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78215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89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pdf(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论 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1)时间上,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理论; (2)地位:流行于西方 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3) 立场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 (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6)方法上: 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 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2)具体问题有:微观 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 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根本研究方法: 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 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 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 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 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 (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3、? (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 阶段; (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 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 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出现的问题。(2)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 析工具。 (3)西方经济学为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对其他 理论至少是一个有用的

4、补充。 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了解和研究,认 识到其阶级性和非科学性;( 2)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的成分;(3)根本立场上坚持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在具体方法上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成熟工具,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 (4)将对西方经济学的了解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了解结合起来。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十一、十二章 习题答案参考要点 (2011、7、19)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 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 定为 0? 答案要点:当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一致,计划需求与实际需 求也恰好相等时,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0

5、,计划存货投资必定为 0。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会将其计划存货投 资安排为 0,因此,宏观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会为0。至于非 计划存货投资,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 往往不为 0,所以,宏观上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往往不为0。 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 小于 1? 答案要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 量所占的比重,因此,它至多等于1,而无论如何不能大于1; 如果不消费也只能等于0,而不会小于0。平均消费倾向则在短 期内有可能大于1,因为可以借贷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自 己住居住的住宅) ;但也不会小于0,因为人们至少需要基本

6、的 生活花费。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 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是增加的消费能否 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 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最直观的短期 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 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以及社会消费与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 消费的情况。 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概念强调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 一定的道理,但太笼统,局限性不小,忽视了它在不同层次中的 作用。有关消费的内容可以参看教材p75

7、-77 的内容。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大于成本,在考虑边际成 本的情况下, 至少要使投资的收益等于成本。影响投资成本和收 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除投资所直接使用的实际成本规模和 风险成本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 在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既定情况下,利率高低直接牵涉投资的成 本,最终影响投资的利润。所以,利率始终是影响投资的最重要 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影响投资的收益方面, 主要是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 险收益状况。 前者涉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既要求大于

8、投 资同期利率,又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因此,在 凯恩斯理论中, 它是影响投资最重要的因素,起着远大于利率的 关键性作用。 6.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的区别? 答案要点:资本边际效率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底线,它 意味着投资的成本 (资本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与收益的相等。 而投资边际效率则指实际实施投资过程中,随投资的增加而导致 资本品价格上涨, 在投资期限不变情况下,如果初期的资产价格 和最终预期收益不变,则贴现率必须下降。于是,就产生了低于 最初资本边际效率的投资边际效率。 7.可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消费 不足的根本原因? 答案要点:按照

9、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 消费不足现象首先要从其基本的经济矛盾中寻找,即从资本主义 的剥削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寻找。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 过大量销售其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这就要求有非常大的消费 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大部分要靠绝大多数民众来提供,这又要求 他们有相应的可支配收入。但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 本家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榨取剩余价值),会将绝大多数雇 佣劳动者的工资压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是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受 到极大的限制。 在获取大部分社会收入但只占人口少数的资本家 阶级那里, 其消费就其个人来说也许是很大的,但在社会消费的 比重,却显得很低。 这就造成了社会

10、生产力与社会消费力之间的 巨大矛盾, 产生生产相对过剩或消费相对不足的矛盾。尽管事实 上消费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和上述基本矛盾相比,都是 相对次要的。 凯恩斯在其著作中, 却将并不重要的作为心理因素 的消费倾向作为重点加以分析。尽管他也谈到食利者阶级的消费 倾向较低问题, 但其食利者的范围是极其狭隘的,而且未能将上 述基本矛盾提出作为根本性矛盾加以对待。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也很少提出马克思那样深刻的分析。所以,凯恩斯以及其他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消费不足理论都是极其肤浅的。 8.应该怎样看待凯恩斯以心理因素说明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 求不足的理论? 答案要点:个人心理因素的确可以在不同程度

11、上影响人的消 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特别是对于那些并不迫切的消费和投资。但 是,个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首先受到客观条件与社会因素的影 响,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绝没有脱离社会条件的纯粹心理问题。 将客观的经济问题主要归结为心理因素和规律的作用,在通的情 况下是偏颇的,而在一般情况下则是错误的。 另外,个人心理如何与社会心理相一致?如何综合为具有同 一指向的社会心理, 却是非常复杂和带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 许多个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心理状态无法统一,其不同心理状态下 出现的经济行为很可能被相互抵消。所以,以心理因素来说明消 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不确定性,也许会比以之说明消费需求 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

