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阅卷入-一、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得分L“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的明月属于光源。2 .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改变。3 .教室的墙壁刷成白色只是因为比较美观。4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5 .堰塞湖常常是因为火山喷发造成的。6 .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7 .探究摆的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中,让摆自由摆动,摆动的幅度越大越好。8 .长期的压力会损害身体健康。()9 .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是人体的“总指挥”。()10 .我们睡觉时,心脏、眼睛
2、耳朵等器官都会停止工作。阅卷人-二、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得分11 .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适应环境后可以看到物体的细节B.适应环境后可以看到物体的轮廓C.无论待多久都看不见物体12 .状状在做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实验中,光不能透过的是()。A.一片玻璃B.一张纸C.一本书13 .下列自然现象中,是光的折射产生的是()oA.地面射灯发出笔直的光B.三棱镜分解白光光穿过小孔到达纸月14 .状状用手电筒从如图所示的空心管的一端照进去,元元在空心管的另一端()oA.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B.能看到手电筒的光C.有时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有时不能15 .中国的地形多种多样
3、下列简图中,显示的主要是山地地形特点的是()o16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属于沉积岩的是()o大理石花岗岩砾岩浮石板岩页岩A.B.C.17 .我们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番茄酱的外溢”模拟的是()。A.地球内部的压力B.地下熔融的岩浆C.火山喷发18 .地球的表面总是在不断地改变着,河边、海边的沙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沉积B.地壳运动C.风的搬运19 .研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时,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A.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量相同B.植被覆盖、土地坡度、降雨高度相同C.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相同20 .风对地球表面的作
4、用不包括()oA.变质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及堆积作用21 .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它主要被用来测量日影的()oA.长度B.亮度C.方向22 .下图中,水钟内的水流速度最快的组合是()oC.和23.在做滴漏实验时,下列做法比较合理的是()oA.堵瓶口,看时间和水位都由一个人完成B.小组同学分工合作,默契配合C.谁最能干谁做24 .观察测量同一个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发现()。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25 .研究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关系的实验可以选择()oC.固定不变C.20克10克26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oA.大脑的表面不平,和核桃仁的表面相似B.人在睡眠不足的时候会注
5、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C.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指挥人体全部的身体活动27 .我们若突然被强光照射,眼睛会迅速闭上,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这个过程中,信号的传递路线是()oA.眼睛一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一神经中枢一眼睛B.眼睛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眼睛C.眼睛一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眼睛28 .人体的每个部位的作用都不同,生活中一些物体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肌肉的作用相似,对下列物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台灯的蛇皮管类似于人体的骨B.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关节C.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起到类似于骨的支撑作用29 .面对消极情绪时,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下列有利于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有()o在适当
