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12433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为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满足城市健康发展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促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市“十五五”水资源配置发展规划相关内容,依据新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四五”时期是新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经济发展效益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强度不断增强的五年。“十四五”期间实施了水源开发建设、现有水源挖潜、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利用、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资源保护、节水工程等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增城市供水水源能力5万立方米/天,棘洪滩水库

2、向董家口调水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新区引江、引黄调水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水资源保护工程和节水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本地水源水质,城市自来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以下,工业综合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8%以上。(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期间,新区在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现代水网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新区是资源型缺水城市,本地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加之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逐年增长,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十五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加速期,是新区建成改革开放更深入、发展活力更充沛、创新能力更突出、产业结构更优化、要素流动更顺畅、生态环境更优美、社会保障更有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新区的实现期。打好重点水务工程建设攻坚战,全面提升新区水安全保障能力,对新区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及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水资源综合利用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促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十五五”期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优化水资源综合利用及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更高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常抓不懈,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问题导向,认清全区水资源禀赋条件,以城市健康发展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作为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及配置的基本依据,依托省、

5、市现代水网建设,加大客水调引力度,加快客水工程和非常规水工程建设。不断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向纵深发展,促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二)规划原则1 .先用客水,后用主水,主客水互配互济的原则。2 .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地表地下适度有序开发的原则。3 .先城乡生活生产用水,后农业、生态用水,城乡、农业、生态协同发展的原则。4 .水源建设适度超前,预留应急备用和战略储备水源的原则。5 .常规和非常规水源同步开发,加快非常规水源利用步伐的原则。6 .尊重现状原则,即尊重“十四五”期间实际供用水量及供用水量变化趋势的原

6、则。7 .全域统筹、统一配置各类水源的原则。(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新区(区),面积2128平方公里。(四)规划水平年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五)规划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能力、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客水供水量增加,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处理能力、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正常年份全区可供水量达到3.3亿立方米以上,特枯年份城市可供水量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初步建成以海水淡化水和再生水为主的应急备用水源。完善“东西贯通、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全区配置网工程,全区水资源保障程度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

7、量和强度双控达标,利用智慧水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区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六)规划布局根据新区自然水系和地形地貌特点,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加快客水配套工程建设,加大客水利用力度;加强本地水源开发、现有水源工程挖潜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非常规水开发利用步伐。结合“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在董家口经济区,充分利用客水,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逐步形成“东西贯通、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网体系。三、基本情况(一)河流水系概况新区共有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的河流46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

8、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10条,分别是洋河、巨洋河、胶河、白马河、吉利河、错水河、潮河、横河、风河和甜水河。(二)水资源概况1 .水资源现状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55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3231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412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量为9085万立方米。2 .水资源可利用量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337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518万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264万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计算量为5412万立方米。3 .水资源开发程度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被人类开发和

9、利用的状况。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是现状地表水用水量与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的比值。地下水开采率是现状地下水用水量与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值。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现状用水总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对20012019年新区供水量进行调查统计,近十年新区本地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2804万立方米,年均水资源总量为45312万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8.26%。(三)现状重点配水工程新区现状重点水源配水工程主要为“三纵五横”,即三条由棘洪滩水库调水的客水引水工程,五条当地主要配水工程。三纵为:棘洪滩水库-引水工程、棘洪滩水库-引水复线工程、棘洪滩水库-董家口调水工程;五横为:吉利河水库-

10、高家台水厂原水管线、红石崖-吉利河水库管线、陡崖子水库-石河头水厂原水管线、吉利河水库-白马河泵站-旺山水厂原水管线、潮河、甜水河供水工程原水管线。四供需水平衡分析()需水预测根据新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展目标,预测到2030年全区总人口达到26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达到213万人,农村人口达到4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2%,GDP年均增速8%,对全区“十五五”用水需求进行了预测和合理性分析。1 .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中规定,省属于用水指标的“二区”,规划期间新区城市人口在100300万人之间,用水指

11、标为150260L/人天,高于新区现状居民生活用水指标。结合市“十五五”水资源配置规划相关内容,确定新区城市人均净用水量为120L/人天,规划2030年用水量为9329万立方米。2 .农村生活需水量预测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省属于用水指标的“三区”,随着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农村卫生设施改造工程的实施,居民家中基本有洗涤池,卫生设施较齐全,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80120L/人天,结合现状农村居民实际情况,确定新区农村居民人均净用水量为80L/人天,规划2030年用水量为1372万立方米。3 .工业需水量预测通过实施高效工业节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用水定额在基准年基础

12、上有所下降,结合市水资源配置“十五五”规划相关内容,预测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为5.54立方米/万元,用水总量为8769万立方米。4 .建筑业需水量预测随着混凝土商品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型节水技术的实施,建筑业节水水平还会有较大的提高。结合市水资源配置“十五五”规划相关内容,预测规划水平年新区建筑业用水定额为0.79立方米/万元,规划水平年总需水量为382万立方米。5 .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依据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依托临港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和海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此类产业为低耗水、高附加值的产业,结合市水资源配置“十五五”规划相关内容,预测2030年新区第三产业用水