12、要好一些。即便如此, 心理因素也只是许多 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 1. 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 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 :和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也主要是与其价格有关。特别 是,随着早餐牛奶价格的下降,我们对它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反之亦然。除此之外,我们对早 餐牛奶的需求还与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的政策等 因素有关。例如,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我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随我们对它的偏好、收入水平的 增加而增加; 又例如, 如果预期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即使

13、目前收入没有增加) ,我们也会增加对 早餐牛奶的需求。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由早餐牛奶价格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 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把由所有其他因素(包括偏好、收入水平、预期、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 及政府的政策等)变动引起的早餐牛奶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并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 动和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来分别表示它们。 2. 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解答 :与需求一样, 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 系。一般而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

14、量就越小。这一特征被称为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表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因 而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与需求规律一样,供给规律也存在一些例外。例如,供给曲线可能是一条垂直于数量 轴的直线。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高,生产者只提供既定数量 的商品。又例如,供给曲线也可能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这类形状的供给曲线表明,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商品。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生产者对所有商品的供给都满足供给规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经济学中的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中那样精确。正如马歇尔所说,经济学中的规律

15、“不过是一 种多少是可靠的和明确的一般命题或倾向的叙述而已”。 3. 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并以此为例说明均衡的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之间的联 系与区别。 解答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 态时,市场价格恰好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 场均衡价格。换句话说,市场处于均衡的条件是,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此时的价格 为均衡价格。 静态分析亦称为均衡分析。它讨论均衡状态是如何决定的。例如, 在一种商品或服务的 市场上, 市场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使得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如果价格太高, 消费者愿意并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相对

16、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不足,生产者不能实现在该价格下 的目标,从而就会降低价格;相反,如果价格太低,消费者的需求量相对于生产者的供给量 过剩,消费者就不能购买到想要(且买得起)的数量,从而就会提高价格。当供求力量相抵 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比较静态分析的目的则在于揭示影响均衡的因素发生改变时如何使得均衡状态 发生变动,其变动方向如何。例如,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将导致均衡价格提高,该结 论即为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 4. “需求曲线越陡,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高。”这句话对 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解答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借助如下关于点弹性

17、的公式: 点 EP- d d Q P P Q 在上式中, P和 Q 一起对应着需求曲线上的既定点,而 dQ/dP是这一点上需求量关于价 格的导数,即需求曲线的斜率,所以上述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该点处的性质有关。 根据这个公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弹性值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而且与需求曲 线上的特定点有关系。在P和 Q给定的条件下,需求曲线斜率dQ/dP的绝对值越大,即需求曲 线相对于价格轴越陡峭、相对于数量轴越平缓,价格弹性值就越大;反之,需求曲线相对于价 格轴越平缓、相对于数量轴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这适用于对过同一点的两条需求 曲线的弹性进行比较。 5. 某国政府准备在每辆汽

18、车销售时征收1 000 美元的税, 请问,向购买者和销售者征收 后果是否相同?请画图加以说明。 解答 :先来看政府向销售商征税的情况。假定无论现有市场价格有多高,政府对销售商 按每单位商品征收固定数额的销售税。参见图1。设征税前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 为 D 和 S,政府征收的定额销售税为T=1 000 美元。那么,政府征税将导致供给曲线向上平 行移动到 S,在每一个数量上移动的距离都等于T。于是,征税前后市场均衡分别为E和 E, 而均衡价格则由PE提高到了PE。对征税前后市场均衡的状况进行比较之后不难发现,从每 单位商品的角度来看,征税前市场价格为PE,而在征税后市场价格为PE,因此在

