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01742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学习感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智慧和力量街道2025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根据省委具体部署和市、区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现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如下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计划:一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一)高标准农田系统化建设以北部粮食主产区的XX、等X个行政村为核心实施区,推进田一路一体改造工作。总投入约XX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开展三大建设:一是土

2、地整治工作,完成X亩坡改梯项目、连片耕地平整XX亩,新建X米宽硬化机耕路X公里(含桥梁涵洞X处),铺设节水灌溉管网系统覆盖等X个行政村;二是数字农田建设,建设XX亩智慧农业示范区,部署土壤多参数监测站X组、虫情智能识别系统4套,配套建设小型气象观测站和无人机巡航基站;三是地力提升工作,实施秸秆炭化还田技术示范XX亩,配置有机肥智能撒播设备X台,全年计划增施生物有机肥X吨。同步建立农田管护长效机制,组建由X名农技员组成的田间管理团队。(二)农业科技集成应用计划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农科院合作建立现代农业试验站。重点推进三大工作:良种推广工作,在建设XX亩粳优X良种繁育基地,配套种子基因检测

3、实验室和智能催芽车间;装备升级工作,整合X个村的农机资源,新增无人驾驶插秧机X台、北斗导航收割机X台,实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5%;人才培育工作,依托培训中心开展科技特派员驻点教学,全年组织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专题培训X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X人次。在试点建设X个物联网农场,部署作物生长模型系统X套,实现墙情预警、变量施药等精准管理。(三)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优化构建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一是在交通枢纽建设区域性应急保障中心,新建3座绿色生态粮仓(单仓容量X吨),配备氮气储粮系统、分布式温控设备及粮情监测终端X组;在、等X个行政村设立应急加工网点,配置移动式碾米机组X套(日处理能力X吨);二是组建由

4、XX名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应急服务队,配备全地形抢收机车X台、高功率烘干塔X座(日处理量200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每季度开展防汛抗旱、病虫害突袭等场景演练,确保灾害发生后48小时内完成粮食抢收、72小时内实现应急供应。同步完善监测网络,在重点村设置价格采集点8个,实时监控粮食流通动态。二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一)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工作依托XX水系资源禀赋,在街道南部规划建设现代化河鲜加工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40亩,建设L5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配置3条自动化清洗线、1条速冻生产线,研发即食小龙虾、风味鱼丸等15个预制菜单品,年加工产能达7500吨。试点实施田头智慧冷链项目,配备6台移动式

5、预冷设备(单机容积8m3),新建1座500吨级气调保鲜库,实现果蔬采后损耗率控制在10%以内。同步构建品牌体系,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涵盖6大类35个产品的标准化包装识别系统。(二)XX文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围绕古XX文化廊道建设,构建一轴引领二级发展三区联动发展格局。一是文化体验轴,按原貌修复西闸口、东闸口2处明清古码头,修缮18间传统民居建筑群,建成100OnI2文化博物馆,系统陈列量器等120件(套)。二是农旅融合区。打造150亩稻艺田,通过6色种植形成xx大地景观,开发农事研学课程4套、体验项目6项。三是生态度假区。建成15亩湿地公园,配套6栋民宿、4个垂钓平台,打造集湿地观光、休

6、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度假体系。四是美食提升工作。沿XX故道打造1.8公里餐饮风情带,培育10家五星级农家乐,创新开发渔家乐真好蛇吃等主题宴席。(三)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行动建成400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品牌展示区、数字营销区、智慧物流区三大功能模块。打造xx鲜生区域公用品牌,开发12套网货专属包装,推出节气主题伴手礼盒4个系列。实施农户发展,全年开展电商技能培训18场次,培育本土主播23人,举力、物产丰富等主题直播活动29场。建成4个村级物流服务站,布设13组智能快递柜,与邮政、京东等企业共建2条冷链专线,实现农产品上行时效缩短至12小时,工业品下乡配送成本降低18%o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人居

7、环境整治提升开展清拆改专项行动,计划清理积存垃圾X吨,整治黑臭水体X处,建设生态停车场6个(新增车位X个)。推进厕所革命提质扩面,改造户厕X个,在人口密集区新建二类公厕4座。实施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评选星级示范户150家,建设庭院经济不范带2条。(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作,投资X万元翻修破损严重的村内道路X公里,硬化田间生产路X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X盏。推进供水管网改造,新建加压泵站X座,铺设PElOo级供水管道X公里。建设数字化卫生室X个,配备远程诊疗系统。(三)公共服务优化完善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护理型床位X张,配套建设老年食堂(每日供餐能力100份)。改造提升村级

