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元素的创造性重述.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04839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元素的创造性重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元素的创造性重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元素的创造性重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元素的创造性重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元素的创造性重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元素的创造性重述摘要神话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创作中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然而,随着科技理性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神话故事逐渐被边缘化,“新神话主义”思潮悄然兴起,即文化界开始重新审视和挖掘传统文化及神话。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以新的方式重新讲述中国神话,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又为现代科幻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社会中科技理性带来的精神缺失。关键词新神话主义;美籍华裔;刘宇昆;科幻针对神话资源的当代转换问题,学者们认为任何古典资源,包括神话资源,都需要进行当代转化1。在深入探究神话资源的现代转化与传承议题时,必须紧密贴合当代的语境

2、框架。其中,全球化作为重要特征,其影响力不容忽视2。刘宇昆(KenLiU,1976-)是享誉国际文坛的科幻作家,其作品多次获得大奖,他凭借多元文化背景、创新性的写作风格,以及在跨领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被视为当代华裔科幻创作者代表之一。在刘宇昆的笔下,东方神秘幻想与西方科技幻想并非水火不容,而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平等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消弭了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更在碰撞中激发出耀眼的创意火花,使得他的作品洋溢着前所未有的魅力。一刘宇昆科幻小说中未译之态的中国神话原型在刘宇昆的科幻创作实践中,汉语拼音的运用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文化翻译策略,体现了跨语言交流的创新性。这一策略在狩猎愉快(GoOdH

3、Unting)中得到了尤为显著的体现,展现了作者如何在英文叙事框架内通过汉语拼音这一特定符号系统,实现中国神话元素的精准传达与深度诠释。刘宇昆在相关文章中曾表示,狩猎愉快是其2012年发表的作品中写得最好的(Iconsiderthisismybeststorypublishedthisyear.)3o书中,刘宇昆运用了“汉语拼音辅以英文释义”的方式,让海外读者在阅读“hulijing”这一陌生词汇时被赋予了主动探索与建构意义的角色。他们需借助自身的阅读经验、文化背景与想象力,在上下文语境中仔细揣摩,逐步拼凑出“hulijing”所承载的文化寓意。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海外读者对“hulijing”

4、本身的理解,更促使他们在跨文化的阅读中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狐狸的形象经历了极端变化: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到汉朝后神性减弱,唐朝短暂复兴,再到明清时期彻底成为人性化、复杂多变的精怪形象4。而在东晋时期,郭璞对狐妖化为人形,尤其是化为女性的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构建了一套详尽的变形理论:“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J5刘宇昆在其作品中,对古代乡村狐妖(HSiaOjUng)的描述与郭璞的理论相耦合。原文中第一次出现“hulijing”是在“Ahulijingcannotresistth

5、ecriesofthemanshehasbewitched”,拼音形式的角色名称与英文对角色设定的补充并置,不仅解释了为什么“狐狸精”会小心翼翼地出现,更激发了海外读者对这一角色的好奇,同时符合“能知千里外事”的特点;书中的hulijing是典型的“百岁为美女”的狐妖形象,体现在当主人公Liang初见Hsiao-jung时发出“themostbeautifulladyihadeverseen”的感叹,以至于降魔计划进行时,她只对十三岁的Liang说了一句Youreaverybraveboy,便使Liang忘记父亲交代的对其泼狗尿的任务;当Liang的父亲对商人解释其子被狐狸精的美貌与诡计所魅惑

6、并不丢人时,展示了在中国传统语境中狐狸精的美貌与狡猾的显著特征,也与上述“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的内容契合“ThereSnoshamedinbeingentrancedbythebeautyandwailesofahulijing.”据笔者统计,全文对“hulijing(狐狸精)这一拼音形式的直接使用高达12次,这不仅仅是对词汇的简单移植,更是对中国神话元素精准把握的体现。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hulijing”这一未经翻译的词如同一扇半掩的门,引领着海外读者跨越语言的藩篱,主动踏上一场探寻语义与文本语境的跨文化之旅。二刘宇昆科幻小说中对中国神话法术的跨时代借鉴在刘宇昆的手中纸,心中爱这部作

7、品中,母亲通过轻轻一吹,竟奇迹般地赋予手中的折纸动物生命,使之跃然成为活生生的存在6。这一情节设定很容易使中国读者联想到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独门法术“身外身法”一一对着一撮猴毛吹口仙气,猴毛被赋予生命变成猴子。孙悟空作为中国神话中的经典角色,其吹气复活猴子的能力象征着无限的力量与创造力,而手中纸,心中爱中赋予身在美国的中国母亲同样的能力,则是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界处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让这种神话中的超能力得以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通过拔下毫毛并吹口仙气,变化出众多分身(小行者),这些分身不仅具有实体形态,还能与他一起协作,共同对抗敌人(如蜘蛛精)。西游第七十三回做出了如此描述:

8、行者却到黄花观外,将尾巴上毛捋下七十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七十个小行者。”7而在手中纸,心中爱一文中,作者这样描述记忆中母亲使用折纸术逗儿时的“我”停止哭闹的情节:”她拿出其中一张,正面朝下反面朝上,平整地摊在桌上,给我叠小玩意儿。折、压、吹、卷、捏不一会儿,这张纸就在她指尖消失不见了。她轻轻一吹,一个被压得扁扁平平的纸模型瞬间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生灵。”“就这样一只纸折的小老虎在我指尖左右乱窜。”“虎年出生的我知道,只要母亲轻轻一吹,这些纸玩意儿便可借助她的气息活蹦乱跳起来。这么神奇的折纸术只有她一个人会。”8文中,母亲的气息就像孙悟空吹的那口仙气,具有复活生命的超凡力量。同时,当邻居家孩

