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5农业农村局农药实名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根据x工作,加快推进我县农药实名制改革,促进农药减量增效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制定x县农药实名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如下:一、主要目标贯彻落实“两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农产品价值转换实现机制建设,通过农药实名制改革,建立健全农药销售监管、使用指导、废弃物包装回收处置等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农药实名制购买记录、规模化农业生产主体农药使用记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记录,实现农药“进-销-用-回”闭环管理;提升农药经营规范化水平;规范农业生产主体农药使用行为,有效落实农药减量
2、使用措施,构建农药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农药持续减量使用,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到2020年底,力争农药施用强度控制在0.17公斤/亩以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二、主要任务1.提升平台。进一步提升“绿色惠农卡”平台,完善网络运行。一是完善与社保卡平台融合。提升扩展平台软件功能,通过基础信息共享,兼容社保卡,农民既可以用惠农卡、也可以用社保卡刷卡进行身份识别进入平台。融合各类惠农补贴、支农资金等,通过补助范围、补助办法、补助内容等延伸拓展。加强平台维护,完善农药购销主体库、商品库、购销使用记录库和废弃包装物回收记录库等功能模块,为农药
3、实名制购买和废弃包装物回收提供网络系统支撑。引导农民应用环境友好新技术,让惠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二是开发手机端。开发系统移动端,探索推行身份核实和实名记录新方式,实现操作便捷化和智能化。通过平台延伸拓展,通过运营主体与x政务平台等平台合作,开发平台的手机端子平台,农户、农业主体可通过手机直接刷卡,方便农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手机刷卡、支付、查询等便民服务。三是融合农资信息化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完整、闭合的农药购买、使用和废弃包装物回收数据链,实现数据对接、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农业生产主体信息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
4、系统和数据交换中心,对接“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获取生产主体农资购买数据,完善农资购销、生产使用以及农产品交易配送、质量检测等追溯查询信息。四是文明积分功能。研发信用评价模块,探索建立农业规模化生产主体信用信息档案,推进“采信”、“评信”、“用信”工作。进一步发挥惠农平台导向作用,推进有机肥和环保药剂应用。新增农业主体动态信息模块,采集农业经营主体完整信息,包括土地确权面积、山林面积、公益林情况、种植面积、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记录、病虫统防统治服务等。通过平台农民山林、耕地面积、种植信息、财政补贴数据、购买环保生态的肥药比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记录等数据自动生成信用评分。2.
5、完善制度。实施农药实名制购买记录制度。全面构建“实名购买、门店记录、系统汇总、部门监督”机制,推动农药经营门店通过“刷脸”或“刷卡”、“扫码”等方式进行身份核实和实名记录,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上传“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县农业农村部门及时汇总分析全县农药经营情况,掌握农药经营门店销售及记录情况,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和日常监管,推动农药经营门店全面、真实、规范开展记录。实施农药使用记录制度,从规模化农业生产主体做起,逐步向其他生产主体延伸,推动农业生产主体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集记录农药购买来源、作物种类及农药施用等信息。系统自动采集、校验农药来源、使用范围、使用上限和录入时间,发现农药使用异常数
6、据自动预警。县农业农村部门督促农业生产主体依法落实农药使用记录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检查。2020年8月底,基本实现规模化生产主体尤其是县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农药使用记录全覆盖。通过“绿色惠农卡”平台,自动记录农户购买农药时产生的废弃包装物数量,回收的数量,实时将补贴通过“绿色惠农卡”平台发放到农户帐号,农户在下次购买农药时,能即时报告尚未回收的废弃包装物数量,提醒回收。如实记录农药产品信息、产品来源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情况等。积极探索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管理方法,监管检查农业生产主体和农药经营门店的回收情况,督促农药废弃包装物及时有效回收。2020年8月底,
7、基本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记录数字化。3.强化措施。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进传统测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监测研判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病虫防控指导的精准性。加强植保测报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病虫害测报工作。强化绿色防控。遵循病虫害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强植保飞机推广力度,积极扶持飞防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和条件,加强飞防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探索整产业、整建制开展统防统治的政策机制,建立植保飞防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农户的联接机制
8、扩大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大力推进数字化植保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大中型高效先进植保机械,坚持科学防治策略,改进农药使用方法,推行对症选药、适时用药、科学轮换用药、添加助剂等措施,提高精准用药水平。加强高毒高残留农药、限用农药的监管,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对农药实名制改革的组织领导,明确要求,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强化制度机制和政策创设,探索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办法,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各设区市加强指导服务,合力推动改革落地。加快推进监管数字化系统开发完善,促进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对接、资源共享;积极采用新的识别、记录手段和
9、方式,为记录工作创造条件。加强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开展智能虫情测报系统设施设备、病虫发生指数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挂钩的定量技术等研发,更好地开展农药减量增效使用。加强对农业生产主体、植保服务组织的技术服务,发挥产业技术团队专家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建立结对挂钩等制度,有效开展服务指导。2.积极探索推进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主体负责、部门监管、政策支持、保险保障”的推进机制,有效保障农药实名制改革加快实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研究实施办法,强化制度创新、政策激励及机制创设,为深化农药实名制改革提供制度、政策和机制保障。落实主体负责,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农药实名制改革要求,严格落实农药经
10、营主体和农业生产主体的责任,做好农药实名制购买、农药使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的相关记录,确保相关记录全面、真实、规范。强化部门监管,坚持在线监管、实地核查和检验检测有机衔接,加强农药购买、使用和废弃包装物回收全程管控,强化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农残监测,倒逼农药规范减量使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用制度,完善信用档案,强化农业生产和农药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探索监管方式,发挥第三方监管服务的作用,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日常监管服务。加强扶持政策研究,积极争取在有关数字化系统建设、农药经营门店规范化提升、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农药减量措施推广等方面加以扶持。把农药实名制
11、改革与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投入。加强农业相关项目资金整合,加大试点工作及相关项目支持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针对农药实名制改革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开发农业政策性保险新产品,为改革推行提供保险保障,降低农业生产损失风险,解决农业生产主体后顾之忧。3.开展技术培训,强化主体培育。利用各种培训资源,结合“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加强对农药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主体培训,让广大主体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的要求,了解具体操作方法,增强责任感。及时总结农药好做法、好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试点。推动农药经营主体提质控量,合理规划区域内农药经营门店,逐步优化布局。严格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倒逼经营主体规范提质。大力发展农药连锁经营,提升农药经营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引导规模化经营发展。探索构建规模化主体联结小农户的“1+N”合作模式,完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更好地与现代农业有机对接。7