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解读.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3170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解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解读 特征码 MfImRTBRxIncktWrKbCA 十三五规划座谈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解读 20XX 年 12 月 5 日,省发改委牵头召开全省“十三五”规划基 本思路座谈会,传达国家“十三五”规划工作创新专题培训会 精神,听取各市介绍本地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情况, 并对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提出意见和建议。副主任余群 主持会议,全省十六市发展改革委参加会议进行了讨论。省发 改委要求全省各市 20XX 年 1 月底前将本市“十三五”经济社会 发展基本思路报省发改委。现将会议主要精神汇报如下: 一、国家“十三五”规划工作创新

2、专题培训会主要精神 11 月 3 日至 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组织召开“十三五” 规划工作创新专题培训会。副主任徐宪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 指出,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 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编制一个 好的规划对于引领完成这些重大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 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起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基本思路,明年初将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基本思路是中央 第 2 页 和地方党委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及纲要的基础,当前 须从理清基本思路开始,扎实推进。 “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重点关 注和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

3、一是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经 济治理体系面临的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对我们的影 响。二是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研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 要矛盾、主要目标。三是针对发展动力变化,研究加快发挥创 新驱动的新动力作用。四是针对长远发展需要,研究强化生态 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措施。五是针对改善民生发展目的,研究促 进经济社会包容和谐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规划编制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要加快 和深化规划的前期研究。二是在起草和推进过程中要强化规划 之间的衔接、协调,20XX 年争取出台发展规划法,把规划编制 纳入法制轨道。三是认真梳理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 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

4、性。四是积极探索规划编制的方式、 方法创新。 二、省“十三五”规划思路基本要点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是 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五年,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 转变的关键五年。 (一)安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一是经济发展进 第 3 页 入新常态,二是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三是可持续发展 任务艰巨,四是各类挑战与风险增多。 希望与困难并存,我省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 期。未来面临的积极因素:一是改革从系统谋划转向全面实施, 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二是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加快推进, 有利于增强我省产业核心

5、竞争力,三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 市群和“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有利于开创开放合作新格 局,四是国家区域战略全覆盖,有利于我省区域协调发展,五 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有利于加速释放 内需潜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不足、结构不优、经 济循环不畅,二是要素比较优势趋于弱化,三是需求不足尤其 是投资下降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 化,五是社会矛盾更加凸显。 (二)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尊重经

6、济规律、社会规 律和自然规律,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城市群一体 化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着力推动要素质量提 高和有效配置,着力推动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着力推动民生 改善和社会进步,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和文化繁荣,走包容、均 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加快把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转化为发 第 4 页 展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势头,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打造“三个强省” 、 建设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绿色发展、包容 和谐 (三) “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

7、及其初步考虑 “十三五”时期全省预计年均增长 8.5%左右,到 2020 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 3.8 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 万美元。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中部。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创新能力更加充 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高、社 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四) “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十三五”要聚焦事关全省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领域, 着力增强改革创新开放“三大发展动力” ,着力拓展产业、城乡 区域、信息“三大发展空间” ,着力强化基础设施、社会建设、 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四大发展支撑” ,努力实现更具科学、更 加包容、更

8、可持续的发展。 1、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释放制度红利。 2、以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为核心,不断提升创新驱动 力。 第 5 页 3、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着力构筑江 海陆大开放格局。 4、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 系 5、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引领,更好统 筹城乡区域发展 6、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大力实 施信息安徽战略 7、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提升社会凝聚力 8、以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为方向,进一步强化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9、以建设生态强省为载体,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0、以建设文化强省

9、为依托,显著增强区域软实力 三、我市“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坚持实施 “工业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三大战略,以“四个中心” 建设为目标,积极落实“工业倍增计划”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 展。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一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机遇。二是区域政策叠加 影响的机遇。三是战略性新产业突破发展机遇。四是新型城镇 第 6 页 化加速推进的机遇。五是“一江两岸”进一步融合的机遇。 挑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是 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四是人口面临质、量双重压力。五是改革 涉及的利益关系将更为复杂。 (三)发展战略

10、和目标考虑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以现代产业体系为 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产业攻 坚、文旅升温和生态建设“四大战役” ,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创 新驱动、城乡统筹、开放带动、生态文明战略,努力建设智慧 马鞍山、实力马鞍山、绿色马鞍山、幸福马鞍山,实现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开放带动、 生态文明 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期末,具有马鞍山特色的现代产 业体系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对

11、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生 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 宜居城市”的定位,着力将我市打造成“两个基地、三个中心” , 即:先进制造业基地、节能环保装备供应基地、江海联运枢纽 中心、运动健康休闲中心、绿色食品供应中心。致力于建成产 第 7 页 业优化、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 重点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发展 指标和主要目标。 (四)重点工作 立足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十三五”把 握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 ,紧扣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转型 与新型城镇化这“两项融合” ,激发改革、创新、开放“三

