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全文)2014-11-18天府财经圈龍stir天府蘇城网8撬謝菇興 I产业功能弘空港ift技术-产业功能区商朋现(吃划 L科技功睫区龙寒高诸制螯.产业功能区网一山匡诉眾游 文化功能刘冬讯罠产业功储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规划全文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二节旅游发
2、展规划第12章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第二节城市交通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第14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第15章 环境保护规划第16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第18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第19章附则附表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附表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附件一: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附件二:四川省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附件三:四川
3、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刖言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 刘奇葆书 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 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 产业成都”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 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 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 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以蒋巨峰省长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
4、的领导下, 规划委员会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 2010年11月18日, 黄彦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划工作 方案。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2011年4月11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规 划初步方案汇报。会后规划组充分吸纳省领导、各省级部门及成眉资三市的建议, 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并于5月16日再次向蒋省长主持召开的专题审查会做了 汇报。规划初步成果通过审查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 并组织发 改委、国土厅、交通厅、水利厅、环保厅、旅游局、成都市等省市部门与编制单 位联合工作、
5、共同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纲要成果。2011年7月12-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16位中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根据会议意见,规划组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于 8月3日和4日分别向省政协、省人大征求意见, 8月5日和8日向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常委会汇报,9月26日向四川天府新区规 划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汇报。根据几次会议的要求,项目组对规划送审稿进一 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成果。本次总体规划是一个战略、综合、前瞻性的规划,需要通过各城市的总体规 划和分区规划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并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开展。 规划编制工作由四 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
6、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 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联合规划组,共同承担编制任务。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第6条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定位内涵为: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 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 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第7条核心功能核心功能包括 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其中:一门户”是指内陆开放门 户,两基地”是指高技术产业基地与高端制造业基地, 两中心”是指西部高端服 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1内陆开放门户:内陆面向欧亚对外开放
7、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与 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2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 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万亿高技术产业基地;3高端制造业基地: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械 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形成万亿高端制造产业基地;4. 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议博览中心、研 发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5屆家自主创新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区, 国家级军工民用转化基地,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
8、组成部分。第8条产业发展按照 产业高端、布局集中”的原则,有选择地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密集、能 形成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集聚发展高端 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第9条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1经济发展目标总体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 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 发展能力。经济实力指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规划 2015年,地区国内 生产总值达2500亿元左右;规划202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左右; 规划2030年,地区国内
9、生产总值达12000亿元左右。2. 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城市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 量,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设经济持续增 长、社会和谐进步、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4. 文化发展目标以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构筑天府新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 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5. 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与策略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
10、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第11条人口规模预测规划总人口规模近期325万人,中期500-550万人,远期600-650万人。其 中,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80万人,中期470-520万人,远期580-630万人。预测 城镇化率为:近期86%,中期94%,远期97%。第12条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近期350平方公里,中期500平方公里,远期650平方公里。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第13条四区划定依据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发展目标和规模,划定天府新区的禁建 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并分别制定空间管制策略,作为今后天府新区城 市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第14
11、条禁建区禁建区包括黄龙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龙泉山(含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 和各自然水体,面积约453平方公里。黄龙溪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 镇,应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 关要求,发挥其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其他禁止建设地区作为区域生态培育、生 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应对区内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实 施严格的生态保育政策,除区域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 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第15条限建区限建区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西侧,面积约475平方公里。限建区作为城市生态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