6、的场合大哭一场提醒自己,控制不良情绪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参加体育锻炼调整情绪A.B.C.30 .制订健康行为计划有以下四个步骤,排序正确的是()o制订一个能够实现目标的计划确定你想要实现的健康目标解释目标可能对你产生的影响记录计划的执行效果A.B.C.阅卷人-三、实验探究题。(除特殊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得分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以观察敌情。31 .潜望镜使用的镜片一般是()oA.平面镜B.放大镜C.棱镜32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A.折射B.反射C.直线传播33 .下面是某同学用硬纸板制作
7、潜望镜(如图)的步骤,正确的制作顺序是()。插入平面镜;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上胶水,粘牢;通过观察,检查效果,并进行适当调整;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瞭望口,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把潜望镜的图纸粘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镜片进光口镜片A.B.C.34 .根据“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模拟实验回答问题。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研究降雨的侵蚀作用。实验材料: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自制喷壶、塑料盒、水。实验步骤:在塑料盒底下铺报纸,在塑料盒里用泥土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记录土壤样子。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
8、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观察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怎样移动,记录土壤。样子。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1)把实验结论补充完整。实验结论: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2)根据模拟实验连线。塑料盒收集的水雨水喷壶中的水自然界中的地形塑料盒中的小山丘在地面流动的水(3)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o(4)结合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关于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说法错误的是()。A.雨水降落到地面便会溅起泥沙,开始对土地的侵蚀B.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后,侵蚀作用变弱C.挤压喷壶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蚀得越厉害(5)对地表改变的快慢
9、程度,与水的作用相似的是()。A.地震B.火山喷发C.风的作用(6)请根据你的认识解释下图中黄土高原众多沟壑的形成原因:35 .如图所示,某科学小组利用铁架台做水钟实验和摆的实验,水钟实验中的塑料瓶中盛有300毫升水;摆的实验中的垫圈质量为10克,摆绳长度为20厘米。垫图(1)该小组制作的水钟属于型水钟。(2)在用可乐瓶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正确的是()。A.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B.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C.从瓶底开始(3)你认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是()。A.水太多B.水滴流速不匀C.容器颜色太鲜艳(4)实验中发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
10、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A.少于30滴B.正好30滴C.多于30滴(5)若想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系,则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不同条件是o(6)根据实验设计,小组成员开展了有关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关系的实验,得到了如下数据:摆摆绳长度摆动幅度摆锤质量30秒摆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号摆20厘米510克353435号摆30厘米510克253025号摆40厘米510克151716通过实验发现:(7)表格中有一个错误数据,请你圈出来,并说说正确的处理方式:o36 .学了健康生活单元后,状状对骨、关节和肌肉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做的一些实验。请在下图标出运动系统各部分名称。)
11、状状为了加深对关节作用的理解,设计了以下实验。37 .绑住食指关节后写字,用木板固定膝关节后走路,我们会发现()oA.固定的部分无法用力B.固定的部分不能弯曲C.不影响身体活动38 .两次实验可以证明关节有()的作用。A.支撑B.保护C.转动39.下面是元元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请据此回答问题。实验内容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实验材料水槽、塑料管、吸耳球实验步骤把塑料管一端和吸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仔细观察现象操作要点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1)实验中每挤压、松开吸耳球1次,代表心脏跳动次。(2)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原因是()。A.红墨水和血液颜
