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设计的有关模拟试题以及答案.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493544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设计的有关模拟试题以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混凝土设计的有关模拟试题以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混凝土设计的有关模拟试题以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混凝土设计的有关模拟试题以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混凝土设计的有关模拟试题以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楼盖(200题)一、填空题(共48题)1 .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楼面1屋面)荷载一次梁一主梁一柱一根底f地基。2 .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构造要求配置钢筋。3 .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弹性计算法和塑性计算法两种方法。4 .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z/LNZ时为单向板;当Lz/LK2时为双向板。5 .常用的现浇楼梯有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两种。6 .对于跨度相差任也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三角形分布。118、

2、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g=g+-pf折算活载P=IP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极限条件、机动条件和平衡条件。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一机动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一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边缘处,这是因为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

3、一过程是由于裂缝的形成与开展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塑性钱的形成与转动引起的。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净跨。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当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匕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15、钢筋混凝土塑性较与一般较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16、塑性较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和混凝土

4、的极限压应变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J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钢筋的流幅,这时内力重分布是一充分的。当配筋率较高即J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混凝土的压应变,其内力重分布是一不充分的。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即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不支座应满足梁柱线刚度比乙/i,5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按框架梁计算。19、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20、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一附加箍筋或吊筋。21、雨篷除应对雨篷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整体

5、抗倾覆验算。22、现浇梁式楼梯的斜梁,不管是直线形或折线形,都简化成水平简支梁计算。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6:)+的.,6?=m、.+V7%,式中的口称为泊桑比(泊松比),可取为0.2。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跨中截面及支座截面的计算弯矩可以乘0.8的折减系数。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1.72.7m为宜,次梁的跨度以46m为宜,主梁的跨度以58m为宜。26、混凝土梁、板结构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形式。27、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盖

6、和井式楼盖等四种。28、肋形楼盖一般由旦、次梁、主梁组成,每一区格板一般四边均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梁。当l/kM2时按单向板设计,设计时仅考虑在知边方向的受弯,对于长向的受弯只作局部处理,这种板叫做“单向板”。当J2按双向板设计,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长向和短向两向受弯的板叫做“双向板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般取决于建筑功能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柱网尽量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主梁有沿横向和纵向两种布置方案。30、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理想的弹性体,可按结构力学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

7、支承在心梁_、主梁、柱或墙上。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管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盎支座_。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卡直、荷载及弯矩值中加以调整。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_不超过10%,可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各自的跨度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那么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计算。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五跨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里际跨数计算。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丞么莅教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根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3

8、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拟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标准对楼面活荷载值乘以折减系数后取用。36、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应在本跨内布置,然后隔跨布置。37、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小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时,本跨不布置活载,而在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38、求某一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应该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力值。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期!L或弯起的位置和国鹭。40、为了考虑支座抵

9、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小活荷载的方法来处理,即以型莅戟_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当板或梁支承在豉墙上时,那么荷载不得进行折算。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二t,柱对梁的约束作用L,故对主梁荷载且进伍折减。4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可以消除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和截面按极限状态设计二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合理地估计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又能符合结构工作的实际情况,节约材料,获得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42、关于连续板、梁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很多,目前工程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是弯矩调幅法。即调整(一般降低)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某些截面的最大穹矩值。43、控

10、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5%.44、为了保证塑性较有足够的转动能力,标准规定:相对受压区高度JM也。J愈大,截面塑性皎转动能力或极限塑性转角就越小。45、为了满足平衡条件,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g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跨中弯矩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中C,即+ Mc M0 o46、板般均能满足一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且L验算。47、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别离式或弯起式两种方式。48、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构造钢筋有分布钢筋、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二、选择题(共54题)1 .在计算钢筋

11、混凝土肋梁楼盖连续次梁内力时,为考虑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用折算荷载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其做法是(B)A.减小恒载,减小活载B.增大恒载,减小活载C.减小恒载,增大活载D.增大恒载,增大活载2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D)A.承当剪力B.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C.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D.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3 .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1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1。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那么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应取(八).I=21oB.1=1.5IoC.1=1.210D.I=LOI04 .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

12、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B)A.承当负弯矩B.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C.减少裂缝宽度D.增加主筋与碎的粘结5 .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第三跨跨中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D. 1,3,5A.1,2,3B.1,2,4C.2,4,56 .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最左端支座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A.1,2,4B.2,3,4C.1,2,3D.1,3,57、按单向板进行设计(AA.600mmX3300mm的预制空心楼板;B.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C.长短边之比等于1.5,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D.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8、对于两跨连续梁,(DA.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B

13、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C.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D.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9、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D)。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B.该跨及相邻跨;C.所有跨;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10、超静定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必须满足(D)。A.变形连续条件;B.静力平衡条件;C.采用热处理钢筋的限制;D.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小于等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11、条件相同的四边支承双向板,采用上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一般要比采用下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A)。A.大;B.小;C.相等:D.