13、定额为0.28立方米/万元,规划水平年总需水量为922万立方米。6 .农业需水量预测新区是我国北方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正常年份采用非充分灌溉方式,干旱年份农业用水不保,农业灌溉只对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几次关键期进行灌溉。本次规划不再预测P=95%农业灌溉需水量,P=95%条件下农业灌溉需水量直接采用P=75%需水量预测值。种植业灌溉。农业灌溉定额依据省农业用水定额,参考新区历次规划中农业灌溉定额并结合新区近年来农业实际灌溉情况进行确定。预测规划水平年,P=50%时,综合灌溉定额为60立方米/亩,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533万立方米;P=75%(95%)时,综合灌溉定额为81立方米/亩,农田灌溉用水量

14、为7470万立方米。林牧渔畜业。林牧渔畜业需水包括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牲畜用水和鱼塘补水等4类,考虑新区基本没有草场灌溉,大多数鱼塘是以自然降雨补给用水,林牧渔牲业需水仅考虑林果地灌溉、牲畜用水。预测2030年,新区林果地、牲畜用水量分别为385万立方米、327万立方米。7 .生态需水量预测河道内生态需水量预测。受水资源短缺、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制约,生态用水主要用于景观和涵养地下水源,河道内生态补水在实际情况下基本不发生,本次计算河道内生态基流需水量不计入总需水量中。河道外生态需水量预测。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需水只按50%保证率进行考虑,枯水年份需水量不应超过平水年份。城市生态环境需水包括城市

15、绿地生态需水、城市环境卫生需水以及河湖补水。预测至2030年城市绿地面积约为36.68平方公里,需水定额200立方米/平方公里天,城市绿地灌溉需水量为268万立方米;预测至2030年城市环境卫生补水面积达到16.63平方公里,需水定额400立方米/平方公里天,城市环境卫生需水量为243万立方米;预测至2030年城市河湖补水面积为1.30平方公里,需水定额4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城市河湖生态需水总量约为52万立方米。预测至2030年河道外生态需水总量为563万立方米。8 .需水量汇总预测2030年正常年份全区总需水量27583万立方米,特枯年份全区总需水量29519万立方米,其中城市需水量199

16、65万立方米。(二)供水预测1 .现状条件下可供水量本地水源可供水量。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337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518万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264万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计算量为5412万立方米。客水可供水量。新区现状引江水量3700万立方米,引黄水量2880万立方米,现状客水可供水总量为6580万立方米。再生水可供水量。新区现状共有城市污水处理厂9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48.32万立方米/天,实际污水处理能力38.54万立方米/天;全区配套再生水利用工程共9处,总供水能力13.12万立方米/天。海水淡化可供水量。新

17、区现有水务碧水源海水淡化厂和大唐发电厂2座海水淡化厂,总装机规模11.8万立方米/天,现状海水淡化可供水量为118万立方米/天。现状可供水总量。新区现状供水条件下50%保证率下可供水总量为31272万立方米,75%保证率下可供水总量为27694万立方米,95%保证率下可供水总量为23262万立方米,其中城市可供水量为18089万立方米。2 .规划水平年供水预测规划“十五五”期间,为挖潜现有供水水源能力,计划实施陡崖子水库清淤增容工程;随着棘洪滩水库向董家口供水工程的贯通及相应配套输水工程实施,加大客水利用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等

18、现有水源挖潜规划。规划期间计划实施陡崖子水库清淤工程,主要目的为恢复水库原有蓄水容积,发挥原有供水能力,水库供水能力在现状供水能力核算中已计算在内,不再重复计算清淤挖潜措施产生的供水能力。客水引调工程。规划期间新增客水引调工程主要为黄水东调承接工程(续建)。根据市“十五五”水资源配置发展规划相关内容,近期通过省统筹调度,加大向市引调客水,其中向新区增加客水量2660万立方米。非常规水源建设规划。非常规水源是目前解决新区生态用水、替代部分工业用水的有效途径,包括再生水、海水利用等。规划“十五五”期间通过新建、扩建镰湾河污水处理厂、灵山卫污水处理厂、中科成再生水处理厂、董家口中法水务污水处理厂等

19、污水厂配套再生水利用等工程,新建、改造再生水处理实施总规模为15万立方米/天,规划期末再生水规模达到28.12万立方米/天;为满足灵山岛3个行政村用水需求,实施灵山岛海水淡化项目,规划供水规模为800立方米/天,规划水平年海水淡化可利用量为4336万立方米。规划水平年可供水总量。规划水平年新区50%保证率下可供水总量为33961万立方米,75%保证率下可供水总量为30383万立方米,95%保证率下可供水总量为25951万立方米,其中城市可供水量为20749万立方米。(三)供需平衡分析1 .现状条件下供需平衡分析全区现状供水水源条件下,50%保证率下供需达到平衡,富余水量3689万立方米;P=7

