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49811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302 大小:99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2页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2页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2页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2页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章概述11.1 安全预评价目的11.2 安全预评价依据11.3 预评价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定3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52.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52.2 建设项目介绍52.3 项目选址、所在地自然条件与平面布置122.4 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及主要设备182.5 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55第三章安全预评价范围和程序743.1 安全预评价范围743.2 评价的程序74第四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54.1 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54.2 工艺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64.2.3焚烧、等离子体无害化热解处置工艺危险性分析784.3 储存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94.4 作业活动主要危险、有害

2、因素分析804.5 事故类型分析814.6 主要有害因素分析854.7 重大危险源辨识864.8 各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汇总表88第五章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895.1 拟选用的安全评价方法895.2 评价单元的确定89第六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定性定量评价916.1 暂存库、填埋场定性定量评价916.2 物理 / 化学处理车间定性定量评价946.3 焚烧车间、等离子处理车间定性定量评价986.6 配套公辅设施定性定量评价106第七章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及安全生产条件分析1157.1 项目选址、周边环境、自然条件1157.2 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1227.3 总体布置、建筑和配套设施122第八

3、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26第九章安全评价结论1539.1 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539.2 项目的危险、有害程度1539.3 拟选择的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1549.4 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1549.5 评价结论155附件一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说明和安全评价方法简介156一、预先危险性分析(PHA)156二、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156三、安全检查表法(SCL)158附件二工程中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159附件三平面布置图、区位图172附件四其它资料173第一章概述1.1 安全预评价目的1、辨识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2、对本项目存在的危

4、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3、补充提出消除、预防或减弱装置危险性、提高装置安全运行 等级的对策措施, 为工程下一步的安全设施设计提供依据,以最终实现工程的本质安全化。4、为本工程建成后生产运行及日常安全管理提供依据。1.2 安全预评价依据序号名称发文部门及文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 年)第 70 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 年)第 31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 年)第 6 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 年)第 60 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中

5、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 年)第 65 号6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80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91 号 ( 2011 年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52 号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49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86 号 ( 2010 年10工伤保险条例修订)表 1-1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一览表11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493 号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 201023 号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13规定的决定国发

6、 200540 号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 号15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 号1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 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17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 号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 号1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 号20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 号)21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 号22 特种

7、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 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监督管理暂行办23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 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24见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 2004】56 号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25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等五部委发改价格20031874号文件)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26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等五部委发改价格20031874号文件27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国函 2003128 号28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 19980

8、89号29 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92号30 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2 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31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089 号32安徽省消防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2号)1.3 预评价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定表 1-2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名称标准号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 年修订版)GB50057-94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

9、范GB50187-93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2008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0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1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176-200512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环发 200475号13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 20051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 199915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GB 7231-20031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92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

10、01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200919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20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20092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2009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19952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199324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 199325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 19922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 2006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27GB8196 2003一般要求28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 1992

11、2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 2005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 19853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20103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3安全色GB2893-20083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3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20003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199838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 200339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 20034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1.2.3其

12、它资料1、马鞍山市益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瑞林技术有限公司编写)2、评价合同3、其它资料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马鞍山市益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马鞍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共同出资于2006年8月组建。注册资金20万元,其中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出资12万元( 60%)、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出资 8万元( 40%),后于2008年7月增资 2000万元,公司注册资本增加为 2020万元,其中马鞍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出资1212万元, 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出资808万元,两股东持股比例不变。公司法人 代表:朱晓庆 ,公司地

13、址:湖东中路16号。 2008年8月马鞍山市政府批准同意马鞍山市益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为该项目国有资本出资方代表,由公司负责马鞍山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完成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2.2 建设项目介绍2.2.1 立项背景危险废物具有有毒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等 危险特性, 对人类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危险废物的危害性以及伴随其越境转移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198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污染控制问题列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制定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和中国环境保护 21世纪议程也都把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理处置列入了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国务院关

14、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 2003128 号文),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0416 号文),基于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规定及要求, 为规范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处置,从根本上改变危险废物污染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的现状, 在马鞍山市建设马鞍山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马鞍山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项目在2008年已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准。 服务范围为处理马鞍山市、芜湖市、 滁州市、宣城市的工业危险废物和马鞍山市辖区内的医疗废物,其废物种类包括医疗废物、废药品、

