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员工培训学习管理办法一、 目的及范围第一条 本公司为提高在职人员素质, 改进知识和技能, 以改善工作绩效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凡本公司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及相关事项均按本办法办理。二、权责划分第三条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的权责:1 举办全公司共同性培训课程;2拟定、呈报全公司年度、月份培训课程;3制定、修改全公司培训制度;4 上报全公司在职教育培训的实施成果和改善方案;5 编撰、指定共同性培训教材;6 审议培训计划;7检查、考核培训的实施情况;8 审查、办理全公司派外培训人员;9 研拟、执行其他有关人才开发方案;10 拟定各项培训计划费用。第四条 各部门的权责:1 汇总呈报全年度培训计划;2制定、修改
2、专业培训规范;3确定讲师的人选; 4 举办内部专业培训课程及上报有关实施成果;5 编撰专业培训教材;6 检查本部门专业培训成果。三、制定培训规范第五条 人力资源部应召集有关部门共同制订公司人员在职培训规范, 为实施培训提供依据,其内容包括:1 . 各部门的工作职务分类;2 .各职务类别的培训课程及总时数;3 .各培训课程的教材大纲。第六条 各部门组织机构、 职能改变后, 或因技术升级导致生产条件、 设计开发过程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培训规范进行修订。四、培训计划的制定第七条 各部门根据培训规范和实际需要, 填写在职培训计划表, 并交人力资源部审核。第八条 人力资源部将各部的培
3、训计划汇编成年度计划汇总表, 上报总经理审核、签发。第九条 各培训课程主办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 填写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 上报审核后,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第十条 临时性的培训课程, 亦需填写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 经上报审核后实施。五、培训的实施第十一条 培训主办部门应依据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按时实施培训, 并负责该培训的全部事宜:如培训场地的选择、教材分发等。第十二条如有辅助材料,讲师应在开课一周前把原稿交人力资源部统一印 刷,并确保上课时发给学员。第十三条 各项在职培训实施时,参加培训的学员应签到,人力资源部应切实 了解上课、出席情况。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准时上课,因故不能参加者须办理 请假手续。
4、对于旷课、迟到、早退、不专心培训的学员参照平时奖惩规定处罚。第十四条人力资源部应定期召开检查会,以评估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成果, 并予以记录,送交有关单位参考以利改进。第十五条各项培训结束后,应有相应的考试、测验,由主办单位或讲师负责 监考,试卷应分为三至四类,由讲师提前选交主办部门。第十六条 各项培训考试因故缺席者,事后一律补考,补考不参加者,一律以 零分计算。第十七条培训考试的成绩、成果报告,作为考绩和升迁的参考。六、呈报培训成果第十八条 每期培训结束后,讲师应于一周内评定出学员的成绩, 登录在职培 训考试成绩单,连同试卷交人力资源部,作为员工个人完整的培训资料保存。第十九条主办单位应在培训
5、结束后一周内填报在职培训总结表及讲师小时费用申请表,会同在职培训考试成绩表和学员意见调查表送交人力资源部, 以支付费用并存档以备查。第二十条如需支付教材编撰费用,主办单位应填报在职培训教材编撰费用中 请表,经审核签发后支付。第二十一条各部门应事先填写公司人员在职培训资历表。第二十二条各部门每隔三个月应填写在职培训实施情况报告书上报人力资源部,以便了解该部门在职培训实施情况。七、培训的评估第二十三条每期培训结束后,主办部门应让学员填写在职培训学员意见调查表同考试答卷一并收回,送讲师转人力资源部审核,为今后再举办类似培训提供参考。第二十四条为评估各部门培训成效,各单位主管应填写培训成效调查表,由人
6、力资源部汇总,并参考生产及销售绩效的变动,分析、评估培训成效,之后做成书面报告,经上报审核后分送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为下一次培训提供分 o八、外派培训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为适应工作、升迁等需要,推荐有关人员到外接受培训,须送人力资源部审议并上报总经理核准后,依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办理出差手 续。第二十六条 外派受训人员返回后,应将有关资料,包括教材、考试成绩、结业证书等送人力资源部存档,并将其培训成绩记录于培训资历表。第二十七条外派受训人员将接受培训时所学的知识整理成册,作为讲习材料,并举办讲习会,自任讲师,向有关人员授课。第二十八条 凡参加外派培训人员,均应相应填写个人外派培训中请表、 个人 外派培训记录表、及个人教学记录表。九、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公司教材讲义编撰费用及讲师小时费用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订4定。第三十条 凡举办各种培训, 均应以不影响工作为原则。 如下班后培训超过1个小时或上下午均有培训时,应由主办单位负责提供学员餐费。第三十一条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年度考绩、晋升等活动时应参考受训人员的培训成绩、资历等。第三十二条本办法呈总经理审核批准后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