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88750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最新考纲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命观念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科学思维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近三年考情2018全国卷(32)、2016全国卷(5)、2017海南卷(19)、2017北京卷(3)、2018北京卷(31)科学探究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社会责任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

2、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自我调节能力(1)基础:负反馈调节。(2)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3)方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4.类型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反之,则抵抗力稳定性弱5.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温度

3、可超过300 )有何特别之处?研究此类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提示(1)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如下特别之处其能源:不是太阳能、而是生产者(如硫细菌)氧化体外无机物(如硫化物)所获得其生产者不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是化能合成型细菌。(2)意义: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全国卷,5D)()(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卷,4C)()(3)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4D)()(4)生态系统相对稳

4、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卷,4B)()(5)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2016全国卷,5C)()(6)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卷,29)()提示(1)(2)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复杂程度高于草本阶段,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草本阶段强。(3)(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散失)。(5)(6)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遭到破坏时,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状。2.深挖教材(中图版必修3P94“探究活动”拓展)某地

5、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喷洒高效农药;.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请评价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理由。提示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合反馈调节实例,考查科学分析、判断能力1.(2014广东卷,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

6、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 B. C. D.解析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血糖浓度的变化会作为信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汗腺分泌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运动强度: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降雨量;害虫增多,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多,而鸟类的增多又可使害虫减少,即天敌鸟类数量的变化能作为信息调节害虫的数量。答案D2.(2019全国高三摸底考试)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

7、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解析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答案C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

8、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由于该生态系统处于恢复过程中,结构和功能不甚完善,所以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正确;恢复生态系统主要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辅以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C正确;无论生物多样性高与低,某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D错误。答案D4.(2019山东淄博一中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

9、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解析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结构越来越复杂的稳态方向发展,A正确;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任何生态系统保持稳态都需要不断得到外界的能量补充,C错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答案C结合生态缸的制作,考查科学探究能力5.(2014海南卷,9)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10、的是()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生存所必需的,A正确;鱼呼吸产生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错误;长期黑暗条件下,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鱼会因供氧不足而死亡,D正确。答案C6.(2019石家庄质检)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

11、环利用,原因是_。(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_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答案(1)能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呼吸、分解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2)自我调节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3)通风、光线良好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1.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要求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

12、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太阳光能够透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考点二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

13、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2)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点悟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结合人口增长的相关曲线,考查分析、判断能力1.(2019豫南豫北联考)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正确;环境容纳量

14、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正确。答案C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

15、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结合环境污染的实例,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2.(2018豫北豫南尖子生联赛)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

16、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正确。答案D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若水体出现“水华”或“赤潮”,则为无机污染。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考点三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的三大价值2.生物多样

17、性的保护(1)措施(2)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实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3.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内涵: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结合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1.(2017经典高考)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在生态建设工程逐步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越来

18、越好,物种多样性增加,生物群落的组成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A、B、C正确;优良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当地的气候、水源等,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答案D2.(2018江淮十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答案C1.生物多样性的

19、成因(1)从分子水平上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1)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于直接价值。(2)间接价值主要是指通过影响生态环境“间接为我所用”,如森林和草原保持水土、湿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结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考查社会责任3.(2018经典高考)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

20、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解析农田的存在,使得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降低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错误;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所以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松鼠的种群密度受食物条件、栖息空间和天敌等因素的影响,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等,D错误。答案B4.(2019山东聊城模拟)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投入

21、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老子说过的“道法自然”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要人类尊重自然规律B.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不应该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答案B点悟(1)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最核心内容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对人类的意义远大于其直接价值。澄

22、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易错易混易错点1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高点拨在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呈负相关。然而,在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差,而且,若受到“同等强度”(而不是破坏性)干扰时,抵抗力稳定性强者,恢复力稳定性也强。易错点2混淆生物多样性三层次,误认为生物多样性仅为“生物”的多样性点拨生物多样性应包含三个层面内容即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不同生物(具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

23、。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易错点3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点拨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深度纠错1.(原创)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进行C.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进行的,B错误;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C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合理利用,减少干扰

24、,D错误。答案C2.(改编题)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代表物种多样性,代表基因多样性,代表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蒲公英可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作为制药原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解析代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代表基因多样性,是不同生物,代表物种多样性。答案A随堂真题&预测1.(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

25、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保护区内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采食,说明,对于该种生物来说,保护区内的食物资源已经相对短缺,从而造成种内竞争增强,D正确。答案D2.(2016经典高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

26、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解析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答案B3.(2016全国卷,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

