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72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报告校规划编写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积极谋划综合国力的竞争,纷纷提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惊人相似:第一,加强基础研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第二,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由于世界一流大学兼具这两方面的功能,因此被视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世界一流大学正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强国必然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自然成为了新世纪中国的基本国策。1998年5月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

2、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了落实这一战略,教育部启动了“985”工程。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华中大应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 1、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世界科教中心的转移与一流大学集群的崛起 千年历史看百年。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建立,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不断转换,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换直接导致了世界科教活动中心的转移。近代以来,世界科教活动中心转移顺序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和中国学者赵红洲详细阐

3、述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学说。他们按国别对1501年至1950年世界科学成果的增长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计量分析。他们认为,凡是重大科研成果数占同期全世界总数的百分比超过了25%的国家,称之为“科学活动中心”。而保持这一比例的时间,谓之“科学兴隆周期”。 他们进而发现,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现在)。每一个国家的科学兴盛期为80年左右。1971年美国学者本代维发现了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现象。在学术中心的转移:不列颠、法兰西、德国、美国一书中,本代维提

4、出,寻求先进知识(学问)的研究者和学生,是跟着成为“中心”的国家的大学转移的。不仅如此,他们回国以后,还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大学理想化,并以之为模式来改革落后的本国大学。其实,科学活动中心转移与高等教育中心转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先成为高等教育中心,然后才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一个国家先丧失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然后才丧失科学活动中心的地位。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兴隆周期越长,科技兴隆的周期也越长。因此,可以将他们合称为世界科教活动中心的转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引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据预测,3年左右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5、20年左右,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中心的出现必然伴随一流大学集群的出现。一个国家大学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同时,大学的发展反过来对经济繁荣做出重大贡献。15-17世纪当意大利成为世界外贸经济中心时,意大利拥有18所中世纪大学,占世界大学总数的30%。其中,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是当时欧洲最富盛名的大学。19世纪当德国经济迅速崛起后,德国拥有一大批世界最优秀的大学,其时,世界一半以上的好大学在德国。其中,柏林大学的模式传遍全世界,德国高等教育称雄世界100年。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以拥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著称。根据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世

6、界前20位的大学,85%在美国;世界前100位的大学,50%以上在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曾自豪地宣称:当今世界一流大学三分之二在美国! 可以预测,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必然会成为世界科教活动的中心。事实上,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随着中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必然会产生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未来的20-30年间,只要志存高远、战略得当,极有可能进入全球大学体系的前100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2、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性: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等教育的作用 科技引领发展

7、创新改变生活。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动力。中国经济经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高等教育改革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周边国家的竞争、全球化的压力、知识经济的冲击。最近10年来,全球化经济一体化速度很快,国家迫切要求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技术快速发展使产品寿命缩短。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优势从商品转向知识,如软件、服务业和生物技术。不难设想,只有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国家才能生存,国家间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开。中国参与知识经济至关重要,但是中国的科技知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距离很大。没有知识创新和人才,中国将丧

8、失最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划纲要本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略,确定了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地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

9、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因此,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 高等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承担很大责任,必须培养掌握最新知识技能和能够创造新知识的优秀人才。为此中国的一流大学必须:鼓励灵活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把科研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一大批能创造和传播新理念和新技术的领军人物;提升科研数量和水平,为社会不断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国际交往的领导人。作为一所长期坚持“

10、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理念的研究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 极为重要。中国很大一部分最优秀的青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华中科技大学起着示范大学的作用,培养了很多创新人才,支持了经济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的许多学科已经努力接近世界一流。中国一大批顶尖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结成了产学战略联盟,华中科技大学将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全校上下都认为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做得更好,也必须做得更好,关键是团结一致,克服学校发展的瓶颈。 形势十分紧迫。华中大的国内同型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已正式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和路

11、线图,采取“腾笼换鸟”等非常规的战略措施,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一流的师资;采取精英学院等各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竞争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学生。这些大学的改革模式将影响整个中国的高教体系,最终造就其旗舰大学的地位。 因此,华中科技大学必须思考:10年之后我在哪里?现在就要积极谋划华中科技大学究竟应该在中国转轨中起什么作用。如果作用不大,华中科技大学将失去其示范大学的地位;如果志存高远,在学术上和体制上有所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就可以再次成为中国高教改革的旗舰大学。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认为,社会声誉高的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

