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o学习本文,应该从下面三方面入手: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2、.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3、能够把握文
2、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检查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札记(ZhW)琐屑(suxie)W(hu)轻率(ShU汨)狭隘(汨)间断(ji&n)2、背景1895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一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士达尔文的头一部巨著。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
3、一划时代的巨著。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研究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3、达尔文简介(18-1882)18年2月12日,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人为之举行纪念活动。达尔文出生在英格兰西部希鲁普郡一个世代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瓦尔宁曾把他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名医、继承家业。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
4、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L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831年,年青的达尔文经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有机会参加了贝格尔舰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这五年考察,用达尔文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件决定了他一生整个事业的大事,在这五年中,他跋山涉水,进入深山密林。大自然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千奇百怪的变异
5、把他的整个心吸引去了,他开始对圣经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上帝制造出来,而且物种是不变的”说教,开始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以“物种逐渐变化,的大胆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为了避免偏见和替自己理论找到更多的根据,当时他专心到甚至连自己的婚事都忘了,他不但细致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集到的各种变异事实,还广泛收集了动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各种变异事实,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最后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马克思说,这本书实际上也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根据”。达尔文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划时代贡献、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因此,1882年4月
6、19日当他逝世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安葬在另一位科学界伟大人物牛顿的墓旁,享受着一个自然科学家的最高荣誉。4、关于“进化论Z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办的进货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
7、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摘自辞海(1999年版)三、人类的产生1、上帝造人说(影片)2、盘古开天辟地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整个宇宙是混浊的一团。突然间窜出来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两半,上面的是天,下面的地,从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累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骨头变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变成了平原与谷地,血液变成了河流。3、女娟造人自从天地开辟以后,天空上有了光辉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大地上有了秀丽的山川、花草和活泼泼的飞禽走兽。有一
8、天,女神女娟来到了天地间,看到了这一片秀丽的景色,十分高兴。但是,她总觉得这世间似乎还缺少些什么。女娟走累了,坐在一条小河边休息。她忽然看见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她想,如果这世上有好多好多象我一样的东西多好啊。女娟顺手抓起一把黄土,又在土里掺了些水,就照着自己的样子捏起来。女娟捏成了一个个小泥娃娃,又对着他们吹了口气,这些小东西居然眨眨眼睛活了。他们真是聪明极了,又蹦又跳地说着话,还会在地上直立行走呢。女娟一看,真高兴,她给这些小东西起了个名字叫,人,从此,这些会思想、有智慧的人就成了世间的主宰。女娟不停地捏呀捏呀,一群群的人在她的手里诞生了。但是这个世界太大了,这些人在大地上仍然显得很少很少。
9、女娟太累了,有什么办法能造得又多又快呢?女娟忽然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她拔下一根藤条,把藤条的一头蘸上泥浆,然后向四周一甩,啊,真奇妙啊,溅落在地上的小泥点都变成了又蹦又跳,活生生的小人了。女娟不停地甩着甩着.从此以后,一群又一群的人类布满了天涯海角。他们白天捕鱼、打猎,晚上在树洞、小棚子里休息,生活得可快活了。四、课文分析1、阅读课文概括文中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1)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2)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最重要的条件。2.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
10、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3、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斛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明确:是要证明第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柳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
11、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项;对于第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4.第五段开头的“因止匕”指代什么内容?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5、第一节“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中的“这些”具体指代:明确:远航考察搜集整理研究思考并作札记写成纲要6、第五节关于“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达尔文认为有些正确,有些错误,并且指出有两个错误,这两个错误是:明确:生物的身体构造不能归因于外界的条件;不能解释生物身体构造及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7、第五节说“所以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
12、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它的价值”在哪?明确: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我们将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8、第七节说“物种变异”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自然选择作用”,结合全文看,请你举出另一个条件。明确:家养变异9、概括最后四段的内容明确:物种由演变而来;介绍研究的方法;家养变异的作用;强调观点的正确。、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844年乂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岐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资料。当时:当时达到的认知水平现在认知又有所发展。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