12、个动 力” ,明确五个落脚点,努力把马鞍山建成全省经济更富裕、文 化更富足、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宜居的皖江地区中心城市。 1、把握产业、城市、社会转型这一条主线:依靠产业转型 升级,在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文 化旅游、社会养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市三次产业协调发 展,以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新型城镇化进程, 从城市格局、基础设施、产业分布、公共服务、区域协作等方 面着手,力争城市转型升级,以城市发展为社会发展铺平道路; 以产业、城市转型升级为条件,统筹“一江两岸” 、城乡之间, 以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为抓手,协调好生态、文化、经济等各方 面因素,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的转

13、型升级。 2、紧扣两个融合:一是产业融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 断发展,各类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各类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成为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融合是我市“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的必由 第 8 页 之路:一是传统产业同新兴产业融合,加快钢铁、装备制造、 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大装备 制造业的新技术和智能化水平,着力打造铁基新材料高技术产 业链,以创新为驱动,大力发展各类战略新兴产业;二是三次 产业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现代化,促 一产向二产延伸,以“一基地四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生产 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二

14、三产业融合,以金融、商贸、物流等现 代服务业为线索,串联三次产业,实现各产业联动发展。二是 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是我市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坚 持“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发展模式,以发展县域经济 为突破点,把中心城镇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形成 特色经济, “以城带产、以产促城” ,壮大主导产业,整合提升 园区,绿色集约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做好各类生活性服务业 及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好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 会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塑造“实力钢城、魅力诗城、活 力绿城”的城市新形象。 3、激发三个动力:一是全领域改革。 “十三五”期间,我 市要把深化改革和打造马鞍山发展

15、新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大力推进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体制、土 地管理体制、产业发展体制、金融财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体 第 9 页 制等改革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大国有经济改革力度,完善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体制和 机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 改革体制机制,为释放经济活力提供新动力。二是全社会创新。 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谋划争取国、省级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16、 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一要结合我市优势和特色,依托龙头企业、 科创企业和研发机构,谋划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项目, 争取列入省级以上目录,比如钢铁制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应 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二要适应创新驱动需要,通过政策创 新和平台载体建设,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领军人物和高技 能人才,强化对创新驱动的支撑;三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包 括科技金融体系、成果转化机制、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联盟组 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三是全方位开放。紧紧抓住长江经 济带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升级合 马、马芜、宁马等区域合作力度,深化产业、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提高区域合作能

17、力和水平。加快融入长 三角城市群,全面提升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水平,促进我市产 业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建设一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点,联结一批境外经贸合 作项目,积极参与国内市场份额拓展,更好实现“引进来”和 “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积极谋划争取国外贷款项目,支持我 第 10 页 市产业升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 4、明确五个落脚点 推进“文旅活市”构建消费需求升级切入点 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健康消费趋势,以市场为导向,理顺 发展机制,以“休闲、健康、运动”为主题,建设“一江两岸” 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满足 城乡居民

18、健康服务需求。以濮塘文化创意产业园、马鞍山软件 园、汽车文化园等为基地,建立马鞍山创意文化聚集区。大力 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业,构建一带四片区空间 布局。加快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 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 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发展信息经济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点 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综合竞争力 和推进创新城市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和企业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加 快推进信息化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体系建设。加快引导 新一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改造

19、升级的对接;积极引 进国内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和团队;开展支持新经 济推广应用的重大专项,培育面向新经济的投融资机制创新, 形成“新经济+基地+基金”的载体模式;完善涵盖新经济的企 业服务及扶持体系,转变政府公共服务和行业管理方式,积极 第 11 页 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氛围,需要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减少 规制的基础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港口经济突破点 充分发挥我市拥港优势,通过整合港口资源,科学规划港 口发展,实施信息、畅通、通关、要素、引智、合作、升级和 转型“八大工程” ,按照适度超前、体系完整、功能配套、布局 合理的要求,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突出高速公路、高速 铁路、

20、城际轨道、内河运输等建设,构建比较完备的综合交通 体系,同时注重提升水运保障水平和推进绿色水运发展来打造 综合港口体系。大力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科学规划临港产 业空间布局,实施“无水港”战略、大力发展游轮产业,加快 形成临港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合作工程,做大经济体量,构建 便捷畅通高效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郑蒲港新城建设, 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港城发展软环境。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和谐民生出发点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积极的就业 政策,积极推进创业就业,建成全国创业城市。推进各类各级 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 育,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视发展

21、职业教育,打造特色职 业教育品牌,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加快发展;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 第 12 页 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抓好人民群 众关心的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妥善处 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快生态市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支撑点 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实行分区控制性发展,不断优化城市 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集 约节约利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降低资源型产业比重, 发展循环经济、再制造产业。全力抓好污染治理,重点做好流 域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护、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农 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生态 安全格局,加强建设城市主题功能区间、城乡间过渡区域环保 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系统健康运行。提升生态自觉意识, 发展低碳消费,鼓励低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