12、色很相似B.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C.为了颜色好看(3)实验中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是模拟()。A.心脏的收缩B.心脏的舒张C.心脏的休息(4)实验中随着挤压吸耳球,可以观察到血液在用模拟的血管中流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保护心脏的方法有。(写出两种)。答案解析部分L【答案】错误【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明月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其并非自主发光体。因此,“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的明月不属于光源,该说法错误。2 .【答案】正确【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
13、射。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由于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的介质,且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光的传播路线会改变,该说法正确。3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教室墙壁刷成白色,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白色能反射所有色光,使教室更明亮,有利于学生看清黑板和书本,保护视力;同时白色相对耐脏且易清洁,可降低维护成本。止匕外,白色给人简洁、宽敞的视觉感受,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 .【答案】正确【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我国地形呈现西高东低的显著特征,西部以高原(如青藏高原)、山地(如喜马拉雅山脉)和盆地(如塔里木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O米以上;东部则以平原(
14、如东北平原)、丘陵(如东南丘陵)为主,海拔普遍低于500米。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东流,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的地形分布。5 .【答案】错误【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堰塞湖形成原因多样,火山喷发虽可能因熔岩堵塞河道形成(如镜泊湖),但更常见的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山体崩塌,碎屑物质堆积堵塞河谷而成,如汶川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火山喷发并非其主要成因。6 .【答案】正确【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计时工具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如日号基于太阳东升西落的周期性,沙漏依赖沙子匀速漏下的时间规律,机械钟表靠摆轮或钟摆的周期性振动,电子表则利用晶体振荡器
15、的高频周期性振荡,这些周期性运动为精准计时提供了基础。7 .【答案】错误【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在探究摆的快慢影响因素实验中,摆的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动幅度无关(在小角度摆动时,幅度对周期影响可忽略)。若摆动幅度过大(通常超过5。),会偏离简谐运动规律,导致实验误差增大,且无法准确验证摆长与周期的关系,因此应控制幅度在小角度范围内。8 .【答案】正确【知识点】情绪管理【解析】【分析】如果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对身体健康还是有不小的损害和风险,如果想要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劳逸结合。9 .【答案】正确【知识点】大脑的结构【解析】【分析
16、考查脑的结构,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的表层有大脑皮层构成,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功能区,所以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若脑干受到损伤,将会危及生命。10 .【答案】错误【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解析】【分析】人在睡觉时,心脏仍会持续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为身体各部位供血;眼睛虽闭合,但眼球可能会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转动,且眼睑肌肉仍有活动;耳朵也始终保持警觉,能感知外界声音并传递给大脑,只是部分器官活动强度降低,并非停止工作,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和环境感知。n.【答案】C
17、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视觉形成依赖光线进入眼睛并刺激视网膜。完全黑暗环境中没有光源,物体无法反射光线,视网膜接收不到光信号,视神经也就无法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即使人眼适应黑暗(如瞳孔放大),但缺乏光线这一必要条件,仍无法看到物体的任何细节或轮廓,因此选Co12 .【答案】C【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能否透过物体取决于其透明度。玻璃是透明材料,一片玻璃能让光直接透过;一张纸属于半透明物体,薄纸在强光下可能透过部分光,形成模糊投影;而书由多层纸张叠加,纸张的纤维结构会大量吸收和反射光线,加上厚度增加,光无法穿透,因此光不能透过的是一本书,选Co13 .【答案】B【知识点
