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1764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4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全解.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K-39 I-127 Cl-35.5 一、选择题( 216=3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酒精挥发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 2. 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氮气 3. 下列哪一项成果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A. 火的发现和铁器、铜器、火药的使用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4. “矽( x )”在 1871 年的化学鉴原最早出现,它的含量在地壳中

2、占第二位。现代化学中“矽”元素 名称和元素符号是 A锡SnB铝Al C氧OD硅Si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 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 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7.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8属于节水标志的是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盛有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3、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呈现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溶有二氧化碳。 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有一层白膜生成。 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反,吸进二氧化碳, 呼出氧气, 所以树林中空气清新。 10. 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 1 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 1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 1 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 2 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11. 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和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O2= CO2 B铁丝在氧

4、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 点燃 2Fe2O3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 点燃 SO2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2P+5O2 点燃 2P2O5 12. 下列做法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 称量时,用镊子取放砝码、拨动游码 B. 为了节约药品,可将实验用剩的药品到回原试剂瓶中 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可占试管容积的1/3-2/3 D. 过滤时,为加快过滤的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13. 实验室有三组无色气体,第一组为氧气和空气;第二组为空气和二氧化碳;第三组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某同学只用了一种实验用品就很快地区别出了上述三组气体。你认为该实验用品是

5、A带火星的木条B燃着的木条C蒸馏水D澄清石灰水 14. 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8 g BZ 与 W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 C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 D参加反应的X 与 Z 的质量比是23 15.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 理的是: 物质XYZW 反应前质量 /g 4 1 10 2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5 4 8 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反应的因素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的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

6、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温度 C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D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 1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共5 小题,每空 1 分,共计 31 分。) 17. (5 分)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铜原子;4 个碳酸根离子;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C15H10O2”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C15H10O2”为氧化物“ C15H10O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7、1 个“ C15H10O2”分子由15 个碳原子、 5 个氢分子和1 个氧分子构成 “ C15H10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针对“ 2CO + O2 点燃 2CO2”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2 个一氧化碳分子与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个二氧化碳分子 D56 g 一氧化碳和32 g 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88 g 二氧化碳 18.(4 分)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从分子的性质解释,原因 是。 (2)茶

8、杯里的茶漏是利用了的原理,将茶叶和水进行了分离。 (3)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造成其形成的主要固体空气污染物是。 (4)火力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19.(6分)碳的世界很丰富,它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 。 A一氧化碳B金刚石C碳酸D.C60E. 石墨 (2)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具有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燃烧的 化

9、学方程式为_ 。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类迫切要求开发和利用氢能、风能、 _(填一种) 等新能源。 (5)2013年 4 月 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发起“绿 V 客(Green Week)行动” ,邀请公众从小事做起, 践行环保。下列行为中,符合“绿V 客”活动主题的是。 A尽量开车上下班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C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D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 20.(9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一切生命之源。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的“水”有很多种。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 。 A河水B自来水C蒸馏水D矿泉水 (2)伊犁地区当地的水多为硬

10、水,可用(填一物质)来检验,生活中人们通常采取的方 法,来降低饮用水的硬度。 (3)X 物质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X 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2+Cl2=2X+2NaCl ,则 X 的化学式是 。NaClO2中氯 元素的化合价为。 (4)右图为电解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2 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 反应中是转化为化学能。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组成的。 21. (7 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铁元素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写出一条从图A 中获得的信息:_。 (2)B

11、 粒子结构示意图中X 的值是。 (3)B、C、D、E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下同),属于离子的是。 (4)B 与 C 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周期,它们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5)已知: A 和 B 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 和 D,各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A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不变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C4 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 和 C D若反应后生成1.8gD,则生成C 的质量为8.4g EB 与 C 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共计 27 分。每空 1 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 分。) 22. (7

12、 分)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 A B C D 来源 :学#科#网 Z#X#X#K 科网 试管 1 试管 2 水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2)。该小组同学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 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 和 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 H2 、CO 易燃易爆,同时CO 也。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

13、木条伸入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实验(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23. (14分)根据下列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2)选用 A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填序号)。 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反应物的状态气体的溶解性 (3) 实验室制取CO2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不选择装置D 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4)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

14、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F 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是,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 是。 (5)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 他在装置G 中进行实验, 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实验使你对物质燃烧的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 (6)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 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 选择的装置是_(填序号)。若用右图装置收集乙炔(瓶内预先装满水),乙炔应 从_端进入(选填“A”或“ B”)。 24( 6 分)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5、 (1)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将红磷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 中的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 (2)用四硫化钠 (Na2S4) 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反应原理为 : 2Na2S4+O2+2H2O 8S +4NaOH (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 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 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 如图 1 所示 ) 。 将该试管插入水中( 如图 2所示 ) ,拔

16、下橡胶塞,观察到 ,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 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 h2h1= 。 按照和再重复实验2 次。 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 h1/cm11.0 11.4 11.6 h2/cm8.7 9.1 9.2 根据第 3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 0.1%)。 四、计算题(共2 小题,共计 10 分。) 25(3 分)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 ( KIO3) 。下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 题: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

17、质量比为_。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mg 。 (3)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 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 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g。 26. (7分)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称 得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为7 克,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8 克则: (1)反应能制得氧气质量为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红磷 伊宁市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K-

18、39 I-127 Cl-35.5 一、选择题( 216=3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填空题(共5 小题,每空 1 分,共计 31 分。) 17. (5 分) (1)用化学符号表示:;。 (2)。(3)。 18.(4 分) (1) 。 (2) 。 (3) 。 (4) 。 19.(6分) (1) (填字母序号 ) 。(2) (3) 。 (4) (5) 。 20.(9分) (1) (填字母序号 ) 。(2) , (3) 。 (4) , 21. (7 分) (1)。 (2)。(3),。 (4),。 (5)。

19、 四、实验探究题(共3 小题,共计 27 分。每空 1 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 分。) 22. (7 分) 【猜想与假设】 。 。 【得出结论】 (1),。 (2), 。 23. (14分) (1),。 (2)化学方程式是。有(填序 号)。 (3)发生装置是, 化学方程式是。 原因是。 (4)实验现象是,化学性质是。 (5)新认识是。 (6)装置是。应从端进入(选填“A”或“ B”)。 24( 6 分) (1)。 原因是。 (2)【实验过程】 ,观察到,h2h1= 。 %(结果精确到 0.1%) 。 四、计算题(共2 小题,共计 10 分。) 25 (3 分)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 mg。 (3)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 g。 26.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