19、每单位 商品上,消费者多支付(PE- PE) ,而销售商获得的价格则由PE下降到 PE,减少( PE- PE) 。 因此, 在每单位商品征收的税收T 中,原有的均衡价格PE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摊税收的 分界点。基于此,从税收总量来看,政府获得税收总额为TQE,在图中为长方形P E PEEA 的面积,其中消费者负担的部分为PEPEEB 的面积,总额为( PE- PE)QE,而销售商负担的 部分为 PPEBA 的面积,总额为( PE- P) QE。 图 1 销售税分摊 再来看政府向消费者征收消费税的效应。参见图2。设对应于任意的现行价格,比 如 PE,政府向消费者每单位商品征收消费税T=1 000

20、 美元,则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为 (PET) ,此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1。也就是说,对于征税前的任意市场价格P,在征 税后该价格对应的需求量恰好是(P T)对应的需求量,即征收消费税T 导致需求曲线 D 向左下方移动T 个单位到D。市场需求D与市场供给S在 E处形成新的均衡。比较E 与 E 后发现,每单位商品征收消费税T,导致市场均衡数量由QE减少到QE,价格由PE 下降到PE。由于价格下降到了PE,故销售商承担的税负为(PE- PE) ,而消费者承担的税 负为剩余的(PE- PE) 。 由此可见,无论是向销售商征收销售税还是向消费者征收消费税,都是在买者支付 的价格与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镶嵌了

21、一枚楔子,这枚楔子被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且在 两种情况下分摊比例相同。 图 2 消费税分摊 6. 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供求均衡理论进行分析评论。 解答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里的供求均衡论至少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 先,供求均衡论为了得到均衡的存在性,对市场运行条件和经济当事人施加了若干不切实际 的假设。 如市场上存在一个可以自由涨落的价格,面对这一价格信号,需求和供给自发变动, 买者和卖者相应地调整自身的需求或者供给数量;买者与买者、卖者与卖者之间相互竞争, 最终使得需求与供给相一致。这里我们着重指出,在现实经济中某些市场并不总能处于需求 等于供给的均衡状态,价格调整也并不总是需求

22、和供给调整的唯一信号。 其次, 供求均衡论并没有真正说明均衡的实现问题。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偏离均衡 的状态趋向于均衡的速度,即价格的调整速度。在以静态形式出现的供求均衡模型中,西方 经济学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而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但是, 这并不能保证市场供求一定趋向于均衡价格,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价格在供大于求和供小于 求之间变动。 最后, 这里的供求均衡模型是一种局部均衡。在分析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如何达到均衡时, 供求均衡模型假定均衡状态只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供求状况。而涉及需求或者供给的分析,“假 定其他条件不变”则是必要的前提。这就意味着,除了影响需求量或者供给量的

23、价格因素之 外,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价格以及技术、偏好等因素都保持不变,结果,这些因素就被排除在 了决定一个市场均衡状态之外。 第二章 1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解答 :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边际 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总效 用是消费者在这一时间内所消费的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得到的效用加总。很显然, 一个消费 者消费特定商品获得的总效用取决于消费商品的数量。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 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不同,增加的效用也不同,所以边际效用与消费 商品的数量密切相关

24、。边际效用表示了总效用的改变率,而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构 成了这些商品的总效用。 2无差异曲线具有哪些特点?试解释其经济意义。 解答 :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 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就会导致逻辑 上的错误。 第三,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 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因此,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对另外一种商品产生了替代。所以,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

25、明两种 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凸向原点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另外一种 商品减少的数量越来越小,即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弱。 3什么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出现递减? 解答 :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定义为: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从几何意义上 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的增加,消费者增加1 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 即随着

26、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反映出了两种商品对消费者而言稀缺程度的相对变动,即反映 出了它们满足消费者偏好的相对能力的变动。商品之间的替代使得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向右 下方倾斜。 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随着第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第二种商品 的数量随之减少。结果,第一种商品相对充裕,而第二种商品相对稀缺,因而消费者就会更 偏爱第二种商品。在这种情况下, 增加 1 单位相对充裕的第一种商品,消费者愿意放弃的相 对稀缺的第二种商品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4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效用的基数和序数假设所得出的均衡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解答 : 消费者

27、均衡指的是消费者选择的能够使其效用达到最大的商品组合。从几何上说, 该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其条件是: 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之下, 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 消费者所选择的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 于这两种商品相应的价格之比。 借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上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变换成我们更加 熟知的条件,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消费者每单位货币 支出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也进一步说明,效用的基数度量或 者序数表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二者的实质相同。 5正常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解答 :正常

