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方巨人教案.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519284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方巨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方巨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方巨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北方巨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俄罗斯一横跨亚欧大陆的北方巨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准确说出其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的分布,阐述气候特征及成因,了解丰富自然资源及分布,熟悉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区分布,掌握交通线路特点及主要城市职能。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地图、图表资料,提升获取、归纳地理信息能力,运用对比、综合分析法探究地理要素联系,培养空间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经济发展问题,锻炼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俄罗斯地理环境独特性与多样性,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热情,认识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了解

2、中俄交流合作,培养国际视野与开放思维。二、教学重难点L教学重点:俄罗斯地理位置优越性,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联系,铁路网分布特点及意义。2.教学难点: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复杂多样成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路剖析,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发展条件探究。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地图法:运用各类地图,直观呈现地理事物分布,培养读图能力。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经济发展等问题讨论,激发思维碰撞,促进主动学习。多媒体演示法:借助图片、视频、动画展示地理景观、动态过程,增强感性认识。四、教学过程L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俄罗斯风情纪录片片段,涵盖红场、克里姆林宫

3、西伯利亚广袤森林、贝加尔湖等画面,提问学生:“看到这些震撼场景,能猜到是哪个国家吗?对它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既有印象,顺势导入对俄罗斯全面学习。2 .新课讲授(35分钟)地理位置与范围:展示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俄罗斯领土,点明其跨亚欧两大洲,大部分领土在亚洲,政治经济中心在欧洲,是传统欧洲国家,让学生描述经纬度位置,明确其纬度高、地跨约170个经度特点,探讨位置对气候、农业、交通等影响。自然环境:地形上,结合地形图,以3D动画演示山脉隆起、平原形成过程,讲解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分布,分析地势东高西低特点;气候环节,对比莫斯科、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

4、归纳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西差异大特征,以热力环流模型解释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影响;河流湖泊方面,在地图标记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及贝加尔湖,阐述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分析其他河流结冰期长、不利于内河航运原因,介绍贝加尔湖深度、蓄水量等世界之最及生态意义。自然资源与工业:展示矿产资源分布图,介绍种类全、储量大特点,如石油、天然气、煤、铁等,举例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提问资源分布如何影响工业布局,讲解以重工业为主,圣彼得堡、莫斯科、乌拉尔、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主导产业,对比苏联时期与当下工业结构变化。交通运输:聚焦铁路图,用动态线路演示莫斯科辐射状铁路网,探讨西伯利亚大铁路意义,从连接东西

5、资源运输、促进开发、加强国防等角度剖析,拓展公路、管道、海运、内河航运概况,对比不同运输方式优劣。3 .课堂小结(10分钟)以思维导图形式回顾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业、交通,邀请学生填空完善,强化知识记忆与体系构建,强调各要素相互关联,如资源促工业、地形气候影响交通。4 .课堂练习(10分钟)给出5-8道选择题、2-3道综合分析题,涵盖知识点判断、材料分析、图表解读,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河流多凌汛原因”“某工业区发展依托条件”,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批,教师针对性讲解错题。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书面作业:绘制俄罗斯轮廓图,标注主要地形、河流、城市、工业区;实践作业:收集

6、中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近五年新闻资料,整理成手抄报,下节课分享,拓展知识应用与探究深度。五、教学资源教材、教学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含高清地图、景观图片、科普视频、动画演示)、自制地理知识卡片、网络教学平台(用于课后拓展资料推送、作业提交反馈)。六、教学反思优势:教学方法多元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小组讨论活跃课堂,学生参与度提升;思维导图小结助于知识系统化。不足:课堂练习时间把控略紧,部分学生复杂图表分析仓促,小组讨论少数学生主导,部分被动参与;资源开发利用可更深入,如拓展实地考察、虚拟地理实验室体验。改进措施:精选练习题,提前分层布置预习任务,讨论设引导员确保全员参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发虚拟探究活动,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