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52512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要21根本资料31.1 地形31.2 气象31.3 土壤41.4 水源41.5 灌溉设计保证率41.6 作物对灌水要求42灌溉系统选型52.1拟定灌溉制度52.2区域分析及规划122.3选择喷头132.4喷头组合形式143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173.1管网布置形式173.2管道工程分级173.4 确定支管的轮灌方式174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184.1灌溉时间安排184.2管道材料选择184.3管道直径计算184.4水头损失224.5水泵的扬程234.6验证压力是否满足要求235设备用量明细表245.1管材设备245.2喷头245.3接头245.4闸阀255.5其它设备25参考文献26 摘要 工

2、程区地处黄青藏高原,海拔高程28582940m。按地表形态及成因类型特征,分为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堆积区两大地貌单元。目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根据已有根本资料进展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本区灌溉作物为蚕豆,灌溉面积130.93亩。利用水量平衡法拟定作物的灌溉制度,求得本区蚕豆灌溉定额为203.26mm。 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该片区域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 , 东西比较平坦,田块大致为长方形,河流自西向东流过,天然径流满足灌区用水需求,适合采用抽水取水的方式。该地区面积相对较大,种植作物为高产性优质作物,灌水频繁,为了操

3、作使用方便和易于管理,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选择全圆喷洒,组合形式为正方形,以保证灌区的喷灌质量。 灌区干管应沿主坡方向、大致垂直等高线布置,支管则平行等高线布置,局部与等高线斜交。管网布置形式,采用圭字形布置。根据灌区管道进展分级,管道分成干管和支管两级,在支管上安装喷头。 灌区有一支干管工作,轮灌时延分支管依次灌水。将整个地块分成3个轮灌区,编号I、II、III,支管编号从1到18,其中轮灌区I支管编号从1到6,轮灌区II支管编号从7到12,轮灌区III支管编号从13到18,灌溉时位于同一轮灌区的支管同时进展喷灌。1根本资料青藏高原*地,属半干旱大陆性高原气候。任务是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1.

4、1 地形 工程区地处黄青藏高原,海拔高程28582940m。按地表形态及成因类型特征,分为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堆积区两大地貌单元。1.2 气象目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工程区内年均气温8.4C,多年月平均最高气温12.5C,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2.2C,多年平均降水量291.5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6.6%;年蒸发量1914mm,为降水量的6.57倍,以58月为最大,年平均风速2.0m/s,无霜期185d,最大冻土深度约0.6m。设计年有效降雨月份4567旬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m3/亩111

5、41217581.3 土壤 土壤属轻粘壤土,土壤肥力高,耕性适宜,适种性广,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水、肥、气协调,完全适宜蔬菜和其它农作物生长。土壤空隙率为50.5%以土体计,地下水埋深1.5m,生育期补给总量40m3/亩。土壤最大适宜含水率为75%(以占土壤空隙率计),土壤最小适宜含水率为40%(以占土壤空隙率计),土壤播前含水率为50% 。1.4 水源 灌溉水源有保证。农田一侧天然河流经过,在保证率P=75%时多年平均径流量W=3.05108m3,多年平均流量Q=9.6m3/s。1.5 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标准GB50288-1999规定,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50

6、75%,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P=75%。1.6 作物对灌水要求该地区适宜种植的作物为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小麦生育阶段及模比系数 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10/725/7模比系数251211202410方案湿润层深度m0.50.60.7油菜生育阶段及模比系数 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10/725/7模比系数201010152410方案湿润层深度m0.40.50.6蚕豆生育阶段及模比系数 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10/725/

7、7模比系数151010102410方案湿润层深度m0.30.40.5马铃薯生育阶段及模比系数 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10/725/7模比系数1581015245方案湿润层深度m0.30.50.62灌溉系统选型2.1拟定灌溉制度根据灌溉面积和种植的作物等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拟定作物的灌溉制度:种植的作物:蚕豆 灌溉面积:130.93亩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标准GB50288-1999标准,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旱作物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方案湿润层内的水量平衡公式如下:式中 时段末土壤方案湿润层内的储水量时段初土壤方案湿润层内

8、的储水量由于方案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土壤方案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时段内的灌溉水量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2.1.1生育期需水量根据微灌工程技术标准GB/T 50485-2021,按产量法计算:作物总需水量:式中: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需水系数带入数据:按照需水模系数法进展分配得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需水量模系数;的意义同前; 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10/725/7模比系数%151010102410需水量mm 8154