14、无法比拟。12、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央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A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C.受拉钢筋的锚固;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13、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中,正确的表达是(B)。A.假设同时满足极限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才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B.假设仅满足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那么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下限解;C假设仅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那么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D.假设仅满足极限条件和机动条件的解答那么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14、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5、计算时,应遵循下述规定(AA.受力钢筋宜采用I、11级或In级热轧钢筋;B.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0.25:C.弯矩洞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计算高度V一般应超过0.35,但不应超过V;D.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紧、板,可适当放宽裂缝宽度的要求。15、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中间支座处,当配置好足够的箍筋后,假设配置的弯起钢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B)来抵抗剪力。A.纵筋B.鸭筋C.浮筋D.架立钢筋.16、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B)A.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B.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17、按弹性方

16、法计算现浇单向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来进行计算,这是因为考虑到(C)A.在板的长跨方向能传递一局部荷载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C.支座转动的弹性约束将减少活荷载布置对跨中弯矩的不利影响18、求连续梁跨中最小弯矩时,可变荷载(活载)的布置应该是(B)A.本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B本跨不布置活载,相邻两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C.本跨及相邻两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19、塑性较的转动能力调幅截面的相对高度J有关,J增大,塑性钱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较有足够的转动能力,J应满足(C)AC.0.3520、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时,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的原因是(C

17、A.考虑到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局部荷载B.考虑到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考虑到支座转动的弹性约束将减小活荷载隔跨布置时的不利影响21、连续梁(板)塑性设计应遵循的原那么之一是(C)。A.必须采用折算荷载B.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位置C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0.3522、整浇楼盖的次梁搁置在钢梁上时(B)A.板和次梁均可采用折算荷载B.仅板可以采用折算荷载C.仅次梁可以用折算荷载D.二者均不可用折算荷载23、雨篷梁支座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B)A.弯、扭相关B.剪、弯、扭相关C.弯、剪相关D.弯、压、剪相关24、为了设计上的便利,对于四边均有支承的板,当(D)按单向板设计。A.42B.6

18、1C.J3D.Ja3AAAA25、弹性方法设计的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但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相差V10%,仍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那么应按(C)计算。A.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B.两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小值C.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D.无法确定26、两端搁置在墙上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等于(A)比/+帅为板厚力./+耳(为板厚)C.I=InD.=1.05,f27、一端搁置在墙上,一端与梁整浇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取(B)hA”+hB.In+-C./=lnD./=1.025/“+=(均为板厚)28、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梁,对支座为整浇的梁或柱,按弹

19、性进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可取(A)A.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B.板或梁的净跨/“C.取1.025/“D.1.05/“29、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取(C)C.In+和/“+且两者中取小值D.1.025/+-“222(其中,一边跨净跨度,b一板第二支座的宽度,a一边支座支承长度,一板厚)30、对于多跨连续梁,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取(C)A.IH1B./H1-0.025Z1222mC.取+1和1025“中较小值D.1.025In31、关于折算荷载的表达,哪一项不正确(D)A.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

20、少活荷载的方法来处理B.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Lq,折算活载q=Lq13C.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9,折算活载q=一夕44D.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32、关于塑性较,下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塑性较不能传递任何由矩而能任意方向转动B.塑性较转动开始于L,终止于IILC.塑性较处弯矩不等于O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uD.塑性较与理想较根本相同33、对于“n”次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可出现(B)个塑性较,最后将因结构成为机动可变体系而破坏。A.n-lB.nC.n-2D.n+134、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

21、高度应满足(B)A.bB.J0.35C.bD.少0.3535、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C)A.30%B.25%C.20%D.15%36、用弯矩幅法计算,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与调整后跨中弯矩N3应满足(C)A,肛+%+MB,N1%+也222t2C./+监1+M1M)D.+W+M1150mm,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D.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30Onlnl39、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B)A.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B.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