12、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排名则以客观的评价指标来界定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根据认知距离的理论,认为大学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水平最有发言权。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南京大学前校长蒋树声认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标准是: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可见,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世界一流大学是在大学之间对比评估中产生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是一大批优秀大学组成的群体;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虽然不确定,但是其学术成就在世界大学中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1、世界一流大学的要素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抽取要素特征的方式,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特质:世界一流

13、大学必须具有世界领先的学术成就和卓越的人才培养,其关键是有世界级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的两个基础条件是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充足的办学经费。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如下要素特征: 第一,具有一流的国际声誉 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上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这种知名度可能来自于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学术底蕴;也可能是因为拥有世界级的学术大师,培养了社会精英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源自于大学进行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虽然一所大学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是这所大学综合实力的反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是通过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与世界名校进行双边和多边(加入大学联盟)合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很高的世界知名

14、度。 第二,具有世界一流的师资 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一流的师资,是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汇集之地。师资质量是决定大学质量的第一要素。一流大学要求有坚实的学术领导地位。为此必须在全球范围寻找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条件(薪水、设备、实验室、学生、图书馆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大都拥有一流大学的博士学位,且教师的博士化率高达90%以上。一流大学的教师始终处于评估之中,而且很大部分来自外界评议。职务晋升主要依据学术评议而不是官僚式的评审条件。 一流大学的教师都从事应用和基础研究。科研使教师的教学保持最新的内容。一流大学特别强调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的突破提供基础。 第三,具有世界一流的优势

15、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拥有若干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哈佛大学的政治学、生物学、工商管理、医学,斯坦福大学的数学、计算器科学,麻省理工的工程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经济学、语言学,剑桥大学的数学、物理等。这些大学都因为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而著称。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以一两个学科见长,而是具有一批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构建了综合性的学科体系。据2009年ESI学科排行,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加州洛杉矶分校、加州伯克利分校、多伦多大学22个学科全部进入ESI学科排行,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大学21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行。 第四,具有一流的学术成果 世界一流大

16、学大都是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从事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室,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在20世纪总是处于世界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为剑桥大学赢得世界声誉。一流大学总是处于世界科研前沿,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据统计,从1946年至1981年,荣获诺贝尔奖的成果70%是在世界一流大学中产生的。剑桥大学取得了麦克斯韦方程、凯恩斯经济理论等重大理论突破,哈佛大学取得了电子对接研究的重大突破,麻省理工学院在雷达、原子弹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目前又在智能计算器开发和人造肌肉研制等方面

17、走在世界前沿。 第五,具有素质一流的学生 世界一流大学遵循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重视吸收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尤其是竭力吸引有可能成为领袖和杰出学者的本科生。美国一流大学常常通过标准化考试、推荐信、成绩单和中学课外活动获奖记录来评价学生的潜力。目的是形成多样化的、有才能的学生群体,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影响。世界一流大学的师生是互动的,学生受到学术熏陶,广泛接触新思想。世界一流大学都很重视通过教育发掘学生潜质,发展总体智能和通识,而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人力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是对人的整体培养,使学生具备智力上的灵活应变和终身学习能力。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都把获取技能知识与开放式的没有单一正确

18、答案的智力挑战结合在一起。学生经常要在教师面前为自己的解决办法进行答辩。鼓励学生对他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深入思考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在一流大学里,本科生和教师及研究生一起从事原创性研究,都有机会在知识前沿进行探索的经验。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Cech指出:“研究型大学给学生最有震撼力的教育并非来自课堂上课,而是让本科生进入研究实验室。他们在那里取得个人体验。他们接触最新的设备和尚无答案的问题。这些经验是他们毕业5-10年后也不会忘记的。正是这一点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第六,充足而灵活的办学资源 充足而灵活的办学资源有利于大学改进教学和研究条件,招聘到更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支持新的前沿学

