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2074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课件: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ppt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 斗争及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建构,时空定位,1.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 (1)18401901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 主力。 (3)中国军民每次在受到外来入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争。 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专题解读,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大事件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

2、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3.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考点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自主学习,考点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考点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国际背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 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 2.国内背

3、景: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 中国 成为他们的理想目 标。当时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自主学习,二、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概念辨析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1)商品输出是指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加工品运到殖民地国家的市场进行销售,获取高额利润。18401895年,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绝大部分都是商品输出。其本质是控制中国的市场。 (2)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提供贷款。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四、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国家主权被严重践

4、踏 (1)人权: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他们的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 计的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2)文化: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中 华文明遗产。,(3)政治: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 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4)经济: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贷款、勒索 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 (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

5、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3)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主题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 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合作探究,史料2 领事裁

6、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 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 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史料3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 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 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读史指导,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达到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没有。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是列强无法扩大中国市场的根本因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史料2

7、中的“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什么时间取得的?对中国产 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史论归纳 多元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及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1.多元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2.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 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3)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加深。,1.(2018浙江11月选考,9,2分)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

8、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 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 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 ) A.1840年、1856年 B.1840年、1883年 C.1860年、1894年 D.1860年、1900年,考点集训,A,解析 通过材料中“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可知,这两次侵略战争 指的是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第二次鸦 片战争发生于18561860年,故A正确。,2.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 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

9、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 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 争。这里的“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解析 题干中“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应该指的是鸦 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参战, 美俄支持英法联军,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的双方是清政府与日本,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法美俄都是侵略者,故D项错误。,3.近代中国,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下列选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

10、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 B. C. D.,B,解析 是1843年虎门条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是1842年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是1901年辛丑条约中的内容;是1895年马关条约中的内容,故选B项。,考点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黄海海战 1.性质: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爆发:1894年9月,中国 北洋舰队 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到 悬挂美国国旗的日本舰队的偷袭,北洋舰队仓促迎战。,自主学习,3.经过: 丁

11、汝昌 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致远”舰中炮 后倾斜,弹药用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 被鱼雷击中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 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4.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命北洋水师躲进威海卫军港,使日军 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日军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 关条约,割让台湾及 澎湖列岛 给日本。 2.经过及结果: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以邱逢甲、徐 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 刘永福 为首的黑旗军。最后由于敌我 力量悬殊,加上清政

12、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3.意义:台湾军民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打死打伤三万多名日军,为保卫祖 国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1)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 两年后攻占南疆各城,成立“ 哲得沙尔汗国 ”,自立为“汗”。 (2)1870年,阿古柏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将侵略势力扩张 到北疆。,2.经过 (1)为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 左宗棠 为钦 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从肃州(今酒泉)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 南的地形,确定了“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的策略,仅用半年多

13、的 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 (3)1877年,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4)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 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5)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 行省 。,3.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 (1)策略正确。(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2)人民支持。(南进过程中得到各族人民支持) (3)外交灵活。(以抗俄军事基地为后盾进行外交谈判) 4.意义:维护了领土完整,巩固了祖国边疆。,主题 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

14、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 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而声势最盛、言论最激者,莫如公车上书一事。 ,合作探究,书上数日不报,各公车再联十八省同上一书。广东举人康长素者,素有时名,尝以著书被谤议于时,主其事,草疏万八千余字,集众千三百余人,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读史指导 从史料可知,“公车上书”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举国哗然的背景下 发生的,与人们激愤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密切相关。从最初联络 发动的具体情况,我们应思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它 与维新运动兴起的关联。,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联系所学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提示 对

15、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上,出现了办厂、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对日本的影响: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对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在远东地区势力膨胀,吞并朝鲜的进程加快。,史论归纳 多角度认识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1.2015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沟海域

16、进行的“丹东一 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标记着 “CHIHYAN”(致远)、“THE-IMPERIAL-CHINESE-NAVY”(中国 皇家海军)的瓷盘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可供研究 的历史事件是 ( ) A.雅克萨之战 B.施琅收复台湾 C.鸦片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D,考点集训,解析 从文物的发现位置“大东沟海域”,“鱼雷”和标记“致远”“中国皇家海军”的瓷盘等可判断此次战争是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海战。我国近代化海军最早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建成的,A、B、C三项都发生在洋务运动之前,结合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战役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2.马关条约签

17、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领土的割让未损害 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定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以下“协定”可以被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的有 (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B. C. D.,C,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割地和赔款英国无法援引,仅有利于日本,故排 除,选C项。,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当时(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

18、各行其是。”徐中约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腐朽落后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D.中国军事领导处处妥协退让,C,解析 题中并未提到中国的封建专制腐朽落后,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 “日本当时(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使政府和人民团 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 力量”可知徐中约认为日本取胜的原因是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故C项正确;B、D两项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考点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在

19、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 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 九一八事变 ”。,自主学习,(2)结果: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 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3)性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 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4)意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 的序幕。,2.卢沟桥事变 (1)爆发: 1937 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

20、兵“失踪”,要求进入宛 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 平城和卢沟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 卢沟桥 事变。 (2)意义: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知识链接 日本局部侵华大事记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 (2)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3)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蚕食,觊觎华北门户。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4)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易错提醒 九一八事变后,中

21、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是阶级矛盾仍占 主要地位;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二、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 南京大屠杀 ,30万人遇难。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2.国家公祭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

22、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 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方针。 (4)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 西安事变 ,它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 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23、。 (5)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宛平县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6)八一三事变后,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 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7)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9月,国民党中 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立。,知识点拨 日本侵华经历了一个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中国抗战也经历了一个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抗日民族运动兴起国民党内部分化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西安事变抗

24、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易错提醒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而是以两党合作为 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 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图解历史 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五、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胜利过程 (1)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 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 波茨坦公告 ,促令日本投 降。,(3)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并 出兵中国东北。 (

25、4)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举行反 攻。 (5)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0月25日, 台湾 光复。,2.意义 (1)性质: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国内: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拓展延伸 抗日战争结构示意图,知识归纳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 (1)战争性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必然失败。 (2)根

26、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正面战 场、敌后战场、人民的支持等) (3)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配合,世界人民的支持。(欧战结 束、波茨坦公告、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主题 抗日战争的特点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史料呈现 史料1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合作探究,(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 统辖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史

27、料2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 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 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 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 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 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 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史料3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 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 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

28、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 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 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 的地位和尊严。,读史指导,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 提示 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 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2)结合史料2,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哪些。并 举例说明“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提示 错误估计:日本认为中国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 人民会再次凝聚

29、团结起来;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 斗志。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 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战略上相互配合。,(3)史料3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加以分析。 提示 日本投降书上受降国签字顺序。 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 地位得到提高。,史论归纳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 2.中国抗日战争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

30、、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4.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 摇、不退缩,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 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1.丹麦记者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 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31、( ) A.使东北三省逐步沦陷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考点集训,D,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7年、地点上海和所学可知,这次战役是淞沪会 战,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没有共产党的参与,故B项错误;在淞沪会战中, 中国战败,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故D 项正确。,2.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 年就开始了。”下列相关抗战史实,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冯玉祥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

32、日同盟军 国共两党揭开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A. B. C. D.,B,解析 1933年,冯玉祥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5年8月1日, “八一宣言”发布,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 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按照时间顺序为,故选择B项。,3.(2017课标)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 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 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 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的理解。 据题干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 发”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 深,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倡导全民族抗战,这表明政策的制定要 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