18、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三棱镜分解白光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再进入空气,因不同色光折射角度不同而分离,属于折射现象。A选项地面射灯发出笔直的光体现光的直线传播;C选项小孔成像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均与折射无关,故选Bo14 .【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空心管内部为直线通道,且空气属于均匀介质,手电筒的光从一端射入后会沿空心管的直线路径传播至另一端,因此元元在另一端能看到光。若空心管弯曲,则光无法沿曲线传播,但题目中未提及管身弯曲,故应选B。15 .【答案】A【知识点】地形、地貌【
19、解析】【分析】山地地形特点:海拔较高(通常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峭,沟谷幽深,多呈脉状分布。若选项中某图呈现出高耸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和明显的地势落差,则符合山地特征。而平原多为平坦开阔地形,高原为边缘陡峭、内部平坦的高地,盆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闭合地形,丘陵为低矮起伏的地形。A正确。16 .【答案】B【知识点】矿物的组成【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地表碎屑物经沉积、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砾岩由砾石碎屑沉积而成,页岩由黏土颗粒沉积固结形成,均属沉积岩。大理石和板岩是变质岩(由石灰岩、页岩变质而来);花岗岩和浮石是岩浆岩(分别由岩浆侵入地壳、喷出地表冷却形成)。因此正确答案为B。17 .【
20、答案】C【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番茄酱黏稠的液态特质与地下熔融的岩浆相似,其在外力作用下从“火山口”外溢的过程,模拟的是岩浆从地壳薄弱处喷出的情景。A选项地球内部压力多通过挤压或加热等操作模拟;C选项火山喷发是整体现象,而番茄酱外溢是对岩浆本身的模拟,并非喷发过程的全部,故正确答案为B。18 .【答案】A【知识点】地壳的运动【解析】【分析】河边、海边的沙滩主要由水流(河流、海浪)携带的泥沙在流速减缓时沉积形成。当河水或海水携带泥沙流动时,遇地形平缓或水流速度下降,泥沙便逐渐沉积,经长期堆积形成沙滩。B选项地壳运动多引发地形整体抬升或沉降,C选项风的搬运
21、主要形成沙漠沙丘等风积地貌,均非沙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Ao19 .【答案】C【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仅改变植被覆盖条件,其他影响因素应保持一致。土地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均为影响侵蚀的关键因素,若这些条件不同,无法准确判断侵蚀差异是否由植被覆盖导致。A、B选项中“植被覆盖相同”会使变量失去对比意义,故C选项的设计最合理。20 .【答案】A【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风对地表的作用包括侵蚀(如风沙磨蚀岩石)、搬运(如风力携带沙尘)及堆积(如沙丘形成),对应B、C选项。而变质作用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成分和结构的
22、改变,与风的地表作用无关,属于内力作用范畴。因此选A。21 .【答案】A【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圭表由直立的“表”和水平的“圭”组成,通过测量“表”在阳光下的影子投射到“圭”上的长度变化,来确定节气、季节和回归年长度。影子长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改变,古人据此推算历法。亮度和方向并非圭表的测量目标,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影长变化感知太阳位置,故正确答案为Ao22.【答案】B【知识点】水钟【解析】【分析】水钟水流速度受水位高低和出水孔大小影响。水位低于,水位越高水压越大,流速更快;出水孔直径大于,孔径越大水流阻力越小,流速更快。选项B正确。23 .【答案】B【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
23、析】【分析】滴漏实验需同步记录时间、水位变化等数据,单人操作易因注意力分散导致误差,且堵瓶口会影响气压稳定,干扰水流。“谁最能干谁做“违背实验协作原则,不利于数据交叉验证。小组分工(如计时、观察水位、记录)可提高效率,减少人为误差,故B更合理。24 .【答案】C【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在摆长不变的情况下,同一个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动幅度、起始速度等无关。无论摆动过程中幅度如何变化,其周期始终恒定,不会出现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的情况,这是单摆的基本物理特性。25 .【答案】C【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
24、素【解析】【分析】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应选择摆长相同、摆锤质量不同的摆进行对比。选项C正确。26 .【答案】C【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大脑虽为人体“司令部”,但并非指挥全部身体活动。心跳、呼吸等自主神经活动由脑干等中枢调控,而非完全依赖大脑。A正确,大脑表面因沟回呈核桃仁状;B正确,睡眠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C表述过于绝对,故不准确。27 .【答案】B【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强光照射时,眼睛(感受器)接收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至神经中枢(如大脑或脊髓)处理,中枢发出指令后,经传出神经传导至效应器(眼部肌