15、有机溶剂 废物、废矿物油、废乳化液、精(蒸)馏残渣、感光材料废物、表面 处理废物、含铬废物、含铜废物、含锌废物、含铅废物、含酚废物、 废酸、废碱、含镍废物、石棉废物等。2.2.2 建设内容及规模4根据现状调查分析马鞍山市、芜湖市、滁州市和宣城市规划及经济发展趋势,考虑目前的经济环境承受能力, 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总体规划的危险废物处理规模为5.77 10 t/a ,内容包括焚烧处理、等离子处理、物 / 化处理、综合利用、稳定化 / 固化、安全填埋、废物暂存、污水处理及配套的辅助生产和生活管理设施。一期工程原生危险废物处理量为26525.91t/a,设计处理规模25700t/a ,实际处理能

16、力为 32800t/a ,内容包括:物 / 化处理车间、焚烧车间、稳定化 / 固化车间、安全填埋场、废物暂存库、等离子处理车间、污水处理,收集运输、计量和试验化验及配套的辅助生产和生活管理设施。 项目建设处理规模和处理处置的危险废物类别及数量见表2 1和表 2 2。表2 1 项目建设处理规模表(单位: t/a )序号一生产管理区理规模规模模(天)1综合利用10000100003002物化处理64006600130003303焚烧660010000166003304稳定化 / 固化95005000145003005直接填埋1004005003006等离子处理3100310合计2570032000

17、57700二填埋库区14100300处置功能一期工程处后期新增处理规划总规年工作时间备注一期处置规模不包括厂区废水6600t/a,实际处理能力 13000t/a。一期处置规模不包括厂区物化及废水处理污泥 500t/a,实际处理能力 10000t/a。表2 2本工程处理的危险废物类别和数量表(单位: t/a)废物编号HW01废物类别医院临床废物来源行业马鞍山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处理方式焚烧数量1000HW02医药废物医药焚烧10.18HW03废药物、药品医药焚烧11.20HW04农药废物化工焚烧111.85HW06有机溶剂废物化工焚烧59.56HW09废乳化液机械物化处理2191.75HW11精(蒸

18、馏残渣化工、石化焚烧2568.28HW12染料涂料废物化工、机械焚烧2020.55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化工、机械焚烧11.45HW16感光材料废物轻工稳定化固化 /填埋80.63HW17表面处理废物机械稳定化固化 /填埋3551.24HW21含铬废物化工、机械、器械稳定化固化 /填埋52.40HW22含铜废物化工、冶金稳定化固化 /填埋1634.00HW23含锌废物加工、冶金稳定化固化 /填埋1638.30HW29含汞废物化工稳定化固化 /填埋20.85HW31含铅废物化工、轻工、机械稳定化固化 /填埋1961.09HW33无机氰化物废物化工焚烧28.12HW34废酸化工、机械、电子物化处

19、理3555.98HW35废碱石化、轻工、机械物化处理527.55HW36石棉废物冶金直接填埋100.00HW39含酚废物化工焚烧1906.00HW41废卤化有机溶剂化工焚烧0.31HW42废有机溶剂化工、机械、轻工焚烧0.69HW45含有机卤化物废物化工焚烧51.20HW46含镍废物化工稳定化固化 /填埋332.73HW18焚烧飞灰化工等离子2750HW10含多氯联苯废物化工、冶金等离子3502.2,3小计建设规划26525.911、生产区建设规划44工程先期建设物 / 化处理、焚烧、稳定化/ 固化、鉴别(化验) 、废物暂存、废水处理,以及配套的维修、废物计量、洗车、给排水、 供配电、停车场等

20、公用、辅助设施。车间配置和设备选择留有一定空 间和灵活性。 后期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设施,同时对先期建设工程的预留能力进行填平补齐或增加作业班次和时间,只有个别种类的废物需新增生产线。初始处理处置规模为2.91 10 t/a,最终处理处置能力可达到 6.11 10 t/a。2、填埋库区建设内容安全填埋场起始堆填标高51.00m,主坝顶标高 61.00m,最终堆填43标高71.00m,总库容26.0 10 m,起始年填埋量 14100t/a ,服务年限为25年。为尽快启用安全填埋场,并顺利地排出未与填埋废物接触的雨 水,尽量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将填埋场依次分为一、二区,这样也可以分区建设,减少前期投资