28、品价格对正常品的需求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替代 效应来看, 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 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 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 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 格呈反方向变动。 从收入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而伴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 对正常物品的最优消费数量也增加。因此,作为正常品的价格下降对该商品需求所产生的收入效 应一定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 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由于无论从替代效

29、应还是从收入效应上看,正常品价格的下降都会使得对它的需求量增 加,故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6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解答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对这种低档物品来说,它的需求量与价格是成 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于是, 对吉芬商品来说,其需求曲线不再像通常所见到的那样向右下方 倾斜,而是相反,向右上方倾斜。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对吉芬商品来说,其价格变化的收入效 应对需求量的影响与替代效应刚好相反,且其强度还大于替代效应。例如,在上一章正文中提 到的土豆就是这样的一种吉芬商品。的确,当土豆的价格上升之后,人们

30、倾向于用更多的其他 商品比如牛肉来替代土豆,即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使得土豆的需求量减少;但由于低收入家庭 中土豆的消费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当土豆价格上升之后,使得这些家庭的收入购买力急 剧下降,已无力购买虽相对降价但仍很昂贵的牛肉,转而不得不购买更多的土豆。不仅如此, 收入效应的强度远大于替代效应,因而在土豆价格上升之后,这些低收入家庭不仅不会减少而 是增加土豆的购买。 7以保险市场为例,说明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解答 :假定消费者考虑为一项价值为a 的财产投火灾保险,投保需要支付的数额为Q。 为了简单起见,设火灾发生,消费者的损失为b,并且只要火灾发生,保险公司就向投保人

31、 支付价值为q 的补偿金。 于是,消费者购买保险这一行为的结果是:若发生火灾,其财产价 值为 a1=a b Q+q;若没有发生火灾,其财产价值为 a2=a Q。若假定发生火灾的概率是 , 则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期望效用为: U(a1)+(1- )U(a2) 再定义每获得1 单位补偿需要支付的费用为保险的价格,即 P=Q/q,并假定它是由市场供求 所决定的一个常数。这样,消费者在既定的价格下,选择适当的Q 以便效用为最大。利用 Q=Pq,则消费者购买保险的行为可以描述为: max q U(a b Pq+q)+(1 )U(a Pq) 根据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上式右面关于q 的一阶导数为0,所以有: U(

32、a1)(1- P)-P(1- )U(a2)=0 其中, U(a 1)和 U(a2)分别为消费者在 a1和 a2处的边际效用。经过整理可以得到: () 1 1()1 2 U aP U aP 上式中, U(a1)/U(a2)可以理解为消费 a1和 a2时的边际替代率,而 和( 1- )分别是发生 和不发生火灾的概率,于是, 它的左边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边际替代率,而右边则是购买保 险在出现火灾和未出现火灾时的价格之比。 与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一样,上式既是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也决定了消费者 对保险数量的需求(函数)。因此,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只不过是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的 一个推广。 8试运用马

33、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效用价值论进行分析评论。 解答 :效用价值论将商品的价值归于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价值论包括客观效 用价值论和主观效用价值论。前者更强调使用价值的客观属性,而后者则强调使用价值的心 理测度。 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价值观上存在根本对立。无论是客观效用价值论还 是主观效用价值论,都否定价值的客观属性,将价值形成与决定同劳动割裂开来,从而不可 能科学地解释价值的内涵和价值的源泉。事实上,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它对不 同的消费者或者是同一消费者的不同用途就有不同的功效,以消费者的心理评价给出的“价 值”就不会相同。商品交换需要有一个价值尺度。那么,交换价值标

34、准是什么,它由什么因 素所决定?显然, 效用价值论并没有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而也就不可能成为 科学的价值理论。相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通过区分劳动的二重性,将价值核心归结到了一 般的人类劳动之上,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价值源泉。 第三章 1. 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哪些?如何认识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 解答 :企业经营的目标包括:第一,利润的最大化。这里,利润指的是经济利润,它等 于企业的收益减去成本。第二, 销售收益最大化。在很多情况下, 判定一个经理是否成功的 标志常常是销售额。销售额也是一个标志企业健康状态的晴雨表,经理的薪水、权力和声誉大 都直接取决于销售额。这样,销售收入最大化

