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位2024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2024年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意见单位2024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1 .学习安排“按部就班”,学习效果“浮于表面”作为*,X同志在组织班子学习方面沿袭了传统的“做计划、念文件、读文章、请人讲课”模式,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研讨。由于未能组织班子成员细致研读和深度思考,导致部分班子成员对学习内容掌握不深、理解不透,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在处理违反X规章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更多依赖教育引导,而缺少从源头上挖掘问题根源、采取严管与处罚措施的魄力。这种“做人情”的思维模式忽视了“严是爱松是害”的管理理念,致使一些管理薄弱环节未能得到彻底
2、整改。2 .安于“责任田安忽视“大格局”X同志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于现状思想,将X业务视为自己的“责任田”,因此放松了警惕,危机意识逐渐淡化。对其他部门的业务情况了解甚少、关注不多,缺乏全局观念。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有时满足于发号召令,而对重点任务和重大事项抓得不深、落得不实。尤其在X工作中,偶尔出现把关不严的情况,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监督职责,难以发挥监督权的最大效用。3 .情绪管理“欠佳”,沟通桥梁“不通”当工作任务繁重时,X同志性子变得急躁,态度不够和蔼,尤其是面对需重复解释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情绪调整不到位。这种情况使部分干部对其产生距离感,影响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此外,X同
3、志平时与基层群众交流较少,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不够充分,存在“严下不严上”的倾向。在狠抓X安全管理工作时,缺乏科学合理、张弛有度的管理方法,导致安全管理力度不足,影响了队伍整体管理效能。B同志:4 .创新意识不足,“深入一线”欠力度X同志担任X职务后,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所减弱,思想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放松。尽管经常到基层调研,但对基层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够深入细致,特别是对群众的真实呼声缺乏全面了解。在推动X发展时,缺少大胆探索的具体方法。对于一些工作,满足于“会开了”“部署过了”,但对后续的落实、进度以及存在的困难,缺乏持续跟进和有效督导,致使部分工作停留在形式上,难以取得实效。5 .“忙于机关”事
4、务多,“沉入基层”时间少X同志平日大部分精力用于机关事务,下基层指导较少。即便下去检查工作,也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缺乏真正沉下去了解实际情况的耐心和决心。面对棘手问题时,常依赖上级指示或下级解决,自身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的意识较为薄弱。为了协调和争取资源支持,X同志有时参与不合规的应酬活动,对某些不良风气未能坚决抵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风气建设。C同志:6 .重形式轻内容,“表面文章”拖后腿X同志在贯彻上级工作部署时,更多注重过程而忽略实效。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下基层检查工作时,偏重台账、记录的完整性,而对实际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关注不够。在推动工作时,过于重视宣传
5、效果,经常强调信息稿件、简报发布等内容,但对工作落实是否到位、实际效果如何过问较少。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增加了基层负担,制约了工作实效。7 .理论学习“浅尝辄止”,调研落实“点到为止”X同志在下基层调研时,调研方式过于表面化,存在“蜻蜓点水”的问题,对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急切诉求了解不够全面。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方案不够周全及时。在个人学习上,X同志表现出一定的应付心理,系统性学习理论知识较少,对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满足于“会上讲讲”“稿上念念:在结合实际、指导实践方面,缺乏深入思考,推动工作创新落实的力度仍显不足。D同志:8 .注重“面子工程”,忽略“脚下功夫”X同
6、志分管X业务,为了工作需要,常与各党政机关打交道。在接待方面,为表达“诚意”、彰显“礼节”,往往安排超出标准的接待事项,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与基层领导的交流较多,与普通群众的沟通较少;对群众真实想法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举措不多。对群众不同生活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细致,缺乏与群众“坐一条板凳”的亲密关系。9 .重部署轻落实,“走形式”大于“动真格”在具体工作抓落实时,X同志对下属要求较多,但直接指导和跟踪较少,常停留于会议部署和文件传达,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难以真正将党委意图落实到位。结果是部分部署在执行中“变形走样”,一些常见问题“屡见不鲜”。执法执勤时,X同志