22、支座”处切断,或在二处弯起6IOC.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或“的距离处切断D.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别离式40、在单向板中,要求分布钢筋(C)A.每米板宽内不少于4根B.每米板宽内不少于5根C.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0%D.按承载力计算确定41、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B)A.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B.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C.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D.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41、标准规定对嵌固在承重豉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

23、构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C)A.钢筋间距不大于20Onlnb直径不小于6mm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人U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B.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局部,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于人42C.沿受力方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包括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一3D.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42、标准规定,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的肋部平行时,应沿梁肋方向配置板面附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C)A.板面附加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肋垂直B.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三C.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板中

24、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一2D.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缘算起每边不小于板计算跨度。的工43、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次梁的计算和构造,下面表达中哪个不正确(D)A.承受正弯矩中截面,次梁按T形截面考虑B.承受负弯矩的支座截面,T形翼缘位于受拉区,那么应按宽度等于梁宽b的矩形截面计算C.次梁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内力计算D.不管荷载大小,次梁的高跨比收二,一般不必进行使用阶段的挠度和变形验算/81444、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表达中哪一个不正确(D)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那么按矩形截面计算B.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

25、行C.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0=h-35;双排钢筋时h0=h-604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表达中哪一个不正确(D)A.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B.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C,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I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D.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75矩可减少105其它截面那么不予减少46、单向板肋梁楼盖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

26、板、梁时,下面表达中哪一个是错误的(D)A.对于均布荷载和承受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的多跨等跨连续梁,其内力可分别按M=a式g+q)lf,M=am(G+计算B.确定连续梁剪力设计值时,各跨应取各自的净跨/计算C.假设梁、板两端均支承在砌体上,其计算跨度/应取为L05/“D.对于等跨连续梁板,当跨度相差不大于15%时,计算跨内弯矩时取各自的跨度值,而计算支座弯矩那么相邻两跨的平均值计算多项选择题1、关于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BD)。A.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建筑功能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B.柱网尽量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C.主

27、梁有沿横向和纵向两种布置方案,沿横向布置主梁,房屋空间刚度较差,而且限制了窗洞的高度。D.梁格布置尽可能是等跨的,且边跨最好比中间跨稍小(约在10%以内)。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管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均视为较支座,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ABD)加以调整。A.跨度B.荷载C.剪力值D.弯矩值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关于计算简图的支座情况,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A.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管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较支座。B.对于两边支座为砖墙,中间支座为钢筋混凝土柱的主梁,假设生Y!时,可将梁视作较支于柱上的5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否那么应按

28、框架横梁计算内力。C.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20%,可作为等跨计算。D.当连续梁板跨度不等时,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各自跨度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那么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计算。4、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连续梁、板的跨数应按(ABD)确定。A.对于各跨荷载相同,其跨数超过五跨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板将所有中间跨均以第三跨来代替。B.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续梁、板,可按五跨来计算其内力。C.当梁板跨数少于五跨时,按五跨来计算内力。D,当梁板跨数少于五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5、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C)。A.对于n

29、次超静定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可出现n+1个塑性较。B.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的“屈服”,并不是结构的破坏,而其中还有强度储藏可以利用。C.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贯穿于裂缝产生到结构破坏的整个过程。D,从开裂到第一个塑性被出现这个阶段的内力重分布幅度较大。E.第一个塑性较出现到结构破坏这个阶段的内力重分布幅度较小。6、塑性校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ABD)。A.钢筋种类B.配筋率C.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D.截面尺寸E.构件的承载能力7、对弯矩进行调整时,应遵循的原那么是(AB)。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I级或11级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

30、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Yc.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能太大,即&=丁gz,%D.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小、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加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O的一半。E、考虑内力重分布,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应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加10%o8、对以下结构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不应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其内力(ABD)。A.预应力结构B.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C.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D.二次受力叠合结构三、是非改错题(共46题)1.次梁传递荷载给主梁属于间接荷载,该处应设附加箍筋或吊筋。()2.现浇框架

31、结构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1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对边框架梁和中框架梁均取1=21。()3 .塑性较线的位置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一块板只能有一种破坏机构。()4 .弯矩包络图就是抵抗弯矩图。()5、现浇板式楼梯在计算梯段板时,可取1米宽板带或以整个梯段板作为计算单元。()6、现浇梁式楼梯中的平台梁,除承受平台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和平台梁自重外,还承受梯段斜梁传来的集中荷载。(J)7、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一个方向传递,所以仅需在板中该方向配置钢筋即可。()8、不管楼板的支承条件如何,只要其长短边比值bl1t其中为板支座(次梁)轴线间的距离;。为板边跨的净跨;h为板厚;b为次梁截面宽度;a为板支承