35、就可能超越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占统治地位的目 标。第三,增长最大化。有时,管理者寻求的是销售收入或企业资本价值在一定时间内的最 大增长。伴随着企业扩张,每个人的晋升机会就会增加,这往往又意味着更高的薪水,更加 豪华舒适的办公环境,更加受人瞩目的社会知名度。所以, 管理者的利益冲动或许超过了企 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需要指出,虽然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是利润,因为 利润是一个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外,利润最大化分析也为其他最大化目标下 的企业行为理论提供了基础。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考察企业行为时,仍假定其目标是利润 最大化。 2.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6、这一规律适用的条件有哪些? 解答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 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 投入量的增加, 最初每增加1 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 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 1 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简言 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投入在增加到一定程度 之后,它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有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 是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这一规律只能在生产过程中

37、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前 提下才可能成立。否则,如果出现技术进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能不再成立。第二,边际 报酬递减规律只有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如果在增加可变 要素投入的同时,增加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那么这一规律也可能不再成立。第三, 边际产量 递减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出现。边际产量并非一开始就会出现递减,原 因在于, 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固定不变的要素投入,在可变要素投入数量很低时,不变要素投 入相对过剩,增加1 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可以使得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 因而产量的增加也会增加。但随着可变要素投入不断增加,不变要素投入相对

38、不足,从而对 产量增加形成制约。在这种情况下,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因此,边际报酬递 减规律要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挥作用。 3.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决定的? 解答 :例如,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与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来确 定它的合理区域。 首先,当劳动量较小时,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称该阶段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 新增加的 1 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量比现有劳动的平均水平都要高。于是,企业应该雇用这1 单位的劳动, 即企业不会停止劳动投入量的增加。由此可见, 该阶段是不合理投入区如 果把劳动投入确定在第一阶段而不增加,那就是不合理的。 其次

39、,当劳动量很大时,其边际产量将小于0,即增加投入不仅不增加总产量,反而会 使得产量下降。 称该阶段为第三阶段。显然, 理性的企业也不会把劳动投入确定在这一阶段 内。 最后,当劳动量既不是很小也不是很大时,其边际产量将小于平均产量,但仍然大于零。 称该阶段为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劳动的合理投入区。换句话说, 理性的生产者总是把劳动 投入选择在第二阶段上。 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之间的联系如何?请给出详细说明。 解答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 量的增加, 每增加 1 单位该要素所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递减,即一种要素对另外

40、 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随着该要素的增加而递减。 通过如下公式可以看到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递减的原因: MRTSL,K= L K MP MP 在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内,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服从递减规律。所以, 随着劳动投入 量的增加,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另一方面,由于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所以资本的投 入量会相应地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因此,在上式中,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分子 递减, 而分母递增, 所以由此决定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一定递减。这就是说,随着一种要素投 入量的增加, 每增加 1 单位该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越来越少,从而它对另外一种要素的替代能 力越来越弱;同时,被替代的生产要

41、素投入量越来越少,其边际产量越来越大,从而它也就 越不容易被替代。因此, 边际技术替代率服从递减规律,而决定这一规律的直接原因则是更 基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 为什么说理性的企业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产要素投入? 解答 :理性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按照最优组合来安排生 产要素的投入。例如,假定企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其价格分别为W 和 r。于是,企业的利 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PQ- C=Pf(L,K) - WL- rK 这里, P为产品价格,Q = f(L,K)为企业的生产函数。 假定企业在某一要素组合点上考虑是否增加1 单位的劳动投入。 增加 1 单位劳动会给

42、企业带来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会招致更多的成本。一方面,由于增加1 单位劳动的产量,即 边际产量为MPL,所以企业所增加的收入等于按现行价格P出售这一边际产量获得的收入, 即 PMPL。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的价格为W,所以它增加1 单位劳动需要增加的成本就等 于 W。只有当增加1 单位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收入增加量恰好等于为此支付的成本时,企业 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才会停止对该要素的调整。所以,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的劳 动投入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PMPL=W 同样的道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资本投入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PMPK=r 由上两式即得到: L K MP MP W r 或 LK MPMP

