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1).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508568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论述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等。这是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答;全面发展: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的相互协调

2、包括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协调12。这要求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对外开放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则。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

3、切入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

4、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可持续”强调的是发展节奏的持续性和长效性,要求将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确保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一种稳定且持久的态势。同时,它也关注资源、环境、生态的承受力,追求不超过这些“短板”的极限,以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供参考答案:

5、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本文将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出发,探讨如何理解这一基本要求。一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全面发展强调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努力实现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L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为了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

6、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2.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城乡发展差距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二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在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协调发展,以实现社会全面进步。L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等。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生

7、态环境保护,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平衡,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实践中,我们党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L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调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在

8、发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党将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供参考答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明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并分析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一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体现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强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

9、战略方针,推动社会全面进步。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 .政治发展:我们党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 .文化发展: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 .社会发展:我们党积极推进社会建设,关注民生福祉,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体现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强调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1 .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党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

1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2 .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党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 .人与自然和谐: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体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1 .资源节约:我们党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 .环境保护:我们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