁兼容性,则应按GB/T21398的规定确定电磁兼容性的参考限值并进行试验。5. 19急停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主操作者工作位置、其他操作者工作位置和远程控制装置应配备急停装置,以避免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危险:一一因功能需要主操作者工作位置处于直接接近危险区;机器的其他操作者工作位置位于直接接近危险区域且在正常操作期间需要使用此位置;除保持一运行控制装置以外的其他操纵机构位于直接接近危险区;操作者工作位置之间的视野或通信同时受到限制;使用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