12、务于城市的生态空间,应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专 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积极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其生态服务水平,同时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除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以外, 原则上禁止大 规模城市开发。第16条已建区已建区指现状已建成的区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应综合协调区内功能布 局,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第17条适建区适建区指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所有适宜建设和经改造可建设的地 区,总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 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和时序,以满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新区的建设要求。第4章空间结
13、构与总体布局第18条空间布局理念1山水环绕、组合布局以资源约束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区域生态环境;以自然山水 和生态绿地为本底,促进城市与两湖一山、锦江等自然山水格局的有机融合; 按 照组合型城市的理念组织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各片功能互补、联系便捷、 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同时处理好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的关系, 明确二者不同的 发展方向和功能配置,实现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2产城融合、三位一体总结我国其它国家新区的经验教训,本次规划力图避免以往新区建设中重产 业、轻城市的弊病,强调 产城融合”的先进理念,促进产业与居住、公共服务等 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协调互动。产业用地、生活用地的就近
14、和均衡布局,提供 多元化的居住社区和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 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 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3集约高效、低碳智能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充分体现公交 主导的绿色交通理念,强化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用; 构建 低碳智能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应用尖端技术和工艺,实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 染排放。执行节能环保的能源策略、水处理策略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策略,优化天 府新区的整体运作效果,提高资源配置和设施运行效率,提高城市应对重大灾害 的能力。4城乡统筹、生态田园以成都和四川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适合我国和成都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具有创新性的
15、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和交通格局,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 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 化的生态田园城市风貌。第19条与中心城区关系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共同形成了 一核、两区、双中心”的整体结构。其 中,一核”指成渝经济区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发展核,范围为整个成都市域。 两区”中,中心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重点提升传统服务功能,功能宜为文化、 商贸、金融等;天府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主要集聚新型城市功能,包括科技、 商务、行政文化、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双中心”指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中心,其中天府新区新中心重点集聚科技、 商务、文化等高 端
16、服务功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空间形象,打造为天府新区的标志性亮点区域。第20条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天府新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两翼、一城六区”1. 一带:居中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向东延伸至龙泉山边,沿线布局天府新区主要的金融商务、 科技研发、行政文化等高端服务功 能。2. 两翼: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以现状成眉乐产业走廊为基础打造成眉高 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带;以现状经开区和成资工业园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产 业功能带。3. 城:天府新城。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成区域的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 为六个专业功能区乃至更大的 区域提供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
17、服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9平方公里。4. 六区: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的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集聚新型高 端产业功能,并独立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功能。各功能区内按照产城一体的模式, 强化城市功能复合,生活区安排与产业区布局相适应, 形成产业用地、居住用地 和公共设施用地组合布局、功能完善的功能单元。(1)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整合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物流园区以 及成眉合作工业园区,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 产业集聚区;同时利用彭祖山、黄龙溪和锦江等资源布局文化旅游、休闲度假、 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 63平方公里。(2)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
18、整合现状华阳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西航港产业区以及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为代 表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98平方公里。(3)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依托经开区和龙泉老城布局,同时强调与 资阳的交通联系,支撑跨山联动发展的格局,形成以汽车、航天航空、工程机械 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 129平方公里。(4)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在天府铁路新客站以南、第二绕城以北,结合 良好的自然环境,重点发展企业创新总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试等知识生产 功能。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5)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在新区南部结合现
19、状乡镇布局,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科技服务并布局多个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形成四川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地,主导功能包括农业科技研发、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等。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64平方公里。(6)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利用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打造成 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主导功能包括休闲度假、会议展览、文化交往、高端居 住等。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第21条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67平方公里, 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5.7%;其中先进制造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两翼的产业区 内,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创新产业用地结合各产业功能区布局,