27、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对生态系

28、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答案B4.(2020高考预测)人类活动严重干扰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而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为此,2017年的世界环境日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为主题,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绿色发展的理念。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人的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一定发生改变B.人类可利用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等生态学原理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C.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科学合理地砍伐森林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29、和方向进行。答案A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5分钟)1.(2018湖南常德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农田灭虫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抵抗力稳定性强,A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受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农田灭虫除草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庄稼,D正确。答案A2.(2019山西实验中

30、学期末)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与这种稳定状态无关的因素是()A.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D.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其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答案A3.(2019湖北高三质检)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注意定时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

31、度时,标志物脱落会使估算值偏小C.对试管中酵母菌种群进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之前需将试管振荡几次D.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解析制作生态缸时必须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A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根据公式(M总)估算值偏大,B错误;对试管中酵母菌种群进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之前振荡几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C正确;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采用记名计算法,D错误。答案C4.(2018甘肃八校联考)2016年杭州G20峰会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32、。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变化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仍旧未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不可能因科技进步而得到解决的;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密

33、切相关。答案C5.(2018衡水信息卷)乱垦滥伐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时可导致草场严重沙化,严重沙化后不会出现()A.恢复力稳定性变强 B.抵抗力稳定性变弱C.物种多样性降低 D.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解析严重沙化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变弱,物种多样性降低,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B、C、D正确;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变弱,A错误。答案A6.(2019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减少了废物积累B.人们在稻田里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利

34、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D.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解析物质的良性循环可以提高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除草、治虫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传递效率(10%20%),B错误;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D正确。答案D7.(2018河北衡水信息卷)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不利,但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生物均在不断进化中,而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群落内

35、部C.基因多样性与基因突变有关,物种多样性与生物进化有关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但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解析捕食者可以捕食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A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形成基因多样性,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着遗传变异,形成了物种多样性,C正确;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也影响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答案C8.(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的破坏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使渔业资源严重受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B.湿地

36、群落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群个体的随机分布等C.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气候调节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湿地群落中,害虫与其天敌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解析群落的重要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种群个体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答案B9.(2019广东江门模拟)近年,我国较多城市霾天气频发,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持续进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迅速展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C.退耕还林过程增加了物种丰富度D.退耕还林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解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

37、率得以提高,群落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外来物种引入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因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谨慎引进外来物种,B错误;退耕还林的过程,是在土壤条件保留的基础上进行的次生演替过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C、D正确。答案B10.(2019江西鹰潭一中期中)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直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

38、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解析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A错误;y的大小反映了抵抗力稳定性大小,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说明受到干扰后偏离正常作用范围就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B正确;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关,C错误;TS值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答案B11.(2018衡水调研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

39、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所以不会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B.相比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C.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D.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强解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但由于营养结构较简单,不会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与北京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生态系统组分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D正确;各种生物都通过呼吸作用的方式散失热能,C正确。答案A12.(2018湖北鄂州摸底)下列

40、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C.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错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最好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进行就地保护,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

41、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几个层次,C正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直接相关,通过多样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出现,D正确。答案A13.(2018衡水信息卷)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作物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自古就有“先涝后旱,蚂蚱成片”的说法。“先涝”有利于蝗虫喜食的稗草、茅草等湿生和半湿生植物的生长,“后旱”一方面抑制了蝗虫天敌(如鸟类)的繁殖,另一方面使湖沼河滩水位下降,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场所。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资料,请写出与蝗虫有关的食物链或食物网_。(2)蝗虫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它可以

42、加速生态系统的_。6月上旬到7月中旬,蝗虫处于幼虫状态,此时防治效果较佳。可通过_法对幼虫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再确定防治措施。(3)牧鸡和牧鸭既可防治蝗虫提高粮食产量,又可以提高肉、蛋收益。这是利用了种间关系中的_关系。鸟类在减少蝗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据此提出两项与防治蝗灾有关的环境保护措施_。(4)蝗虫可入药,加工后可食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1)(2)消费者物质循环样方(3)捕食保护生物多样性(鸟类),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4)直接14.(2019山西五校联考)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暴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

43、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_。凤眼莲能够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这一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分析图1可知,蓝藻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_,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_,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3)蓝藻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60 g/L蓝藻实验组凤眼莲根系活力_,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抗逆性。120 g/L蓝藻实验组凤眼莲根系活力的变化情况说明_。(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_,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44、。解析(1)蓝藻是原核生物,凤眼莲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蓝藻细胞中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凤眼莲能够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分析图1可知,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低。氧气含量下降会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3)分析图2可知,60 g/L蓝藻实验组凤眼莲根系活力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结合图1推测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抗逆性。120 g/L蓝藻实验组凤眼莲根系活力先上升一段后呈下降趋势并最终低于对照组,说明蓝藻浓度过高,会影响凤眼莲的根系活力,即凤眼莲的抗逆性是有一定限度的。(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蓝藻浓度过高,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