13、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窜入:用得准确、生动,说明错误的出现很难避免。我深信生物的种不考不变的。不是不变:加强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对“不变”论进行了有力反驳。五、扩展1、达尔文进化论是剽窃?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在达尔文一书出版前60年,英国就有人写过观点类似的书。保罗皮尔森是英国加的夫大学教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位叫做詹姆斯哈顿的人在1794年撰写的学术著作,结果在这些鲜为人知的文章中发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但哈顿却比达尔文整整早了60多年!哈顿是一位18世纪后期居住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乡绅,他喜爱从事农业生产,后来对岩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他被后人称
14、为现代地质学之父。皮尔森教授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阅读了哈顿当年的著作之后,得出结论,哈顿在达尔文之前就独立形成了生物进化中物竞天择的观点。他说:“尽管哈顿从来没有用过物竞天择这个词,但是他明白无误地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皮尔森教授说,哈顿是一个热心的实验主义者。因为他在农业方面的兴趣,哈顿观察到动物和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情况。尽管哈顿提出了与物竞天择说类似的理论,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人仔细研究过他的著作。皮尔森教授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细细阅读了哈顿撰写的三卷本知识法则,他发现其中一部分章节论述了物竞天择说。皮尔森教授认为,在哈顿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本书因为内容冗长、晦涩难懂受到
15、批评,因此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哈顿书中的观点抓住了物竞天择说的核心:生物的特征可以遗传,某些能够在生存中产生有利影响的特征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更大。他提到了一个用狗做的试验。如果狗的活动敏捷、视力敏锐就能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而那些在这些方面有缺陷的狗将会最终灭亡。他甚至解释了达尔文后来提到的“变异法则”,这个法则无论是在森林还是在草地都会影响植物。2、进化论提出者共有四人在为这个问题进行了30年的研究之后,达尔文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但是他却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成果。后来,当他得知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也已独立完成对这个理论的时候,达尔文最终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后世对达尔文的宽宏大量非
16、常钦佩,因为他同意让华莱士与他一起发表论文。达尔文还承认,其他两位也是早在几年前就独立提出了物竞天择说观点的科学家。其中一个是帕特里克马修,他在183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的附录中提出了这个理论的概况。另外一个是一名内科医生,威廉韦尔斯,他在1818年形成了对物竞天择和人类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但是,让皮尔森教授感兴趣的是,哈顿、马修、韦尔斯和达尔文四位与物竞天择说有关的科学家都在爱丁堡学习过。3、达尔文曾在爱丁堡学习在致自然杂志的一封信中,皮尔森说:“18世纪后期,韦尔斯、马修和达尔文都在爱丁堡接受过教育,而哈顿正好住在那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我们并不是说达尔文剽窃了哈顿的理论。但是很可能达尔文
17、在学生时代就接触了这个理论,然后又淡忘了它。当他后来试图解释自己观察到的很多现象时,突然之间灵光一现,这个理论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据悉,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尔文曾经在爱丁堡学习医学,那时哈顿的生物进化观点在学术界被广泛讨论。历史学家曾经对达尔文所做的大量笔记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达尔文的确是独立研究形成了物竞天择和进化论的学说。4、达尔文最后摘走了桂冠在基因被发现之前很长时间,哈顿就形成了对自然和繁殖的观点。他发现在贫瘠的土壤中长大的种子结果后,它的后代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时照样会很茂盛。但是,因为他认为一个物种不能进化成另外一个物种,因此没有取得知识优先权。皮尔森教授说:“他反对这个观点,
18、认为这是一个浪漫的幻想J与他那个时代所有的人一样,哈顿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为人类服务的。皮尔森教授说:“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J5、达尔文进化论遭置疑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机会反驳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进化论,最近,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眼睛进化的秘密,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提出了有力挑战。科学家们发现,眼睛中感光层的光敏细胞是从我们祖先位于脑中的光敏细胞进化而来的,而非物竞天择。早期的动物祖先中存在两类光敏细胞,一类是感光杆细胞,现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的眼睛中,另一类是睫状细胞,仍存在动物脑中。只
19、是大脑中的睫状细胞最终进化成视网膜的感光层。科学家们是通过一种海洋蠕虫活化石得出这一结论的,这种蠕虫与6亿多年以前的人类祖先非常相似。当看到这些化石照片时,他们注意到,蠕虫大脑中的细胞形状与人眼的感光层非常相似,于是立即产生假设:这两种光敏细胞可能有共同的进化起源。他们随后利用进化论生物学家们常用的现代工具分子指纹对这一假设进行了科学验证。如果两个物种的细胞拥有相匹配的分子指纹,这些细胞很有可能来源于同一个原始细胞。其中一研究人员很快测出蠕虫大脑细胞的分子指纹,结果发现,蠕虫的视蛋白(光敏分子)与脊椎动物感光层中的视蛋白惊人地相似,也就是说,这两种细胞拥有相同的分子指纹,这为人眼进化提供了确切
20、证据,眼睛的细胞来源于脑细胞,并不是通过自然变异和天然选择进化而来的。6、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强烈地冲击了进化论寒武纪是地球生命史上最早有化石记录的时代,英国地质学家A.塞奇威克1835年首次将寒武纪引进地质文献。距今约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于是人们提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概念。19年,人们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被誉为国际奇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地区。1947年,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人们发现前寒武纪末期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EdiaCarafossils),同样被称为国际奇迹,受
21、到世界性的保护。直到80年代,全世界发现的寒武纪化石,大部分都是较低等的动物,占优势的是海洋三叶虫,其它是介形类、肢口类。我国澄江帽天山发掘出的化石群距今5.3亿年,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群早1500万年。从各方面证据判断,这一“大爆炸”事件起始于梅树村期,完成于玉案山期,整个时期短于300万年。澄江化石门类繁多,包括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等在内的40多个类群的0多种动物,涉及当今动物界大多数门类,还有许多是无法归在现有门类的绝灭类群。澄江化石群在这样短的地质时间内,完整记录了比当今门类还多的动物类群突然产生的情况。“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判断由于澄江化石群的发掘已经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这一事实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