19、术项目。大多数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年预算经费为10-20亿美元。哈佛大学近年来的年度预算经费为26亿美元,教师人均年度支出高达100多万美元,学校捐赠基金高达226亿美元。加州伯克利分校,虽然是一所州立大学,近年来的年度预算也高达13亿美元,教师人均年度支出73万美元,学校捐赠基金达18亿美元。加拿大规模最大的公办大学多伦多大学,近年来年度预算高达12亿美元,教师年度人均经费支出达40万美元。日本东京大学近年来年度经费预算高达17亿美元,京都大学年度经费预算高达12亿美元。这些大学一半左右的经费投入在科学研究上。美国前10位的大学,年度科研经费在几亿到10亿美元左右。其中获联邦经费最多的前5所大

20、学,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3亿美元以上的科研经费;获联邦经费前10位的大学,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2.5亿美元以上的经费;获联邦经费前20位的大学,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1.9亿元以上的经费;获的联邦经费前50位的大学,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1亿美元以上的科研经费。除了从政府获得巨额资金,世界一流大学重视多方筹资(私人捐赠、学费等)。最近许多一流大学搞第二来源,如附属产业、专利使用费、出版收入、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经理人培训等。美国大学尤其擅长慈善捐赠(公司、基金会,特别是个人、校友)。让校友和个人支持基建、学校运作和扩大学校基金。这些经费对学校一流建设贡献极大。筹资能力差的大学就会落后,留不住人。日德英法等

21、国大学正在认识到私人捐赠的重要性。经费的稳定性和允许灵活使用和总预算经费同等重要。灵活的经费分配可以避免低效和浪费。经费的稳定性则有利于大学作长远规划。 第七,完善的管理构架 完善的管理构架意味着良好的决策体制和问责制度。管理不一定保证学术水平,但管理不善一定失败。有效的管理必须责任分担,确认各方承担的义务。一流大学管理的原则:“必须由最有资格的人来决策”以及“对相关事务的处理应当在最低层次上做出决定”。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以大学章程为基础建构大学的治理结构,建立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的治理具有4层结构:第一,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拨经费,规定学校应完成什么目标

22、和责任。根据大学章程,政府有监督大学的职责,但是不能代替大学作具体的决策。 第二,大学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董事会主要由商界、政府、教师和管理人员代表组成(10-30人)。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任命校长,批准发展战略,推动一流建设,监督校长执行。同时代表学校与政府谈判,帮助校外公关。董事会下常常设有专门委员会。第三,执行发展战略的学术管理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由校长和院系资深领导组成。学术管理委员会采取具体行动建设一流,负责教育和研究的产出,有权分配资源。校长有效的领导是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关键。 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任期一般较长,至少5年,有的10年以上。美国名校校长平均任期(最近5届)为哈佛21年,

23、密歇根10.5年,斯坦福9.6年,伯克利7.2年,美国全国平均7.0年。校长下面要有高级学术管理负责人(如教务长)。在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校长对任命教务长和院系负责人有很大权威。院系负责人对一流建设起关键作用,他们一般是受尊敬的人物,是学术带头人兼通管理,可以外聘。第四,师生代表组成的各种委员会。一流大学的教师是学校一流水平的捍卫者,而不只是具体学科中的一员。一流大学的章程规定,教师有参与参议会或议事会的权利与义务。对大学和原系的重要人事任免发表意见,对大学的战略规划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第八,国际化程度较高 世界一流大学实行开放式办学,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他们不仅是国际科技、教育、文化

24、交流的中心,而且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学位的海外留学生的比例较高,其中研究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有来自96个国家的3000多名海外留学生,这些国外学生占学校本科生总数的8.6%,占研究生总数的27.7%,占博士后总数的45.6%。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是北美最大的公立大学,学生近7万人,本科生的8%来自国外,20%的研究生来自国外。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受日语语言的影响,留学生的比例不及北美研究型大学高,但研究生中来自国外的留学生保持10%左右的比例。不仅如此,一流大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许多本科生就有机会到其它一些世界知名大学进行一学期甚至一

25、学年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经历向海外延伸;资助研究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和眼界的创新型人才。一流大学的教师也是国际流动的,在国际流动中形成良性循环,避免近亲繁殖。国际化的教师和学生取决于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和评价标准。也就是说要按外界公认的国际标准竞争。白宫科技顾问,原纽约州立大学(Stony Brook)校长Marburger指出:“只能按国际公认的标准来达到一流。单独搞一流标准只能偏离方向。只有成员是一流的,机构才能是一流的。因此争取达到一流的大学必须不断评估自己的人员,这种评估必须有外界参与”。 2、世界一流大学的量化标准 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很难量化,如果一定要量化必须寻

