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48412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讨 特征码 IGOfCbHWANwqycMimBlr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全民所有制事业 单位,是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基础,在动物疫病的防治和新技 术的推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国家对 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 畜牧强县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畜牧生产发展、动物保护、行业 管理和行业服务等职能。乡(镇) 、村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 , 直接影响着地方畜牧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巩固乡、村动物防疫检疫队伍,已成为畜牧管理部门的重大

2、课 题。 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XX 年,畜牧业产值 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 51.8%,农民畜牧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 的 54.3%,托起了农业经济半边天,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随着畜牧生产不断发展,乡 (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职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市、县、 乡机构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制的逐渐健全, 我县原有的镇乡畜牧兽医站存在两种所有制人员的管理体制已 第 2 页 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牧的需要,表现在:人员太 多,年龄老化,素质偏低,负担太重,工作效率低下等。为切 实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贯彻中组部、 人事部关于加快 推

3、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积极顺应中央关于乡镇机 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的总体要求,在报经县委、县政府、县体改 委批准同意后,进行了全面改制。历时三年半,已全面结束, 经过改制后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卸下了沉重的历史负担。 实现了机构稳定、乡(镇)村服务体系完善、全民事业单位性 质明确、 “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人财物归口”的管理体制完全 理顺、职工素质大大提高。 一、我县镇乡畜牧兽医站原有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属四川省贫困山区小县,全县 43 万农业人口。1997 年,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三定”工作时,我县有乡(镇) 畜牧兽医站 24 个,动物检疫站 2 个,由乡(镇)站代管的分站 1

4、9 个。 一是人员臃肿。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总数为 432 人,其中:从事畜牧生产管理和受县委托从事动物检疫、行政 执法工作的 72 人,占 16.67%;从事动物诊疗和兽药饲料经营 服务工作的 276 人,占 63.89%;退休人员 84 人,占 19.44%。 庞大的职工队伍把乡(镇)畜牧兽医站几乎拖垮。 二是人员素质低下。据 97 年统计,在岗职工中 45 岁以上 的有 267 人,占 76.7%,35 岁以下的仅 45 人,占 12.9%;具有 第 3 页 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 41 人,占 11.7%,小学及以下文 化的 106 人,占 30.46%。父传子、师传徒的占

5、72.3%,畜牧专 业(包括职高)毕业的仅占 4.2%。职工的低技能素质完全不能 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编制混乱。纳编事业干部(工人)仅 9 人,占在岗人 数的 2.6%,临时人员竟有 339 人,比率高达 97.4%;父子、兄 弟姐妹站占 56.7%。造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局管理难的局 面。 四是家底薄。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各类集体、国有 资产总值仅有 51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282 万元,流动资产 237 万元,人均占有不到 1.2 万元;97%的职工工资不能进入财 政预算。以至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职工收入不稳定,只 求生存,难求发展,部分退休职工生活费无着落,全县畜

6、牧系 统财力不堪重负。 诸多的极端不利因素,使乡(镇)畜牧兽医站多年的资产积累 和收取的防检费为支付退休人员和公益性工作人员的微薄工资 而耗尽,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陷入瘫痪状态。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运作思路 1、指导思想 一是改全民性质和集体性质混同型为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性 质,原集体所有制资 产和人员向市场分流;二是巩固和发展全 民所有制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第 4 页 干部工人统一实行聘用制,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强化 动物防检疫、生产发展行业管理公益性工作职能,放开经营性 服务职能。 2、改革的思路 思路之一:对从事畜牧生产发展、技术推广、动物防检疫、

7、行业管理等工作的聘用干部(工人) ,一律实行全员聘用制;因 工作需要,编内干部(工人)不足部分,由县人事局、畜牧局 共同向社会公开招聘临时人员。对从事动物诊疗、经营服务性 工作的人员解除原劳动关系;对仔猪阉割人员实行临时聘用, 一年一聘,收支自理,县局适当补助,承担动物防疫义务。 思路之二:对原集体资产实行折价,以原集体所有制身份 人员所占份额比例作为一次性分流补偿。 思路之三:分流人员可自愿挂靠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动物 诊疗和经营服务活动,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和履行防 疫义务。 总的目标是达到精简人员、卸下包袱、巩固体系、强化公 益职能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素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 经

8、济实力得以全面提高。 三、改制的具体运作 1、统一组织,分步实施。 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工作由县局统一组织, 县局局长任改制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县局兽医 第 5 页 站、财务股、办公室为主要实施部门。总的要求是:先点后面、 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实施的范围以原镇乡畜牧兽医站(或分 站)为单位独立进行。县局集中力量在沙河、羊田等 5 个乡 (镇)站试点,试点成功后即在全县分步推开。 2、清产核资、分类处理,资产重组、集中使用。 一是由县局改制小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对的债权、 债务、现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进行集中清理登记,并对 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折价。 二是划清资产中的

9、国家投入部份和集体积累部份。 三是将集体积累部份按现有职工在站工作年限、贡献大小 进行核算后,一次性全额分摊到人头。凡分流出站人员按分摊 金额作一次性补偿(原有退休人员与分流人员同等对待) ,编内 干部(工人)和通过人事局重新招聘的临时人员分摊部份不发 给个人,作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个人帐户。补偿给个人的资金 包括站内自有资产(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职工在 80 年代整 站占有的流动资产。改制的乡(镇)站中,分流人员一次性补 偿高的 2-3 万元,低的数千元不等。 四是国家历年的累计投入,以固定资产归县局所有,确保 各乡(镇)站办公用房和公益性工作用房,其权属收归县局统 一管理;职工住房按国家有