21、缩短建设周期,具体操作如下:将一区作为启动区,建设主坝、防渗设施以及到一区的道路,二区设施暂不建设。一区总库容 10.0 10m3,服务年限 10年;一区服务末期建设二443区,二区总库容 16.0 10 m,服务年限 15年。3、管理区建设内容管理区主要由综合办公楼和生活辅助楼组成,项目行政办公机构设在综合办公楼内, 另外考虑到倒班职工的住宿及员工用餐方便,在管理区设置了生活辅助楼,包括值班宿舍和职工食堂。2.2.4 一期工程设计方案1、总体工艺方案经处理处置中心废物经鉴定后, 适宜焚烧的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送至焚烧车间进行焚烧处理, 适宜物/ 化处理的废物送至物 / 化处理车间进行无害

22、化处理, 暂时不能处理或需积累到一定量后才处理的废物暂时存储于废物暂存库, 危险废物焚烧飞灰、 危险废物焚烧灰渣、含重金属污泥等送稳定化/ 固化车间处理,石棉类废物及其他经检验达到安全填埋场入场标准的危险废物直接进入安全填埋场填埋处置。 稳定化/ 固化按危险废物性质可分别采取有机螯合剂、硫代硫酸钠稳定化、水泥稳定化 / 固化、粉煤灰(石灰)稳定化 / 固化等方法处理废物,经稳定化 / 固化处理后的固化体用汽车运至安全填埋场作业区进行养护、填埋。2、物/ 化处理工艺方案按物理和化学性质、处理方法相近的废物归类的原则,将物/ 化处理车间的废物分成废乳化液及含油废水、废酸碱及重金属废水两大类。废乳化

23、和含油废水液采用破乳及高效油水分离技术;废酸碱和重金属废水主要采用中和等相应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工艺。3、危险废物焚烧工艺方案采用回转窑焚烧工艺处理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工业危险废物, 焚烧烟气处理采用干法和湿法组合工艺,即净化系统由余热锅炉、 急冷塔、消石灰和活性炭加入装置、 布袋除尘器、 湿式洗涤塔、 引风机、烟囱、烟气在线检测装置等组成,完成烟气的冷却、脱酸、吸附二噁英和除尘。4、稳定化 / 固化工艺方案根据废物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有机螯合剂或硫脲、硫代硫酸钠稳定化和水泥稳定化 / 固化、石灰(粉煤灰)稳定化/ 固化等方法处理, 经稳定化 / 固化处理后的固化体直接由自卸车送至安全填埋场作业区

24、进行养护、压实和覆盖。5、安全填埋方案4为尽快启用安全填埋场,并顺利地排出未与填埋废物接触的雨 水,尽量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将填埋场依次分为一、二区,这样也可以分区建设,减少前期投资,缩短建设周期,具体操作如下:将一区作为启动区,建设主坝、防渗设施以及到一区的道路,二区设施暂不建设。一区总库容 10.0 10m3,服务年限 10年;一区服务末期建设二43区,二区总库容 16.0 10 m,服务年限 15年。( 1)防渗处理按 现行 标准 要求 , 经过技 术经 济比 较, 采用 0.6m 厚粘 土-7( k10 cm/s)基层两层厚度分别为2mm和1.0mmHDP膜E的组合防渗层。( 2)清污分

25、流方案清水排出填埋区截洪沟:设置环库截洪沟,拦截填埋区边界至分水岭约20.2 km 所汇集的雨水。衬垫锚固沟: 利用尚未被填埋体覆盖的防渗垫层锚固沟排出上部径流。溢洪涵管:在分区坝里侧未填埋废物处设置涵管排出清水。覆盖:采用 1mmHDP薄E膜作日常覆盖防雨和防尘,并用搭接和沙袋压盖。在衬垫底部设有地下水收集盲管,排出地下涌水。渗沥液收集场底和平台采用由 DN400mmHD多PE孔管和反滤材料组成的盲沟导排渗沥液,并配有清洗设备,定期(34个月)清洗。调节池3位于主坝下游,容积 3000m,用于贮存渗沥液、受污染时的地表径流、衬垫底部地下水或第一层膜破损后的渗沥液。6、废物暂存废物暂存采用货架