26、找一些可比性的客观指标。现在世界大学排名比较有影响的有三家:上海交大、泰晤士报、美国新闻周刊。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指标设置注重学生的满意度与研究质量,强调大学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但由于引入同行评议和雇主评议而显得主观性太强。上海交大的大学排名,主要根据研究成绩来对研究型大学进行评价,所有的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但是过于强调研究而忽略了教育,且对文科较强的学校评价不够全面。美国新闻周刊的大学排名则以上海交大和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为基础,一方面,吸收上海交大排名中所使用一些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数据来衡量大学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引入泰晤士报排名中使用的师生比、海外教师的比例、海外学生的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27、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相比之下,上海交大的排名虽然有失片面,但全部以显示度高的客观数据为依据,所以,歧异较小、公认度较高。而且,我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几乎都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世界领先的学术成就,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研究型大学之路。因此,我们采用上海交大的指标体系来描述世界一流大学。 综合实力排名世界前100位 据统计,全世界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12万多个,其中,进入ESI 排名的大学有1475个左右。根据世界通例,综合实力位居全世界前5的大学(前600位)是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世界前2.5的大学(前300位)是世界著名高水平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世界

28、前1的大学(前120位)是世界顶尖大学。 按照“取法乎上”的原则,我们把排名在世界前100位的大学称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以前100位的大学为参照对象。 有15个以上的学科进入ESI 排名 ESI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设置了22个学科: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器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只有近11年来科研机构按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在前1% 的学科方可进入ESI学科

29、排行。世界前10名的大学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哈佛大学22个,斯坦福大学22个,加州大学伯克利22个,剑桥大学22个、麻省理工学院21个、加州理工学院19个,哥伦比亚大学22个、普林斯顿大学19个、芝加哥大学21个、牛津大学22个。世界前100位的大学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均在15个以上,世界前150位的大学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均在10个以上。世界前100位的大学均有3-5个学科排名世界前50位。因此,保守地估计中国大学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应该在15个以上,且有3个以上的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 有10位左右具有重大原创性成果的顶尖专家 上海交大的大学排名,有四个一级指

30、标,6个二级指标。四个一级指标是:第一,教育质量,主要是考察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第二,教师数量,包括两个二级指标,一是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一是个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教师数量(根据Thomson ISI数据库统计20年来21个领域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5000多位研究人员)。第三,科研成果,包括两个二级指标,一是在Natural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考察最近5年内);一是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考察最近1年内)。第四,师均表现,由前五项指标的分之和除以全职教师数。中国大学在前三项指标(校友诺贝尔奖得分、教师

31、诺贝尔奖得分、高引用率研究者得分)上为空白。世界前100位的大学在前三项指标中没有空白,绝大部分大学有两项得分,大约30所大学三项均有得分。实际上,一个大学只要有10位左右的国际级的学术大师大学,可以确保在前三项指标中没有空白,至少1项得分。而且,国际顶尖级的学术大师与他们的研究团队,在代表国际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Natural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 据2001年的统计显示,全世界在Natural和Science发表论文4篇以上的有93所大学,5篇以上的有66所大学,6篇以上的有55所大学,10篇以上的有33所大学,15篇以上的有22所,20篇以上的有6所,最高的为哈佛大学,65篇。200

32、9年世界前100位的大学在Natural和Science上的得分均在15分以上,中国内地表现最好的三所大学在该项中的得分为:南京大学12.5分,北京大学11.4分,中国科技大学11.3分。 教师年人均产出的SCI(含SSCI)论文在1篇以上 世界前100位的大学的SCI(含SSCI)论文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根据ESI数据库的统计,世界综合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已经达到9,092篇(近11年平均数),第二的斯坦福大学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为4,637篇,第三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为4,448篇,第四的剑桥大学年度SCI(含SSCI

33、论文数为4,067篇,第五的麻省理工学院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为3,329篇。在世界综合排名91-100名的大学中,除了赖斯大学外,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均在1500篇以上(近11年平均数)。基于近年来各学校论文的增长情况,中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在SCI(含SSCI)论文数量方面的基本标准应该是2,000篇以上。 表1 华中科技大学与世界一流教师人均SCIE论文产出大学排名大学名称近11年产出SCIE论文数年均SCIE论文数教师年人均SCIE论文产出1哈佛大学100,0149,0924.332斯坦福大学50,9924,6362.433加州大学伯克利48,9324,4482.