10、关房改政策出售全部产权。 3、合理分流人员,妥善安排。 原站内集体所有制职工,必须首先与所在站签订解除劳动 第 6 页 关系协议书,再视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分流。分流渠道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需要,具备畜牧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和检疫工作 等条件的,可参加县人事局和畜牧局组织的统一考试,通过公 开招聘、择优录用进站,并签订临时人员聘用协议。 二是有经营能力,愿从事兽药、饲料经营并服从管理的, 在自负盈亏的原则下,统一办证,依法自主经营。 三是对擅长动物诊疗,愿从事防疫、诊疗、阉割等服务性 工作的,由县局集中培训,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动物诊疗 许可证 ,可从事动物诊疗工作。但是必须履行动物防疫义

11、务, 依法承但规定村组的畜禽预防注射工作,接受乡(镇)畜牧兽 医站的监督管理。 4、理顺体系、强化管理,政策到位、健全保障。 一是全县 24 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改为全民所有制性 质后,经县编委核定编制为 90 人,聘用干部的基本工资纳入乡 (镇)财政预算,不足部份由收取的动物防检费补充。 二是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实行县局聘任制,两年一 聘;站内职工一律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聘用制,一 年一聘,工效挂钩;新进站人员原则上招聘五大生或大中专毕 业生。所有乡(镇)站职工(包括编内和编外职工)三年内都 必须达到畜牧专业和经济专业的双文凭制。 三是所有在岗人员不得从事行业管理涉及内容的经

12、营活动。 第 7 页 四是聘请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阉割和防疫注 射工作。待遇采取县局适当补助和服务收入相结合。 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新聘从事畜牧生产管理,动 物检疫和技术推广人员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 范畴,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四、镇乡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效果 1、稳妥实施、平稳过渡。 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全县 24 个乡(镇)站(包括 19 个分 站)的改制基本完成。 “三定”工作纳编干部(工人)9 人,从 原有临时人员中招聘干部 18 人,畜牧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安置 7 人,五大生招聘干部 5 人,同人事局共同招聘畜牧专业临时人 员 22 人。原集体所有制职工分

13、流数达到 393 人。由于改制方案 考虑周全,操作合理稳妥,对职工思想工作也做得较细,方方 面面体现了县局的关心体贴,没发生职工抵制改革,集体上访 等事件。 2、人员精简,经费开支减少。 改制后,全县有乡(镇)畜牧兽医站 24 个,动物检疫站 2 个,现有编制内干部(工人)39 人;由人事局发文招聘的临时 人员 22 人;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 182 人。全系统将改革前的 432 人,减少到现有的 61 人,减幅达 85.87%,无一个退休人员。 有效地解决了单位不堪重负,职工人浮于事的现象。 第 8 页 经费开支上:在岗职工工资外人头开支每年减少 25 万余元; 退休人员工资每年减少 30 万

14、余元,两项合计每年节约开支达 55 万余元。 3、队伍素质加强,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成效显著。 由于在岗人员均通过考核考试竞争上岗,文化知识和专业 水平相对较好,懂技术、善管理、工作能力强。乡(镇)站现 有的 61 名职工中,55 人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占 90.2%,82% 的职工实现了畜牧、经济双文凭。职工平均年龄 33 岁,基本实 现了中、青两结合,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我们感到,改革后的 乡(镇)畜牧兽医站总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各乡(镇)党 委、政府均反映很好。 乡(镇)站人员招聘上岗后,执法认真无误,尚未发生行 政诉讼案件。县内畜禽疫病得到较好控制,生产发展较快,项 目推进成效显著。20

15、XX 年比改制前的 1997 年,畜牧财政收入 增长 1.25 倍,防检费收入增长 3 倍,畜牧产值增长 13.6%,畜 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增加 4 个百分点;生猪出栏增长 18%;牛、羊、兔、小家禽免疫注射率提高 21%;生猪重大疫病 注射率提高到 98%。 4、体制理顺,地位提高,职能加强,队伍稳定。 一是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事权、财权、业务权统 归县局管理。 二是县编委正式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 第 9 页 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三是职能上强化畜牧生产发展、防疫检疫、行政执法,并 将其有机结合,规范管理,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四是乡(镇)站人员全部纳入失

16、业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范 畴,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特别是中年职工的后顾之忧,调动了 工作积极性,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同时也稳定和巩固了 乡(镇)畜牧兽医站。 5、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一是职工收入明显提高。20XX 年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 月平均工资达到 620 元,比改制前的 1997 年增长 1.3 倍,福利 增长 2 倍;职工人均费用达到 1.32 万元,比 97 年前增长 1.8 倍。 二是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有很大程度改善,做到每站有办公 地点,每人有休息地点或住房。98 年以来,有 8 个站新修了办 公室,有 6 个站新修了职工住房,有 2 个站购置了汽车,16 个 站购置了摩托车,22 个站有手机;单位固定资产净增 78 万元。 乡(镇)站的同志们由衷地感到:改制使我们象其他行业 职工一样,收入有保障、条件有改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高, 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失落感了。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