7、更多担任监督指导的角色,参与实战冲锋较少,表率作用显得不够突出。E同志:10 .注重“亮点包装”,忽略“落地扎根”作为*,X同志在破解X建设发展瓶颈上,措施力度不够,更多依赖汇报和纸上分析,调研不深、思考不足。有时出于急功近利心理,为了尽快呈现“亮点”、打造“经验”,在谋划不周、落实不全的情况下,便推动总结成果,甚至让下属提炼“亮点”搞宣传,出现“闭门造车”“注重形式、忽略实效”的问题。11 .重业务轻统筹,“头疼医头”缺系统性作为单位的“一把手”,X同志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对上级安排的学习教育活动重视不足,统筹不够,虽然提出了一些灵活推进的措施,但力度有限,效果不佳。在工作中未能践
8、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有时抱持“领导要有领导的架子”的观念,致使下属不敢畅所欲言,形成一定隔阂。F同志:12 .公务接待“讲排场”,经费管理“欠细致”X同志在与其他单位人员的交往中,存在迎来送往、互相宴请的现象,有时为争取驻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公务接待中有铺张浪费的情况。在经费管理方面,未能做到精打细算。检查工作时,更倾向于“走流程”,对问题“浮于表面”,对深挖根源和后续指导改进的行动较少,缺乏问题“闭环”处理的力度。G同志:13 .基层走访“重近轻远”,解决问题“浅尝辄止”在基层走访中,X同志多选择便于抵达的单位,对较为偏远的基层单位调研较少,对基层干部和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批评
9、多、帮助少,往往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H同志:14 .满足于“平稳过关”,创新意识“步履维艰”X同志受“求稳求安”思维影响,创新意识受到束缚,工作习惯于按部就班,追求不出问题、不惹麻烦,满足于“四平八稳”,缺乏高标准严要求。在理论学习上,满足于过去的知识积累,对新的理论和业务“蜻蜓点水”,缺乏深入思考与系统研究。调研工作中,未能与实际充分结合,有的调研文章甚至依赖他人执笔,未展现自身深度思考与担当精神。I同志:15 .“理念不新”,难破“发展难题”X同志在工作中创新不足,在发展理念上与时代要求存在差距。思想尚未完全解放,观念有待更新,面对工作任务,更多满足于“稳中求进”,重视“不出岔子”
10、却缺乏打破常规、攻坚克难的锐气。在实际工作中,抓重点、谋发展的点子不够新颖,打造典型、树立品牌的成效不够显著。在推动单位建设和谋划未来发展上,步伐迈得不大,创一流、争先进的动力和后劲还显不足。此外,作为*“一把手”,协调处理各类关系时繁忙琐碎,有时还存在公车私用的现象。J同志:16 .“全局思维”不足,未谋“长远发展”X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未能从长远角度把握地区发展的方向。X区域地位重要,是X核心区域,但作为*,未能与相关委办局形成有效对接,导致发展目标定位不准。同时,与班子成员在发展战略上沟通不足,未能形成“同频共振”的发展共识,制约了班子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17 .“站位不高”,资源统筹
11、显短板X地区资源丰富,特别是文化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在打造“文化传媒产业服务区”方面始终停留在设想阶段,缺乏落地举措。在统筹区级资源、单位资源和外部资源上,统筹力度不足,习惯于利用既有资源,而对潜在资源的挖掘与整合相对欠缺。18 .“带队伍”意识弱,传帮带作用欠佳X同志角色转换不到位,仍存“主任思维”,在班子建设和带队伍方面,意识不强、方法有限。对班子凝聚力的提升着力不够,在个人传帮带上作用发挥不足。例如,对一些复杂问题未能提前提醒和指导,使基层干部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陷入被动。K同志:19 .抓党建“表面化”,未解“深层难题”作为*,X同志履行抓党建职责不到位,党建工作缺乏持续用力和深入思考
12、尽管会议中多次强调以党建统领全局,但未能像抓行政工作一样投入精力,对党建工作的规律性研究不足,习惯以行政思维指导党建。例如,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更多停留在提要求上,具体问题研究较少,体现出党建工作“在脑中占的分量”不够。此问题的根源不仅在能力,更在于官僚主义作风的影响。20 .“重使用”轻培养,干部成长缺平台X同志在干部培养上存在急功近利倾向,更注重使用而忽视培养。例如,某次活动中,为了给年轻干部提供锻炼平台,我安排更多人员参与,而X同志批评人员使用过多。实际上,这正反映出X同志对干部成长缺乏长远布局,急于用现成成果,忽视搭建干部成长的台阶。21 .性情急躁,缺乏“沟通艺术”X同志性
13、格急躁,批评人时缺少耐心,往往不分场合打断汇报,直接否定意见,容易让下属感到压迫。例如,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时,仅说几句话便被否定,造成工作推进困难,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2024年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意见L理论学习尚显“浮光掠影”理论学习未能做到“深挖细琢”,尽管依托党组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开展了多次研学,但整体质量亟待提升。比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对决定中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等关键论述理解不透,学习上存在“团囤吞枣”与“浅尝辄止”的倾向。在分管部门的学习推进中,多局限于“照章宣讲”,缺少深度研讨,对如何结合实际
14、推动改革创新缺乏系统思考。22 调研基层依旧“浮于表面”调查研究中存在“浮光掠影”现象,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透彻。比如,下基层调研时常止步于听汇报、看材料,与基层干部群众的交流缺乏深度。今年X专项工作启动前,仅走访两个基层单位,且每次调研时间不足2小时,调研内容“蜻蜓点水”,未能全面掌握基层真实困境,致使工作推进过程中问题频现。23 改革攻坚缺乏“破釜沉舟”在面对改革发展的“硬骨头”时,未能展现“亮剑”精神,存在等靠要思想,担当作为不够有力。比如,推进X重点改革事项时,一遇阻力便“打退堂鼓”,对难题的破解未能主动谋划。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X历史遗留问题,虽然多次组织会议研究,但始终未拿出“落