26、式或散堆式存储,货架式分为4层,由叉车放置与取运。7、等离子体热解系统工程建设处置能力为10t/d的等离子体热解装置一套,包括危险废物贮存库、 特性分析鉴别系统、 预处理系统和等离子体热解处理系统。主体工程与设备包括:(1) ) 接收及贮存系统:包括危险废物计量、卸料、暂时贮存、输送、特性分析鉴别及预处理等设施。(2) ) 等离子体热解系统: 包括氮气系统、 危险废物进料、 热解、玻璃体排料冷却及收集等设施。(3) ) 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文丘里急冷、洗涤、吸附、布袋除尘、可燃气利用等设施。8、废水处理3本工程废水处理方案:物化预处理+水解酸化 / 生物接触氧化 +砂滤+活性炭过滤,处理

27、规模按120m/d ,分两个系列建设。生产废水、污染区初期雨水及生活污水经废水调节池调节后用泵提升送至物化处理装置,根据水质处理要求加入所需的药剂(NaOH 和混凝剂等),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 / 接触氧化池进行生物处理,二沉池出水经过砂滤、 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物,消毒池消毒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后进入回用水池。根据出水水质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或绿化等, 无废水外排。 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通过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脱水后的污泥送至稳定固化车间进行处理。2.3 项目选址、所在地自然条件与平面布置2.3.1 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马鞍山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厂址

28、位于马鞍山市区东南向山镇陶村,向山生活垃圾处理场东北向丘陵地带,313省道南侧,距马鞍山市区约 14km,距向山镇约 4km,交通较方便。项目总占地16.6 公顷(约250亩)。2.3.2 建设地点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场区地形由 1个向东开口的垄沟及其周围丘陵组成,属由残、坡积层组成的剥蚀丘岗地貌。最低标高约49m,周边山丘的标高在100120m之间。地貌属低山丘陵地貌。2、地质及水文情况厂址所在区域地层出露威白垩纪下统大王山组三段,上部为杂色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下部威灰白、灰紫色安山质凝灰岩、夹安山质砾灰岩等;下覆白垩纪大王山二段、一段。区域基岩多处出露,东部威安山岩,北西部威石英安

29、山玢岩、石英钠长斑岩。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主要为粉质粘土,含砂、砾。根据可行性研究勘察报告,场区层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0.85 1.43 10 6cm/s,其渗透性很弱,属隔水层。下伏基岩主要为凝灰岩 及凝灰质安山岩类, 该类岩石普遍具有较强的高岭土化,虽其前部风化裂隙发育,但裂隙多呈闭合状,对水的渗透性能弱;深部岩石半坚 硬坚硬、完整,裂隙不发育,其渗透性差,弱富水性。场地第四系其内部含有少量孔隙水,在钻孔中形成水位。该孔隙 水在场区范围形成不了统一的潜水水位。据2007年1月26日水位观测资料:SK1孔水位埋藏深度为 0.50m,SK3孔水位埋藏深度为 5.00m,ZK1 孔水位埋藏深度为 0

30、8m,其水位监测资料也反应出场区基岩风化裂隙 水与区域基岩裂隙地下水没有联系。3、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地位于北亚热带,属季风型亚热带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夏长,春秋短,雨量集中,冬夏温差大,气流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马鞍山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109.9 小时,最多年达2378.6 小时( 1996年),最少年达 1800.2 小时( 1985)。多年年平均气温 15.9 ,正常年份的年平均气温约在15.8 0.5 的范围内,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夏温差较显著。年平均降雨量1004.2mm,最大降雨量 1522.2mm,最小降雨量 460.4 mm( 1978年),最大日降雨

31、量 254.6 mm( 1969年)。降水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每年6月下旬至 7月下旬,都会出现一段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的梅雨天气,入梅最早在6月、7月, 出梅最迟在 7月22日,梅雨期间,一方面降水强度大,另一方面长江水位骤降, 这一时间是马鞍山市防汛抗洪排涝的关键时期。年平均气压1013.3hba 。最高气压 1042.8hbar ( 1965年12月17日),最低气压991.6hbar(1971年2月17日),最大绝对湿度 41mm,最小绝对湿度 0.50 mm,平均相对湿度 77。无霜期 240天,初霜日期一般在 11月上旬,终霜日期一般在 3月下旬。冬季盛行偏北的冬季风, 夏季盛