34、824剑桥大学44,7414,0674.075麻省理工学院36,6143,32926加州理工学院21,2561,9322.757哥伦比亚大学45,4414,1314.48普林斯顿大学19,9711,8162.429芝加哥大学26,6572,4232.0210牛津大学48,7804,4352.7791麦克马斯特大学20,0951,8271.2792弗吉尼亚大学22,8542,078193印第安纳伯明顿27,1512,4681.2394亚利桑纳大学藤比16,7641,5240.9295伯明翰大学20,8171,8930.9596悉尼大学29,8472,7130.9197奥胡斯大学21,1971,9

35、270.8598波恩大学18,8011,7090.8199赖斯大学8,1157381.16100埃莫里大学24,1292,1940.8 教师年人均SCI(含SSCI)论文数,哈佛大学为43篇,剑桥大学为41篇,哥伦比亚大学为44篇,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学教师每年人均SCI(含SSCI)论文数都在20篇以上;世界排名91-100位的大学,教师每年人均产出SCI(含SSCI)论文数大约在1篇以上。 三、华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思路 1、华中科技大学的现状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并校十年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学校逐步有效地重组和整合各种资源,在教学设备与设

36、施、知识与信息、平台与机制方面逐步实现了共享;学科门类不断齐全,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加强;逐步完善了以绩效为导向的人事考核和岗位聘任制度。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确立了国内一流大学的地位。2008年学校进入世界大学500强,跻身世界知名大学的行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中科技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教师队伍、经费来源、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师资队伍问题 教师是争取和达到一流大学的基础。华中科技大学虽然采取了措施,但是收效依然不大。学术大师级的领军人才不多。一般来说,院士代表一个国家学术成就的最高水平。据统计,2005年美国排名前10位的大学平均拥有院士数为120人左右,美国51所顶尖大

37、学(都能排进世界前100位)平均拥有院士62人。由于中国有一个庞大的中科院系统,因此中国最好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院士数的底线为60人。而我校目前仅有院士11位,加上“双聘院士”才达22人。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大师极为缺乏,我校能够产出Science 和Natural论文的学者很少,因此聘用世界一流学者的工作需要大大加强。 虽然师资队伍结构在改善,但95%以上的教师仍为国内大学毕业生,来自国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比例不高。尽管最近10年,教师队伍的博士化率由并校时的13%上升到了42%,但是教师队伍博士学位拥有者的比例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依然差距甚大。具有外国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偏低。由于教师

38、待遇和制度软环境的制约,吸引国外一流学者的努力受阻。据调查,华中科技大学的平均薪水比国内其它同型大学低10%-30%, 这种待遇使教师不能全力搞科研,而是到外面办公司兼职。” 这种待遇水平竞争国内一流教师都有困难,竞争国外师资更有困难。华中科技大学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薪水,面向国外招聘一流师资。以后招聘师资要面向国外,最好招聘具有国外名校副教授以上职称者,且前一年至少应发表2篇SCI(含SCCI)论文。 提高教学质量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的教学质量与学校的愿景与使命结合不够紧密。多数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毕业时没有受到作为社会精英和未来领导者应有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学生对教育教

39、学质量很不满意。学生对如下问题很有意见:第一、缺乏足够的教师把足够的精力投入教学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调查表明,本科生存在严重的逃课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急剧衰竭。第二,教学内容陈旧,与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第三,教学方法落后,主要是讲大课,很少讨论。师生个别讨论极少,特别是本科生。第四,缺乏校内教学评估机制。华中大对教学缺乏评议,而多数世界一流大学对教学的内外评议很经常。这对保证教学内更新和资料准确性很重要。第五,基础设施和学习环境不理想。尤其是图书的采购经费与世界名校相距甚远,按国际标准,图书馆开支应为总预算的4%左右,多伦