9、5454129.6542.1.2生育期地下水补给水量 K生育期地下水补给总量40m3 /亩,40m3 /亩=1.540=60mm近似认为生育期地下水补给是在全生育期内均匀补给;蚕豆的整个生育期是120天,则平均每天地下水补给量为40/120=0.333=0.5mm。因而,全生育期内蚕豆地下水补给的累积值如下表: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10/725/7累计天数40229141916地下水补给量累积值mm20114.579.582.1.3方案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和最大储水量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

10、10/725/7方案湿润层深度m0.30.40.5方案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m)60.680.8101方案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m)113.63151.5189.382.1.4方案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式中:-计算时段初方案湿润层深度mm;-计算时段末方案湿润层深度mm;-深度内土层中的平均体积含水率%;因为各生育阶段方案湿润层增加的厚度均为0.1m , 带入数据:2.1.5设计年有效降雨量月份4567旬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各旬有效降雨量mm16.5211825.57.512逐旬累积有效降雨量mm16.537.555.58188.5100.52.1.6作物播种前的灌水定额式中:M1作物

11、播种前的灌水定额mm; H作物播种前方案湿润层的厚度mm;ma*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2.1.7蚕豆的灌溉制度日期28/36/57/528/529/56/67/620/621/69/710/725/7ETmm 阶段8154 54 54129.654累积81135189243372.6426.6mm阶段008.511.917.719.98 K(mm)2011 4.5 7 9.5 8ET-(+K) (mm61124176215.6 325 360.52(mm)113.63151.5189.38mm60.680.8101P0累积mm16.537.555.58188.5100.5根据上表数据,绘出

12、蚕豆灌溉制度,如以下列图: 2.1.8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作物播种前的灌水定额M1式中:M1作物播种前的灌水定额mm; H作物播种前方案湿润层的厚度mm;ma*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0灌溉前方案湿润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带入数据 M1=44.18mm根据计算及图解则可得出播前及生育期灌溉制度如下表。 蚕豆灌溉制度灌水次序灌水日期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播前灌溉03月20日44.1829.45生育期灌溉16月12日70.747.1326月26日88.3858.92则生育期的灌溉定额为: =159.08mm 把播前灌水定额加上则得蚕豆的总灌水定额M M=M1+M2=203.26mm2.2区域分析及规划编号

13、为11的蚕豆种植区面积共计130.93亩。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该片区域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 , 东西比较平坦,田块大致为长方形,河流自西向东流过,天然径流满足灌区用水需求,适合采用抽水取水的方式。该灌溉地块拟使用喷灌的灌水方式,喷灌具有省水,增产,保土保肥,适应性强,便于机械化灌水等特点。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到达灌溉的目的一种灌溉方式。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及水滴打击强度几项指标,也是衡量喷灌质量的主要指标和设计喷灌系统的重要依据。

14、该地区面积相对较大,种植作物为高产性优质作物,灌水频繁,为了操作使用方便和易于管理,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2.3选择喷头 2.3.1喷头选择原则 喷头是喷灌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喷头的作用是将有压的灌溉水流以喷洒形式均匀地散在田间对农作物进展灌溉,因此喷头的构造形式制造质量以及使用是否得当,都是影响喷灌效果的重要因素。 喷头的选择包括喷头型号,喷嘴直径和工作压力的选择。在选定喷头之后,喷头的流量,射程等性能参数也就随之确定。按照国家标准GB85-85喷灌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选择喷头和确定间距的具体原则:1组合喷灌强度不超过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值。在本设计中喷头的组喷灌强度均要求小于灌区土壤允许喷灌强度。

15、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如下表: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对本灌区取p=10mm/h。 2在设计风速下,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75 3经济作物雾化指标取值范围在30004000,在选择喷头时作为依据 ,选择满足作物要求雾化指标的喷头。 雾化指标如下表:种类pd值蔬菜及花卉40005000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30004000牧草、饲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 20003000注: p为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d为喷头主喷嘴直径。4喷洒水利用系数,有条件时宜实测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气候条件在以下数值范围内选取:风速喷洒水的利用系数风速低于3.40.80.9风速3.45.4灌区风速为2m/