32、行东南风, 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为2.38m/s 。4、地震基本烈度根据区域资料,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属弱地震活动区。2.3.3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2.3.3.1 总体布置方案本工程拟建场地由两个区组成,分别为填埋区和生产管理区。 其中,填埋区位于本场址的西南侧,由周围岗地包围组成。填埋区西高 东低,东边布置有渗沥液调节池和雨水收集池。填埋场通过生产管理区北大门道路衔接, 道路竖向标高在 57.0m 71m之间。整个填埋场地占地面积为 7.6 公顷。生产管理区位于本场址的东北侧,东西长约329.6m,南北宽约183m,占地面积为 8.5 公顷。场地标高在 5075

33、m之间。场地北侧与 313 省道衔接, 保证物料运输线路的通畅及其短捷。本工程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分三块面积即为填埋区场地占地面积、生产管理区场地占地面积和厂外道路占地面积共计16.6 公顷。2.3.3.2 总平面布置根据现有情况及处理危险废物生产工艺特点将生产管理区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设施区和管理区三个功能区。其中生产区位于该区中部,布置在较高的台地上。 生产区西侧留有空地用作远期发展综合利用车间作场地; 在生产区东部和焚烧车间分别设置变电间,满足生产车间的用电负荷; 焚烧车间西边布置油罐区以便于耗油量多的焚烧车间的用油。生产辅助设施区和管理区布置在厂区北侧。厂外道路从 313省道接入生产管理

34、区,设计了人流和物流两个入口,将物流和人流分隔。厂区西侧为人流主出入口,东侧为货流主出入口。两个主出入口均设有门卫,其中人流主出入口侧向进入,进口设计采用喇叭口设计,保证车辆进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1、生产区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焚烧车间、等离子处理车间、物/ 化处理车间、稳定化/ 固化车间的预留用地等。焚烧车间布置在生产区的南侧。焚烧车间北侧和南侧分别布置有物/ 化处理车间及稳定化 / 固化车间,有利于缩短与各生产车间的距离,减少内部运输。2、生产辅助设施区包括机修车间、停车场、消防泵房及水池、废物暂存库、计量站及洗车台等建构物以及远期暂存库预留用地等。一号和二号暂存库分别布置在生厂区引道的东西两侧

35、靠近计量站出口处, 便于对不明废物进行先储存再分析处理。其南侧布置停车场,停车场西侧布置机修车间,便于对车辆的管理与维修。停车场东 侧分别布置消防泵房及水池和废水处理车间;高差便于废水处理车间对生产区的污水、 废水进行收集及其处理排放。为方便对废物暂存库的废物进行鉴定与分析,物流入口处计量站南侧布置有化验试验楼, 紧邻管理区办公楼,便于生产和管理。对预留场地进行绿化,美化厂 区环境。3、管理区管理区由综合管理楼及生活辅助楼(包括宿舍、食堂、浴室)两 幢楼组成,布置在厂区的北侧。管理区主出入口正对办公楼。办公楼 楼前设人流疏散硬地广场, 东北角设有小型停车场, 西北侧布置有生活辅助楼。 综合楼

36、西侧布置篮球场, 在篮球场的东侧布置比较宽的绿地,有足够宽的绿化间隔分区带。2.3.3.3 竖向布置本场区地势为微丘,竖向上依照地势布置生厂区、管理区与生产辅助设施区,场地标高约为58m左右。场地排水坡度控制在5左右。厂区排水为雨污分流制,采用暗管排水,同时结合明沟排水;场地雨水最终排入厂区附近天然排水沟渠。为避免初期雨水外排影响周围环境, 厂内按地块性质不同分别收集初期雨水,初期雨水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循环使用。2.3.3.4 绿化及道路由于危险废物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厂区绿化在不妨碍气体疏透及扩散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防护的作用。厂区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 道路与建构筑物

37、之间的空地种植灌木及草皮,预留用地以及围墙与道路之间长条形绿地成片有序地种植高大树木,形成现代化工厂简洁明快的风格。管理区办公楼周围以自由、奔放的绿化形态形成丰富的绿化休闲空间,在各绿地中种植乔木、 灌木、草花并与园林小品灵活搭配,创造优美、清新的工作生活环境。 绿化设计依据马鞍山的气候以及安全生产的特性,多选用抗旱、吸尘、防毒、水份多、含油脂少、易成活的植物。全厂绿化面积为217074m,绿地率达 30%。道路工程包括进场道路和厂内道路及停车场铺砌场地,按厂外道 路四级设计,路面宽 6.0M;路基宽 7.5M;厂区道路按厂内道路三级设计,路面宽 6.0M,道路及停车场铺砌场地结构为:C30水

