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血科吸收试验技术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确保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实验室吸收试验操作。3、职责3.1工作人员应对吸收试验技术操作熟悉掌握。4、程序4.1基本原理血清中的抗体可以通过表达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吸收除去。抗体被吸收后,分离血清和细胞,相应的抗体仍结合在红细胞上。通过放散试验,可收集结合的抗体。检测吸收后的血清,可鉴定吸收后剩余的抗体。吸收试验通常用于:分离多抗体血清;吸收自身抗体,以检测可能被掩盖的同种抗体;制作血清试剂时,除去不要的抗体(通常是抗A、抗B);用已知特异性的抗血清,通过吸收试验证明红细胞上存在相应抗原;用已知抗原
2、表型的红细胞,通过吸收试验可证明抗体的特异性。4.2试剂与器材:4.2.1待吸收的血清或血浆。4.2.2(自体或异源)红细胞,应有待吸收抗体所对应的抗原。4.3操作步骤4.3.1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4.3.2红细胞末次洗涤后,(800-1000)Xg离心至少5分钟,尽量除尽上清液。残余盐水可用滤纸条吸尽。4.3.3混匀适量体积的压积红细胞和血清,在适宜的温度下孵育30-60分钟。4.3.4孵育过程中,定时混匀血清和红细胞。4.3.5红细胞(800-1000)Xg离心5分钟。如有条件,在孵育温度下离心,防止抗体从红细胞膜上解离。4.3.6将上清液(被吸收的血清)转移至干净的试管。如要放散液,保留
3、红细胞。4.3.7取部分吸收后的血清反应,和保留的未用过的吸收红细胞反应,以检查是否所有抗体都被吸收。4.3.8亚型的吸收试验中对比吸收前、后吸收液的效价,评价其吸收效果。4.4结果判定:如果吸收后血清仍有活性,证明抗体未被完全吸收。血清不反应,证明抗体被完全吸收。4.5注意事项:4.5.1压积红细胞和血清可按等体积加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红细胞和血清量。IgG抗体最适吸收温度是37C,IgM抗体的最适吸收温度是4。4.5.2如果红细胞和血清的接触面积较大,吸收会更有效。推荐使用大口径试管。4.5.3抗体要完全除尽,可能需多次吸收。但每增加一次吸收,血清被稀释的可能性会增加,未被吸收的抗体会减弱。4.5.4重复吸收时,需用新的红细胞,而非之前吸收过的红细胞。4.5.5洗涤后,留下最后一次洗涤液,检测其中是否有游离抗体,以证明红细胞是否洗净。最后一次洗涤液可留做后续试验的平行对照。4.5.6用于作吸收试验的抗血清宜用人源性抗血清。4.5.7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应将盐水尽量去尽,以免抗血清被稀释。4.5.8试验中所用的抗A和抗B血清效价不宜过高,应先将血清进行标化,一般效价稀释到32或稀释到与检测细胞呈3+凝集反应程度的最大稀释倍数为宜。因为如果抗血清效价太高,抗血清被亚型细胞吸收后效价降低不明显,难以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