25、肉),使眼睛迅速闭上。信号传递顺序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B正确。A、C的神经传导路径顺序错误。28 .【答案】C【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A、台灯的蛇皮管类似人体的脊柱,说法正确;B、门窗上的合页类以关节,说法正确;C、吊车的液压动力部分起到类似骨略的支撑作用,说法错误,应该是类似于肌肉的动力作用。29 .【答案】B【知识点】情绪管理【解析】【分析】调控消极情绪需采用合理方式:在适当场合大哭可释放情绪,属于合理宣泄;自我提醒控制情绪,是认知调节法;参加体育锻炼能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而“随意发泄”可能伤害他人或环境,不属于健康调控方式,故排除。因此选B。
26、30 .【答案】C【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制订健康行为计划需遵循逻辑顺序:首先确定具体健康目标(如“每天运动30分钟”),随后分析目标对自身的影响(如改善体质),再制定可执行的计划(明确时间、方式),最后记录执行效果以调整计划。A、C顺序错误,未体现“先定目标-再分析-后执行”的逻辑,故B正确。【答案】31.A32. B33. 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用硬纸板制作潜望镜,正确的制作顺序是把潜望镜的图纸
27、粘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叠,涂上胶水,粘牢、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瞭望口,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插入平面镜、通过观察,检查效果,并进行适当调整。31 .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通过两块平行放置的平面镜,将外界光线经两次反射传入观察者眼中,从而实现“拐弯”观察。放大镜用于放大图像,与潜望镜的反射功能无关;棱镜虽能折射或反射光线,但潜望镜通常采用结构更简单的平面镜,故A正确。32 .潜望镜通过两块平面镜实现光线传导。外界光线照射到第一块平面镜时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再经第二块平面镜二次反射后进入观察者眼中。整个过程未涉及光的折射或直线传播,而是利用反射原
28、理使光线“拐弯”,从而达到观察目的,故B正确。33 .制作潜望镜需按流程操作:先将图纸粘在硬纸板上并剪下,形成基础板材;再沿虚线折叠并粘牢,构建主体结构;接着刻出进光口、瞭望口及平面镜插口,为安装做准备;然后插入平面镜,完成光学部件装配;最后检查效果并调整。B、C顺序错误,未体现“先制板-再折叠-后安装”的逻辑,故A正确。34 .【答案】(1)降雨(2)塑料盒收集的水喷壶中的水塑料盒中的小山丘雨水自然界中的地形在地面流动的水(3)便于观察现象(4) B(5) C(6)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
29、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解析】【分析】(1)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雨水冲击小山丘顶部时,地表松散的泥土和带颜色的沙子会随水流移动,导致山丘形状改变(如坡度变缓、土壤堆积在低处)。这表明雨水的冲刷力能带走表层土壤,体现了降雨对土地的侵蚀作用,验证了水流动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该模拟实验通过具象化工具对应自然现象:喷壶喷水模拟“雨水”降落;塑料盒中的小山丘模型对应“自然界中的地形”;而塑料盒收集的水是雨水冲刷地形后形成的“在地面流动的水“,三者共同演示降雨对地形的侵蚀过程。(3)带颜色的沙子与泥土形成视觉对比,当“雨水”冲刷时,其位移能清
30、晰显示土壤颗粒的搬运路径(如从山丘顶部向低处流动),帮助研究者更直观地记录侵蚀过程中土壤的分布变化,从而量化分析降雨对地表物质的搬运作用,使实验现象更具可观测性。(4)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时,流速加快、动能增大,侵蚀作用会变强(如携带更多泥沙),故B错误。(5)水通过流水侵蚀、搬运等作用缓慢改变地表(如形成河谷),风的作用(如风蚀蘑菇、沙丘)同样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而地震、火山喷发多伴随剧烈地质活动,会瞬间改变地表(如形成断层、火山锥),作用速度与水差异显著,故C正确。(6)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31、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1)降雨是土地受到侵蚀的主要原因。(2)塑料盒收集的水模拟在地面流动的水;喷壶中的水模拟雨水;塑料盒中的小山丘模拟自然界中的地形。(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现象。(4)雨水降落到地面便会溅起泥沙,开始对土地的侵蚀,A正确;雨水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后,侵蚀作用会变强,B说法错误;挤压喷壶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蚀得越厉害,C说法正确。所以答案为B。(5)水对地表起到的是侵蚀作用,火山喷发和地震属于地球内部运动,风
32、对地表形成的也是侵蚀作用,所以答案为C。(6)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35.【答案】(1)受水(2) A(3) B(4) A(5)摆锤质量;摆幅大小;摆绳长短(6)相同条件下,摆绳越短,摆动得越快(7);重新测量【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1)水钟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泄水型是容器内的水通过小孔缓慢流出,根据水位下降的时间来计时;受水型是水滴入下方容器,根据容器内水的积累量计时。观察可知,题中水钟为受水型水钟。(2)水钟刻度需均匀
33、才能准确计时,瓶底形状可能不规则(如弧形),水位下降速度不均匀。而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如圆柱形瓶身)横截面积一致,水流出时水位下降速度稳定,从该位置开始划分刻度,能保证单位时间内水位变化相同,使计时更精准,故A正确。(3)水钟计时依赖稳定的水流速度,若水滴流速不匀(如受水位高低、孔的大小影响),会导致单位时间内水的流出量不同,使刻度对应的时间不准确。水的多少只要保证持续流动不影响准确性,容器颜色与流速无关,不影响计时,故B正确。(4)摆的摆动次数只与摆长有关,摆长不变时,摆动15次的时间固定。但滴漏滴水速度会随水位下降而变慢(水压减小),10分钟后水位降低,相同时间内滴下的水滴数减少,因此再次