38、泥混凝土面层:22cm; 6%水 泥 稳定 砂 砾 基 层: 18cm; 天 然砂 砾 垫层 : 15cm。2.4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及主要设备2.4.1 废物鉴定及暂存废物鉴定是在废物暂存库的接收区对运入处理处置中心的废物取样,进行快速定量或定性分析,验证“废物转移联单 ”和确定废物在本中心内的去向(如暂存库、稳定化/ 固化车间、焚烧车间、物 / 化处理车间等)。部分定性分析可在暂存库接收区现场完成,如pH检测; 部分需在分析化验室完成(如化学成分,废物性质),定量分析全部在分析化验室完成。暂存主要是为待处理处置的危险废物、中试危险废物、 待交换的有直接利用价值的废物、 待积累到一定量后再进行处

39、理的危险废物设置存储空间。根据预计需要暂存的危险废物量,一次性建成面积为5818m2的暂存库两座。废物暂存库由废物接收区和废物存放区两大部分组成,根据废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成分、储存方式等的不同又将废物存放区分成 若干个小存放区。1、废物接收区2在暂存库的入口设置危险废物接收区,暂时存放未经检测、 鉴别的危险废物。废物接收区面积约120m。进入处理处置中心的危险废物经计量后首先进入暂存库的废物接收区,接着在接收区按废物产生者提供的废物资料进行必要的取样检测、鉴别(取样后交管理楼内的分析化验室分析),待得出分析化验结果、废物特性查明后进入废物存放区或直接进各处理处置车间(场) 。2、废物存放区

40、根据本项目处理的马鞍山市目前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暂将废物存放区分成 7个小存放区,见表 23。表23暂存库危险废物存放区分区一览表编 号存放区存放废物种类1 有毒不易燃废物区如:含汞废物、农药杀虫剂等。2 重金属废物区各种含重金属污泥、焚烧飞灰等。3 感光材料区感光材料类废物。4 其余特殊废物区如石棉、废旧药品等。5 性质不明废物区性质不明废物。6 待交换废物贮存区待交换的有直接利用价值废物7 待积累至一定量后处理的废物区2.4.1.1 生产工艺流程进入处理处置中心的危险废物经计量后首先进入暂存库的废物接收区,接着在接收区按废物产生者提供的废物资料进行必要的取样检测、鉴别(取样后交管理楼内的分

41、析化验室分析),待得出分析化验结果、废物特性查明后进入废物存放区或直接进各处理处置车间(场)。见图 21。接收的废物计量、检测、鉴别进入废物存放区或直接进各处理处置车间图21暂存库工艺流程2.4.1.2 主要设备暂存库主要工艺设备有:CPD1.5C型号蓄电池叉车 1台。2.4.2 物/ 化处理车间2.4.2.1 物化处理及废物性质1、物/ 化处理车间处理的废物进入物 / 化处理车间的废物是指有害物浓度较高、又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且不能直接进入焚烧车间、稳定化/ 固化车间或安全填埋场的危险废物,废物形态主要是液态。2、处理废物种类物/ 化处理车间处理的废物主要有废酸、废碱及废乳化液,同时在物/

42、化处理车间还考虑了本处置中心的洗车废水、实验室废水以及焚烧车间、暂存库、物化车间的地面冲洗水的处理。3、处理规模物 / 化 处理 车 间 一 期 处理 规 模 6400t/a, 实 际 处 理 能力 为13000t/a ,其中废酸液 3600 t/a,废碱液 600 t/a,废乳化液 2200 t/a ; 处置中心内部废水 6600t/a (洗车废水 300t/a ,实验室废液 900t/a , 暂存库 450t/a,焚烧车间地面冲洗水660t/a,物化车间地面冲洗水450t/a ,填埋场渗沥液 3840t/a )也需进入物化处理。废物名称数量( t/a)废酸液3600主要污染物pH14 ,主要是 NaOH ,浓度约 20 主要是乳化油,含有少量重金属含油及 Cu、As5 、Hg 、Cr 6 等重金属离子物/ 化处理的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和性质见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