15、地有声”的解决方案。24 工作谋划偏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在工作谋划中“就近取材”,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的理解领会深度不足。比如,制定X工作规划时,未能充分对标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缺少全局视角与系统性思维。在分管领域的改革攻坚任务中,研究不够深入,规划工作呈现出“短视化”和“碎片化”的问题。25 抓落实陷入“议而不决”在推动工作落实时,存在“决而不行”的现象。比如,对X重点工作的部署仅止于纸面跟进不足,导致工作进展迟缓。今年上半年确定的3项重点改革任务,到年底仍有2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些关键环节的“卡壳”问题,未能制定有力的推动措施加以解决。26 创新能力缺乏“破冰之举”工作中仍沿用“老路子”
16、旧办法”,创新意识不足,开拓精神亟待提升。比如,在分管的X工作中,长期因循守旧,未能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调整思路。面对基层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习惯于“绕道而行”,缺少跳出思维定式寻求新解法的勇气和魄力。27 工作落实需补“上紧下松”抓工作落实时存在“上紧下松”的现象。比如,对上级部署的任务布置时“高调开局”,但后续督促检查明显不足,导致部分任务出现“挂空挡”现象。对于基层单位反映的具体问题,存在“答应快、落实慢”的现象,致使群众怨言渐起。28 创新思维亟待“破圈开路”工作中创新意识不足,仍停留在“因循守旧”的状态。比如,在推进X领域的改革创新时,缺乏“开天辟地”的开拓思维,工作方法沿用固有模
17、式。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显得迟缓,效率提升乏力。今年提出的工作创新举措明显少于往年。29 群众观点需固“鱼水之情”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行动显得不足。比如,对待群众来访时缺乏“换位思考”的耐心,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今年接待的10起群众来访中,有3起因工作作风问题导致群众二次投诉。对于合理诉求的处理显得不够及时、不够彻底。30 .政治理论积淀不足“根深叶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存在“浅学轻研”的问题。比如,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未能做到深刻领悟。分管部门组织的专题学习研讨“流于形式”,缺乏“靶向思维”,未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发挥指导作用。IL工作作风显现“快而不细
18、工作推进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扎实作风有待强化。比如,在督导检查工作时常“蜻蜓点水”,对基层单位汇报工作时随意打断,缺乏“耐心聆听”。今年X项目验收过程中,因“粗枝大叶”出现多处错漏,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整体形象。31 .纪律规矩意识未能“入脑入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存在“宽松软”的问题。比如,对分管部门党员干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缺少“紧盯盯守”,今年就发生2起公车私用事件。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管控“失之于迟”,批评教育滞后。32 .民主集中制未能“落地生根”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时,仍存在“程序简化”的问题。一些重大事项决策未能充分发扬民主。比如,X重要改革方案起草过程中
19、意见征求范围狭窄,未能全面吸收基层建议。有时议题准备仓促便上会讨论,导致决策质量打折扣,对部分需集体研究的事项还存在“独断专行”的情况。33 .党建推动显现“上热下冷”对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推动落实不力。比如,今年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应组织12次,实际仅开展7次。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也显得“宽而不严”,对于迟到早退、纪律松弛等现象,批评教育“流于形式二34 .群众工作失之“心意诚至”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方法简单,工作方式有待改进。比如,处理X信访问题时,不愿直接面对群众,常以工作人员代替接待,对群众诉求“未解其心”。今年收到群众来信10件,其中因处理敷衍导致重复上访的就有3件,反映出对群众
20、工作的“温度”与“深度”不足。35 .廉政风险存在“隐患暗涌”在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细节漏检”的问题,对分管领域的廉政风险点未能全覆盖。比如,在X项目管理中,对资金使用、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不够到位,留下廉政风险隐患。对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方式单一,警示教育未能常态化开展,导致风险防控效果打了折扣。36 .工作谋划尚缺“深思熟虑”对重点工作谋划部署仍存“碎片化”问题。比如,在制定分管领域年度工作要点时,未能完全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缺乏系统谋划。对部分重要改革任务的部署存在“临时拼凑”现象,导致年初规划的5项重点任务有2项因准备不足而进展缓慢。37 .廉政建设责任未能“压紧压实”党风