16、s,则取为0.8。2.3.2喷头选择 根据作物对雾化指标的要求,由喷灌工程设计手册选取金属摇臂式喷头。由于本灌区多年平均风速为,相对较大,运行方式为多支,多喷头轮灌喷洒,因此选单喷头喷灌强度较小喷头。选择如下参数喷头:型号接头形式及尺寸工作压力喷头流量喷头直径射程3003.94820.02.4喷头组合形式喷头的组合形式包括支管布置方向,喷头组合方式及喷头沿支管的间距,支管和支管间距。2.4.1支管布置方向支管布置的方向,除考虑灌区地形因素及作物种植方向外,还考虑灌区风向和地形的坡度方向。喷头工作时受风的影响:无风条件下,喷头喷嘴为圆形面积。有风时,顺风向一侧,喷头射程增加,逆风向一侧,喷头射程

17、减小,而平行风向的两侧,射程也相应的变小。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支管布置在垂直主风向的位置,干管则布置在平行主风向的位置。地面坡度也会影响支管的布置方向,地面有坡度时,下坡方向,喷头射程加大,上坡方向,喷头射程变小。一般情况,支管平行等高线布置,干管垂直等高线布置,即干管与主坡向大致垂直布置。为了将支管的布置尽量与作物方向一致,减少竖管对机耕的影响,所以,支管方向为东西方向。2.4.2确定组合及间距(1) 该灌区面积较大,已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因此选择全圆喷洒,组合形式为正方形,以保证灌区的喷灌质量。在该管道式喷灌系统中,除了在田边路旁及房屋附近采用扇形喷洒外,其余均采用全圆喷洒。喷头组合形式的

18、支管间距、喷头间距和有效控制面积见下表: 喷头组合形式的支管间距、喷头间距和有效控制面积喷洒方式组合方式支管间距喷头间距有效面积全圆正方形2.0扇形矩形 根据变系数法在满足喷洒均匀系数大于的条件下,喷头间距和支管间距按参考文献中的公式计算:式中:喷头的设计射程,。系数,根据设计资料可确定此地为多风地区,可采用。喷头的射程或称最大射程,。全圆喷头正方形组合:2.4.3雾化程度按式:计算式中:为喷头工作压力,为喷嘴直径8mm;值越大,说明其雾化程度越高,水滴直径就越小,打击强度也越小,式中选30m的喷头。值控制在30004000,所以所选喷头满足雾化指标要求。2.4.4喷灌强度 对于单喷头全圆喷洒

19、时,喷灌强度按下式计算。喷灌强度小于10mm/h,满足: ,式中: 喷头的喷水量 ; 喷灌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在全圆转动时一个喷头的湿润面积;喷灌系统的平均喷灌强度;3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3.1管网布置形式 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该灌区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 , 东西比较平坦,干管应沿主坡方向、大致垂直等高线布置,支管则平行等高线布置,局部与等高线斜交。管网布置形式:圭字形布置。3.2管道工程分级根据灌区管道进展分级。管道分成干管和支管两级,在支管上安装喷头。3.4 确定支管的轮灌方式灌区有一支干管工作,轮灌时延分支管依次灌水。将整个地块分成3个轮灌区,编号I、II、III,支管编号从1到18,其中轮灌区

20、I支管编号从1到6,轮灌区II支管编号从7到12,轮灌区III支管编号从13到18,灌溉时位于同一轮灌区的支管同时进展喷灌。4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4.1灌溉时间安排全生育期内共灌水2次,尽量在紧靠灌水日期左右完成,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可提前灌水。灌水次序灌水日期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播前灌溉03月20日44.1829.45生育期灌溉16月12日70.747.1326月26日88.3858.924.2管道材料选择管材的选择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如地质、地形、气候、运输、供应以及使用环境和工作压力等条件,结合各种管材的特性以及使用条件进展选择。根据本设计资料,干管和支管采用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硬塑料管,竖管选用

21、DN32钢管。 4.3管道直径计算通常选用同一级管道在各轮灌组中可能通过的最大流量,作为本级管道的设计流量,根据设计流量来确定管道的直径。4.3.1支管直径确实定支管设计主要的设计任务是限制喷头间的流量偏差,获得满意的均匀度和灌水效率。一般原则为:控制同一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喷水量之差在10以内。此原则也等同于: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为了安装维护方便,支管采用一种口径。 为了安装维护方便,支管采用一种口径。按标准规定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水头差应不超过喷头压力水头的20%,即,由于所选用的硬聚氯乙烯管在竖管支座处的局部水头损失不大,且于其