8、文化广场3处,新建乡村大舞台2个,组建农民艺术团6支。实施快递进村工作,改造提升村级物流服务站3个,引入无人配送车2台(每日配送量100件)。四要素保障强化工作(一)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支撑体系立足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创新建立财政+金融+保险协同支农机制。设立总规模1500万元的乡村振兴风险补偿基金,构建政府增信+银行让利合作模式,对经认定的县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给予最高25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执行LPR+50BP优惠利率(现行年利率4.35%)。创新农业保险补贴机制,将设施农业、特色种养等险种保费财政补贴比例由50%提升至70%,预计年度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3000万元。

9、深化农村产权融资改革,在XX镇、XX乡选取3个集体经济强村开展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建立价值评估一质押登记一风险处置全流程机制,首批授信额度达100o万元,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二)实施三维联动育才引智工作构建本土培育+柔性引才+乡贤回归人才振兴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年内遴选30名种养大户赴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现代农业经营专题研修,同步开展青年农场主xx,选拔13名35岁以下高素质农民参加全产业链技能培训。深化院地合作机制,柔性引进农科院教授团队(含正高2人),共建特色果蔬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转化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3项。创新乡贤回归激励机制,出台创业项目扶持办法,建立要素保障一跟踪服

10、务全周期管理体系,目前已有智慧农机服务、预制菜加工等6个创业项目落地,带动就业120余人,年产值预计超2000万元。(三)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建立增量倾斜+存量盘活+集约利用土地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振兴专项用地指标单列制度,每年预留25亩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农业新业态项目,首批推出的2宗地块(面积分别为11亩)已用于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开展闲置宅基地活化利用专项行动,探索农户入股+企业运营模式,在XX村试点建设10栋共享农房,改造为乡村创客空间和民宿集群。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行预流转+标准地供应模式,全年计划完成土地流转4000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

11、规模经营面积达2600亩),推动粮食烘干中心、育秧工厂等7个现代农业项目集中落地。五创新协调统筹工作(一)闭环管理提质效选派12名业务骨干担任项目推进专员,组织34名村两委干部签订任务承诺书。2023年累计召开现场推进会8次,发布进度通报11期。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18个重点项目跟踪审计,组建由8名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二)靶向施策促发展设立1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2023年涉农村居平均考核得分同比提升12.6%o推行村干部薪酬模式,已有4个村获得增收奖励共计43万元。(三)智慧服务惠民生投资150万元建成乡村振兴智慧管理平台,设置3级预警机制,2023年自动触发预警64次。开发村民通APP注

12、册用户达6000人,办理事项2900余件。建设数字化便民服务站6个,配置智能终端23台。六组织保障措施(一)加强党建引领实施强基领航工作,改造提升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增功能室5间),创建5个乡村振兴示范党支部。开展头雁培育行动,选拔8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组织45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培育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2个。(二)凝聚社会合力成立街道乡村振兴促进会,吸纳32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入。开展企业进村行动,组织10家规上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设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募集社会资金500万元用于特殊困难群体帮扶。(三)培育文明乡风修订完善28个村村规民约,建立道

13、德积分银行制度(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五星级占比达15%)o建设乡村文化礼堂3个(各800平方米),组建农民书画社、戏曲票友会等文化团体。实施移风易俗深化行动,建立红白事服务标准(婚宴不超过20桌,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推广积分管理模式。学习感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智慧和力量春为岁首,农为根本。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十二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重要文件,彰显了乡村建设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深入理解文件精神,立足岗位职责,主动担当作为,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

14、村治理、乡村产业升级,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以“深学细研”为根本,筑牢履职尽责的思想基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方向,强调通过“改革创新”和“科技驱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收、防止“规模性返贫”等重要任务。基层干部要切实把学习文件精神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必修课”,深刻领会其中的政策导向,准确把握核心内容,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要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福祉提升等方面,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践路径。只有在学习中增强理解,在思考中找准方向

15、才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迈进。二是以“调查研究”为抓手,锤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村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乡村治理体系。这就要求基层工作者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真正了解乡村的“真实情况”和“急难问题:要围绕“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等核心议题,广泛开展走访调研,聆听村民心声,掌握一线需求。要特别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从业者、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的发展难点,精准对接政策扶持,推动惠农举措精准落地。唯有将目光聚焦在田间地头,将心思用在农户身上,才能真正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成果。三

16、是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厚植为民谋福的初心情怀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基层干部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关注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好各项惠农、利农、富农政策。要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网等公共服务,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要积极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深化文化振兴,让乡村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只有真正将群众放在心上,把实事办在百姓家门口,才能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更具成效。四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拓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

17、力。基层干部要有创新思维,敢于打破传统束缚,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质增效。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优化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强化乡村产业投融资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支撑。只有坚持“改革破题”“创新赋能”,才能让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焕发勃勃生机。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肩负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重任,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创造更多发展成果,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