21、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还不够有力。比如,分管部门全年仅开展2次集中党风廉政教育,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对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停留在“表面功夫”,今年已发生1起工作人员违纪事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处置显得“后知后觉”,批评教育滞后。38 .机关党建工作需破“表面工夫”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指导推进显得乏力。比如,分管部门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不高,党员领导干部参与组织生活会存在请假现象。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显得“宽而不严”,部分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松散。机关党建工作缺乏创新,“载体单一”问题突出。39 .大局意识需注重“全盘统筹”工作推进中偏重分管业务,协调配合不足。比如,对需要跨部门协同完成的任务“推
22、一步走一步”,存在“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今年因部门间协调不力,有两项重点工作进展缓慢。对全局性工作的参与较少,建言献策乏力,未能做到站在全局高度谋划推动。40 .统筹协调能力未能“合力攻坚”对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把握存在“单兵作战”问题。比如,在推进X综合改革时,部门间沟通不畅,“分灶吃饭”现象突出,造成工作推进失衡。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任务统筹不足,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影响工作效能。41 .安全意识缺乏“如履薄冰”对分管领域的安全稳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比如,对X重点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流于“走过场”,导致两起安全事故暴露出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教训深刻,亟待整改。42 .工
23、作推进陷入“冷热不均”在抓工作落实时,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比如,在X专项整治工作中,前期部署声势浩大,后期却跟踪乏力,基层甚至反映“上面九级风,下面纹丝动”。年初规划的5项重点任务,年底仍有2项未见成效。43 .纪律执行未能“令行禁止”对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随意而行”的问题。比如,有些文件传达滞后,重要会议请假频繁。对请示报告制度执行不严格,甚至出现“先斩后奏”的情况。今年因故缺席3次重要会议,影响整体工作协调。44 .攻坚克难意识未能“攻城拔寨”在面对改革难题时,缺乏“背水一战”的勇气,改革推进力度不够。比如,面对X历史遗留问题,因“怕得罪人”而不敢处理,问题悬而
24、未决。对重点改革任务,因担忧风险“瞻前顾后”,进度远未达预期。45 .政治敏锐性需注入“锋芒惹眼”对政治形势变化的领悟不够敏锐,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亟待强化。比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七个聚焦”的改革重点任务后,未能及时组织分管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对关键改革举措的研究部署显得滞后。在处理涉及政治原则性问题时,政治站位未能达到“居高望远”的要求。46 .抓班子带队伍亟需“齐心聚力”对干部队伍建设的关注力度不足,缺少“赋能育才”的具体举措。比如,今年分管部门虽开展了4次业务培训,但内容形式化,“空有其表”。对年轻干部成长的关心停留在“点到为止”,缺少实战锻炼机会。对存在的“圈子文化”现象“
25、警觉不足”,处理力度不够,影响队伍风气纯正。47 .执行要求未能“令行禁止”对工作要求的执行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比如,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未完全落实到位,今年机关内部巡察中发现的3个问题仍处于“悬而未解”状态。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重视不够,表现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松懈态度。48 .工作作风需防“形式主义”在工作推进中存在“表面化”的现象,官僚主义痕迹显现。比如,下基层调研时“走过场”,不愿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真实情况。会议数量繁多,文件下发频繁,给基层单位增添了负担。今年组织的10次业务工作会议中,有3次完全可以合并召开,却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49 .担当精神应破“畏难退缩
26、在面对困难任务时,担当作为精神未能彰显。比如,在推进X重点改革中,由于担忧可能遇到阻力,迟迟不敢启动。对于违规违纪问题,因害怕得罪人而不愿深究,致使问题积重难返。今年有2个重点项目因部门间推诿扯皮而未能按期完成。50 .服务意识未能“春风化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比如,对基层单位的请示回复时效性不足,常因拖延影响工作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推三阻四”,今年收到的10件群众投诉中有3件因工作作风问题引发,影响整体形象。51 .大局观念未能“心齐气顺”工作推进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未能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比如,在资源分配问题上,过分强调部门利益,缺乏让步意识。对跨部门配合的工作“不主动、不上心”,今年因协调不力而导致两次联合行动推迟。52 .制度执行需筑“铁规铁纪”对制度的执行存在“宽松软”的问题。比如,“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的执行时有“先定后议”的现象。会议纪律执行不严格,迟到早退屡见不鲜。工作督查落实制度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效果。53 .工作统筹需展“千军一面”工作谋划和统筹缺乏“全局观念”,协调性有待提升。比如,在制定X工作方案时,前期调研未能“摸深摸透”,方案中存在主观臆断。对于跨部门协同的工作,统筹不够科学,导致3个重要项目因协调不力而延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