34、摆动15次时,滴漏滴下的水少于30滴,故A正确。(5)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若想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系,则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摆锤质量、摆幅大小;不同条件是摆绳长短。(6)根据表格数据,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条件下,摆绳越短,摆动得越快。(7)表格中有一个错误数据,第二次,号摆的30不对。应该是25左右。实验数据有问题,我们不能直接修改,需要重新进行测试。(1)由图可知:该小组制作的水钟属于受水型水钟。(2)滴漏实验中水滴的滴速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
35、变小,滴速变慢。刻度的划分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故选Ao(3)水位高度、水滴流速、刻度设置都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容器颜色没有影响。故选B。(4)滴漏实验中水滴的滴速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滴速变慢。实验中发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少于30滴。故选Ao(5)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若想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系,则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摆锤质量、摆幅大小;不同条件是
36、摆绳长短。(6)根据表格数据,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条件下,摆绳越短,摆动得越快。(7)表格中有一个错误数据,第二次,号摆的30不对。应该是25左右。正确的处理方式:重新测量。【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是支撑身体的框架,如上肢的肱骨、尺骨、梯骨,下肢的股骨、胫骨、腓骨等。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部位,能活动的叫“活动关节L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肌肉附着在关节周围,通过收缩带动骨绕关节活动,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等。【答案】37.B38.C【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
37、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绑住食指关节,而关节起支点作用,那么绑住食指关节写字,我们会发现固定的部分不能弯曲,会影响写字。37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可活动连接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使身体部位产生弯曲、伸展等动作。当用绑带固定食指关节或用木板固定膝关节后,关节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原本依赖关节弯曲实现的动作(如食指握笔写字、膝关节弯曲走路)会因关节无法屈曲而受阻,表现为“固定的部分不能弯曲”,而非“无法用力”或不影响活动”,故B正确。38 .绑住食指关节后无法弯曲写字,固定膝关节后无法屈膝走路,两次
38、实验均表明关节被限制后,肢体无法完成原本依赖关节转动实现的屈曲动作。这直接证明关节的核心作用是通过转动使骨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肢体活动,而非“支撑”(骨的功能)或“保护”(韧带等结构的功能),故C正确。39 .【答案】(1)1(2) B(3) A(4)塑料管;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时间【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1)吸耳球在实验中模拟心脏,挤压吸耳球时,球内空气排出,类似心脏收缩将血液泵出;松开吸耳球时,球内吸入空气,类似心脏舒张使血液回流。每一次“挤压+松开”的循环,对应心脏一次收缩与舒张的跳动过程,水槽中的水通过塑料管流动则模拟血液在血管中的循环,该实验通过具象操作演示了心脏泵血的
39、机制。(2)血液呈红色,滴加红墨水首先能从颜色上模拟血液,增强实验真实性。其次,透明的水在塑料管中流动不易观察,红墨水可使水流轨迹更清晰,便于直观看到“血液”在“血管”(塑料管)中的流动方向和状态,从而让心脏泵血的模拟效果更显著,并非仅为颜色相似或美观,故B正确。(3)心脏收缩时会将血液泵出至动脉,而舒张时则接收静脉回流的血液。实验中挤压吸耳球时,吸耳球内部容积减小,迫使水(模拟血液)从塑料管排出,这一过程与心脏收缩泵血的机制一致;松开吸耳球时的扩张动作才对应心脏舒张。因此,挤压动作模拟的是心脏收缩,而非舒张或休息状态,故A正确。(4)实验中随着挤压吸耳球,可以观察到血液在用塑料管,模拟的血管中流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保护心脏的方法有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时间。(1)心脏跳动一次包括一次收缩和一次舒张,挤压、松开吸耳球1次代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1次,即心脏跳动1次。(2)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原因是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故选B。(3)实验中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故选Ao(4)实验中随着挤压吸耳球,可以观察到血液在用塑料管,模拟的血管中流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保护心脏的方法有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