40、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一流大学图书馆开支占总预算的10%。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开支占总预算的比例不到1%。 提高科研水平问题 并校十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部分学科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总体来说,华中大的科研竞争力并未达到国际公认的一流大学的标准。按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评价和激励的进展缓慢。虽然用量化指标来评价科研有局限,但是如下的几个指标还是很能说明问题(表2)。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学,最少的有1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近11年产出SCIE论文数在2万到10万篇左右,教师年平均产出SCIE论文数在2篇以上,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在20次以上;世界排名91-100位的大学,一般有15个以上的学科进入ES

41、I排名(赖斯大学14个),近11年产出SCIE论文数平均在2万篇以上,教师年平均产出SCIE论文数在2篇以上,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15次左右。而华中科技大学仅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近11年产出SCIE论文数10,937篇,只是哈佛大学的十分之一,是世界排名91-100位大学的二分之一;教师年平均产出SCIE论文数为0.25篇,不到哈佛大学的十六分之一,是世界排名91-100位大学的四分之一;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是3.56次,不到哈佛大学的八分之一,是世界排名91-100位大学的四分之一。这说明,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产出不但数量偏低,质量也有待大幅度提高。 表2 华中科技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学

42、术产出比较名次大学名称2009年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个)近11年累计产出的SCIE论文数(篇)近11年每篇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次)教师年人均SCIE论文产出(篇)1哈佛大学22100,01428.894.332斯坦福大学2250,99224.812.433加州大学伯克利2248,93221.542.824剑桥大学2244,74120.24.075麻省理工学院2136,61425.3826加州理工学院1921,25626.782.757哥伦比亚大学2245,44121.154.48普林斯顿大学1919,97123.952.429芝加哥大学2126,65722.432.0210牛津大学2248,

43、78020.582.7791麦克马斯特大学1920,09515.551.2792弗吉尼亚大学1922,85418.64193印第安纳伯明顿2027,15116.261.2394亚利桑纳大学藤比1616,76413.090.9295伯明翰大学1820,81714.450.9596悉尼大学2129,84711.860.9197奥胡斯大学1921,19714.820.8598波恩大学2018,80113.170.8199赖斯大学148,11519.311.16100埃莫里大学1724,12921.080.8435华中科技大学510,9373.560.25 华中科技大学不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甚大,

44、而且与亚洲一流大学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与日本一流大学相比(表3),主要差距在与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太少,仅有5个学科,不到东京大学的四分之一,九州大学的三分之一;每篇SCIE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太少,平均为356次只是东京大学的四分之一,九州大学的三分之一。表3 华中科技大学与日本一流大学学术产出比较2009年世界排名大学名称2009年ESI排名的学科数(个)近11年累计产出的SCIE论文数(篇)近11年每篇SCIE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次)20东京大学2171,31514.1624京都大学2152,37013.5671大阪大学1544,38913.7582名古屋大学1527,91611.7484东北

45、大学1842,26110.87101-151东京工业大学1014,65310.04152-200北海道大学1528,5979.63152-200九州大学1629,20210.39152-200筑波大学1317,77910.77201-302庆应义塾大学1113,78411.22201-302神户大学1111,73910.24401-502华中科技大学510,9373.56 就是与亚洲其它一流大学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表4)。主要是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偏少,每篇SCIE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偏少,最少的都在我们的一倍以上。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也存在差距(表5) 表4 华中科技大学与其它亚洲一流大学学术

46、产出比较2009年世界排名大学名称2009年ESI排名的学科数(个)近11年累计产出的SCIE论文数(篇)近11年每篇SCIE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次)64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2120,44814.49101-151台湾大学1529,2628.02101-151新加坡国立大学1730,5249.33101-151以色列理工学院1416,82910.21101-151特拉维夫大学2027.84311.13152-200汉城大学1736,3188.87152-200魏兹曼科技学院1411,31722.43201-302韩国先进科技学院916,1027.51201-302台湾成功大学1017,0326.46201-302台湾清华大学711,0527.08201-302香港中文大学1416,8909.79201-302香港科技大学1310,948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