43、Wr 由此可见, 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做出的选择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相 一致。 6. 举例说明什么是机会成本。区分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意义何在? 解答 : 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 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例如, 假定企业使用自己 拥有的办公大楼,那么在会计人员看来,大楼当期并没有发生实际支出,因而没有成本。但 是在经济学家看来,如果将大楼出租,将会带来租金, 企业自己使用无疑损失了将大楼出租 获取租金的机会。 如果在分析期内这栋办公大楼最多可以获得100 万元的租金收入, 那么这 100 万元就构成了

44、企业的经济成本。 区分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对于分析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 会计成本记录 的是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通常只是被用于对以往经济行为 的审核和评价。 而经济学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的决策,并进而分析资源配置的结 果及效率, 所以经济学中对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资源配置于不同用途上的代价。这涉及 使用一项资源或做出一项选择放弃掉的机会,即机会成本的概念。 7. 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解答 :成本曲线和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图看出。我们知道, 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 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并

45、且在平均产量最 大值点上, 即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一定处于最低点,此时,边际成 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在图(a)中,当劳动投入为L1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相应的产 量为 Q1。于是,在图( b)中,对应于产量Q1,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此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 本曲线相交。也就是说,从图形形式上来看,图(b)恰好是图( a)的一个整体反转。 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总之,短期成本来源于短期生产,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产量曲线的基本特征, 所以也就间接决定了企业短期成本曲线变动的规律以及这些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8. 什么是生产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

46、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和 成本理论作出评析。 解答 :生产的技术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的是, 生产是在特定的技术条 件下,通过将人的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过 程。生产的社会属性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社会关系。作为社会的生产,生产活动总是在 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关系决定了生产过程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属性。 西方经济学所论及的通常是生产的技术属性,而忽略了其社会属性,因而不能说明社会 制度的影响, 也不可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例如, 它们把劳动看成与资本以及 其

47、他自然资源完全类似的生产要素,而完全忽视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就无法 对利润的来源及性质作出科学的界定。又例如, 由于没有涉及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没有 涉及劳动与资本的社会属性,所以与工资一样,正常利润被计入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其 结果是, 资本因所有权而得到的收入与工人的工资没有了本质区别,这就起到了掩盖剥削性 质的作用。 总之,用生产函数表示出来的只能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只能是不同要素的比 例关系, 而不可能表示按这一比例关系进行的生产活动的社会关系属性。所以说, 生产函数 以及相应的成本分析只能说明生产的技术属性,而无法揭示生产的社会属性。 第四章 1. 企业面临的

48、需求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答 :企业面临的需求是对市场上某个企业的产品的需求,是“企业产品面临的需求”, 或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有时也简称为 “企业的需求” 。市场需求指的是对某个市场上全 部产品的需求。 通常, 企业面临的需求只是市场需求的一个部分。但在垄断的特殊情况下,企业面临的 需求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企业面临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消费 者行为,常常还要取决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行为。 2. 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有哪些? 解答 :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买卖双方的数量。二是商品的性质。 三是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四是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49、。 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一般来讲, 如果在一 个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人数很多,买卖的商品完全相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以至于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进出该市场又不存在任何的障碍,那么, 这就是一个 “完全竞争市场” 。反之,如果在这个市场上,由于存在着对进出的限制,只有一个卖主或 者买主,那就是“垄断市场”。如果卖主和买主都很多,且对进出的限制很少,但买卖的产 品却略有差异,则这个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最后,如果卖主或者买主不止一个,但 也不是很多,而是只有少数几个,就构成一个“寡头市场”。 3.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价格? 解答 :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之所以不会影响市场价格,是由完全竞争企业的特 点特别是它的如下两个特点决定的:一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微不足 道,二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品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产品毫无区别。 这两个特点意味着,对完全竞争企业来说,市场价格是一个既定的“参数”,不会 因为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为而改变,即在现行的市场价格水平上,完全竞争企业可以多 生产一点,也可以少生产一点,市场价格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