20、5%保证率下需水大于供水,短缺水量1826万立方米,缺水率6.18%;P=95%保证率下需水大于供水,短缺水量6258万立方米,缺水率21.20%。城市现状供水水源条件下,可供水量总量为18089万立方米,规划水平年需水总量为19965万立方米,短缺水量1876万立方米,缺水率9.40%。2 .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规划到“十五五”末,新区通过增加客水水源2660万立方米,增加海水淡化量29万立方米,增加工业再生水用量730万立方米,重新得到一组全区不同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对全区2030年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规划水平年P=50%保证率下,全区供水大于需水,余水23.12%;P=75%保证率下,

21、全区供水大于需水,余水2.92%;P=95%保证率下,全区需水大于供水,缺水率达到12.09%,由于新区属于严重缺水城市,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正常的生产用水需要,可通过浇灌“保命水”确保重点灌区粮食产量,规划不再进行全区95%保证率供需水平衡,仅考虑城市95%保证率供需水平衡。规划水平年城市95%保证率可供水量达到20749万立方米,满足城市需水量19965万立方米需求,余水3.92%,城市95%保证率下供需水平衡。五水资源保护规划(一)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是强化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依据。为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

22、三定”方案的职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了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科学合理地划分了水功能区,作为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和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依据,也可为合理解决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提供科学依据。1 .水库功能区水库功能区共19个,均为饮用水源区。水质目标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标准(“十五五”期间如有调整,按照新的水功能区划文件执行)。2 .河道功能区河道功能区共21个。其中,饮用水源区11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工业用水区1个,农业用水区2个。水质目标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标准(“十五

23、五”期间如有调整,按照新的水功能区划文件执行)。(二)纳污能力分析根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348-2006),水域纳污能力的控制指标选取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指标。通过对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以及入河排污口主要排放的污染物分析,同时考虑与相关排污控制标准、污染物总量控制红线指标相衔接,主要选取COD和NH3-N两项水质指标作为地表重点水域纳污能力的控制表征指标。(三)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主要从水资源保护控制指标、水功能区监测、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六个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与生态修复加强对水资源保护。L水资源保护控制指标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方

24、面提出水资源保护规划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主要河道生态基流量、敏感生态需水满足程度、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指数、地下水开采率等。3 .水功能区监测水质监测频次和时间应符合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相关要求。4 .水功能区管理根据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资源C2003J233号)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按管辖范围在水功能区的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标志式样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并负责监制。对于取消饮用水源地要充分论证,严禁借项目开发等名义擅自取消饮用水源地。5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设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25、功能区内的已设入河排污口要登记造册,纳入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的变迁新设,必须经过功能区主管机关批准;根据规划需要迁往其他功能区的,要作好协调工作,掌握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动态变化情况。6 .水资源保护措施地表水保护措施。从源头上对污水进行控制是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根本措施,针对集中式污水排放污染源,应当采取污水综合处理措施,达标后再排放。根据相关规划,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续建、改扩建及技术升级,加大再生水的利用力度,对辖区内的用水大户以及高盐水排放大户,提高企业内再生水的产生和使用力度。地下水保护措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规定,加强地下

26、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隔离防护工程、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区面积,积极实施漏斗区回灌工程恢复地下水位,改善水文地质条件,同时在地下水源地建设回灌补源工程。7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用水要求。新区生态用水保护目标,是减少主要河流低流量或断流发生时间、范围,维护重要水库合理的水位,维持城市水域景观和旅游资源,维持河道一定稀释自净能力,使地下水得到补充。生态用水保护的措施。构建“一河、一湾、多点、多层次”的水生态保护体系,进行全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多层次进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

27、质量,保障河湾湿地健康,促使水生态进入良性循环。六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一)投资规模测算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十五五”规划估算总投资20.5亿元,按项目类别分:现有水源工程挖潜规划估算工程投资4.1亿元,占总投资20.0%;非常规水利用工程规划估算工程投资0.4亿元,占总投资2.0%;配水工程1.6亿元,占总投资7.8%;水资源保护规划估算工程投资14.40亿元,占总投资70.2%。(二)资金筹措按照分级负担、分类筹措的原则,拟订“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建设资金筹措方案,通过财政和社会投资等多渠道筹集工程资金,保障“十五五”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工程建设所需资金。(三)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规划实

28、施后,将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城市稳步发展、维持现有城市发展规模的基础上,推动和保障重点区域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实施的引调客水、非常规水利用、本地水源建设、现有水源挖潜和配置网工程等建设,将在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为各行业增加有效供水,提高水质合格率和供水保证率,特别是为新区城市提供安全的供水保障,支撑新区人水和谐的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2 .社会效益规划实施后,可大幅提高新区城市供水,对满足“十五五”期间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质和量的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3 .生态环境效益规划实施后,可提高河道内

29、生态用水的保障程度,恢复河道水生态平衡;可有效改善并恢复原有漏斗区地下水的水位,防止海水入侵。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建立政府主导、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规划目标任务。(二)制度保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法律等各个领域,加强全区水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和保护。(三)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主动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创新PPP融资模式,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四)能力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资源信息化水平,提高水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