9、子马克在与“我”发生争执将“我”狠狠推向一边时,这只纸老虎竟“咆哮着,径直朝着马克的脸猛扑过去”,这里的描写和孙悟空的分身与其共同对抗敌人的情节耦合。这一跨时代的借鉴,不仅赋予了现代科幻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巧妙地将古老神话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创造出既熟悉又新奇的阅读体验。刘宇昆笔下的母亲,以折纸为媒介,施展出类似孙悟空“身外身法”的神奇法术,这一设定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神话法术的现代诠释,也是对母爱的深刻颂扬。母亲用她的智慧和创造力,为孩子的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惊喜与安慰。值得注意的是,刘宇昆在借鉴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的同时,并未简单复制其情节或设定,而是根据现代社会的背景与人物关系进行了巧妙的改编与创新

10、三刘宇昆科幻小说中中国神话意象的当代重述泥土,作为支撑人类生存、繁衍与持续发展的基石性自然资源,对于农耕民族而言,其重要性尤为显著。在人类起源的古老神话体系中,泥土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被不同文化频繁提及9。中国古代流传着女娟接上造人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娟接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10澳大利亚则记载有天神庞德-杰尔以树皮与泥土塑造人类的神话。古希腊亦有天神普罗米修斯利用泥土与水创造人类的神话。这些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尽管文化背景各异,却共同凸显了泥土在人类起源认知中的核心地位,即“泥土造人说”的普遍存在11。中国古籍释名释地中有云:“地,底也,言其

11、底下载万物也。”又言:“土,吐也,吐生万物也J这均深刻揭示了大地作为万物之母的形象,她不仅孕育了世间万物,更是人类食物的源泉,因此被赋予了慈爱且包容万物的母亲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皇天后土”的表述进一步彰显了大地之神一一后土神的崇高地位。在农耕民族的文化观念中,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情感逐渐升华,演化为一种深厚的土地崇拜。以中国传统创世神话中的创世神祇为例,这些神祇大多与土地紧密相连,具有显著的土地属性。例如,伏羲与女娟均被描绘为或龙或蛇的形象一一伏羲龙身,女娟蛇躯,而龙或蛇作为图腾,恰恰被视为土地的象征,进一步凸显了土地在农耕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人之涛(TheWaves)是2013年星云奖最

12、佳短篇提名作品,在这篇短篇科幻小说中,作者开篇以古老神话中女娟造人的故事为引子缓缓铺陈开来。于混沌初辟、天地未分之时,女娟孤身而立,四周寂寥无声,无人相伴共赏这浩瀚宇宙之壮丽。遂而,她轻移莲步至黄河之畔,捏土为人,塑造出缩小版的自我。随后,女娟将满载生命之力的气息轻轻吹入泥人之中,刹那间,泥人胸膛起伏,发出稚嫩而充满生机的牙牙学语之声,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自此,女娟不再孤单,有了相伴的生灵。在重新诠释这一古老传说的过程中,刘宇昆对故事内核进行了心理预设:“人从泥土中创造而出,注定重归于泥土。”12时至今日,虽然科学的进步让我们知晓了人类起源的真相,但那份根植于心的文化情感一一人与土地的血脉相连

13、却历久弥新,未曾淡去。四、结语刘宇昆在其科幻作品中对中国神话元素的创新性重述,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洞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代科幻文学创作的独特视角与创新追求。刘宇昆跨越了历史与未来的鸿沟,将古老神秘的中国神话元素与现代科幻叙事无缝衔接,赋予了传统神话元素全新的时代意义与生命活力。因此,刘宇昆的科幻创作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对现代科幻文学边界的拓展与创新。而他所展现的开放心态及其跨文化创作实践,展示了他所具备的精神特质一一勇于开拓未知领域、敢于进行创新突破,以及擅长融合多元文化的能力。在文学创作中,他不仅具备美国文学对自由思想的崇尚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还广泛吸纳了东方古

14、老哲学思想及现代社会变迁的素材与灵感。这种异质文化的介入,使他的作品在展现美国精神的同时,也蕴含了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与深切的人文关怀。该创作模式不仅为科幻文学领域开辟了新颖的发展道路,更为全球文学的繁荣与进步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动力与贡献。【参考文献】1孙正国.神话资源转化必须警惕两种倾向:冯天瑜先生访谈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5-9.2孙正国.当代语境下神话资源的“公共空间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7.3KENL.StoryNotes:GoodHunting”inStrangeHorizonsEBOL.2012-11-08.http

15、s:/kenliu.name/blog/2012/11/08/story-notes-good-hunting-in-strangehorizons.4李建国.中国狐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5鲁迅.古小说钩沉:影印本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8.6KENL.ThePaperMenagerieandOtherStoriesM.NewYork,SagePress,2016.7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8刘宇昆.爱的算法M.陶若华,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龚向玲.泥土与石头:中西造人神话意象比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03):51-54.10应劭.风俗通义校注M.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0.11张开裁.泥土的神圣与卑污:三则人类起源神话文化内涵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03):92-98.12刘宇昆.刘宇昆科幻小说精选集M.薛白,胡绍晏,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艺术理论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