32、在砖墙上的长度,通常为120mm。对于等跨连续板,当实际跨度超过5跨时可按5跨计算;缺乏5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14、说明单向板肋梁盖中次梁的计算简图。答:次梁也按连续梁分析内力,支承在主梁及砖墙上,主梁或砖墙作为次梁的不动较支座。作用在次梁上的荷载为次梁自重,次梁左右两侧各半跨板的自重及板上的活荷载,荷载形式为均布荷载。次梁的计算跨度:中间跨I=Ic边跨(边支座为砖墙)/=/+微+/1,025(+其中f,为支座轴线间的距离,次梁的支座为主梁;/“为次梁的净跨;b为主梁截面宽度;a为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通常为240mm。对于等跨连续梁,当实际跨度超过5跨时可按5跨计算;缺乏5跨时,按实际跨

33、数计算。15、说明单向板肋梁盖中主梁的计算简图。主梁的计算简图根据梁与柱的线刚度比确定,一般结构中柱的线刚度较小,对主梁的转动约束不大,可将柱作为主梁的不动较支座,这时主梁仍可按支承在柱或砖墙上的连续梁分析。当结构中柱的线刚度较大,即节点两侧梁的线刚度之和与节点上下柱的线刚度之和的比值小于3时,应考虑柱对主梁转动的约束,此时应按框架进行内力分析。主梁上作用的荷载为主梁的自重和次梁传来的荷载,次梁传来的荷载为集中荷载,主梁自重为均布荷载,而前一种荷载影响较大,后一种荷载影响较小,因此,可近似地将主梁自重作为集中荷载考虑,其作用点位置及个数与次梁传来集中荷载的相同。主梁的计算跨度:中间跨I=Ie边

34、跨(边支座为砖墙)=+1.025w+1其中4为支座轴线间的距离,主梁的支座为柱;/“为主梁边跨的净跨;b为柱截面宽度:a为主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通常为370mm。16、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时,板的计算跨度是如何确定的?答:按塑性理论计算连续板内力时,计算跨度按下表取用。支承情况板的计算跨度两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净跨长/“两端支承在砖墙上in+hln+a一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另一端支承在砖墙上I+z+2n2注表中h为板的厚度;a为梁或板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17、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时,次梁的计算跨度是如何确定的?:按塑性理论计算连续梁内力时,计算跨度按卜.表取

35、用。支承情况梁的计算跨度两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净跨长/“两端支承在砖墙上1.05zf1“+a一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另一端支承在砖墙上1.025/+-”“2注表中h为板的厚度;a为梁或板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18、什么叫弯矩调幅法?答:弯矩调幅法就是在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包络图根底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构件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加以调整。19、弯矩调幅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答:具体计算步骤是:(1)按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内力;(2)以弯矩包络图为根底,考虑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按适当比例对弯矩值进行调幅;(3)将弯矩调整值加于相应的塑性较截面,用一般力学方法分析对结构其他截面内力的影响;(4)绘制考虑塑性

36、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包络图;(5)综合分析,选取连续紧中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6)根据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进行配筋计算。截面弯矩的调整幅度为:式中为弯矩调幅系数;M(I为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Me为按弹性方法计算所得的弯矩设计值。20、设计中为什么要控制弯矩调幅值?答:假设支座负弯矩调幅过大,那么塑性较形成前只能承受较小的荷载,而在塑性较形成后还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这就会使塑性较出现较早,塑性较产生很大转动,即使在正常使用荷载下也可能产生很大的挠度及裂缝,甚至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2002)的允许值。因此应控制弯矩调幅值。21、使用弯矩调幅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使用弯矩调幅法进行设

37、计计算时,应遵守以下原那么:(1)受力钢筋宜采用延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范围内选用;(2)弯矩调整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J=X/%不应超过0.35,也不宜小于0.10;(3)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一般不宜超过0.25;(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5)在内力重分布过程中还应防止其他的局部脆性破坏,如斜截面抗剪破坏及由于钢筋锚固缺乏而发生的粘结劈裂破坏,应适当增加箍筋,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跨中截断时应有足够的延伸长度;(6)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22、使用弯矩调幅法时,为什么要限制g?答:因为g为相对受压区高度,J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塑性钱的转动能力。g当时为超筋梁,受压区混凝土先破坏,不会形成塑性较。J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