20、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18.5%。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92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14.2%。规划公 共绿地面积96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14.8%。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第22条发展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城乡功能互补相融、城乡设施均等共享、城乡风貌交 相辉映、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形态。第23条乡镇发展规划1. 乡镇分区发展指引天府新区范围内共37个乡镇(街办),其中23个乡镇(街办)纳入城市统 一布局;保留14个独立乡镇,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文体休闲、旅游度 假、特色农业等生态友好型特色产
21、业。独立乡镇应融入城市生态绿隔地区, 分为4个特色片区,其中都市休闲生态 功能区内乡镇4个:白沙镇、新兴镇、太平镇、合江镇; 文化休闲生态功能区内 乡镇1个:黄龙溪镇;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区 内乡镇3个:籍田镇、三星镇、永兴 镇;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内乡镇6个:茶店镇、武庙乡、老君井乡、 丹景乡、山泉镇、五指乡。2乡镇分类发展指引规划将14个独立乡镇分为重点发展镇、适度发展镇和控制发展镇三类。重 点发展镇2个:白沙镇和黄龙溪镇,依托地铁站点发展成为生态功能区的中心镇; 适度发展镇6个,太平镇、合江镇、三星镇、永兴镇、新兴镇和籍田镇,结合资 源条件发展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小镇;控制发展镇 6个:
22、包括武庙乡、老君井乡、 丹景乡、山泉镇、五指乡和茶店镇,以生态保育为主,控制乡镇产业门类和发展 规模。3乡镇人口与用地规模规划2030年乡镇总人口 3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约12万人,新型农村社区 人口约20万人;乡镇镇区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第24条农村新型社区规划1. 农村新型社区布局规划规划天府新区范围内农村人口 20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 按照大型农村新型社区约300户,中型100300户,小型约100户的规模标准, 规划在龙泉山区农村地区形成 5060个以中、小型为主的农村新型社区,局部 地区散居;在平原丘陵农村地区形成 120130个以大、中型为主的农村新型社 区。第
23、25条生态绿隔地区规划生态绿隔地区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地区,总面积约940平方公里。规划将生态绿隔地区划分为都市休闲生态功能区、文化休闲生态功能区、都 市农业生态功能区及 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四个功能片区。1. 都市休闲生态功能区:位于高端服务业功能区和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 之间。以保障生态功能为主,保留现状农田和自然绿化,并在鹿溪河和东风渠沿 线结合乡镇和农村社区布置小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6km22. 文化休闲生态功能区: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以东。保留沿彭祖山 及余脉向北的生态绿化廊道;沿锦江两岸打造文化休闲带,依托黄龙溪、永安、 正兴等乡镇,鹿溪河
24、等资源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规划城镇建 设用地控制在6km2。3. 都市农业生态功能区:位于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周边。以都市农业为 基础,逐步发展农业科普教育、都市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实现一产与三 产的互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3km24. 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包括龙泉山及以东地区。充分发挥 两湖一山”旅游区资源优势,着力开发建设世界级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世界级 山地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5km2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26条产业发展方向1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以电子信息和汽车研 发制造为重点,新能源、
25、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节能环保设 备为主导,围绕再造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产业 集群。2聚集发展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创 新研发、文化创意、行政服务、商务会展、高端消费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推进 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打造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3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依托两湖一山”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和都市休闲旅游; 充分挖掘现有农业生产潜力,重点发 展现代都市农业,布局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建设四川农业产业化的示范 基地。第27条工业用地布局规划逐步引导现状工业用地从城市核心
26、地区向外围制造业基地集中,制造业和创新产业用地总规模为167平方公里,其中制造业用地97平方公里,创新产 业用地70平方公里。1电子信息产业用地落位于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内,重点依托仁宝、纬创等信息技术产业 重大项目发展;2新能源产业用地落位于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内,重点依托现状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西航港)发展;3新材料产业用地落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内,重点依托现状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 区(新津)发展;4. 生物医药产业落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内,规划结合现状新材料工业园及国家生物 科技农业产业基地发展;5. 汽车研发与制造业用地落位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其中整车装备主要依托现
27、状国家汽车 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依托成资工业园;6. 航空航天装备产业用地落位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重点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现有的航 空航天装备产业基础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发展;7. 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用地落位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依托龙泉现有良好的汽车等机械制造 基础发展;8. 节能环保产业用地落位于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重点依托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9. 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用地落位于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 依托成都平原的农业基础,促进成眉 区域合作发展;10. 独立科技研发包括科教研发、中试孵化、总部办公等功能,重点布局在高端服务功能区的 新川创新科技园及创新研发产业功
28、能区。第28条物流用地布局按照 三园区三中心”格局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用 地共15平方公里。在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现代 农业科技功能区和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依托航空、铁路、公路等设施集中布 局,包括航空物流园区、新津物流园区、青龙物流园区、龙泉物流中心、双流 物流中心及南部物流中心。第29条现代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规划现代都市农业用地主要分布于一带两翼之间,集中形成两大片都市农业 区域,同时具备城市生态功能与农业生态功能,在发挥城乡统筹示范作用的同时, 推动城市绿隔地区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业发展。第33条政策保障性住房规划政策保障性住房主要
29、包括农民还建房、低收入人群保障房和产业工人住房三 类。政策保障性住房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征, 合理的安排在各功能区。尽量 与周边居住社区混合布局,共享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1. 农民还建房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涉及区内被征地农民约 35万,全部在区内还建,需要居 住用地约6-7平方公里。还建房选址应尽量临近原住址,并靠近农民城镇化之后 的主要就业区域。宜结合乡镇行政单元统筹考虑征地还建, 保持还建小区的适当 规模,单个居民点平均占地20-30公顷,约需要布置还建小区25-35处。2. 低收入人群保障房保障房选址布局在邻近就业地点、公交站场等交通及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 并在六大功能区内相对均衡分布。 鼓励采用出让商品房插建保障房的形式, 促进 社区融合。3. 产业工人住房鼓励通过政府与园区、企业的合作,将部分产业工人的住房统一纳入保障房 范围,采用在邻近厂区地块建设居住小区的形式,提高开放性,增进社会交往, 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在供给模式上可探索采用廉租房、企业自建或市场代建、 政府收购或长期租赁邻近乡镇的住房并整理出租等方式,满足产业发展所需的居 住配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