22、后均有一局部流速水头转化为压力水头,所以式中的可用沿程水头损失带入计算。另外,从各条支管位置所处地形来看,因根本上沿等高线布置,同一支管上地形高差不大,最大水头差是在支管上首末位置两喷头之间。为了到达设计的喷灌强度和均匀度的要求,采用靠近干管的一侧的支管尾部都布置一个扇形喷洒的喷头,支管的另一端为实现不漏喷,也设置一个扇形喷头,则轮灌分区1共有喷头74个,轮灌分区2共有喷头70,轮灌分区3共有喷头57,由于支管十分接近沿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支管皆为下坡支管,竖管采用一样规格,首末端喷头高差相差很小,经计算比较发现支管的首末高差为正值,可考虑的作用,取=0.1m,而流量最大的支管为支管7其流量,喷

23、头流量为;多口出流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用下式计算: 管材种类 f m bQ(),D(m)Q,Dm钢筋混凝土管糙率n=0.0130.001740糙率n=0.0140.0020215.33糙率n=0.0150.0023205.33旧钢管、旧铁铸管0.0017905.1硬塑料管0.0009151.774.77铝质管及铝合金管0.0008001.74 4.74其中,硬塑料管:,;支管7的总长度为:,由空口数和;查下表得:多口系数,将代入上式得:出流口数目N多口系数F出流口数目N多口系数F*=1*=0.5*=1*=0.520.6480.530160.3930.37330.5440.453170.3900.3

24、7240.4950.423180.3890.37250.4670.408190.3880.37160.4480.398200.3870.37170.4350.392220.3840.37080.4250.387240.3820.36990.4180.384260.3800.368100.4130.382280.3790.368110.4070.379300.3780.367120.4040.378350.3750.366130.4000.376400.3740.366140.3970.375500.3710.365150.3950.3741000.3660.3631000.3610.361则将

25、数据代入得:查硬聚氯乙烯管规格及尺寸公差表选用外径90mm,壁厚3.0mm的管材4.3.2干管管径的选择对于规模不大的喷灌工程,可用如下经历公式估算干管管径: 当时,当由前面的计算知干管要通过的最大流量,则=mm,查表三硬聚氯乙烯管材规格及尺寸公差表选用外径200mm,壁厚6.0mm的管材。4.4水头损失4.4.1干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取编号为II的地块的灌溉流量,采用经历公式:,=4.4.2支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最长支管沿程水头损失支管7 则,局部水头损失:4.4.3竖管水头损失竖管一般采用镀锌钢管,选DN32,管径28mm钢管,计算长度为2m,4.4.4总水头损失4.5水泵的扬程则,水泵的扬

26、程为78.02m4.6验证压力是否满足要求以支管6为例进展验证:支管6的进口高程为2913.12m,干管流速:支管末端高程2913.70m,则进口处作用水头:在计算总水头损失时,未计及竖管和喷头的水头损失,显然此作用压力满足支管首末压力差不大于20%的要求,还需适当减压,故在进展编号为1的地块的喷灌时可在干管适合位置设置减压装置。由于计算水泵扬程是采用的最大高差点的喷头为参考,故压力皆满足要求。5设备用量明细表附表5.1管材设备名称管材内径()管长()数量(根)材料干管1883701硬质塑料管PVC支管843501.536硬质塑料管PVC竖管282201DN32钢管5.2喷头型号接头形式及尺寸

27、工作压力喷头流量喷头直径射程3003.94820.05.3接头名称型号个数备注三通接头三承三通2干管与支管连接四通接头三承四通18干管与支管连接接头弯管接头1干管与支管连接卡套式接头假设干长度缺乏时,连接5.4闸阀名称型号数量(个)性能参数备注调节阀ZZYP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8公称通径DN=200mm公称压力PN=1.6Mpa安装于干管与支管连接处,主要调节支管压力逆止阀内螺纹止回阀1止回阀公称压力PN1.0MPa 公称通径DN120mm安装于水泵出水口处,防止水回流或者水锤想象闸阀弹性座封闸阀18工作温度 -29425安装于干管与支管接头处,控制各管道水流5.5其它设备名称数量个备注堵头18安装在干管、支管尾部水表安装于干管首部参考文献1、国家标准GB85-85喷灌工程技术标准2、郭元裕主编,农田水利学,中国水利水电,1997年3、华东水利学院主编,水工设计手册8,水电,1984年 4、喷灌工程设计手册编写组,喷灌工程设计手册,水利电力,1989年5、傅琳、董文楚、*耀泉编著,微灌工程技术指南,水利电力,1988年.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